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保护隐密信息的贴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550发布日期:2018-12-05 19:30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可保护隐密信息的贴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纸结构,尤指一种可保护隐密信息的贴纸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一般在处理重要文件或打印出重要文件时,其中有些涉及隐密的信息如:个人身份资料或相关数字时,为防止被窜改或伪造,通常会在该位置作较特殊的处理。常见的方式,剪下一段透明胶带,将透明胶带贴于文件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除了可该防止被窜改或伪造外,且因胶带为透明状,而不会影响观阅。但是,此种方式在使用时,需先剪下透明胶带(或由胶带台取下),使透明贴于手上,再将透明胶带贴在文件上,不但麻烦、耗工费时,且较难以准确的贴在所需位置。

申请人有鉴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设计一种可保护隐密信息的贴纸结构,以供保护文件的隐密信息,且其使用简易、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护隐密信息的贴纸结构,以供贴于文件保护文件的隐密信息,防止窜改或伪造,且其使用简易、方便的贴纸结构,解决了传统的使用透明胶带保护隐密信息的方式存在的麻烦、耗工费时,且较难以准确的贴在所需位置的问题。

可保护隐密信息的贴纸结构,包括一印刷层以及一结合于该印刷层的自黏层,其中,该印刷层背面涂布有一次性黏着胶材,正面用于印刷文字或商标图案,该自黏层为透明材质,其背面涂布有可供黏着的胶材,于使用时将贴纸贴于文件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后,再将该印刷层由自黏层剥离,使自黏层贴附于文件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以防止窜改或伪造,且因透明状的自黏层而不会影响观阅,从而达到保护隐密信息的效果。

进一步,其中该印刷层及自黏层的一端设有高于该印刷层及自黏层上缘的突伸部,以供使用者手指掐住于该突伸部,以利于将该印刷层由自黏层剥离。

更进一步,其中该印刷层及自黏层一端所设的突伸部,设为半圆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涂布有一次性黏着胶材的印刷层,以及结合于该印刷层涂布有黏着胶材的自黏层,构成可保护隐密信息的贴纸,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用透明胶带来保护隐密信息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窜改或伪造,且其使用简易、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使用状态图。

图中,1-印刷层、11-突伸部、2-自黏层、21-突伸部、3-离形纸、4-文件、5-贴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第1图及第2图,依次为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印刷层1以及一结合于该印刷层1的自黏层2。其中,该印刷层1背面涂布有一次性黏着胶材,正面则供印刷文字或商标图案,该自黏层2为透明材质,其背面涂布有可供黏着胶材。

该印刷层1及自黏层2的一端,设有高于该印刷层1及自黏层2上缘的突伸部11及突伸部21,在本实施例中,该突伸部11及突伸部21设为半圆状。

通过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可保护隐密信息的贴纸5,于实际生产状态,将复数的贴纸5以适当间隔排列,贴于一离形纸3上,以供分别由离形纸3剥离使用。

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将贴纸5由离形纸3剥离,将贴纸5贴于文件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后,再将该印刷层1由自黏层2剥离,使自黏层2贴附于文件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以防止窜改或伪造,且因透明状的自黏层2而不会影响观阅,从而达到保护隐密信息的效果。而由于该印刷层1背面涂布有一次性黏着胶材,当印刷层1由自黏层2剥离后即无法再黏回,可防止重复使用。

请参阅第3图,为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图。敬请配合第1图及第2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将一张贴纸5由离形纸3剥离,再将贴纸5贴于文件4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如本实施例的ID资料),通过自黏层2背面所涂布可供黏着的胶材,紧密贴于该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

请参阅第4图,为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敬请配合第1图及第2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贴纸5贴于文件4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后,可将印刷层1由自黏层2剥离。其中,由于该印刷层1的一端,设有高于该印刷层1上缘的突伸部11,使用者可先将该突伸部11拉起,再以手指掐住于该突伸部11,以利于将该印刷层1由自黏层2剥离,而保留该自黏层2贴于文件4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

请参阅第5图,为实用新型的第三使用状态图。敬请配合第1图及第2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贴纸5贴于文件4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并将其中的印刷层1由自黏层2剥离后,该自黏层2即贴附于文件4需保护隐密信息的位置,以防止窜改或伪造,且因自黏层2为透明状,而不会影响观阅,从而达到保护隐密信息的效果,而不需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胶带贴附,其使用相当简易、方便。

前述实施例,仅为说明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限制实用新型的范围,凡经由些微修饰、变更,仍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