基于皮亚杰理论的儿童教育实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1768发布日期:2019-03-19 23:30阅读:10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教育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皮亚杰理论的儿童教育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成长关键期最早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系统地提出,在0岁开始,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不同成长阶段内,专心发展某一种生存本能,并不断重复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同阶段儿童需要发展的任务是不同的,而要完成不同的发展任务,所需要的帮助也是不同的,若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作了详细的研究,吉尼的案例为某些技能的发展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的观点提供了支持,如果个体在该获得语言能力的时候却没有获得,皮层组织负责正常语言的技能和与此有关的能力的技能可能就会衰退,如小猫视觉实验中,当受试小猫遭受感觉剥夺的眼睛视觉发展落后,视皮层分析表明,这只眼睛几乎没有皮层细胞能对双眼视觉作出反应,以后的经验也很难弥补早期视觉剥夺所造成的缺陷;

而现有儿童教育方法为教育者直接将物体的性质告诉儿童,容易给儿童的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提出基于皮亚杰理论的儿童教育实施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皮亚杰理论的儿童教育实施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皮亚杰理论的儿童教育实施方法,该教育实施方法为:教育者使教学适应儿童的特点,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核心是主动学习观,教育者创建一种情景让儿童对不同的物体进行自由地探索、接触、操作以及实验,为儿童都构建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知识,让孩子自己去开始进行某项活动,通过不同的学习经验,儿童构建了知识并增强了对自身的理解;

该教育方法包括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

所述感知运动阶段为帮助儿童健康成长,辅助婴儿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婴儿的气质类型;接纳孩子的情绪,认识自己的情绪;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与母亲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语言启蒙;父母做好榜样,给儿童模仿,传达基本生活常识;鼓励探索和游戏,帮助孩子表征外部世界;

所述前运算阶段为帮助儿童发展思维和语言;理解自他情绪状态,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引导亲社会行为;进行结构性的游戏;把安全依恋关系发展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听故事和复述故事,发展阅读能力;开始理解他人的意识;搭建支架在儿童最近发展区提升心智;教导一些基础的原则性的规则,不必过分约束;对韵律开始敏感,国学方面可以开始学习古代蒙学经典,历史故事、吟诵、关注物质世界,同时进行韵律熏陶、阅读提升、原则构建,保持童心、善心,以正心为主;

所述具体运算阶段为通过具体情境辅助发展逻辑思维;鼓励孩子在同伴中学习;创造合作的氛围,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形成合作、自律的规则意识。国学方面可以读经典,详细理解字面内容,学习人际交往规律,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逻辑;

所述形式运算阶段为发展多元思维模型,全面发展智商、情商;提高道德水平,国学方面可以解经,包括诗词文赋、经史子集等,讲义理,深入理解精神内涵,升华道德认知。

优选的,感知运动阶段,该阶段适用于0-2岁的婴儿,婴儿通过动作和感觉、知觉信息来了解世界,并学习将自身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开始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形成内部心理表征的能力。

优选的,前运算阶段,该阶段适用于2-7岁的幼儿,通过使用语言符号和直观的问题解决,幼儿开始理解客体分类。但此时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只将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一个方面,而无法进行补偿性和可逆性的思维操作。在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可以采择他人的观点,并且理解数的守恒。

优选的,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适用于7-12岁儿童,儿童能够理解数量、长度、重量、容积等方面的守恒,可以更加自如地采择他人的观点;可以进行分类和排序,将物体组织成一个系列。此时的儿童依然受制于直觉经验,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进行逻辑思维操作。

优选的,形式运算阶段,该阶段适用于12岁之后儿童,抽象推理开始萌芽,儿童学会了操纵思维,推测事件的可能性,可以进行演绎推理,提出并检验假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帮助儿童健康成长,辅助婴儿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婴儿的气质类型;接纳孩子的情绪,认识自己的情绪;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与母亲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语言启蒙;父母做好榜样,给儿童模仿,传达基本生活常识;鼓励探索和游戏,帮助孩子表征外部世界。

2、本发明中,帮助儿童发展思维和语言;理解自他情绪状态,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引导亲社会行为;进行结构性的游戏;把安全依恋关系发展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听故事和复述故事,发展阅读能力;开始理解他人的意识;搭建支架在儿童最近发展区提升心智;教导一些基础的原则性的规则,不必过分约束;对韵律开始敏感,国学方面可以开始学习古代蒙学经典,历史故事、吟诵、关注物质世界,同时进行韵律熏陶、阅读提升、原则构建,保持童心、善心,以正心为主。

3、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具体情境辅助发展逻辑思维;鼓励孩子在同伴中学习;创造合作的氛围,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形成合作、自律的规则意识。国学方面可以读经典,详细理解字面内容,学习人际交往规律,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逻辑。

4.本发明中,可以帮助儿童发展多元思维模型,全面发展智商、情商;提高道德水平,国学方面可以解经,包括诗词文赋、经史子集等,讲义理,深入理解精神内涵,升华道德认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皮亚杰理论的儿童教育实施方法,该教育实施方法为:教育者使教学适应儿童的特点,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核心是主动学习观,教育者创建一种情景让儿童对不同的物体进行自由地探索、接触、操作以及实验,为儿童都构建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知识,让孩子自己去开始进行某项活动,通过不同的学习经验,儿童构建了知识并增强了对自身的理解;

该教育方法包括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为帮助儿童健康成长,辅助婴儿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婴儿的气质类型;接纳孩子的情绪,认识自己的情绪;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与母亲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语言启蒙;父母做好榜样,给儿童模仿,传达基本生活常识;鼓励探索和游戏,帮助孩子表征外部世界;

前运算阶段为帮助儿童发展思维和语言;理解自他情绪状态,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引导亲社会行为;进行结构性的游戏;把安全依恋关系发展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听故事和复述故事,发展阅读能力;开始理解他人的意识;搭建支架在儿童最近发展区提升心智;教导一些基础的原则性的规则,不必过分约束;对韵律开始敏感,国学方面可以开始学习古代蒙学经典,历史故事、吟诵、关注物质世界,同时进行韵律熏陶、阅读提升、原则构建,保持童心、善心,以正心为主;

具体运算阶段为通过具体情境辅助发展逻辑思维;鼓励孩子在同伴中学习;创造合作的氛围,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形成合作、自律的规则意识。国学方面可以读经典,详细理解字面内容,学习人际交往规律,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逻辑;

形式运算阶段为发展多元思维模型,全面发展智商、情商;提高道德水平,国学方面可以解经,包括诗词文赋、经史子集等,讲义理,深入理解精神内涵,升华道德认知;

感知运动阶段,该阶段适用于0-2岁的婴儿,婴儿通过动作和感觉、知觉信息来了解世界,并学习将自身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开始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形成内部心理表征的能力;前运算阶段,该阶段适用于2-7岁的幼儿,通过使用语言符号和直观的问题解决,幼儿开始理解客体分类。但此时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只将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一个方面,而无法进行补偿性和可逆性的思维操作。在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可以采择他人的观点,并且理解数的守恒;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适用于7-12岁儿童,儿童能够理解数量、长度、重量、容积等方面的守恒,可以更加自如地采择他人的观点;可以进行分类和排序,将物体组织成一个系列。此时的儿童依然受制于直觉经验,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进行逻辑思维操作;形式运算阶段,该阶段适用于12岁之后儿童,抽象推理开始萌芽,儿童学会了操纵思维,推测事件的可能性,可以进行演绎推理,提出并检验假设。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基于皮亚杰理论的儿童教育实施方法,

皮亚杰等心理学家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但每个阶段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割点,并且到达每个阶段的具体年龄因人而异。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是,婴儿通过动作和感觉、知觉信息来了解世界,并学着将自身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开始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形成内部心理表征的能力。

子阶段1——反射活动阶段(0-1个月):婴儿的动作是先天的反射,如吮吸、注视。其行为表现为弥散的大动作,而且尚且未完全内化;

子阶段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此时婴儿的行为是初级的,也就是说这些行为基本上是由反射或自动反应组成的;循环的含义是指儿童学会了重复动作,婴儿的初级循环反应集中于其身,外部世界和自身之间似乎没有差别。

子阶段3——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10个月):此时的儿童开始转向探索外部的事物而不只是关心自身,他们开始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开始有目的地改变其所处的环境;

子阶段4——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10-12个月):婴儿开始将图式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并且以此来解决新情境中遇到的问题;

子阶段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婴儿主动利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认识事物,动作灵活性的提高使其能够对物体进行检验和探索。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且对所处环境的性质有了更多的了解;

子阶段6——内部表征阶段(18-24个月):这个子阶段是心理活动以及顿悟式问题解决的开端,儿童可以象征性地对人和物进行表征,并且通过事先的观察对行为作出模仿。在前面几个子阶段中,儿童的动作直接指向外部世界;但是到了内部表征阶段,由于儿童已经形成了关于外部世界的心理表征,所以他可以间接地完成上述的活动。而不是直接地和具体事物打交道——即学会了思考和制定计划;

(二)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是,通过使用语言符号和直观的问题解决,幼儿开始理解客体分类。但此时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只将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一个方面,而无法进行补偿性和可逆性的思维操作。在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可以采择他人的观点,并且理解数的守恒。

子阶段1——前概念阶段(2-3岁):儿童的思维和语言飞速发展,但他们仍以自己为观点的中心。

这时的儿童对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守恒关系等会有模糊的认识。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以及发出指令、引导孩子时注意表述的清晰、详细;

子阶段2——直觉阶段(3-7岁):儿童可以通过一种更加系统的方式进行心理操作,但他们大多数无法意识到这些操作背后的真实含义,也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能够理解数量、长度、重量、容积等方面的守恒,可以更加自如地采择他人的观点;可以进行分类和排序,将物体组织成一个系列。此时的儿童依然受制于直觉经验,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进行逻辑思维操作。

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守恒关系、分类、排序等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同时兼顾到一种情境下的不同方面。但此时儿童在思维方面仍存在局限,因为他们还依赖于即时的具体环境,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如果将一些思维任务具体化具象化,用实物代表抽象的事物,儿童就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如果直接用语言的抽象形式呈现作业任务,儿童就会有困难,只有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才可以进行抽象推理。教育者引导孩子进行数学学习、概念学习、逻辑问题谈论的时候,尽量把问题和概念具象化,例如时钟、金钱计算、加减法、识字等应尽量结合实物,通常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孩子在算术的时候需要借助手指;

(四)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在这个阶段,抽象推理开始萌芽,儿童学会了操纵思维,推测事件的可能性,可以进行演绎推理,提出并检验假设。

比奈和西蒙提出智力测验的初衷是试图发现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而现在智力测验已成为一种对所有人进行比较的工具,并且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智商”对他们进行等级评定。斯坦福-比奈量表,强调短时记忆,认为短时记忆是智力的重要组成成分。这样的任务可能仅仅反映了一个相当狭窄的智力概念,而评估智力应该对个体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仅仅依赖学术能力的智力概念过于狭窄,必须考虑到人们表现的其他方面,才能呈现出智力行为的全貌。如瑟斯顿提出“基本的心理能力”包括其中因素:词义理解力、语词流畅性、数字推理、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记忆力、归纳推理;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社交能力、实践能力和纯的学术能力同样重要。不能简单根据一般能力来评价儿童,因为他们在不同任务重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比奈和西蒙:“智力中存在一个基本成分,如果这个成分受到损伤或者不足,就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的现实生活。这个成分就是判断力,或者称为良好的感知能力、现实的感知能力、创造力,一种使自己能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这些活动是智力的基本活动。”智力结构在不同的文化中有很大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强调特定的技能。如乌干达人认为“智力”就是分享知识和智慧的能力,特别指个体作出对其社会有益的行为方式;阅读技能对于之前的文化来说,可能是不重要的;与电脑相互作用依赖于视觉、听觉、手工操作等方面的技能,传统的智力测验不容易测量出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