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7836发布日期:2019-02-16 00:0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板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板尺。



背景技术:

学生或者一些设计工作者经常需要绘制几何图形,通常人们采用刻度尺、圆规、量角器来绘制。但是很多时候仅作为结构示意图,尤其是绘制一些常用的立体图形时,采用刻度尺、圆规、量角器来绘制过于繁琐,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绘制多种几何图形的模板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板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尺身,设定尺身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向为ⅱ向、而另一方向为ⅲ向;

尺身的ⅲ向一侧贯通地设有沿尺身的ⅱ向依次间隔的第一镂空、第二镂空、第三镂空、第四镂空、第五镂空、第六镂空、第七镂空、第八镂空、第九镂空、第十镂空、第十一镂空、第十二镂空;

第一镂空位于尺身的ⅱ向的一侧,其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相一致;

第二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跨度大于所述五边形沿尺身的ⅱ向的跨度;

第三镂空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三镂空、第一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

第四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四镂空、第二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

第五镂空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五镂空的椭圆形与第三镂空的椭圆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五镂空沿尺身的ⅱ向远离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

第六镂空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六镂空的五边形与第四镂空的五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六镂空沿尺身的ⅱ向远离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

第七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走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相一致;

第八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六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跨度大于所述六边形沿尺身的ⅱ向的跨度;

第九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七镂空的平行四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七镂空沿尺身的ⅱ向靠近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

第十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镂空的六边形与第八镂空的六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八镂空沿尺身的ⅱ向靠近第一镂空的相应位置处;

第十一镂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十一镂空、第九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

第十二镂空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二镂空、第十镂空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

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一镂空和第二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二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a;

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三镂空和第四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四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d,通孔d与第四镂空之间、通孔a与第二镂空之间的布置方式对应相同;

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五镂空和第六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六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g;通孔g的中心与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通孔d的中心与第四镂空的五边形的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为位似图形,且上述每个三角形的位似中心、第四镂空和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位似中心相重合;

尺身的ⅲ向一侧在介于第六镂空和第七镂空之间、靠近尺身的相应侧边和第七镂空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j,第三镂空3和第五镂空5的椭圆形的位似中心、通孔j的中心重合;

尺身的ⅲ向一侧贯通地设有将第七镂空包围、低于通孔j的四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上述四个通孔的中心位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且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的平行四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两侧一一对应地相平齐。

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板尺均简称为本模板尺。

本模板尺的使用方法为:将本模板尺平放在纸面上方,用笔沿镂空的外轮廓可以绘制闭合图形:

(1)单独通过第一镂空、第三镂空、第五镂空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椭圆形;

(2)单独通过第二镂空、第四镂空、第六镂空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五边形;

(3)单独通过第七镂空、第九镂空、第十一镂空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4)单独通过第八镂空、第十镂空、第十二镂空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六边形;

(5)单独通过第十三镂空可以绘制圆形;

(6)同时通过第一镂空、第三镂空绘制椭圆,并且将绘制的两个椭圆的长轴端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圆柱的立体图形;

(7)同时通过第三镂空、第五镂空绘制椭圆,并且将绘制的两个椭圆的长轴端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圆台的立体图形;

(8)同时通过第二镂空、第四镂空绘制五边形,并且将绘制的两个五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五棱柱的立体图形;

(9)同时通过第四镂空、第六镂空绘制五边形,并且将绘制的两个五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五棱台的立体图形;

(10)通过通孔a绘制一个点,然后在第二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处绘制另外两个点,顺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即可绘制三角形,同理,通孔d和第四镂空的五边形可绘制三角形,通孔g和第六镂空的五边形可绘制三角形;

(11)通过通孔a绘制和第二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通过通孔d和第四镂空的五边形的对应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然后连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即可得到三棱柱的立体图形;

(12)通过通孔d绘制和第四镂空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通过通孔g和第六镂空的五边形的对应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然后连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即可得到三棱台的立体图形;

(13)通过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绘制四个点,并依次连接四个点,即可得到平行四边形;

(14)同时通过第七镂空、第九镂空绘制平行四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四棱台的立体图形;

(15)同时通过第九镂空、第十一镂空绘制平行四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四棱柱的立体图形;

(16)同时通过第八镂空、第十镂空绘制六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六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六棱台的立体图形;

(17)同时通过第十镂空、第十二镂空绘制六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六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六棱柱的立体图形;

(18)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一镂空或第三镂空或第五镂空绘制椭圆,连接该点与任一椭圆的长轴的两端即可得到圆锥的立体图形;

(19)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二镂空或第四镂空或第六镂空绘制五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五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五棱锥的立体图形;

(20)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七镂空或第九镂空或第十一镂空绘制平行四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平行四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四棱锥的立体图形;

(21)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八镂空或第十镂空或第十二镂空绘制六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六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六棱锥的立体图形。

本模板尺的优点为:通过本模板尺不用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快速绘制多种几何图形,使用方便,而且本模板尺上多个图形共用顶点且图形间间隔较小、结构设计紧凑,尺身整体体积小携带方便。

为达到本模板尺更好的使用效果,其优选方案如下:

作为优选的,尺身上位于其ⅱ向的另一侧部设有十七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通孔q1、通孔p1、通孔o1、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通孔a2、通孔b2、通孔c2、通孔e2、通孔d2、通孔f2,其中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通孔q1、通孔p1、通孔o1沿尺身的ⅲ向依次间隔排列、共中心线且靠近尺身的ⅱ向的另一侧边,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通孔a2、通孔b2、通孔c2沿尺身的ⅲ向依次间隔排列、共中心线且远离尺身的ⅱ向的另一侧边;

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依次与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之间呈一一相对应的位置关系,通孔a2、通孔p1之间呈相对应的位置关系,设通孔v1与通孔u1中心距为a,通孔y1与通孔a2中心距为b,a与b的比值为1:1-0.8,通孔v1与通孔w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x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y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a2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b2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c2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t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s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r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q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p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o1的中心距为

在所述的通孔f2、通孔e2、通孔d2三个通孔中,通孔d2相对于另外两个通孔,其中心与尺身的ⅱ向的另一侧边的距离最短,设此距离为l3,设通孔a2的中心与尺身的ⅱ向的另一侧边的距离为l4,l3大于l4;通孔e2、通孔q1之间呈相对应的位置关系;

通孔e2与通孔q1的中心距为2a,通孔d2与通孔p1的中心距为通孔f2与通孔p1的中心距为3a。

用笔通过通孔在纸面上绘制点,然后连接对应的点,可以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

通过通孔v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x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u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s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a2、通孔p1、通孔o1或通孔f2、通孔p1、通孔o1绘制三个点,依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可以绘制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的直角三角形;

通过通孔w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t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d2、通孔a2、通孔b2或通孔d2、通孔p1、通孔o1绘制三个点,依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可以绘制等腰直角三角形;

通过通孔y1、通孔a2、通孔p1、通孔r1绘制四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四个点可以绘制矩形;

通过通孔v1、通孔r1、通孔o1、通孔a2或通孔w1、通孔r1、通孔o1、通孔b2或通孔x1、通孔r1、通孔o1、通孔c2或通孔x1、通孔r1、通孔q1、通孔y1可以绘制平行四边形;

通过通孔y1、通孔u1、通孔o1、通孔a2或通孔y1、通孔t1、通孔o1、通孔b2或通孔y1、通孔s1、通孔o1、通孔c2可以绘制三种不同的等腰梯形;

通过通孔y1、通孔u1、通孔p1、通孔a2或通孔y1、通孔t1、通孔p1、通孔a2或通孔y1、通孔s1、通孔p1、通孔a2可以绘制三种不同的直角梯形;

通过通孔e2、通孔a2、通孔q1、通孔y1绘制四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四个点可以绘制菱形。

作为优选的,尺身的ⅲ向另一侧贯通地设有八个规格相同的通孔,分别记为通孔q、通孔r、通孔s、通孔t、通孔u、通孔v、通孔o、通孔p,通孔q、通孔r、通孔s、通孔t、通孔u、通孔v、通孔o、通孔p的中心顺时针地均布在第一圆周上,对于上述八个通孔,沿尺身的ⅱ向,通孔q靠近尺身ⅱ向一侧且通孔q的中心与尺身ⅱ向一侧边缘距离最短,通孔u远离尺身ⅱ向一侧且通孔u的中心与尺身ⅱ向一侧边缘距离最长;通孔q与通孔u的中心连线的走向为尺身的ⅱ向;

尺身的ⅲ向另一侧贯通地设有处于第一圆周中心的通孔记为通孔e1;

尺身的ⅲ向另一侧贯通地设有五个处于第一圆周内部、规格相同的通孔,分别记为通孔y、通孔z、通孔b1、通孔d1、通孔x,上述五个通孔的中心顺时针地均布在一个圆周上,设该圆周为第二圆周,第二圆周与第一圆周共圆心,第一圆周的直径与第二圆周的直径的比值为通孔p、通孔y、通孔r的中心共线,且通孔p和通孔r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通孔y的中心;

尺身的ⅲ向另一侧还贯通地设有处于第一圆周内部、规格相同三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a1、通孔c1、通孔w,通孔r、通孔a1、通孔t的中心共线,且通孔r和通孔t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通孔a1的中心,通孔v、通孔c1、通孔t的中心共线,且通孔v和通孔t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通孔c1的中心,通孔p、通孔w、通孔v的中心共线,且通孔p和通孔v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通孔w的中心;

尺身的ⅲ向另一侧还贯通地设有一个处于第一圆周内部的通孔,记为通孔g2,所述通孔g2的中心位于通孔p的中心和通孔q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上。

用笔通过通孔在纸面上绘制点,然后连接对应的点,可以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

通过通孔q、通孔r、通孔s、通孔t、通孔u、通孔v、通孔o、通孔p绘制八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八个点可以绘制正八边形,该八边形也为第十三镂空所绘制的圆的内接正八边形;通过通孔g2和e1,将两支笔分别插入通孔g2、和通孔e1中,以通孔e1内的笔为中心,用通孔g2内的笔带动尺身绕通孔e1旋转可以绘制上述正八边形的内接圆;

通过通孔r、通孔t、通孔v、通孔p绘制四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四个点可以绘制正方形,该正方形也为第十三镂空所绘制的圆的内接正方形;

通过通孔y、通孔z、通孔b1、通孔d1、通孔x绘制五个点,依次连接上述五个点可以绘制正五边形,通过上述五个点,绘制每个点与其不相邻的另外两个点的连线也可绘制五角星;

通过通孔y、通孔a1、通孔c1、通孔w绘制四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四个点可以绘制正方形。

作为优选的,尺身的ⅲ向另一侧在位置上靠近第一圆周、靠近尺身的ⅱ向的另一侧处贯通地设有六个规格相同的通孔,记为g1、通孔h1、通孔i1、通孔j1、通孔k1、通孔f1,通孔g1、上述六个通孔的中心顺时针地均布在一个圆周上,设该圆周为第三圆周,第一圆周、第三圆周的直径相同且两者沿尺身的ⅱ向间隔排列,对于上述六个通孔,沿尺身的ⅱ向,通孔g1靠近尺身ⅱ向一侧且通孔g1的中心与尺身ⅱ向一侧边缘的距离最短,通孔j1远离尺身ⅱ向一侧且通孔j1的中心与尺身ⅱ向一侧边缘的距离最长;通孔g1与通孔j1的中心连线的走向为尺身的ⅱ向;

尺身的ⅲ向另一侧贯通地设有处于第三圆周中心的通孔l1;

尺身的ⅲ向另一侧还设有位于第三圆周内部规格相同的两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h2、通孔i2,所述的通孔h2的中心位于通孔g1的中心和通孔f1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上,所述的通孔i2的中心位于通孔g1的中心和通孔k1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上。

用笔通过通孔在纸面上绘制点,然后连接对应的点,可以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

通过通孔g1、通孔h1、通孔i1、通孔j1、通孔k1、通孔f1绘制六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六个点可以绘制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也为第十三镂空所绘制的圆的内接正六边形,通过通孔h2和l1,将两支笔分别插入通孔h2、和通孔l1中,以通孔l1内的笔为中心,用通孔h2内的笔带动尺身绕通孔l1旋转可以绘制上述正六边形的内接圆;

通过通孔g1、通孔i1、通孔k1绘制三个点,依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可以绘制正三角形,该正三角形也为第十三镂空所绘制的圆的内接正三角形,通过通孔i2和l1,将两支笔分别插入通孔i2、和通孔l1中,以通孔l1内的笔为中心,用通孔i2内的笔带动尺身绕通孔l1旋转可以绘制上述正三角形的内接圆。

作为优选的,尺身的ⅲ向另一侧在位置上靠近第三圆周、与第一圆周相远离、靠近尺身的ⅱ向的另一侧处设有第十四镂空,第十四镂空为倾斜布置的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走向与尺身的ⅲ向在走向上大体相一致,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第十一镂空的平行四边形的长边之间的夹角为10-30度;

尺身的ⅲ向另一侧在位置上介于第三圆周和第十四镂空之间处贯通地设有通孔m1,尺身的ⅲ向另一侧在位置上靠近第十四镂空、与通孔m1相远离处贯通地设有通孔n1,通孔m1、通孔n1沿尺身的ⅱ向间隔地位于第十四镂空的两侧,第十四镂空的平行四边形沿尺身的ⅲ向的两侧顶点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经过通孔m1、通孔n1的中心;

用笔通过通孔在纸面上绘制点,然后连接对应的点,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举例如下:

通过第十四镂空绘制平行四边形,再通过通孔m1、通孔n1绘制两个点,将两个点分别与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对应连线,形成八面体的立体图形;

作为优选的,尺身的ⅲ向另一侧在位置上靠近第一镂空处贯通地设有第十三镂空,第十三镂空位于尺身的ⅱ向一侧,其形状为圆形,圆的直径与第一镂空的椭圆的长轴长度相同。

用笔通过通孔在纸面上绘制点,然后连接对应的点,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举例如下:

通过第十三镂空绘制一个圆,再通过第一镂空或第三镂空绘制两个椭圆,两个椭圆的长轴相互垂直,且每个椭圆的长轴均与圆的直径重合,即可得到球的立体图形;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通孔均采用一侧直径大、另一侧直径小的锥形孔。

锥形孔方便笔头插入,而且可以限制笔尖的活动范围,使点的绘制更加精确。

作为优选的,所述尺身的ⅱ向的任一侧边处设有锯齿状的凸起,尺身厚度方向的任一侧面在尺身的ⅲ向的任一侧边处设有沿尺身的ⅱ向布置的刻度标尺,刻度标尺以尺身的ⅱ向的任一端为起始端。

通过锯齿状凸起可以绘制波浪线,通过刻度标尺可以量取距离,方便绘图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模板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模板尺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模板尺包括长方形的尺身17,设定尺身17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向为ⅱ向、而另一方向为ⅲ向(图中尺身竖直布置,ⅱ向为长度方向,ⅲ向为宽度方向),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一侧(即左侧)贯通地设有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依次间隔的第一镂空1、第二镂空2、第三镂空3、第四镂空4、第五镂空5、第六镂空6、第七镂空7、第八镂空8、第九镂空9、第十镂空10、第十一镂空11、第十二镂空12;

第一镂空1位于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一侧(即上侧),其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在走向上相一致;

第二镂空2的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沿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的跨度大于所述五边形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跨度;

第三镂空3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三镂空3、第一镂空1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

第四镂空4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四镂空4、第二镂空2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

第五镂空5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五镂空5的椭圆形与第三镂空3的椭圆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五镂空5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远离第一镂空1的相应位置处;

第六镂空6的形状为五边形,第六镂空6的五边形与第四镂空4的五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六镂空6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远离第一镂空1的相应位置处;

第七镂空7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走向与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在走向上相一致;

第八镂空8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六边形沿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的跨度大于所述六边形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跨度;

第九镂空9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9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七镂空7的平行四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七镂空7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靠近第一镂空1的相应位置处;

第十镂空10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镂空10的六边形与第八镂空8的六边形为位似图形,且所述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位于第八镂空8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靠近第一镂空1的相应位置处;

第十一镂空11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第十一镂空11、第九镂空9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

第十二镂空12的形状为六边形,第十二镂空12、第十镂空10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一侧在介于第一镂空1和第二镂空2之间、靠近尺身17的相应侧边和第二镂空2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a;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一侧在介于第三镂空3和第四镂空4之间、靠近尺身17的相应侧边和第四镂空4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一个通孔,记为通孔d,通孔d与第四镂空4之间、通孔a与第二镂空2之间的布置方式对应相同;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一侧在介于第五镂空5和第六镂空6之间、靠近尺身17的相应侧边和第六镂空6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g;通孔g的中心与第六镂空6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通孔d的中心与第四镂空4的五边形的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为位似图形,且上述每个三角形的位似中心、第四镂空4和第六镂空6的五边形的位似中心相重合;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一侧在介于第六镂空6和第七镂空7之间、靠近尺身17的相应侧边和第七镂空7的位置处贯通地设有通孔j,第三镂空33和第五镂空55的椭圆形的位似中心、通孔j的中心重合;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一侧贯通地设有将第七镂空7包围、低于通孔j的四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上述四个通孔的中心位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9的平行四边形的规格及布置方式分别对应相同,且该平行四边形、第九镂空9的平行四边形沿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的两侧一一对应地相平齐;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在位置上靠近第一镂空1处贯通地设有第十三镂空13,第十三镂空13位于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一侧,其形状为圆形,圆的直径与第一镂空1的椭圆的长轴长度相同;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在位置上靠近第十三镂空13处贯通地设有规格相同的通孔,分别记为通孔q、通孔r、通孔s、通孔t、通孔u、通孔v、通孔o、通孔p,第十三镂空13、所述的八个通孔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间隔排列,通孔q、通孔r、通孔s、通孔t、通孔u、通孔v、通孔o、通孔p的中心顺时针地均布在第一圆周上,对于上述八个通孔,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通孔q靠近第十三镂空13且通孔q的中心与第十三镂空13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短,通孔u远离第十三镂空13且通孔u的中心与第十三镂空13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长;通孔q与通孔u的中心连线的走向为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贯通地设有处于第一圆周中心的通孔记为通孔e1;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贯通地设有处于第一圆周内部、规格相同的通孔,分别记为通孔y、通孔z、通孔b1、通孔d1、通孔x,上述五个通孔的中心顺时针地均布在一个圆周上,设该圆周为第二圆周,第一圆周的直径与第二圆周的直径的比值为通孔p、通孔y、通孔r的中心共线,且通孔p和通孔r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通孔y的中心;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还贯通地设有处于第一圆周内部、规格相同三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a1、通孔c1、通孔w,通孔r、通孔a1、通孔t的中心共线,且通孔r和通孔t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通孔a1的中心,通孔v、通孔c1、通孔t的中心共线,且通孔v和通孔t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通孔c1的中心,通孔p、通孔w、通孔v的中心共线,且通孔p和通孔v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通孔w的中心;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还贯通地设有一个处于第一圆周内部的通孔,记为通孔g2,所述通孔g2的中心位于通孔p的中心和通孔q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上。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在位置上靠近第一圆周、与第十三镂空13相远离、靠近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处贯通地设有六个规格相同的通孔,记为g1、通孔h1、通孔i1、通孔j1、通孔k1、通孔f1,通孔g1、上述六个通孔的中心顺时针地均布在一个圆周上,设该圆周为第三圆周,第一圆周、第三圆周的直径相同且两者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对于上述六个通孔,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通孔g1靠近第十三镂空13且通孔g1的中心与第十三镂空13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短,通孔j1远离第十三镂空13且通孔j1的中心与第十三镂空13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长;通孔g1与通孔j1的中心连线的走向为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贯通地设有处于第三圆周中心的通孔l1;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还设有位于第三圆周内部规格相同的两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h2、通孔i2,所述的通孔h2的中心位于通孔g1的中心和通孔f1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上,所述的通孔i2的中心位于通孔g1的中心和通孔k1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上;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在位置上靠近第三圆周、与第一圆周相远离、靠近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下侧)处设有第十四镂空14,第十四镂空14为倾斜布置的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走向与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在走向上大体相一致,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第十一镂空11的平行四边形的长边之间的夹角为15度;

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在位置上介于第三圆周和第十四镂空14之间处贯通地设有通孔m1,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右侧)在位置上靠近第十四镂空14、与通孔m1相远离处贯通地设有通孔n1,通孔m1、通孔n1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间隔地位于第十四镂空14的两侧,第十四镂空14的平行四边形沿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的两侧顶点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经过通孔m1、通孔n1的中心;

尺身17上位于其ⅱ向(即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下侧)部设有十七个通孔,分别记为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通孔q1、通孔p1、通孔o1、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通孔a2、通孔b2、通孔c2、通孔e2、通孔d2、通孔f2,其中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通孔q1、通孔p1、通孔o1沿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共中心线且靠近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下侧)边,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通孔a2、通孔b2、通孔c2沿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共中心线且远离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下侧)边;

通孔v1、通孔w1、通孔x1、通孔y1依次与通孔u1、通孔t1、通孔s1、通孔r1之间呈一一相对应的位置关系,通孔a2、通孔p1之间呈相对应的位置关系,设通孔v1与通孔u1中心距为a,通孔y1与通孔a2中心距为b,a与b的比值为1:1-0.8,通孔v1与通孔w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x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y1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a2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b2的中心距为通孔v1与通孔c2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t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s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r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q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p1的中心距为通孔u1与通孔o1的中心距为

通孔f2、通孔e2、通孔d2位于第十镂空10、第十一镂空11、第十二镂空12与通孔m1、第十四镂空14、通孔n1之间的区域内,在所述的三个通孔中,通孔d2相对于另外两个通孔,其中心与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下侧)边的距离最短,设此距离为l3,设通孔a2的中心与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下侧)边的距离为l4,l3大于l4;通孔e2、通孔q1之间呈相对应的位置关系;

通孔e2与通孔q1的中心距为2a,通孔d2与通孔p1的中心距为通孔f2与通孔p1的中心距为3a。

所述的通孔均采用前侧直径大、后侧直径小的锥形孔。

所述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上侧边处设有锯齿状的凸起,尺身17厚度方向的下侧面在尺身17的ⅲ向(即宽度方向)的左侧边处设有沿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布置的刻度标尺16,刻度标尺16以尺身17的ⅱ向(即长度方向)的下端为起始端(图中仅示出刻度线,没有示出刻度值)。

本模板尺的使用方法为:将本模板尺平放在纸面上方,用笔沿镂空的外轮廓可以绘制闭合图形,用笔通过通孔在纸面上绘制点,然后连接对应的点,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举例如下:

(1)单独通过第一镂空1、第三镂空3、第五镂空5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椭圆形;

(2)单独通过第二镂空2、第四镂空4、第六镂空6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五边形;

(3)单独通过第七镂空7、第九镂空9、第十一镂空11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4)单独通过第八镂空8、第十镂空10、第十二镂空12可以绘制两种不同大小的六边形;

(5)单独通过第十三镂空13可以绘制圆形;

(6)同时通过第一镂空1、第三镂空3绘制椭圆,并且将绘制的两个椭圆的长轴端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圆柱的立体图形;

(7)同时通过第三镂空3、第五镂空5绘制椭圆,并且将绘制的两个椭圆的长轴端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圆台的立体图形;

(8)同时通过第二镂空2、第四镂空4绘制五边形,并且将绘制的两个五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五棱柱的立体图形;

(9)同时通过第四镂空4、第六镂空6绘制五边形,并且将绘制的两个五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五棱台的立体图形;

(10)通过通孔a绘制一个点,然后在第二镂空2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处绘制另外两个点,顺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即可绘制三角形,同理,通孔d和第四镂空4的五边形可绘制三角形,通孔g和第六镂空6的五边形可绘制三角形;

(11)通过通孔a绘制和第二镂空2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通过通孔d和第四镂空4的五边形的对应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然后连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即可得到三棱柱的立体图形;

(12)通过通孔d绘制和第四镂空4的五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通过通孔g和第六镂空6的五边形的对应两个顶点绘制的三角形,然后连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即可得到三棱台的立体图形;

(13)通过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绘制四个点,并依次连接四个点,即可得到平行四边形;

(14)同时通过第七镂空7、第九镂空9绘制平行四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四棱台的立体图形;

(15)同时通过第九镂空9、第十一镂空11绘制平行四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四棱柱的立体图形;

由于第十一楼空11中的一个长边与第九镂空9中对应位置的长边沿尺身ⅱ向的距离与第十一楼空11长边的长度相等,所以,通过第九镂空和第十一镂空绘制的四棱柱可以看做是正方体在平面中投影的立体图形;同理,由通孔k、通孔l、通孔m、通孔n绘制的平行四边形与第十一镂空11绘制的平行四边形顶点对应连接绘制的四棱柱可以看做是长方体在平面中投影的立体图形·。

(16)同时通过第八镂空8、第十镂空10绘制六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六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六棱台的立体图形;

(17)同时通过第十镂空10、第十二镂空12绘制六边形,并将绘制的两个六边形的顶点对应连接,即可得到六棱柱的立体图形;

(18)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一镂空1或第三镂空3或第五镂空5绘制椭圆,连接该点与任一椭圆的长轴的两端即可得到圆锥的立体图形;

(19)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二镂空2或第四镂空4或第六镂空6绘制五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五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五棱锥的立体图形;

(20)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七镂空7或第九镂空9或第十一镂空11绘制平行四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平行四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四棱锥的立体图形;

(21)通过通孔j绘制一个点,同时通过第八镂空8或第十镂空10或第十二镂空12绘制六边形,连接该点与任一六边形的各顶点即可得到六棱锥的立体图形;

(22)通过第十三镂空13绘制一个圆,再通过第一镂空1或第三镂空3绘制两个椭圆,两个椭圆的长轴相互垂直,且每个椭圆的长轴均与圆的直径重合,即可得到球的立体图形;

(23)通过通孔q、通孔r、通孔s、通孔t、通孔u、通孔v、通孔o、通孔p绘制八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八个点可以绘制正八边形,该八边形也为第十三镂空13所绘制的圆的内接正八边形,通过通孔g2和e1,将两支笔分别插入通孔g2、和通孔e1中,以通孔e1内的笔为中心,用通孔g2内的笔带动尺身17绕通孔e1旋转可以绘制上述正八边形的内接圆;

(24)通过通孔r、通孔t、通孔v、通孔p绘制四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四个点可以绘制正方形,该正方形也为第十三镂空13所绘制的圆的内接正方形;

(25)通过通孔y、通孔z、通孔b1、通孔d1、通孔x绘制五个点,依次连接上述五个点可以绘制正五边形,通过上述五个点,绘制每个点与其不相邻的另外两个点的连线也可绘制五角星;

(26)通过通孔y、通孔a1、通孔c1、通孔w绘制四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四个点可以绘制正方形;

(27)通过通孔g1、通孔h1、通孔i1、通孔j1、通孔k1、通孔f1绘制六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六个点可以绘制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也为第十三镂空13所绘制的圆的内接正六边形,通过通孔h2和l1,将两支笔分别插入通孔h2、和通孔l1中,以通孔l1内的笔为中心,用通孔h2内的笔带动尺身17绕通孔l1旋转可以绘制上述正六边形的内接圆;

(28)通过通孔g1、通孔i1、通孔k1绘制三个点,依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可以绘制正三角形,该正三角形也为第十三镂空13所绘制的圆的内接正三角形,通过通孔i2和l1,将两支笔分别插入通孔i2、和通孔l1中,以通孔l1内的笔为中心,用通孔i2内的笔带动尺身17绕通孔l1旋转可以绘制上述正三角形的内接圆;

(29)通过第十四镂空14绘制平行四边形,再通过通孔m1、通孔n1绘制两个点,将两个点分别与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对应连线,形成八面体的立体图形;

(30)通过通孔v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x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u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s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a2、通孔p1、通孔o1或通孔f2、通孔p1、通孔o1绘制三个点,依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可以绘制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的直角三角形;

(31)通过通孔w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t1、通孔y1、通孔r1或通孔d2、通孔a2、通孔b2或通孔d2、通孔p1、通孔o1绘制三个点,依次连接上述三个点可以绘制等腰直角三角形;

(32)通过通孔y1、通孔a2、通孔p1、通孔r1绘制四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四个点可以绘制矩形;

(33)通过通孔v1、通孔r1、通孔o1、通孔a2或通孔w1、通孔r1、通孔o1、通孔b2或通孔x1、通孔r1、通孔o1、通孔c2或通孔x1、通孔r1、通孔q1、通孔y1可以绘制平行四边形;

(34)通过通孔y1、通孔u1、通孔o1、通孔a2或通孔y1、通孔t1、通孔o1、通孔b2或通孔y1、通孔s1、通孔o1、通孔c2可以绘制三种不同的等腰梯形;

(35)通过通孔y1、通孔u1、通孔p1、通孔a2或通孔y1、通孔t1、通孔p1、通孔a2或通孔y1、通孔s1、通孔p1、通孔a2可以绘制三种不同的直角梯形;

(36)通过通孔e2、通孔a2、通孔q1、通孔y1绘制四个点,依次连接上述四个点可以绘制菱形。

本模板尺的优点为:通过本模板尺不用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快速绘制多种几何图形,使用方便,而且本模板尺设计紧凑体积小携带方便。

锥形孔方便笔头插入,而且可以限制笔尖的活动范围,使点的绘制更加精确。

通过锯齿状凸起15可以绘制波浪线,通过刻度标尺16可以量取距离,方便绘图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