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性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9746发布日期:2019-03-05 18:5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性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性笔。



背景技术:

传统的签字笔上的笔帽一般与笔杆为独立结构,使用时打开笔帽,并将笔帽套在笔杆顶端,但这种结构的签字笔的笔帽容易丢失;

现有专利号为ZL201510060888.2,名称为“一种笔”,的中国发明专利,其采用套接配合的上笔杆和下笔杆,通过移动下笔杆,使笔芯的笔尖露出或隐藏,尽管其结构简单,并省略传统可拆卸结构的笔帽,以及省略弹簧结构,但当其露出笔尖用于书写时,必须全部或部分握住下笔杆,由于笔芯与上笔杆固定,上笔杆和下笔杆套接活动配合,因此下笔杆与笔芯并非紧固结构,从而导致书写时不稳定,尽管在下笔杆内设置卡环用于稳定笔芯,但为了避免影响上笔杆和下笔杆套之间活动配合,因此卡环不允许在轴向稳定固定笔芯,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并省略弹簧结构,并能避免笔帽丢失,且能保证书写时的稳定性,以不影响书写时手感的中性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性笔,包括圆杆状笔杆,所述的笔杆内固定有笔芯,笔芯底端具有伸出笔杆底端的笔尖,笔杆顶端可拆卸固定有顶在笔芯顶端的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杆杆壁上设有圆套状套槽,套槽槽口位于笔杆底端,套槽具有与笔杆同轴设置的圆套状外槽壁和内槽壁,还包括位于笔杆内的若干横截面呈弧形的调节孔,调节孔顶端和底端分别位于笔杆顶端和套槽槽底,且若干调节孔沿笔杆轴向投影位于套槽内,若干调节孔外侧孔壁对应的弧形直径与外槽壁直径相同,若干调节孔内侧孔壁对应的弧形直径与内槽壁直径相同,还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套状结构的笔套,笔套顶端固定有若干横截面呈弧形的调节杆,所述的笔套配合位于套槽内,若干调节杆依次配合穿设在若干调节孔内,调节杆具有与调节孔内侧孔壁贴合的内弧面,以及与调节孔外侧孔壁贴合的外弧面,所述的笔杆顶端外壁同轴设有帽槽,调节杆顶端穿出调节孔顶端,且调节杆顶端内弧面贴合在帽槽槽壁上,还包括活动套在帽槽上的圆套状笔帽,笔帽外径与笔杆外径相同,笔帽内壁活动贴合在若干调节杆外弧面上,笔帽底端抵在帽槽槽底,挡帽顶端固定有帽板,帽板外径与笔帽外径相同,帽板顶在笔帽顶端,所述的笔帽内壁设有围绕笔帽轴线呈螺旋状结构的滑槽,调节杆外弧面具有滑动位于滑槽上的滑块,且滑块位于滑槽顶端,此时笔套顶端抵在套槽上方槽底,且笔套底端与对应位置的笔杆外壁对齐,且调节杆顶端抵在帽板上,且能旋转笔帽,使滑块从滑槽顶端移动至滑槽底端,且笔帽带动调节杆移动,并使笔套从套槽内移出,并包覆在笔尖外侧。

由于笔芯与笔杆固定,且使用时,笔套整体隐藏在套槽内,笔套对笔杆外侧不构成影响,因此握住笔杆,利用笔尖进行书写,因此书写稳定性较高,使用完毕后,旋转笔帽,使滑块从滑槽顶端移动至滑槽底端,使笔帽带动调节杆移动,使笔套从套槽内移出,并包覆在笔尖外侧,即可快速封闭笔尖,因此本中性笔结构简单,并省略弹簧结构,并能避免笔帽丢失,且能保证书写时的稳定性,以不影响书写时手感,且通过旋转笔帽即可快速调节笔套伸缩,因此调节更加方便,且本中性笔巧妙利用调节杆,使笔帽用于控制笔套伸缩,从而使调节过程中手部不会误碰笔尖,因此更加清洁,且通过旋转方式调节,能使调节后结构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中性笔中,还包括顶端与滑槽底端连接,底端延伸至笔帽底端的安装槽,且安装槽和滑槽均围绕笔帽轴线呈螺旋状结构。

因此方便装配。

在上述的一种中性笔中,滑槽靠近顶端和靠近底端的槽壁上分别设有凸起结构的卡块,且滑块能滑动至卡在滑槽顶端与对应的卡块之间,或滑动至卡在滑槽底端与对应的卡块之间。

因此能利用卡块使笔套稳定的调节到位。

在上述的一种中性笔中,所述的滑块上固定有螺栓,且滑块通过螺栓可拆卸螺接固定在调节杆外弧面上。

因此方便装配。

在上述的一种中性笔中,笔杆内壁靠近底端位置设有台阶槽,笔芯从笔杆顶端穿入,且笔芯靠近笔尖的外壁顶在台阶槽上。

因此方便更换笔芯,且结构十分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中性笔中,所述的笔帽外壁设有防滑纹。

在上述的一种中性笔中,所述的笔套和调节杆为一体结构。

一种中性笔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调节杆依次配合穿设在若干调节孔内,并使笔套配合位于套槽内,使笔套底端与对应位置的笔杆外壁对齐,使调节杆顶端穿出调节孔顶端,使调节杆顶端内弧面贴合在帽槽槽壁上;

步骤二,将滑块通过螺栓螺接固定在调节杆外弧面上,旋转并安装挡帽,利用滑块与安装槽底端配合,使滑块滑动进入滑槽内,旋转挡帽到位,使滑块滑动至卡在滑槽顶端与对应的卡块之间;

步骤三,将笔芯从笔杆顶端穿入,使笔芯靠近笔尖的外壁顶在台阶槽上,使笔芯底端的笔尖伸出笔杆底端,将挡帽螺接固定在笔杆顶端,并顶在笔芯顶端,使帽板顶在笔帽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书写时笔套对笔杆外侧不构成影响,书写稳定性较高;

2、结构简单,并省略弹簧结构,并能避免笔帽丢失;

3、通过旋转笔帽即可快速调节笔套伸缩,因此调节更加方便,且调节过程中手部不会误碰笔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中性笔使用状态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对应的主视图。

图3是另一使用状态局部主视图。

图4是本中性笔仰视图。

图5是本中性笔中部横向剖视图。

图6是笔套和调节杆配合局部主视图。

图7是图6对应的俯视图。

图8是笔帽和滑块配合剖视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笔杆;11、套槽;12、调节孔;13、帽槽;14、台阶槽;

2、笔芯;21、笔尖;

3、挡帽;31、帽板;

4、笔套;41、调节杆;42、滑块;43、螺栓;

5、笔帽;51、滑槽;52、安装槽;53、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性笔,包括圆杆状笔杆1,笔杆1内固定有笔芯2,笔芯2底端具有伸出笔杆1底端的笔尖21,笔杆1顶端可拆卸固定有顶在笔芯2顶端的挡帽3,笔杆1杆壁上设有圆套状套槽11,套槽11槽口位于笔杆1底端,套槽11具有与笔杆1同轴设置的圆套状外槽壁和内槽壁,还包括位于笔杆1内的若干横截面呈弧形的调节孔12,调节孔12顶端和底端分别位于笔杆1顶端和套槽11槽底,且若干调节孔12沿笔杆1轴向投影位于套槽11内,若干调节孔12外侧孔壁对应的弧形直径与外槽壁直径相同,若干调节孔12内侧孔壁对应的弧形直径与内槽壁直径相同,还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套状结构的笔套4,笔套4顶端固定有若干横截面呈弧形的调节杆41,笔套4配合位于套槽11内,若干调节杆41依次配合穿设在若干调节孔12内,调节杆41具有与调节孔12内侧孔壁贴合的内弧面,以及与调节孔12外侧孔壁贴合的外弧面,笔杆1顶端外壁同轴设有帽槽13,调节杆41顶端穿出调节孔12顶端,且调节杆41顶端内弧面贴合在帽槽13槽壁上,还包括活动套在帽槽13上的圆套状笔帽5,笔帽5外径与笔杆1外径相同,笔帽5内壁活动贴合在若干调节杆41外弧面上,笔帽5底端抵在帽槽13槽底,挡帽3顶端固定有帽板31,帽板31外径与笔帽5外径相同,帽板31顶在笔帽5顶端,笔帽5内壁设有围绕笔帽5轴线呈螺旋状结构的滑槽51,调节杆41外弧面具有滑动位于滑槽51上的滑块42,且滑块42位于滑槽51顶端,此时笔套4顶端抵在套槽11上方槽底,且笔套4底端与对应位置的笔杆1外壁对齐,且调节杆41顶端抵在帽板31上,且能旋转笔帽5,使滑块42从滑槽51顶端移动至滑槽51底端,且笔帽5带动调节杆41移动,并使笔套4从套槽11内移出,并包覆在笔尖21外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顶端与滑槽51底端连接,底端延伸至笔帽5底端的安装槽52,且安装槽52和滑槽51均围绕笔帽5轴线呈螺旋状结构。滑槽51靠近顶端和靠近底端的槽壁上分别设有凸起结构的卡块53,且滑块42能滑动至卡在滑槽51顶端与对应的卡块53之间,或滑动至卡在滑槽51底端与对应的卡块53之间。滑块42上固定有螺栓43,且滑块42通过螺栓43可拆卸螺接固定在调节杆41外弧面上。笔杆1内壁靠近底端位置设有台阶槽14,笔芯2从笔杆1顶端穿入,且笔芯2靠近笔尖21的外壁顶在台阶槽14上。笔帽5外壁设有防滑纹。笔套4和调节杆41为一体结构。

由于笔芯2与笔杆1固定,且使用时,笔套4整体隐藏在套槽11内,笔套4对笔杆1外侧不构成影响,因此握住笔杆1,利用笔尖21进行书写,因此书写稳定性较高,使用完毕后,旋转笔帽5,使滑块42从滑槽51顶端移动至滑槽51底端,使笔帽5带动调节杆41移动,使笔套4从套槽11内移出,并包覆在笔尖21外侧,即可快速封闭笔尖21,因此本中性笔结构简单,并省略弹簧结构,并能避免笔帽5丢失,且能保证书写时的稳定性,以不影响书写时手感,且通过旋转笔帽5即可快速调节笔套4伸缩,因此调节更加方便,且本中性笔巧妙利用调节杆41,使笔帽5用于控制笔套4伸缩,从而使调节过程中手部不会误碰笔尖,因此更加清洁,且通过旋转方式调节,能使调节后结构更加稳定。

一种中性笔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调节杆41依次配合穿设在若干调节孔12内,并使笔套4配合位于套槽11内,使笔套4底端与对应位置的笔杆1外壁对齐,使调节杆41顶端穿出调节孔12顶端,使调节杆41顶端内弧面贴合在帽槽13槽壁上;

步骤二,将滑块42通过螺栓43螺接固定在调节杆41外弧面上,旋转并安装挡帽3,利用滑块42与安装槽52底端配合,使滑块42滑动进入滑槽51内,旋转挡帽3到位,使滑块42滑动至卡在滑槽51顶端与对应的卡块53之间;

步骤三,将笔芯2从笔杆1顶端穿入,使笔芯2靠近笔尖21的外壁顶在台阶槽14上,使笔芯2底端的笔尖21伸出笔杆1底端,将挡帽3螺接固定在笔杆1顶端,并顶在笔芯2顶端,使帽板31顶在笔帽5顶端。

本中性笔需要更换笔芯2时,直接旋转帽板31,使挡帽31与笔杆1分离,即可快速更换笔芯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笔杆1、套槽11、调节孔12、帽槽13、台阶槽14、笔芯2、笔尖21、挡帽3、帽板31、笔套4、调节杆41、滑块42、螺栓43、笔帽5、滑槽51、安装槽52、卡块5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