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375发布日期:2019-01-29 18:2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异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产品的不断发展和面世,出现了异形屏(Notch屏),相比于传统的屏幕,异形屏可有效增加屏占比,通常在异形屏两侧显示区会分别设置扫描线,但是会出现扫描线负载不同、扫描线上扫描信号在不同列像素的延迟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异形屏两侧显示区和规则显示区域的亮度不一致,出现横向分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区域亮度一致的异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一种异形显示屏,所述异形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异形显示区域,所述异形显示屏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第一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第二像素电路、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所述异形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沿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域的边缘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沿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的边缘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域,所述第一补偿电容和所述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补偿电容驱动所述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补偿电容驱动所述第一像素电路。

可选地,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域之间的开槽区域,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设置于所述开槽区域与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域的第一交界处,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设置于所述开槽区域与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的第二交界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包括若干个栅极驱动电路,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相对所述第一交界处的开槽区域的底面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包括若干个栅极驱动电路,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相对所述第二交界处的开槽区域的底面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补偿电容和所述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开槽区域。

可选地,所述异形显示屏还包括VDD/VSS电位层,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阻组件的栅极线为M1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的栅极线为M2金属层,所述M1金属层、所述M2金属层和所述VDD/VSS电位层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M1金属层、所述M2金属层和所述VDD/VSS电位层平行设置,所述VDD/VSS电位层包括同层设置的VDD电位层和VSS电位层,所述第一补偿电容和所述第二补偿电容分别由所述M1金属层和所述M2金属层与所述VDD/VSS电位层中的VDD电位层的重叠部分形成,或所述第一补偿电容和所述第二补偿电容分别由所述M1金属层和所述M2金属层与所述VDD/VSS电位层的VSS电位重叠部分形成。

可选地,所述异形显示屏还包括VDD/VSS电位层,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阻组件的栅极线为M1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的栅极线为M2金属层,所述M1金属层、所述M2金属层和所述VDD/VSS电位层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M1金属层、所述M2金属层和所述VDD/VSS电位层平行设置,所述VDD/VSS电位层包括同层设置的VDD电位层和VSS电位层,所述第一补偿电容由所述M1金属层与所述VDD/VSS电位层的VDD电位层的重叠部分组成,所述第二补偿电容由所述M2金属层与所述VDD/VSS电位层的VSS电位层的重叠部分组成。

可选地,所述异形显示屏还包括VDD/VSS电位层和M2金属层,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阻组件的栅极线为第一M1金属层,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的栅极线为第二M1金属层,所述第一M1金属层、所述第二M1金属层、所述M2金属层和所述VDD/VSS电位层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M1金属层、所述第二M1金属层、所述M2金属层和所述VDD/VSS电位层平行设置,所述第一M1金属层和所述第二M1金属层至所述M2金属层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补偿电容由所述第一M1金属层于与所述M2金属层的重叠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补偿电容由所述第二M1金属层于与所述M2金属层的重叠部分形成,其中,所述M2金属层连接所述VDD/VSS电位层。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规则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还包括围绕所述规则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异形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异形显示区域,所述异形显示屏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第一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第二像素电路、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所述异形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沿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域的边缘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沿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的边缘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域,所述第一补偿电容和所述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补偿电容驱动所述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补偿电容驱动所述第一像素电路。

上述异形显示屏和显示装置,将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且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一补偿电容驱动第二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二补偿电容驱动第一像素电路,两侧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接受同一测试信号,经过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的补偿与延迟,使得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分别具有相同的负载,从而既能与规则显示区亮度一致,又能让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的亮度一致,解决了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由于扫描线负载不同、扫描线上扫描信号在不同列像素的延迟不同导致的异形显示区域和规则显示区域的显示不均而造成的横向分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异形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异形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又一实施例中异形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中异形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又一实施例中异形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异形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120,其中显示区域包括异形显示区域(图1中112和114所指区域),异形显示屏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第一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第二像素电路、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异形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异形显示区域112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114,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沿第一异形显示区域112的边缘设置于非显示区域,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沿第二异形显示区域114的边缘设置于非显示区域,第一像素电路设置于第一异形显示区域112,第二像素电路设置于第二异形显示区域114,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20,且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一补偿电容驱动第二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二补偿电容驱动第一像素电路。

具体地,异形显示屏是在传统显示屏的基础上改造成特殊形状的显示屏。随着智能产品的不断发展和面世,出现了异形屏(Notch屏)。将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20,且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一补偿电容驱动第二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二补偿电容驱动第一像素电路,使得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分别具有相同的负载,从而使得异形显示区域(图1中112和114所指区域)既能与规则显示区亮度一致,又能让第一异形显示区域112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114的亮度一致,解决了第一异形显示区域112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114由于扫描线负载不同、扫描线上扫描信号在不同列像素的延迟不同导致的异形显示区域和规则显示区域的显示不均而造成的横向分屏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非显示区域120包括位于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之间的开槽区域122,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132设置于开槽区域122与第一异形显示区域112的第一交界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134设置于开槽区域122与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的第二交界处。

具体地,通过将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132设置在第一异形显示区域与开槽区域122的第一交界处的非显示区域,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134设置在第二异形显示区域与开槽区域122的第二交界处的非显示区域,更利于异形显示屏两侧显示区弧形区的布局以及窄边框,避免了传统的栅极驱动电路沿着R角弧形区设置,不利于弧形区的窄边框和增加弧形区布局难度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包括若干个栅极驱动电路1321,各栅极驱动电路1321设置于第一交界处,且与第一交界处在垂直于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角度设置或平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包括若干个栅极驱动电路1341,各栅极驱动电路1341设置于第二交界处,且与第二交界处在垂直于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角度设置或平行设置。

具体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中的栅极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交界处和第二交界处在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角度设置或平行设置,进一步地,在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为投影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通常,当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中的栅极驱动电路1321与第一交界处在垂直于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平行设置时,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中的栅极驱动电路1341也与第二交界处在垂直于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平行设置;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中的栅极驱动电路1321与第一交界处在垂直于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角度设置时,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中的栅极驱动电路1341也与第二交界处在垂直于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角度设置,通过将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中的栅极驱动电路1321设置在第一异形显示区域与开槽区域第一交界处的非显示区域,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中的栅极驱动电路1341设置在第二异形显示区域与开槽区域第二交界处的非显示区域,更利于弧形区的布局以及窄边框。进一步地,将栅极驱动电路与第一或第二交界处在垂直于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平行设置,在设计制作布局时,会更加方便,将栅极驱动电路与第一或第二交界处在垂直于异形显示屏方向上的正投影成倾斜设置,可进一步减小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的占用空间,进一步利于弧形区的布局和窄边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开槽区域。

具体地,将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开槽区域,减少了补偿所需要的额外空间,可进一步增加屏占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6所示,异形显示屏还包括VDD/VSS电位层,第一栅极驱动电阻组件的栅极线为M1金属层,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的栅极线为M2金属层,M1金属层、M2金属层和VDD/VSS电位层设置于非显示区域,M1金属层、M2金属层和VDD/VSS电位层相对平行设置,VDD/VSS电位层包括VDD电位层和VSS电位层,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分别由M1金属层和M2金属层与VDD/VSS电位层中VDD电位层的重叠部分形成,或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分别由M1金属层和M2金属层与VDD/VSS电位层中VSS电位层的重叠部分形成。

具体地,如图4所示,VDD电位层和VSS电位层是同层,但是不同电位,上边框靠近显示区域的内侧设置VDD电位层,远离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VSS电位层,中间是栅极线走线,通过栅极线走线将两个电位层隔开,向远离显示区域的方向扩展的VDD电位层,分别与M1金属层的栅极线布线重叠的部分以及M2金属层的栅极线布线重叠的部分形成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或向靠近显示区域的方向扩展的VSS电位层,分别与M1金属层的栅极线布线重叠的部分以及M2金属层的栅极线布线重叠的部分形成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7所示,异形显示屏还包括VDD/VSS电位层,第一栅极驱动电阻组件的栅极线为M1金属层,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的栅极线为M2金属层,M1金属层、M2金属层和VDD/VSS电位层设置于非显示区域,M1金属层、M2金属层和VDD/VSS电位层相对平行设置,VDD/VSS电位层包括VDD电位层和VSS电位层,第一补偿电容由M1金属层与VDD/VSS电位层中的VDD电位层的重叠部分组成,第二补偿电容由M2金属层与VDD/VSS电位层中的VSS电位层的重叠部分组成。

具体地,向远离显示区域的方向扩展的VDD电位层,与M1金属层的栅极线布线重叠的部分形成第一补偿电容,向靠近显示区域的方向扩展的VSS电位层,与M2金属层的栅极线布线重叠的部分形成第二补偿电容。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8所示,异形显示屏还包括VDD/VSS电位层和M2金属层,第一栅极驱动电阻组件的栅极线为第一M1金属层,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的栅极线为第二M1金属层,第一M1金属层、第二M1金属层、M2金属层和VDD/VSS电位层设置于非显示区域,第一M1金属层、第二M1金属层、M2金属层和VDD/VSS电位层相对平行设置,第一M1金属层和第二M1金属层至M2金属层的距离相同,第一补偿电容由第一M1金属层于与M2金属层的重叠部分形成,第二补偿电容由第二M1金属层于与M2金属层的重叠部分形成,其中,M2金属层连接VDD/VSS电位层。

具体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的栅极线都采用M1,M2连接VDD或VSS电位,作为公共的电容极板,进一步地,M1金属层和M2金属层的距离越近,相同面积补偿电容更大。

进一步地,以上三种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金属层的面积和金属层至电位层之间的距离,确保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区域还包括规则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还包括围绕规则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

具体地,完整的异形显示屏的结构,具有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异形显示区域和规则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还包括围绕规则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

上述异形显示屏,将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且将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分别设置在开槽区域的第一交界处和第二交界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一补偿电容驱动第二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二补偿电容驱动第一像素电路,两侧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接受同一测试信号,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输出信号经过设置在开槽区域的第一补偿电容的补偿与延迟,到达第二像素电路,设置在开槽区域的第一补偿电容的补偿相当于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开槽区域的长度的像素,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输出信号经过设置在开槽区域的第二补偿电容的补偿与延迟,到达第一像素电路,设置在开槽区域的第二补偿电容的补偿相当于第二异形显示区域和开槽区域的长度的像素,经过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的补偿与延迟,使得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分别具有相同的负载,从而既能与规则显示区亮度一致,又能让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的亮度一致,解决了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由于扫描线负载不同、扫描线上扫描信号在不同列像素的延迟不同导致的异形显示区域和规则显示区域的显示不均而造成的横向分屏的问题,且减少了补偿所需要的额外空间,更利于弧形区的布局以及窄边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异形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异形显示区域,异形显示屏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第一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第二像素电路、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异形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沿第一异形显示区域的边缘设置于非显示区域,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沿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的边缘设置于非显示区域,第一像素电路设置于第一异形显示区域,第二像素电路设置于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且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一补偿电容驱动第二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件通过第二补偿电容驱动第一像素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等。

上述显示装置,将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第一栅极驱动电路通过第一补偿电容驱动第二像素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通过第二补偿电容驱动第一像素电路,两侧栅极驱动电路组件接受同一测试信号,经过电容值相同的第一补偿电容和第二补偿电容的补偿与延迟,使得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分别具有相同的负载,从而既能与规则显示区亮度一致,又能让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的亮度一致,解决了第一异形显示区域和第二异形显示区域由于扫描线负载不同、扫描线上扫描信号在不同列像素的延迟不同导致的异形显示区域和规则显示区域的显示不均而造成的横向分屏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