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智能疏散指示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9085发布日期:2019-05-17 19:3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智能疏散指示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隧道智能疏散指示灯具。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市场上,基本没有针对各种隧道应用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在实际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很多都采用常规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来作为疏散指示;由于隧道内部特殊的高湿度环境,往往导致产品内部进水及外壳腐蚀锈化,从而影响灯具的使用寿命,最终影响了消防应急的安全性能,同时在目前市场上,隧道中使用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大多为采用220V为其供电的自带电源型或是集中电源型等常规灯具作疏散指示作用;在实际不断电的安装维修中危险性高,且隧道中若遇突发情况时消防应急标志灯具不能灵活地改变其显示状态更好的起到疏散指示作用,进而影响隧道中突发情况下的交通状况,最终影响隧道中人流疏散的及时性,引发很多不必要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的隧道智能疏散指示灯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智能疏散指示灯具,包括一端面开口的密封底壳、设置在密封底壳内的主板、与主板连接的灯源、与灯源配合的导光板、设置在密封底壳开口处的玻璃板、用于固定玻璃板的面板,所述主板固定安装密封底壳内,所述主板用于对灯源进行供电控制,所述导光板用于对光源进行导光处理,所述玻璃板上设置有指示标志,所述导光板与指示标志对应设置,所述面板为框形设计,密封底壳的开口边缘与面板对应,面板安装于密封底壳上用于固定玻璃板在密封底壳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板由钢化玻璃制成,所述玻璃板呈凸形设计,玻璃板的凸面与面板的内框内框相配合,所述的指示标志位于玻璃板的凸面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底壳的开口处呈阶梯槽设置,所述的玻璃板边缘镶嵌于密封底壳的阶梯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板的底面与凸面之间形成的框形表面上设置有防水胶圈,所述面板与防水胶圈的上表面之间密封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底壳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防水接头,通过防水接头将外部电源连通到密封底壳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板为DC24V供电的电源主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DC24V安全电压供电改变隧道疏散指示灯具高电压供电的危险性,降低里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安全性,通过钢化玻璃制作玻璃板能够提高设备强度,且能够对光源机箱内良好的导光操作,通过防水胶圈的设置,能够避免隧道内的水汽进入底壳内对设备造成腐蚀破坏影响,通过底壳上设置有用于进出线穿设的防水接头,使得能够密封进出线在底壳上的密封效果,解决了灯具内部进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底壳;2、主板;3、灯源;4、导光板;5、玻璃板;6、面板;7、指示标志;8、防水胶圈;9、防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隧道智能疏散指示灯具,包括一端面开口的密封底壳1、设置在密封底壳1内的主板2、与主板2连接的灯源3、与灯源3配合的导光板4、设置在密封底壳1开口处的玻璃板5、用于固定玻璃板5的面板6,所述主板2固定安装密封底壳1内,所述主板2用于对灯源3进行供电控制,所述导光板4用于对光源进行导光处理,所述玻璃板5上设置有指示标志7,所述导光板4与指示标志7对应设置,所述面板6为框形设计,密封底壳1的开口边缘与面板6对应,面板6安装于密封底壳1上用于固定玻璃板5在密封底壳1的开口处,通过螺钉将面板6固定在密封底壳1上,所述的密封底壳1为铸铝底壳1。

所述玻璃板5由钢化玻璃制成,所述玻璃板5呈凸形设计,玻璃板5的凸面与面板6的内框内框相配合,所述的指示标志7位于玻璃板5的凸面内。

所述密封底壳1的开口处呈阶梯槽设置,所述的玻璃板5边缘镶嵌于密封底壳1的阶梯槽内。

所述玻璃板5的底面与凸面之间形成的框形表面上设置有防水胶圈8,所述面板6与防水胶圈8的上表面之间密封接触。

所述密封底壳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防水接头9,通过防水接头9将外部电源连通到密封底壳1内部。

所述主板2为DC24V供电的电源主板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DC24V安全电压供电改变隧道疏散指示灯具高电压供电的危险性,降低里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安全性,通过钢化玻璃制作玻璃板5能够提高设备强度,且能够对光源机箱内良好的导光操作,通过防水胶圈8的设置,能够避免隧道内的水汽进入底壳1内对设备造成腐蚀破坏影响,通过底壳1上设置有用于进出线穿设的防水接头9,使得能够密封进出线在底壳1上的密封效果,解决了灯具内部进水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