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铵态氮肥与碱共热生成氨气的环保型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5940发布日期:2018-10-19 22:03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证实铵态氮肥与碱共热生成氨气的环保型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化学实验装置,具体的是用于演示初中化学课本上铵态氮肥与碱混合加热的实验。

二、

背景技术:

2012年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课本下册第58页活动与探究【实验2】:把少量硫酸铵放在试管中,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虽然操作简单、方便、现象明显,但忽视了氨气对人眼、鼻、喉的黏膜的刺激作用,对人体会产生危害。改进课本中铵态氮肥与碱混合加热的实验,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安全、环保无污染。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证实铵态氮肥与碱共热生成氨气的环保型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不仅适用于教师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而且还适用于学生做分组实验,并能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

证实铵态氮肥与碱共热生成氨气的环保型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带铁夹(2)的铁架台(1)、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3)、装有用稀硫酸浸过的棉花(5)和湿润红色石蕊试纸(7)的长颈漏斗(4)、单孔橡皮塞(6)、装有硫酸铵固体(9)的大试管(8)、酒精灯(10)组成。

装有硫酸铵固体(9)的大试管(8)竖直固定在带铁夹(2)的铁架台(1)上。带长颈漏斗(4)和注射器(3)的单孔橡皮塞(6)塞紧大试管(8)的管口,长颈漏斗(4)的下端管口出口处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长颈漏斗(4)中放一团用稀硫酸浸过的棉花(5),酒精灯(10)放置在大试管(8)底部的正下方。

实验过程: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适量硫酸铵固体(9)装进大试管(8)中,用铁夹(2)将大试管(8)竖直固定在铁架台(1)上。将长颈漏斗(4)插在单孔橡皮塞(6)上,用注射器(3)吸取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注射器(3)的针头刺穿单孔橡皮塞(6),在长颈漏斗(4)的下端管口出口处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长颈漏斗(4)中放一团用稀硫酸浸过的棉花(5)。用带注射器(3)和长颈漏斗(4)的单孔橡皮塞(6)塞紧大试管(8)的管口,酒精灯(10)放置在大试管(8)底部的正下方。实验时,轻推注射器(3),使注射器(3)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大试管(8)中与硫酸铵固体(9)接触,然后点燃酒精灯(10),先预热,然后将酒精灯(10)的外焰对准大试管(8)的底部加热,不久可以看到,大试管(8)中产生气泡,长颈漏斗(4)下端出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变蓝色。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铵固体(9)混合后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了氨气,氨气与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接触,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变蓝色,以上现象充分证明铵态氮肥与碱共热产生了氨气。多余的氨气被长颈漏斗(4)中浸有稀硫酸的棉花(5)吸收,因此消除了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环保无污染;通用性强,既适用教师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又适用学生做分组实验。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铁架台 (2)铁夹 (3)注射器 (4)长颈漏斗 (5)浸有稀硫酸的棉花 (6)单孔橡皮塞 (7)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8)大试管 (9)硫酸铵固体 (10)酒精灯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证实铵态氮肥与碱共热生成氨气的环保型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带铁夹(2)的铁架台(1)、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3)、装有用稀硫酸浸过的棉花(5)和湿润红色石蕊试纸(7)的长颈漏斗(4)、单孔橡皮塞(6)、装有硫酸铵固体(9)的大试管(8)、酒精灯(10)组成。

装有硫酸铵固体(9)的大试管(8)竖直固定在带铁夹(2)的铁架台(1)上。带长颈漏斗(4)和注射器(3)的单孔橡皮塞(6)塞紧大试管(8)的管口,长颈漏斗(4)的下端管口出口处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长颈漏斗(4)中放一团用稀硫酸浸过的棉花(5),酒精灯(10)放置在大试管(8)底部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适量硫酸铵固体(9)装进大试管(8)中,用铁夹(2)将大试管(8)竖直固定在铁架台(1)上。将长颈漏斗(4)插在单孔橡皮塞(6)上,用注射器(3)吸取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注射器(3)的针头刺穿单孔橡皮塞(6),在长颈漏斗(4)的下端管口出口处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长颈漏斗(4)中放一团用稀硫酸浸过的棉花(5)。用带注射器(3)和长颈漏斗(4)的单孔橡皮塞(6)塞紧大试管(8)的管口,酒精灯(10)放置在大试管(8)底部的正下方。实验时,轻推注射器(3),使注射器(3)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大试管(8)中与硫酸铵固体(9)接触,然后点燃酒精灯(10),先预热,然后将酒精灯(10)的外焰对准大试管(8)的底部加热,不久可以看到,大试管(8)中产生气泡,长颈漏斗(4)下端出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变蓝色。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铵固体(9)混合后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了氨气,氨气与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接触,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7)变蓝色,以上现象充分证明铵态氮肥与碱共热产生了氨气。多余的氨气被长颈漏斗(4)中浸有稀硫酸的棉花(5)吸收,因此消除了污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环保无污染;通用性强,既适用教师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又适用学生做分组实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