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船用的可手调屏幕亮度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3999发布日期:2018-08-17 22:26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海船用的可手调屏幕亮度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台普通的显示器,由于夜间光太暗,与显示屏光线产生较大亮度差异,航海员使用时眼睛会导致短暂“失明”造成碰撞发生生命危险。本专利就是从根本问题(光源)着手,使用新型LED灯条来做背光源,采用滑动电阻来调节电路的电流,从而调节LED灯条的电压来控制亮度,让用户随心所欲,使得显示屏亮度与环境光线时时更接近,降低视觉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航海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手调屏幕亮度的显示器,本显示器更加方便的让显示屏亮度与环境光线更接近,从而进一步提升航海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舒适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海船用的可手调屏幕亮度的显示器,包括显示器主体、手动调节控制器、安装在显示器主体正面上的液晶显示屏和安装在显示器主体反面的背光电流控制器及控制电源;所述控制电源分别与手动调节控制器、背光电流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屏电连接且为其供电;所述手动调节控制器与背光电流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背光电流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屏电连接。

其中,所述手动调节控制器包括安装在显示器主体正面下方的手动调节按钮、滑动变阻器和灯条;所述手动调节按钮与滑动变阻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滑动变阻器的输出端与灯条电连接。

其中,所述滑动变阻器上设有滑片,所述滑片的左侧设有第一临界点,所述滑片的右侧设有第二临界点,所述滑片与第一临界点之间的距离形成阻值减小区域,所述滑片与第二临界点之间的距离形成阻值增加区域。

其中,所述滑动变阻器上还设有电阻和开关,所述电阻、开关和灯条三者依次串联。

其中,所述控制电源的电压在110V-240V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海船用的可手调屏幕亮度的显示器,该显示器主要包括显示器主体、手动调节控制器、背光电流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屏,通过手动调节手动调节控制器来改变输出的电流,由背光电流控制器对该电流进行处理并将改变的背光电流输出至液晶显示屏,从俄日改变液晶显示屏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通过手动调节控制器的设置,达到手动一键调节的效果,简单易用,且更加方便的让液晶显示屏亮度与环境光线更接近,从而进一步提升航海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航海船用的可手调屏幕亮度的显示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海船用的可手调屏幕亮度的显示器,包括显示器主体10、手动调节控制器11、安装在显示器主体正面上的液晶显示屏12和安装在显示器主体反面的背光电流控制器13及控制电源14;所述控制电源分别与手动调节控制器、背光电流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屏电连接且为其供电;所述手动调节控制器与背光电流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背光电流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屏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海船用的可手调屏幕亮度的显示器,该显示器主要包括显示器主体、手动调节控制器、背光电流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屏,通过手动调节手动调节控制器来改变输出的电流,由背光电流控制器对该电流进行处理并将改变的背光电流输出至液晶显示屏,从俄日改变液晶显示屏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通过手动调节控制器的设置,达到手动一键调节的效果,简单易用,且更加方便的让液晶显示屏亮度与环境光线更接近,从而进一步提升航海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舒适程度。

请进一步参阅图3,所述手动调节控制器11包括安装在显示器主体正面下方的手动调节按钮111、滑动变阻器112和灯条L;所述手动调节按钮与滑动变阻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滑动变阻器的输出端与灯条电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上设有滑片P,所述滑片的左侧设有第一临界点A,所述滑片的右侧设有第二临界点B,所述滑片与第一临界点之间的距离形成阻值减小区域,所述滑片与第二临界点之间的距离形成阻值增加区域。所述滑动变阻器上还设有电阻R和开关S,所述电阻、开关和灯条三者依次串联。该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为:当手扭手动调节按钮111时,顺时针方向扭动调亮(此时对应的原理图中P接触点也为滑片是往A往方向移动,在通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随之增大,光源两侧电压也变大,灯条变亮;逆时针扭调暗P接触点往B方向移动,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条两边电压变小,灯条变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源的电压在110V-240V之间。该范围的电阻可适合多个国家使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