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及钢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557发布日期:2019-02-12 21:3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笔尖及钢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写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笔尖及钢笔。



背景技术:

钢笔是舶来品,虽然替代了中国传统的毛笔变得实用、便捷,但核心的笔尖,特别是触纸面的珠子,它的缺陷不适合中国人表现汉字。钢笔笔尖,包括常见的有明尖、暗尖及半明尖。大面积外露的笔尖叫明尖;几乎全部被尖嘴所包裹,仅外露笔尖头部的叫暗尖;介于明暗尖之间,即一半外露的叫半明尖。明尖和暗尖是专业术语,行业内将暗尖称之为“圆筒尖”,俗称直尖、小尖,明尖俗称大尖。

传统钢笔笔尖的珠子是“点”触纸,如图1所示,横竖撇捺线条都一样,缺乏粗细变化的艺术表现力,原理同圆珠笔、中性笔,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书写不够流畅,而且笔尖磨损后非常容易划破稿纸。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尖,包括:笔尖主体和铱粒,所述笔尖主体与所述铱粒连接的一端向所述笔尖主体的外侧弯折,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与所述笔尖主体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

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与所述铱粒的表面形成弧面,撰写时弧面与稿纸面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铱粒的表面设置为弧面,且弧面的两侧设置有40°~50°的倒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与所述笔尖主体的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2°~48°。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的长度为0.8mm~1.2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与所述笔尖主体的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7°~53°。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的长度为1.3mm~1.7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与所述笔尖主体的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7°~43°。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的长度为1.8mm~2.2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笔尖主体的弯折部与所述铱粒形成的触纸弧面,在稿纸上的投影的形状呈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笔,包括:笔杆和所述的笔尖。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尖及钢笔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尖,包括笔尖主体和铱粒,笔尖主体与铱粒连接的一端向笔尖主体的外侧弯折,笔尖主体的弯折部与笔尖主体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笔尖主体的弯折部与铱粒的表面形成弧面,撰写时弧面与稿纸面接触,替代了传统的笔尖与稿纸点接触,除了书写润滑流畅外,还使人感到恰到好处的附着力,以及线条粗细交替的变化,提升了汉字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避免笔尖磨损后容易划破稿纸;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笔,包括上述的笔尖。由于笔尖的设置,所以钢笔具有上述笔尖的所有优点;通过铱粒的弧面与稿纸面接触,使书写更加润滑流畅和进行线条粗细交替的变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笔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笔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笔尖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笔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笔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笔尖主体;200-铱粒;

h-弯折长度;a-夹角;b-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3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笔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笔尖的主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笔尖,包括笔尖主体100和铱粒200(即笔尖最前端与稿纸接触的珠子),笔尖主体100与铱粒200连接的一端向笔尖主体100的外侧弯折,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笔尖主体10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铱粒200的表面形成弧面(触纸弧面),撰写时弧面与稿纸面接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已有设计中,原有的笔尖的珠子(即铱粒)是“点”触纸,故横竖撇捺线条一个样,缺乏粗细变化的艺术表现力,原理同圆珠笔、中性笔,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书写不够流畅,而且笔尖磨损后非常容易划破稿纸。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笔尖撰写时弧面与稿纸面接触,撰写时铱粒与稿纸面接触,使书写更加润滑流畅和书写时能够使线条进行粗细交替的变化,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铱粒200形成的触纸弧面,在稿纸上的投影的形状呈梯形;书写时不会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反而使书写更加流畅,而且是“面”的接触还能避免笔尖划破纸张。

进一步地,铱粒200的表面设置为弧面,且弧面两侧设置有40°~50°的倒角b(即铱粒200的两侧设置有倒角,进而使铱粒200的表面形成弧面);其中最优方案为45°,尤如手的食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通过变化食指前后(上下)左右的书写角度,就能实现笔划线条粗细的变化,赋予了文字艺术的魅力。

更进一步地,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笔尖主体10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a为42°~48°;其中最优方案为45°。

需要说明的是,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的弯折长度h为0.8mm~1.2mm,其中最优方案为1mm。

还需要说明的是,铱粒200的宽度为0.38mm~0.42mm,其中最优方案为0.4mm。

加工工艺:

改变“铱粒200”点铱时的工艺,由正变成弯,产生45°左右的角度,形成翘头;在铱粒200磨尖倒角的时候,又将铱粒加工成一个拥有瘦长的梯形且周围带圆弧的触纸面,也就是说将铱粒200的弧面周边在专业磨尖机的沙棒上进行45°倒角,随后在滚箱中,进行48-72小时的滚光处理,目的就是将45度倒角后的棱角再次进行柔和倒角,形成书写时的润滑流畅。

本实施例的笔尖宜写中、小号字,适合练习楷书,特别是小楷,能体现出楷书笔划的精微之处;该笔尖被称为专业Ⅰ型。

适用对象:学生,硬笔初学者,专业硬笔书法爱好者,喜欢用钢笔又渴望“写好字”的人士,财会人员最理想的专用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笔尖的可以设置为明尖、暗尖或者半明尖,具体形状这里不做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专业型笔尖的型号,是根据笔尖的折弯长度与折弯角度来划分的。号数越大,笔尖的折弯长度就越长,笔划也就越粗,粗细变化也就更加丰富,通过书写人的按、提、转等手法,继而写出漂亮的楷、行、隶、草等各类书体。专业型笔尖是指适合硬笔书法专业人士使用的笔尖,这里所指的硬笔书法专业人士,是指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笔尖,包括笔尖主体100和铱粒200笔尖主体100与铱粒200连接的一端向笔尖主体100的外侧弯折,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笔尖主体10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铱粒200的表面形成弧面,撰写时弧面与稿纸面接触,替代了传统的笔尖与稿纸点接触,除了书写润滑流畅外,还使人感到恰到好处的附着力,以及线条粗细交替的变化,提升了汉字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避免笔尖磨损后容易划破稿纸;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笔尖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笔尖,包括笔尖主体100和铱粒200(即笔尖最前端与稿纸接触的珠子),笔尖主体100与铱粒200连接的一端向笔尖主体100的外侧弯折,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笔尖主体10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铱粒200的表面形成弧面,撰写时弧面与稿纸面接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笔尖主体10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a为47°~53°,其中最优方案为50°。

进一步地,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的弯折长度h为1.3mm~1.7mm,其中最优方案为1.5mm。

需要说明的是,铱粒200的宽度为0.58mm~0.62mm,其中最优方案为0.6mm。

本实施例的笔尖宜写中号字,适合练习中楷、行草和隶书,具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该笔尖被称为专业Ⅱ型。

适用对象:专业硬笔书法爱好者,喜欢用钢笔又渴望“写好字”的人士,美术学院的老师与学生,用钢笔写生的理想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笔尖的可以设置为明尖、暗尖或者半明尖,具体形状这里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笔尖,撰写时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铱粒200的表面形成弧面与稿纸面接触,替代了传统的笔尖与稿纸点接触,除了书写润滑流畅外,还使人感到恰到好处的附着力,以及线条粗细交替的变化,提升了汉字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避免笔尖磨损后容易划破稿纸;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笔尖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笔尖,包括笔尖主体100和铱粒200(即笔尖最前端与稿纸接触的珠子),笔尖主体100与铱粒200连接的一端向笔尖主体100的外侧弯折,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笔尖主体10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铱粒200的表面形成弧面,撰写时弧面与稿纸面接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笔尖主体10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为37°~43°,其中最优方案为40°。

进一步地,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的弯折长度h为1.8mm~2.2mm,其中最优方案为2mm。

需要说明的是,铱粒200的宽度为0.58mm~0.62mm,其中最优方案为0.6mm。

本实施例的笔尖宜写大、中号字,适合练习大楷和草书,具有很大的粗细变化;该笔尖被称为专业Ⅲ型。

适用对象:专业硬笔书法爱好者,名家大师签名、题词,领导题词、总裁签字,平时喜爱用钢笔的人士,写奖状、写证书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笔尖的可以设置为明尖、暗尖或者半明尖,具体形状这里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笔尖,撰写时笔尖主体100的弯折部与铱粒200的表面形成弧面与稿纸面接触,替代了传统的笔尖与稿纸的“点”接触,除了书写润滑流畅外,还使人感到恰到好处的附着力,以及线条粗细交替的变化,提升了汉字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避免笔尖磨损后容易划破稿纸;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笔,包括:笔杆和上述的笔尖。

具体的,笔尖与笔杆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笔,包括上述的笔尖。由于笔尖的设置,所以钢笔具有上述笔尖的所有优点;通过铱粒的弧面与稿纸面接触,使书写更加润滑流畅和进行线条粗细交替的变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了笔画粗细的变化和书写不够流畅的技术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