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8666发布日期:2019-05-28 17:5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多功能显示系统方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实现一机多模态人体解剖、医学诊断直观教学等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人体解剖、医学诊断直观教学等,一种是直接对人体解刨,来进行教学或诊断研讨,这方面存在有环境不舒适,重复多次较困难,且由于场地及范围的限制,无法较大规模的开展直观研讨及教学。另一种是电子观摩教学系统,是将现场的人体解剖、医学诊断等直观操作,给予转播通过电视屏幕,达到教学及观摩的效果,这种方式现场感差,实事交流困难。还有通过教学片的模式,通过观看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这种方式除可随时随地学习的优势外,其现场感、互动性、直观性等都较差。

市场上现有的教学显示器不论是结构还是功能都过于传统单一,往往很难满足学校、医院实际应用的需求,给教学人员、医生等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医院诊断的成本和影像对比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具有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等多模式的,结构合理、真实感强、适用于多种场合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由架体1及显示控制系统2组成,其所述架体1包括架体底盘10、设于架体底盘10上的架体座箱11、与箱体一边通过铰链110连接的竖起底座12、通过设于竖起底座12上的直线移动机构30连接的显示面板座13及通过设于显示面板座13上的转盘机构31连接的显示面板14;所述架体座箱11内设有可将竖起底座12推动,绕铰链110旋转的推动机构32;所示显示控制系统2包括控制单元20、推动机构控制单元21、直线移动机构控制单元22、转盘机构控制单元23、显示控制单元24、存储单元25、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6及供电单元27。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直线移动机构30包括对称设于竖起底座12上的直线导轨300、与主线导轨300配合的直线导轨座301、推动直线导轨座301在直线导轨300上运动的直线动力组件302,所述直线动力组件302为液压动力组件或电动丝杆动力组件,所述显示面板座13安装在直线导轨座301上。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转盘机构31安装于显示面板座13的旋转电机座130中,包括电机套310、电机311及与电机轴相连接的用于连接显示面板14的转盘连接片312。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显示面板座13上设有一限制显示面板座13转动角度的角度限制槽131及与其配合的角度限制杆132。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推动机构32由电动推动机构320及液压推动机构321组成,电动推动机构320及液压推动机构321的一端分别通过与架体底盘10相接的电动推动机构销轴座322及液压推动机构销轴座323动连接,推动机构销轴座322与液压推动机构销轴座323离开一距离;电动推动机构320及液压推动机构321的另一端同时通过销轴324与和竖起底座12相连的推动机构顶座325相连接。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所述显示控制系统2还包括无线收发单元28。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显示面板14包括显示框体140及设于显示框体140内的显示器141;所述显示器141为触控屏显示器。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显示面板14为长方形结构,其长宽为实际人体的高宽。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显示控制系统2还包括多媒体播放单元29。

所述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5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250设于显示框体140的正面或侧边或背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进步在于,具有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等多模式的显示,结构合理、真实感强、适用于多种场合的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水平转动90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竖直90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横直90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控制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多模态显示医学教学系统,由架体1及显示控制系统2组成;其所述架体1包括架体底盘10、架体座箱11、竖起底座12、显示面板座13及显示面板14。为了便于移动,在架体底盘10的四角设有万向角轮100。架体座箱11设于架体底盘10上。架体座箱11的一边通过铰链110连接竖起底座12。竖起底座12上对称固定有直线移动机构30的直线导轨300,直线导轨300上配合的设有直线导轨座301;直线导轨座301上,固定有显示面板座13。在竖起底座12与显示面板座13之间分别通过设于竖起底座12上的推动机构顶座325及设于显示面板座13上的直线移动顶座133之间的直线动力组件302,所述直线动力组件302为液压动力组件或电动丝杆动力组件。

在显示面板座13上设旋转电机座130,旋转电机座130中,设有电机套310,电机311设在电机套310中,与电机轴上设有转盘连接片312,用于固定显示面板14。为了限制显示面板14的转动角度,其显示面板座13上设有一限制显示面板座13转动角度的角度限制槽131及与其配合的角度限制杆132,角度限制杆132与转盘连接片312相固定连接。

所述架体座箱11内设有可将竖起底座12推动,绕铰链110旋转的推动机构32;其推动机构32由电动推动机构320及液压推动机构321组成,电动推动机构320及液压推动机构321的一端分别通过与架体底盘10相接的电动推动机构销轴座322及液压推动机构销轴座323动连接,为确保推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推动机构销轴座322与液压推动机构销轴座323离开一定距离;电动推动机构320及液压推动机构321的另一端同时通过销轴324与和竖起底座12相连的推动机构顶座325相连接。

所示显示控制系统2包括控制单元20、推动机构控制单元21、直线移动机构控制单元22、转盘机构控制单元23、显示控制单元24、存储单元25、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6、供电单元27、无线收发单元28及多媒体播放单元29。显示控制单元24及供电单元27的控制调节按钮设在显示框体140的正面,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5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250设于显示框体140的侧边。解剖教学和影像诊断等教学电子资料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25中,也可通过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5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250输入解剖教学和影像诊断等教学电子资料。本实施例可通过无线收发单元28对整个系统进行无线操控。

推动机构控制单元21用于控制推动机构32的工作,具体控制电动推动机构320及液压推动机构321的动作,以调节竖起底座12绕铰链110旋转角度。

直线移动机构控制单元22用于控制直线移动机构30,其作用是控制直线动力组件302,使显示面板座13在直线导轨300上滑动,当竖起底座12竖直时,用于调节显示面板14的高低。

转盘机构控制单元23用于调节转盘机构31,其通过控制安装于显示面板座13的旋转电机座130中的电机311,使显示面板14达到需要的角度。

显示控制单元24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4显示器141;所述显示器141。

多媒体播放单元29,用于实现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等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控制单元20用于控制推动机构控制单元21、直线移动机构控制单元22、转盘机构控制单元23、显示控制单元24、存储单元25、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6、供电单元27、无线收发单元28及多媒体播放单元29的工作。通过控制单元20,实现显示信息输入输出一体化功能;通过机构设计的自动升降和横竖旋转功能实现不同应用场景应用空间以及应用对象的功能;通过无线WIFI,触摸功能,红外遥控实现信息一体化接入和人机互动功能;最终实现解剖教学和影像诊断教学等多领域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