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沸腾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340发布日期:2019-04-20 03:13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沸腾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实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属于大专院校物理沸腾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低,液体沸点越低,反之就越高。常见的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仍然吸热。这时的饱和汽压跟外部压强P相等。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这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若当前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与外界相同,液体即沸腾,而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液体的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沸腾的微观本质为:由于汽化剧烈产生了气泡,不仅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进入空气中。沸腾现象中包含了蒸发现象,但蒸发现象却不包括沸腾现象。

目前一般是在烧杯或试管中加入一定定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水沸腾,再通过气压注射器改变烧杯或试管中的气压,观察气压的改变对水的沸点有何影响。测量精度低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通过真空泵、两口玻璃烧瓶、反应球瓶、温度和气压测量仪等组成的沸腾实验装置,实现精确测量不同气压下液体沸点的改变,呈现密闭容器内液体沸点温度随气压降低而降低的沸腾规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沸腾实验装置,包括两口玻璃烧瓶、反应球瓶、真空泵、玻璃烧杯、电炉、温度传感器、气压仪和温度仪;所述的反应球瓶内盛有三分之二容积的水,放置在玻璃烧杯所盛的水中,玻璃烧杯放置在电炉上加热;反应球瓶为两口瓶,其中一瓶口与两口玻璃烧瓶相连,另一瓶口塞有的橡胶密封塞头中插有玻璃Y接头,玻璃Y接头一端连接气压仪,另一端塞有橡胶密封塞头;温度传感器插入反应球瓶内的水中,并与温度仪相连;温度传感器和温度仪相连的引线穿过所述橡胶密封塞头;两口玻璃烧瓶的一瓶口与反应球瓶相连,另一瓶口与真空泵相连。

进一步地,两口玻璃烧瓶与反应球瓶之间通过橡胶管相连。

进一步地,玻璃Y接头与气压仪通过橡胶管相连。

进一步地,两口玻璃烧瓶的瓶口处设置有玻璃抽气接头,所述玻璃抽气接头包含一玻璃活塞阀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底座;所述两口玻璃烧瓶、真空泵、电炉、气压仪、温度仪均置于底座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装置结构新颖,安全,方便,直观,可精确测量不同气压下液体沸点的改变;

2.由于采用真空泵、气压仪,可大范围改变气压,可测量到液体沸点的大范围改变;

3.可以拓展实验,改变不同的液体等进行多项实验,扩展学生知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沸腾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两口玻璃烧瓶;2、反应球瓶;3、真空泵;4、玻璃烧杯;5、电炉;6、底座;7、真空橡胶管;8、玻璃抽气接头;9、玻璃抽气接头;10、玻璃Y接头;11、橡胶密封塞头;12、温度传感器;13、气压仪;14、温度仪;15、反应球瓶抽气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沸腾实验装置,一种沸腾实验装置,包括两口玻璃烧瓶1、反应球瓶2、真空泵3、玻璃烧杯4、电炉5、温度传感器12、气压仪13和温度仪14;所述的反应球瓶2内盛有三分之二容积的水,放置在玻璃烧杯4所盛的水中,玻璃烧杯4放置在电炉5上;反应球瓶2为两口瓶,其中一瓶口与两口玻璃烧瓶1相连,另一瓶口塞有的橡胶密封塞头11中插有玻璃Y接头10,玻璃Y接头10一端连接气压仪13,另一端塞有橡胶密封塞头11;温度传感器12插入反应球瓶2内的水中,并与温度仪14相连;温度传感器12和温度仪14相连的引线穿过所述橡胶密封塞头11;两口玻璃烧瓶1的一瓶口与反应球瓶2相连,另一瓶口与真空泵3相连。玻璃烧杯4放置在电炉5上加热,使其内的水及反应球瓶2内的水升温,真空泵3通过真空橡胶管7对串联的两口玻璃烧瓶1和反应球瓶2抽气,使反应球瓶内水面上的气压降低,改变沸点,反应球瓶连接的气压仪13和置水中的温度传感器12连接的温度仪14,精确测量岀不同气压下沸点温度数据。

进一步地,两口玻璃烧瓶1与反应球瓶2之间通过橡胶管相连。

进一步地,玻璃Y接头10与气压仪13通过橡胶管相连。

进一步地,两口玻璃烧瓶1的瓶口处设置有玻璃抽气接头,所述玻璃抽气接头包含一玻璃活塞阀门,可开、关气路,用于防止真空泵油倒流和稳定气压;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底座6;所述两口玻璃烧瓶1、真空泵3、电炉5、气压仪13、温度仪14均置于底座6上。

进一步,所述的玻璃烧杯及反应球瓶内的水可加入溶剂或换成其他液体,以拓展沸腾实验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