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仿真培训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4024发布日期:2019-05-15 22:3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式仿真培训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仿真培训柜。



背景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仿真培训柜是模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环境,集手工录入抄表、红外抄表、集中抄表、远程抄表、多功能表抄表等多项教学培训功能于一体,并将抄表数据无缝对接传入营销系统数据库中的抄表实训、故障设置和带有完备考试功能的装置。当前该产品的结构为计量屏式。采用单面或者双面挂表,终端及电能表安装在计量屏的正面或者前后两面,仿真用模拟信号源为部件组合,裸体式安装在柜体机架上。

当前该产品在结构上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缺点一:模拟信号源采用零部件散装方式,没有整合成一个功能装置,整机组装的工作量大,尤其是双面挂表时只能在前后表板之间安装模拟信号源组件,因为空间狭小,更是严重加大了安装的难度。

缺点二:模拟信号源安装在机架上,终端和电能表安装在面板上,相互之间的连线很多,工作量大也容易出错。

缺点三:各台区组成装置分割不明显,整机线路复杂,不便于调试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组装难度高,工作量大,不便于调试维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调试维修的模块式仿真培训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式仿真培训柜,包括支架和若干模块面板,所述的支架包括两个安装框、若干连接杆和两个连接板,两个安装框之间设有连接杆和连接板,连接板设于支架上下两面,连接杆设于支架侧面,安装框上设有若干组螺纹孔组,每组螺纹孔组之间的间隔相同,每个模块面板通过至少一组螺纹孔固定于安装框上。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安装框上可设置多个模块面板,根据模块面板的高度,模块面板必能通过两组螺纹孔固定与安装框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模块面板的高度为模块面板中最小的模块面板高度的整数倍。可确保模块任意组合,同时确保两个模块面板不会相互覆盖。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模块面板包括面板主体、终端、电能表和模拟信号源,面板主体上设有一组安装孔,终端和电能表设于面板主体一面,模拟信号源设于面板主体另一面。设有终端和电能表的一面为模拟面板正面,设有模拟信号源的一面为模拟面板背面,设置时,模拟面板正面朝外,反面朝内;模拟信号源与对应的终端和电能表设于同一个模块面板,可单独在模块面板上安装完成后再装入仿真柜中,便于组装及调试维修;安装孔与安装框上的螺纹孔对应,便于模块面板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模拟信号源为独立的功能装置,设有独立的安装机壳。每个模块面板的模拟信号源相互独立,便于信号源调试检修。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安装框划分若干个台区,每个台区设有至少一个模块面板。每个台区具有一个对应的功能,本模块式仿真培训柜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支架正反两面均设有模块面板,双面挂表。采用双面挂表,提高仿真柜利用率,增加仿真柜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模拟信号源与对应的终端和电能表设于同一个模块面板,便于组装及调试维修;模拟信号源集成为一独立功能装置,便于信号源调试检修;模块面板可安装在安装框上任意位置,安装灵活;采用双面挂表,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模块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终端 2-电能表 3-螺纹孔组 4-支架 5-模块面板 6-连接板 7-连接杆 8-模拟信号源 9-安装框 10-面板主体 1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模块式仿真培训柜,如图1、2所示,包括支架4和若干模块面板5,所述的支架包括两个安装框9、若干连接杆7和两个连接板6,两个安装框之间设有连接杆和连接板,连接板设于支架上下两面,连接杆设于支架侧面,安装框上设有若干组螺纹孔组3,每组螺纹孔组之间的间隔相同,每个模块面板通过两组螺纹孔固定于安装框上。所述的模块面板5的高度为模块面板中最小的模块面板高度的整数倍,模块面板5高度为整数个U,每个U为44.45mm。支架4正反两面均设有模块面板5,双面挂表。

如图2、3所示,模块面板包括面板主体10、终端1、电能表2和模拟信号源8,面板主体上设有一种安装孔11,终端和电能表设于面板主体一面,模拟信号源设于面板主体另一面。模拟信号源8为独立的功能装置,设有独立的安装机壳,安装孔11开孔采用标准机箱要求。

安装框9划分为若干个台区,每个台区设有至少一个模块面板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