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0785发布日期:2019-02-15 19:4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更详细地,涉及从空气注入装置接收压缩空气来维持外形且用作广告工具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



背景技术:

通常,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为主要向包括圆筒形的多种形态的人偶或呈写有广告句子的形状的造型物的内部注入空气并膨胀来使用的广告媒介物。

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使用如布或塑料的形状可变的材质,因此,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容易折叠保存且便于设置,在设置之后膨胀成可吸引周围视线的大的体积,具有很好的广告效果,因此,广泛使用于各种行业的营业场所的广告或如运动会、野游、特定团体的聚会的活动现场。

如上所述,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大多用于室外,产生形状不根据空气注入装置的空气压和空气膜造型物的形状维持而摇晃的现象。

假设,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气管(空气膜造型物)呈长形,由于如风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飘扬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助于广告时不成问题,在根据使用目的需要维持造型物的形状的情况下,被外力容易倒下的现象就成为了问题。

详述如下,如图1所示,以往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1为了坚固地维持形状,以向垂直设置于空气注入装置100的上端的空气注入管122插入的方式使用。

但是,如图2所示,以往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1具有空气注入管122的上侧部分被风等的外力向一侧倾斜或倒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000692号

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4-0030000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以往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所具有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从周围所有方向施加的外力坚固地维持其形态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其内部从空气注入装置的空气注入部接收空气并膨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皮部,具有第一贯通孔来向上述空气注入部的外侧插入,内部从上述空气注入部接收空气并膨胀来形成空气膜造型物的外形;支撑膜,具有第二贯通孔来向上述空气注入部的外侧插入,设置于上述外皮部的内部,固定结合于上述外皮部的内侧壁来使上述外皮部的内部空间分离为上部空间部和下部空间部,相对于上述空气注入部支撑上述外皮部;第一固定单元,使上述外皮部紧贴固定于上述空气注入部的外侧;内皮部,设置于上述外皮部的内部,下端部与上述外皮部的第一贯通孔相连接,上端部与上述支撑膜的第二贯通孔相连接;以及第二固定单元,使上述支撑膜紧贴固定于上述空气注入部的外侧,在上述支撑膜形成有使上述上部空间部和上述下部空间部相连通的空气孔,通过上述空气注入部向上述上部空间部注入的空气通过上述空气孔向上述下部空间部流入来形成空气膜造型物的外形,上述空气注入部由不易弯曲的材质构成,上述支撑膜在上述外皮部的内侧面与上述内皮部之间的空间沿着上述空气注入部的周围整体上呈面形状,从而即使在从四周吹来的风或外力下也能够以所有方向坚固地维持上述外皮部。

在此情况下,上述空气孔可沿着上述空气注入部的圆周方向相互之间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固定单元可为橡胶带。

并且,上述内皮部可呈圆筒形状来向上述空气注入部的外侧插入。

此时,优选地,上述支撑膜呈甜甜圈形状,上述支撑膜的外周部分通过缝纫连接于上述外皮部的内侧,上述内皮部的上端部通过缝纫连接于上述支撑膜的第二贯通孔的内周部分,上述内皮部的下端部通过缝纫连接于上述外皮部的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部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即使在从所有方向施加的外力也可坚固地维持空气膜造型物的形态。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示出现有技术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的一侧视图。

图4为沿着图3的A-A线切开的简要横向剖视图。

图5为沿着图4的B-B线切开的简要侧面剖视图。

图6为示出图5所示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的简要的部分立体图。

图7为示出图6所示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的设置之前状态的简要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外皮部

11:第一贯通孔

20:支撑膜

21:第二贯通孔

22:空气孔

30:内皮部

41:第一固定单元

42:第二固定单元

51:上部空间部

52:下部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3至图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广告用空气膜造型物包括:外皮部10,从空气注入装置100的空气注入部120接收空气并膨胀来形成空气膜造型物的外形;支撑膜20,相对于上述空气注入部120支撑上述外皮部10;内皮部30,使上述外皮部10与上述支撑膜20相连接;第一固定单元41,使上述外皮部10紧贴固定于上述空气注入部120的外侧;以及第二固定单元42,使上述支撑膜20紧贴固定于上述空气注入部120的外侧。

在上述空气注入装置100中,在外壳101的内部作为空气注入机构110设置有送风风扇,在外壳101的上部设置有空气注入部120。上述空气注入部120由不易弯曲的的材质构成,由套管121和空气注入管122形成。上述空气注入管122插入于套管121的内部。上述空气注入管122为垂直站立的直线圆筒管,提高从上述空气注入机构110排出的压缩空气的前进性,向空气膜造型物的内部的深处排出。

上述外皮部10和上述套管121的外侧插入结合。上述外皮部10具有第一贯通孔11来向空气注入装置100的空气注入部120的外侧插入。通过上述第一贯通孔11向上述套管121的外侧插入,利用上述第一固定单元41进行固定。

在上述套管121的上端部形成有支撑上述第一固定单元41的第一卡定部121a,从而在向上述外皮部10插入的状态下不被脱离。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外皮部10插入固定于上述套管121,也可插入固定于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外侧。若向上述外皮部10的内部注入压缩空气,则上述外皮部10通过压缩空气接收朝向上侧的力,此时,防止上述第一固定单元41卡止于上述第一卡定部121a而脱落的现象。

若上述外皮部10的下端部插入固定于上述套管121的外侧,则上述空气注入管122位于上述外皮部10的内部。并且,在上述外皮部10的内部设置有上述支撑膜20和上述内皮部30。

上述内皮部30呈圆筒形状来向上述空气注入部120的外侧插入。上述内皮部30的下端部与上述外皮部10的第一贯通孔11相连接来连续形成。上述内皮部30的下端部通过缝纫连接于上述外皮部10的第一贯通孔11的内周部分。上述外皮部10、上述支撑膜20及上述内皮部30由布形成且可通过缝纫相连接。上述内皮部30的上端部与上述支撑膜20连续连接。

上述支撑膜20具有第二贯通孔21来整体上呈甜甜圈形状,从而向上述空气注入部120的外侧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21的内周部分通过缝纫连接有上述内皮部30的上端部。如上所述,圆筒形状的内皮部30的上端部与甜甜圈形状的支撑膜20相连接,从而如图5所示,上述支撑膜20和上述内皮部30整体上呈喇叭管形状。上述支撑膜20的外周部分通过缝纫连接于上述外皮部10的内侧。

因此,上述支撑膜20使上述外皮部10的内部空间分离为上部空间部51和下部空间部52。上述下部空间部52形成由上述支撑膜20、上述内皮部30及上述外皮部10包围的空间,上述上部空间部51为由上述支撑膜20和上述外皮部10包围的空间,和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相连通。

在上述支撑膜20形成有多个使上述上部空间部51和上述下部空间部52相连通的空气孔22。上述空气孔22为上述上部空间部51的空气向上述下部空间部52移动的通道。通过上述空气注入管122向上述上部空间部51注入的空气充足地填充上述上部空间部51的同时通过上述空气孔22向上述下部空间部52流入,从而形成空气膜造型物的外形。

如图4及图6所示,多个上述空气孔22沿着上述空气注入部120的圆周方向相互之间隔着规定间隔形成,使空气在整体上述支撑膜20水泥管均匀地移动。

在上述支撑膜20中,在第二贯通孔21的内周部分和上述内皮部30相结合状态下,外周部分,即,边缘部分固定于上述外皮部10的内侧壁,来相对于上述内皮部30支撑上述外皮部10。同时,如上所述,上述支撑膜20具有向由不易弯曲的材质构成的上述空气注入部120的上部的外侧插入的结构,因此,如图2所示,空气膜造型物可不向一侧倾斜或倒且维持外形。

这是因为,当上述外皮部10被外力向一侧倾斜时,以上述空气注入管122为中心位于倾斜方向的支撑膜20的一部分抓住上述外皮部10。假设,如图2所示,当空气膜造型物所要向右侧倾斜时,在图5所示的支撑膜20中以上述空气注入管122中心位于右侧的部分支撑上述外皮部10,从而防止如图2所示的倾斜的现象。

其中,如图4及图6所示,上述支撑膜20呈甜甜圈形状来使圆筒形内皮部30的上端部的整体圆周与上述外皮部10的整体内周相连接,因此,相对于上述内皮部30沿着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半径方向朝向四周支撑上述外皮部10。因此,上述外皮部10不会向任一侧方向倾斜。

补充如下,上述支撑膜20在上述外皮部10的内侧面与上述内皮部30之间的空间沿着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圆周方向整体上呈面形状,从而从空气膜造型物的四周出料的风或外力坚固地支撑上述外皮部10。

上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上述第二固定单元42由橡胶带形成来紧绷地与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外周面相连接。上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下端部相连接来使上述外皮部10紧贴于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下端部。由此防止上述外皮部1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一贯通孔11向外部泄漏。

上述第二固定单元42与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上端部相连接来使上述内皮部30和上述支撑膜20紧贴于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上端部。因此,防止上述外皮部10的内部的空气向上述空气注入管122与上述内皮部30之间泄漏。

在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上端形成有支撑上述第二固定单元42的第二卡定部122a。上述第二卡定部122a向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形成,来使油橡胶带形成的上述第二固定单元42不会向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上侧脱落。如上所述,若上述第二固定单元42通过上述第二卡定部122a卡止支撑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上端,则使上述支撑膜20相对于上述空气注入管122的上下方向固定设置,和上述第一固定单元41被上述第一卡定部121a卡止支撑的结合力合并来坚固地支撑空气膜造型物。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这用于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进行变形或改良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的简单变形或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领域,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变得明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