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式按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5128发布日期:2019-04-05 20:59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芯式按动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芯式按动笔。



背景技术:

多芯笔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常用的书写工具。传统多芯笔按出方式是采用的摩擦法,笔芯的笔尖部分直接在笔管内摩擦下滑,依靠笔芯的倾斜或弯曲使笔尖伸出笔管。传统多芯笔存在诸多缺陷。第一,笔芯轴线偏离笔管轴线,为了获得更好的书写效果,需要使用者改变惯用的书写姿势。其次,笔芯在长期使用中会由于与笔管的频繁摩擦导致笔尖磨损,出现笔芯出墨不连贯等情况。第三,传统多芯笔使用的是特制笔芯,特质笔芯直径小且不能更换,所以一旦笔芯损坏,整支笔也就报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芯式按动笔,在笔尖不与管壁发生摩擦的前提下,笔芯在按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笔套轴线平行,从而克服传统多芯笔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传统多芯笔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芯式按动笔,在笔尖不与管壁发生摩擦的前提下,笔芯在按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笔套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芯式按动笔,包括:

两端贯通的主笔套,主笔套具有笔头端和笔尾端;

分隔部,分隔部设置在主笔套的内壁上,分隔部将主笔套内腔划分为主笔腔和子笔腔,主笔腔与子笔腔连通,主笔套轴线穿过主笔腔;

子笔套组,子笔套组包括子笔套、滑动连接机构和扣接机构,子笔套活动设置在子笔腔内,子笔套靠近笔尾端的一端延伸出笔尾端;滑动连接机构设置在子笔套和与其邻近的子笔腔腔壁之间,子笔套通过滑动连接机构在子笔腔和主笔腔之间往复运动,以使得子笔套靠近笔头端的一端伸出或回缩于笔头端;扣接机构设置在子笔套和分隔部之间,扣接机构具有扣接状态和非扣接状态,扣接状态使得子笔套限位在主笔腔中,非扣接状态使得子笔套在子笔腔和主笔腔之间往复运动。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按动子笔套延伸出笔尾端的一端,子笔套在滑动连接机构的带动下从外围的子笔腔向主笔套中部的主笔腔倾斜向下滑动,使子笔套的笔尖部分伸出笔头端,再通过扣接机构的扣接状态下的固定作用,使子笔套限位在主笔腔中,子笔套的笔尖部分保持伸出笔头端的状态从而满足书写的要求。这种结构使得子笔套的笔尖部分不会与主笔套发生摩擦。其次,子笔套的滑动包括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在滑动过程中,子笔套始终保持其轴线与主笔套轴线平行,笔尖部分竖直伸出笔头端,无需使用者调整书写姿势以获得更好的书写效果。

进一步地,滑动连接机构包括导向槽和滑动件,导向槽设置在子笔腔相对的两侧腔壁上,滑动件固定在子笔套两侧,滑动件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导向槽和滑动件的配合实现子笔套的定向往复滑动,通过设置一组或几组滑动连接机构,可以确保子笔套径向和轴向上具有固定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地,滑动连接机构还包括活动设置在导向槽内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两端抵压在导向槽靠近主笔腔的一侧槽壁和滑动件之间。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扣接机构处于非扣接状态时,子笔套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带动下自动回弹,复位至子笔腔内,无需手动复位,使操作使用更便捷、高效。

进一步地,扣接机构包括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第一扣接件设置在子笔套靠近主笔腔的一侧端面上;第二扣接件活动设置在分隔部内,该分隔部内设置有与第二扣接件匹配的按动腔,第二扣接件一端延伸出主笔套,第二扣接件另一端进入主笔腔,第二扣接件进入主笔腔的一端通过伸缩与第一扣接件扣接配合。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扣接件固定设置在子笔套上,第二扣接件活动设置在分隔部内,通过按压或者牵拉第二扣接件延伸出主笔套的一端以使得第二扣接件进入主笔腔的一端与第二扣接件可选择性地具有扣接状态和非扣接状态。从而,子笔套在书写状态下限位在主笔腔内,在非书写状态下解除限位并复位至子笔腔。这种设置方式较为适用于子笔套和子笔腔数量为奇数的实施方式。

进一步地,扣接机构包括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第一扣接件设置在子笔套靠近相邻子笔腔腔壁的一侧端面上,第二扣接件活动设置在分隔部内,该分隔部内设置有与第二扣接件匹配的按动腔,第二扣接件一端延伸出主笔套,第二扣接件另一端进入主笔腔,第二扣接件进入主笔腔的一端通过伸缩与第一扣接件活动扣接。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扣接件固定设置在子笔套上,第二扣接件活动设置在分隔部内,通过按压或者牵拉第二扣接件延伸出主笔套的一端以使得第二扣接件进入主笔腔的一端与第二扣接件可选择性地具有扣接状态和非扣接状态。从而,子笔套在书写状态下限位在主笔腔内,在非书写状态下解除限位并复位至子笔腔。这种设置方式对子笔套和子笔腔的数量和分布位置限制要求少,偶数和奇数情况下均可采用。

进一步地,扣接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二扣接件随牵拉或按压伸缩的第二复位弹簧,第二扣接件上形成有限位凸起,第二复位弹簧两端抵压在限位凸起和按动腔腔壁之间。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二扣接件可以被按压或牵拉后随第二复位弹簧自动复位,无需手动进行复位操作,使用更便捷、高效。

进一步地,子笔套包括笔管、尾盖和笔芯,笔芯活动套设在笔管内,尾盖一侧端面抵压在笔芯的尾端上,尾盖与笔管螺纹配合。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尾盖与笔管螺纹配合,而子笔套尾端延伸出主笔套,因此使用者可随时更换笔芯,整支笔的使用寿命不受笔芯寿命的限制,为使用者降低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分隔部将主笔套内腔划分为主笔腔和若干子笔腔,若干子笔腔沿主笔套圆周均匀设置;若干主笔腔内均设置有子笔套组。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主笔腔内可以设置多个子笔套组,多个子笔套组的切换配合使用,更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按动子笔套延伸出笔尾端的一端,子笔套在滑动连接机构的带动下从外围的子笔腔向主笔套中部的主笔腔倾斜向下滑动,使子笔套的笔尖部分伸出笔头端,再通过扣接机构的扣接状态下的固定作用,使子笔套限位在主笔腔中,子笔套的笔尖部分保持伸出笔头端的状态从而满足书写的要求。这种结构使得子笔套的笔尖部分不会与主笔套发生摩擦。其次,子笔套的滑动包括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在滑动过程中,子笔套始终保持其轴线与主笔套轴线平行,笔尖部分竖直伸出笔头端,无需使用者调整书写姿势以获得更好的书写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槽和滑动件的配合实现子笔套的定向往复滑动,通过设置一组或几组滑动连接机构,可以确保子笔套径向和轴向上具有固定的运动轨迹;

3、本实用新型的扣接机构处于非扣接状态时,子笔套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带动下自动回弹,复位至子笔腔内,无需手动复位,使操作使用更便捷、高效;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扣接件固定设置在子笔套靠近主笔腔的一侧端面上,第二扣接件活动设置在分隔部内,通过按压或者牵拉第二扣接件延伸出主笔套的一端以使得第二扣接件进入主笔腔的一端与第二扣接件可选择性地具有扣接状态和非扣接状态。从而,子笔套在书写状态下限位在主笔腔内,在非书写状态下解除限位并复位至子笔腔。这种设置方式较为适用于子笔套和子笔腔数量为奇数的实施方式;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扣接件固定设置在子笔套与子笔腔墙壁相邻的侧壁上,第二扣接件活动设置在分隔部内,通过按压或者牵拉第二扣接件延伸出主笔套的一端以使得第二扣接件进入主笔腔的一端与第二扣接件可选择性地具有扣接状态和非扣接状态。从而,子笔套在书写状态下限位在主笔腔内,在非书写状态下解除限位并复位至子笔腔。这种设置方式对子笔套和子笔腔的数量和分布位置限制要求少,偶数和奇数情况下均可采用;

6、本实用新型的尾盖与笔管螺纹配合,而子笔套尾端延伸出主笔套,因此使用者可随时更换笔芯,整支笔的使用寿命不受笔芯寿命的限制,为使用者降低使用成本;

7、主笔腔内可以设置多个子笔套组,多个子笔套组的切换配合使用,更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扣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非扣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扣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非扣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扣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00-主笔套;200-分隔部;300-子笔套;400-滑动连接机构;500-扣接机构;110-主笔腔;120-子笔腔;310-笔管;320-尾盖;330-笔芯;410-导向槽;420-滑动件;430-第一复位弹簧;510-第一扣接件;520-第二扣接件;530-第二复位弹簧;521-第一齿条;522-第二齿条;52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照图1-6说明本实施例的多芯式按动笔,包括两端贯通的主笔套100、分隔部200和三个子笔套组。主笔套100两端贯通,并具有笔头端和笔尾端。分隔部200设置在主笔套100的内壁上,分隔部200将主笔套100内腔划分为主笔腔110和三个子笔腔120,主笔腔110分别与三个子笔腔120连通,主笔套100轴线穿过主笔腔110。每个子笔套组包括子笔套300、滑动连接机构400和扣接机构500。

子笔套300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子笔腔120内,子笔套300靠近笔尾端的一端延伸出笔尾端。

如图5-6所示,滑动连接机构400包括导向槽410和滑动件420,滑动件420可以为滑块或滑轮。导向槽410设置在子笔腔120相对的两侧腔壁上,滑动件420固定在子笔套300两侧,滑动件420与导向槽410滑动配合。通过按压和提拉子笔套300延伸出笔尾端的一端,滑动连接机构400将带动子笔套300在子笔腔120和主笔腔110之间往复运动,以使得子笔套300靠近笔头端的一端伸出或回缩于笔头端。

滑动连接机构400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4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弹簧430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槽410内,其两端抵压在导向槽410靠近主笔腔110的一侧槽壁和滑动件420之间。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子笔腔120靠近笔头端的一侧腔壁上设置有凸台,第一复位弹簧430两端抵压在该凸台和子笔套300靠近笔头端的一端之间。

扣接机构500设置在子笔套300和分隔部200之间,扣接机构500具有扣接状态和非扣接状态。如图2所示,扣接状态使得子笔套300限位在主笔腔110中;如图1所示,非扣接状态使得子笔套300在子笔腔120和主笔腔110之间往复运动。

如图3-4所示,扣接机构500包括第一扣接件510和第二扣接件520。第一扣接件510设置在子笔套300靠近主笔腔110的一侧端面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扣接件510为外凸的齿状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一弧面。第一平面朝向笔尾端,第一弧面朝向笔头端。第一平面与子笔套300的外壁之间设置为锐角夹角。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扣接件510为内凹的槽状结构,其靠近笔头端的一侧槽壁向笔头端倾斜。

第二扣接件520活动设置在分隔部200内对应的按动腔中,包括第一齿条521、第二齿条522和齿轮523。齿轮523分别与第一齿条521、第二齿条522啮合。第一齿条521一端延伸出主笔套100并形成按动端,第二齿条522一端进入主笔腔110并形成扣接端。扣接端具有相对的第二平面和第二弧面,第二平面朝向笔头端,第二朝向笔尾端。按压按动端带动齿轮523旋转,第二齿条522的扣接端随之伸出按动腔,并与第一扣接件510处于扣接状态。拉伸按动端带动齿轮523逆向旋转,第二齿条522的扣接端随之缩回按动腔,并与第一扣接件510处于非扣接状态。

扣接机构500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530,第二扣接件520的第一齿条521上形成有限位凸起,第二复位弹簧530两端抵压在限位凸起和按动腔腔壁之间。沿主笔套100径向按压并释放第一齿条521的按动端,第一齿条521会在第二复位弹簧530的带动下反向回弹。

子笔套300包括笔管310、尾盖320和笔芯330,笔芯330活动套设在笔管310内,尾盖320一侧端面抵压在笔芯330的尾端上,尾盖320与笔管310螺纹配合。

实施例2

参照图7-9说明本实施例的多芯式按动笔,包括两端贯通的主笔套100、分隔部200和三个子笔套组。主笔套100两端贯通,并具有笔头端和笔尾端。分隔部200设置在主笔套100的内壁上,分隔部200将主笔套100内腔划分为主笔腔110和三个子笔腔120,主笔腔110分别与三个子笔腔120连通,主笔套100轴线穿过主笔腔110。每个子笔套组包括子笔套300、滑动连接机构400和扣接机构500。

子笔套300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子笔腔120内,子笔套300靠近笔尾端的一端延伸出笔尾端。

如图5-6所示,滑动连接机构400包括导向槽410和滑动件420,滑动件420可以为滑块或滑轮。导向槽410设置在子笔套300相对的两侧壁上,滑动件420相应地固定在子笔腔120相对的两侧腔壁上。通过按压和提拉子笔套300延伸出笔尾端的一端,滑动连接机构400将带动子笔套300在子笔腔120和主笔腔110之间往复运动,以使得子笔套300靠近笔头端的一端伸出或回缩于笔头端。

滑动连接机构400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4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弹簧430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槽410内,其两端抵压在导向槽410靠近主笔腔110的一侧槽壁和滑动件420之间。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子笔腔120靠近笔头端的一侧腔壁上设置有凸台,第一复位弹簧430两端抵压在该凸台和子笔套300靠近笔头端的一端之间。

扣接机构500设置在子笔套300和分隔部200之间,扣接机构500具有扣接状态和非扣接状态。如图8所示,扣接状态使得子笔套300限位在主笔腔110中;如图7所示,非扣接状态使得子笔套300在子笔腔120和主笔腔110之间往复运动。

如图9所示,扣接机构500包括第一扣接件510和第二扣接件520。第一扣接件510设置在子笔套300靠近相邻子笔腔120腔壁的一侧端面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扣接件510为外凸的齿状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一弧面。第一弧面朝向主笔腔110方向,第一平面与子笔套300的外壁之间设置为锐角夹角。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扣接件510为内凹的槽状结构,其靠近主笔腔110的一侧槽壁向主笔腔110方向倾斜。

第二扣接件520活动设置在分隔部200内对应的按动腔中。第二扣接件520为杆件,第二扣接件520一端延伸出主笔套100并形成按动端,第二扣接件520另一端进入子笔腔120并形成扣接端。扣接端具有相对的第二平面和第二弧面,第二平面朝向主笔腔110方向,并与相邻的子笔腔120外壁呈锐角夹角。按压按动端使扣接端伸出按动腔,并与第一扣接件510处于扣接状态;拉伸按动端使扣接端缩回按动腔,并与第一扣接件510处于非扣接状态。

扣接机构500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530,第二扣接件520上形成有限位凸起,第二复位弹簧530两端抵压在限位凸起和按动腔腔壁之间。沿主笔套100径向拉伸并释放第二复位弹簧530的按动端,其扣接端在第二复位弹簧530的带动下反向回弹。

子笔套300包括笔管310、尾盖320和笔芯330,笔芯330活动套设在笔管310内,尾盖320一侧端面抵压在笔芯330的尾端上,尾盖320与笔管310螺纹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