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4521发布日期:2019-06-22 01:0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器件,通过TFT-LCD可观看到各种不同的图像、视频等信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在TFT-LCD显示技术中,显示面板通常包含数据线和扫描线,其中数据线和扫描线中传输至显示驱动信号,当数据线和扫描线都导通时,显示面板就能够接收到完整的多路显示驱动信号,进而在多路显示驱动信号的驱动下,显示面板就能够显示高清的视频,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然而在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中,显示面板经常需要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导通或者关断;当显示驱动信号在显示面板的数据线和扫描线进行传输过程中,数据线和扫描线中都会产生多个寄生电容,由于这些寄生电容连接在不同的电压源,根据电容两极板之间的电荷守恒定律,若其中一个寄生电容的自身电压发生变化,则显示面板中的所有寄生电容两端的电压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当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和扫描线被关断瞬间,由于电容的耦合效应,显示面板所接入的电源电压(Vcom电压)就会就会被拉扯,当显示面板的Vcom 电压降低时,会导致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异常,降低用户的视觉体验。

为了提高显示面板中的电源电压,技术人员通常需要设计专门的补偿电路结构来提高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将该补偿电路应用在显示面板中,进而通过该补偿电路来补偿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然而传统技术中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显示面板中内部电路结构具有多种多样,而传统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的电路结构固定,通过该补偿电路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显示面板中发挥电源电压补偿的作用,兼容性极低;并且传统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对于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的补偿精度低,无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中,降低了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Vcom电压补偿精度低,以及Vcom电压补偿电路的兼容性较低,无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中,适用范围较窄,导致显示面板中视频显示质量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包括:

控制模块,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门控信号关闭时,所述控制模块生成第一电平状态的控制信号;

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端接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在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导通;

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端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在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导通;

升压模块,所述升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接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所述升压模块的升压控制端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端,所述升压模块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时对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进行补偿并输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管。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一个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一个第二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共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导通极接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导通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导通极共接于所述升压模块,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导通极接地。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单片机芯片,所述单片机芯片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单片机芯片根据操作指令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直流电源,输出在直流电能;

时钟电路,所述时钟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所述时钟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时钟电路生成时钟信号。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压模块包括:

升压电容;

第一二极管;以及

第二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端共接于所述升压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所述升压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输出补偿后的电源电压。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在所述升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稳压模块对补偿后的电源电压进行稳压处理。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稳压电容。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所述升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及显示面板。

在上述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中,通过控制模块能够输出控制信号,其中该控制信号能够控制所述电源电压补偿电路的工作状态,当控制信号处于第一电平状态或者处于第二电平状态时,电源电压补偿电路中的各个电路模块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若控制模块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处于第一电平状态,则第一开关模块导通,第二开关模块关闭,所述升压模块的升压控制端能够直接接入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进而升压模块对电源电压发挥升压作用,以使得升压模块能够输出补偿后的电源电压,避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被降低;因此当显示面板的门控信号关闭,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被拉扯时,通过升压模块能够对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进行精确地补偿,进而防止显示面板中数据线和扫描线被关断时电源电压降低,保障了显示面板能够接入正常幅值的电源电压,增强了显示面板中画面的效果,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并且本实用新型只需通过控制信号的电平状态即可控制电源电压补偿电路的电压补偿能力,无需对电源电压补偿电路的内部电力结构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中,兼容性极强,可广泛地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中;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对于电源电压的补偿精度低,无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兼容性较差,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画面效果较差,用户的视觉体验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压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压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稳压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包括控制模块101、第一开关模块102、第二开关模块103和升压模块104。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1,用于在显示面板的门控信号关闭时,生成第一电平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显示面板的门控信号关闭时,控制模块101生成第一电平状态的控制信号;当显示面板未关闭时,控制模块101生成第二电平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控信号用于控制显示面板中数据线和扫描线的导通或者关断;当显示面板中的门控信号被关闭时,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和扫描线被关断,显示面板无法接入显示驱动信号,进而显示面板处于工作停止状态;只有当门控信号并未关闭时,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和扫描线才能够持续地输出显示驱动信号,通过显示驱动信号能够使显示面板实现正常的视频显示功能;根据显示面板中的内部电路结构,数据线和扫描线都会存在寄生电容,若显示面板的门控信号在关断瞬间,显示面板中寄生电容两端的电压都会降低,会使得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被拉扯,降低显示面板中画面的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显示面板的Vcom电源被拉扯时,通过控制信号驱动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发挥电源电压补偿作用,提高显示面板中画面的效果,进而本实施例能够通过控制信号的电平状态即可改变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工作状态,操作简便,实用性极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控制信号的第一电平状态既可以是指高电平状态,也可以是指低电平状态,对此不做限定;并且控制信号的第一电平状态和第二电平状态的相位交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102的控制端接控制模块101,第一开关模块102的第一导通端接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V1,第一开关模块102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V1能够将显示面板中的 Vcom电压输出至第一开关模块102;其中,当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第一开关模块102导通,当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第一开关模块102关断;因此,当控制信号处于不同的电平状态时,第一开关模块102就处于相应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块103的控制端接控制模块101,第二开关模块103的第一导通端接第一开关模块102的第二导通端,第二开关模块103的第二导通端接地GND,第二开关模块103在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2能够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二开关模块103的控制端,进而通过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第二开关模块103的导通或者关断;具体的,当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第二开关模块103就会关断;当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第二开关模块103就会导通;通过控制信号的电平状态即可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通断状态,并且第一开关模块 102与第二开关模块103具有完全相反的控制导通极性;因此当第一开关模块 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分别处于不同的导通或者关断状态时,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就能够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实现相应的补偿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入端接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 V1,升压模块104的升压控制端接第一开关模块102的第二导通端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第一导通端,在第一开关模块102导通时升压模块104对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进行补偿并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V1能够将显示面板的 Vcom电压输出至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入端,进而通过升压模块104对Vcom 电压进行电压补偿操作,以防止显示面板的门控信号在关闭瞬间Vcom电压被降低的问题;具体的,当第一开关模块102导通时,升压模块104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进行补偿并输出;当第一开关模块102关断时,升压模块104并不会对Vcom电压进行补偿,升压模块104并不发挥升压作用;当显示面板中的Vcom电压被拉扯时,通过控制信号使得第一开关模块102导通,并使第二开关模块103关断,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V1通过第一开关模块102将 Vcom电压输出至升压模块104的升压控制端,由于升压模块104的升压作用,通过升压模块104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进行补偿,以使得显示面板的Vcom 电压的幅值上升,进而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能够输出补偿后的Vcom电压,以防止显示面板中门控信号被关断时显示面板中的Vcom电压被降低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模块101所输出控制信号的电平状态即可控制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工作状态,当显示面板中门控信号被关断时,显示面板中的Vcom电源被拉扯,此时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以使得第一开关模块 102导通,第二开关模块103关断,通过升压模块104的升压作用,通过升压模块104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源进行补偿并输出,操作简便,对于显示面板中Vcom电压的补偿精度极高;从而本实施例可通过控制模块101中控制信号的电平状态即可控制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电压补偿作用,以防止显示面板中门控信号在关断瞬间导致Vcom电压大幅下降的问题;当升压模块104输出补偿后的Vcom电压时,通过该Vcom电压能够使显示面板的画面正常,图像清晰,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中,兼容性极强,有效地提高显示面板中Vcom电压的幅值;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兼容性较差,操作不便,无法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进行精确补偿,传统的Vcom电压补偿电路无法适用于不同工业领域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开关模块10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模块10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管,进而当第一开关模块10和第二开关模块103接入控制信号时,通过该控制信号即可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导通或者关断,进而实现对于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的补偿操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具有灵活性极高的电路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开关模块102中的开关管为MOS管或者三极管等,第二开关模块103中的开关管为MOS管或者三极管等,对此不做限定;示例性的,若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中的开关管都为 MOS管,其中第一开关模块102中的开关管为PMOS管,第二开关模块103 中的开关管为NMOS管,进而当PMOS管的栅极和NMOS管的栅极同时接入控制信号,则通过控制信号能够控制PMOS管和NMOS管处于不同的通断状态,升压模块104实现Vcom电压的补偿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模块102包括一个第一开关管M2,第二开关模块103包括一个第二开关管M2;其中,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极和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极共接于控制模块101,第一开关管M1的第一导通极接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V1,第一开关管M1 的第二导通极和第二开关管M2的第一导通极共接于升压模块104,第二开关管M2的第二导通极接地GND;当控制模块101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一开关管M1的栅极和第二开关管M2的栅极时,通过控制信号的电平状态即可控制第一开关管M1和第二开关管M2导通或者关断,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管M1为PMOS管,第二开关管M2为NMOS管,进而第一开关管M1 和第二开关管M2具有不同的导通极性,当第一开关管M1导通并且第二开关管M2关断时,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V1将Vcom电压通过第一开关管 M1的第一导通极和第二导通极传输至升压模块104的升压控制端,进而通过升压模块104即可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进行补偿并输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另一种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开关模块 102包括一个第一三极管Q1,第二开关模块103包括一个第二三极管Q2;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共接于控制模块101,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导通极接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V1,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导通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一导通极共接于升压模块104,第一三极管 Q1的第二导通极接地GND;示例性的,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当显示面板中门控信号被关断时,通过控制信号使得第一三极管Q1导通,并使得第二三极管Q2关断,以驱动升压模块104 能够对Vcom电压实现电压补偿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另一种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开关模块 10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级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模块103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级联的第二开关管,示例性的,第一开关模块102中的第一开关管都为PMOS 管,第二开关模块103中的第二开关管都为NMOS管;其中,在第一开关模块102中,第一个PMOS管的第一导通极接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V1,前一个PMOS管的第二导通极接相邻的后一个PMOS管的第一导通极,最后一个PMOS管的第二导通极接升压模块104和第二开关模块103,每一个PMOS 开关管的栅极共接于控制模块101,用于接入控制信号;进而通过控制模块101 输出的控制信号能够同时控制多个PMOS开关管同时导通或者同时关断,只有当第一开关模块102中的所有PMOS管都同时导通时,第一开关模块102才导通,升压模块104能够对Vcom电压进行升压保护;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至少两个PMOS管来进行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2的导通或者关断,避免了单个PMOS 管误触发所引起第一开关模块102误导通的问题,提高了第一开关模块102的控制稳定性,以及保障了电源电压补偿10的物理安全;同时在第二开关模块 103中,第一个NMOS管的第一导通极接第一开关管102和升压模块104,前一个NMOS管的第二导通极接相邻的后一个NMOS管的第一导通极,最后一个NMOS管的第二导通极接地GND,进而通过至少两个NMOS管的连接结构能够保障第二开关模块103的通断安全,提高升压模块104对Vcom电压的补偿精度,使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能够在显示面板中发挥正常的 Vcom电压补偿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开关模块102 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另一种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开关模块10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级联的三极管,第二开关模块103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级联的三极管;由于图5中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电路结构与图4所示出的电路结构相类似,因此图5中电路结构的实施方式可参照图4中的实施例,此处将不再赘述;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采用至少两个开关管来控制自身通断,极大地提高了本实施例中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控制精度,进而使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补偿后的Vcom电压能够保障显示面板的画面质量,减少了Vcom电压的补偿误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控制模块101包括单片机芯片,单片机芯片接第一开关模块102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控制端,单片机芯片用于根据操作指令生成控制信号。

可选的,单片机芯片的型号为:MDT10P509或者89C52系列芯片;进而用户在移动终端中输入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包括用户的操作信息,并且移动终端与单片机芯片通信连接,进而移动终端将该操作指令输出至单片机芯片,通过该操作指令就可控制单片机芯片的工作状态,以使单片机芯片生成具有不同电平状态的控制信号,驱动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能够实现Vcom电压补偿功能;其中,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或者笔记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操作指令直接改变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工作状态,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对于Vcom电压的补偿精度,控制模块101的可控性极强,显示面板中画面显示效果更佳,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控制模块101包括第一直流电源和传统技术领域中的时钟电路,其中第一直流电源能够输出直流电能,通过该直流电能能够使控制模块101保持正常电路功能,提高本实施例中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对于显示面板Vcom电压的补偿稳定性,显示面板中的视频/图像能够始终具有较高的显示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时钟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接第一直流电源,时钟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第一开关模块102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控制端,时钟电路生成时钟信号;当第一直流电源将直流电能输出至时钟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时,时钟电路根据该直流电能生成时钟信号(即控制信号),当时钟电路将时钟信号传输至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时,通过时钟信号能够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2和第二开关模块103导通或者关断;当时钟信号具有不同的电平状态时,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能够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实现不同的补偿效果,进而本实施例通过时钟信号能够简便、高效地控制电源电压补偿电路 10的Vcom电压补偿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时钟电路包括时钟芯片以及晶振等电子元器件,可选的,时钟芯片为DS1302,通过时钟芯片产生时钟振荡频率,进而使得时钟电路能够输出具有不同电平状态的时钟信号,通过该时钟信号能够准确地控制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工作状态;进而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101采用时钟电路来生成时钟信号,易于实现,并且由于时钟电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其输出时钟信号的电平状态也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任意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1的兼容性,增强了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适用范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升压模块104的电路结构,如图6所示,升压模块104包括:升压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输出端 V1,第一开关模块102的第二导通端和第二开关模块103的第一导通端共接于升压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共接于升压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用于输出补偿后的电源电压;其中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为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通过升压模块104 的电压输出端能够输出补偿后的Vcom电源,通过补偿后的Vcom电源能够使显示面板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提高显示面板中画面的显示质量,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具体的,结合上述图1和图6所示出的电路结构,下面将说明本实施例中升压模块104对于Vcom电压的升压原理,具体如下:

当显示面板中的门控信号并未关断时,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线和数据线能够正常的输出显示驱动信号,显示面板显示高清的动态图像,此时由于显示面板中的Vcom电压并未被拉扯,控制模块101生成的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第一开关模块102关断,第二开关模块103导通,升压电容C1的左侧直接接地GND,升压电容C1的左侧电压等于Vcom电压,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直接输出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升压模块104并没有发挥电压电源补偿的作用。

当显示面板中的门控信号突然关断瞬间,由于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线和数据线都存在耦合电容,那么显示面板中的Vcom电压会突然降低;此时控制模块 101生成的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第一开关模块102导通,第二开关模块103关断,升压电容C1的左侧直接接入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根据电容的两端电荷不能突变的原理,在升压电容C1的左侧的电压上升至Vcom电压的瞬间,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的电压将上升为原Vcom电压的2倍,那么经过升压模块104对于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进行升压补偿后,通过升压模块 104的电压输出端所输出补偿后的Vcom电压就是原Vcom电压的2倍,并且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能够防止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入端和电压输出端之间反向导通,进而当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电位上升之后,通过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能够将补偿后的Vcom电压输出至显示面板中,保障显示面板能够实现更佳的视频显示效果;从而本实施例中的升压模块 104实现对于显示面板中Vcom电压的补偿,避免了显示面板中门控信号在关断瞬间由于Vcom电压被拉扯而导致显示面板中画面质量下降的问题,通过升压模块104能够及时、快速地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进行补偿并输出,进而提高显示面板中画面的质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升压模块104通过较为简化的电路结构即可实现对于 Vcom电压的升压补偿操作,当显示面板中的Vcom电压被拉扯时,通过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能够输出补偿后的Vcom电压,兼容性极强,对于显示面板中Vcom电压的补偿精度较高,提高了显示面板中画面的质量,并且极大地降低了本实施例中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制造成本和应用成本,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 10的另一种模块结构,相比于图1中所示出的Vcom电压补偿电路10的模块结构,图7中所示出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还包括稳压模块701,稳压模块 701连接在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与地GND之间,具体为,稳压模块701 的电压输入输出端接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稳压模块701的的接地端接地GND;当升压模块104对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进行升压补偿后,通过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即可输出补偿后的Vcom电压,本实施例通过升压模块104能够对补偿后的Vcom电压进行稳压处理,进而使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能够将更加稳定的补偿后Vcom电压输出至显示面板中,避免显示面板中Vcom电压波动幅度过大,进而损坏显示面板中内部电子元器件的物理安全;以保障显示面板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显示面板中视频显示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稳压模块701包括至少一个稳压电容,由于电容对于电压具有缓慢调节作用,本实施例中通过稳压电容可实现对于补偿后的 Vcom电压进行稳压处理,保障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控制稳定性;从而本实施例中的稳压模块701能够极为简化的电路结构,即可使稳压模块701的电压输出端能够输出更为稳定的Vcom电压,增强了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控制性能,保障了显示面板的物理安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稳压模块701的电路结构,如图8所示,稳压模块701包括第一电容CS1,第一电容CS1的一端接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第一电容CS1的另一端接地GND;当第一电容CS1接入补偿后的Vcom电压后,第一电容CS1将发挥电源稳定作用,避免升压模块104的电压输出端输出波动过大的补偿后Vcom电压,进而本实施例中的稳压模块701具有极为简化的电路结构,有利于提高电源电压补偿电路 10的兼容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稳压模块701的另一种电路结构,如图9所示,稳压模块701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级联的稳压电容,其中在图9所示出的稳压模块701中,第一个稳压电容的第一端接升压模块104 的电压输出端,前一个稳压电容的第二端接相邻的后一个稳压电容的第一端,最后一个稳压电容的第二端接地GND,进而本实施例中稳压模块701通过多个稳压电容能够对补偿后Vcom电压的进行稳压操作,由于多个稳压电容对于电压的调节能力更强,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Vcom电压的稳定性,保障了显示面板中物理安全,使显示面板能够显示画面质量更佳的图像或者视频,增强了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的电路兼容性,以使得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 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中,并对显示面板中的Vcom电压进行补偿。

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模块结构,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及显示面板1001,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与显示面板1001连接,参照上述图1至图9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电压补偿电路10能够对显示面板1001中Vcom电压进行升压补偿,操作简便,兼容性强,电路结构简单,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显示面板1001 中Vcom电压被拉扯时画面效果降低的问题,通过补偿后的Vcom电压可提高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1的视频显示质量,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使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0能够兼容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实用性极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由于显示面板的Vcom电压被拉扯而导致画面效果出现异常,用户无法通过显示装置的获取清晰的视频或图像,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产品或者结构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者“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