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替换式书写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2613发布日期:2019-08-20 23:5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替换式书写用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领域,特指一种替换式书写用笔。



背景技术:

传统的书写笔大多采用棉管式结构,其供墨方式大都以笔管内的纤维棉管储墨装置,与书写端笔心引墨后带出墨汁书写为主,属于一种毛细现象原理的应用;采用这种结构的笔具,可用耗墨百分比不高,书写长度较短,且色泽会越写越淡,且多为一次性商品用完即丢,浪费资源,没有节约环保理念。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替换式书写用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替换式书写用笔,包括:笔管、设置于笔管前端的笔芯、设置于笔管后端并用于给笔芯提供墨水的墨盒、安装于笔管后端并用于将墨盒固定的笔后盖及设置于笔芯与墨盒之间的导墨调节结构,所述的墨盒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笔管后端,该墨盒包括有墨盒瓶、安装于墨盒瓶开口处的墨盒盖及设置于墨盒盖内的阀体,所述的墨盒盖外壁至少成型有两个密封凸环,该密封凸环与墨盒瓶固定,并紧密接触;所述的导墨调节结构一端通过顶开阀体与墨盒瓶连通;所述的阀体包括有阀座及安装于阀座中通道内并在被导墨调节结构顶入墨盒瓶后用于搅拌墨盒瓶内墨水的球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墨盒盖由成型于一端的密封凸环与所述的墨盒瓶卡合固定,所述的墨盒盖另一端与所述的墨盒瓶之间形成第三腔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墨调节结构包括有一端插入通道内并将所述的球体顶开的导墨器及连接导墨器与笔芯的绵管,所述的笔芯一端插入所述的绵管内。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墨器包括管体、成型于管体一侧的第一凸管及成型于管体另一侧的第二凸管,所述的第二凸管插入所述的墨盒盖内将所述的球体顶入墨盒瓶中与墨盒瓶连通;所述的第一凸管端部成锯齿状并插入绵管内,所述的第二凸管的管壁设置有通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管体与第二凸管之间设置有第三凸管,所述的第三凸管与管体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的第三凸管与第二凸管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的第三凸管插入所述的第三腔体内,所述的墨盒瓶一端插入所述的第一腔体内,所述的墨盒盖一端插入所述的第二腔体内。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后盖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笔管后端,所述的笔管前端套设有笔前盖,所述的笔前盖将所述的笔芯罩住。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墨器通过成型于外壁上的斜面和第一凸环与笔管内壁卡合固定,所述的第一凸环至少有两个。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墨盒盖中部成型有第二凸环,该第二凸环与成型于墨盒瓶内壁上的阶梯抵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前盖外表面呈六角形,所述的笔后盖外表面呈六角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管1呈锥形,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墨盒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通过更换墨盒,使书写用笔能够循环使用,通过将墨盒盖卡合固定在墨盒瓶内并在墨盒盖内设置一球体,在更换墨盒后,墨盒可回收至厂家重新补充墨水,使墨盒也能够循坏使用,从而达到不浪费材料,环保节约效果。

2、本实用新型将阀体设计为在阀座内安装一球体结构形式,当安装墨盒时由导墨器的第二凸管将球体顶入墨盒瓶内,在使用过程中球体会在墨盒瓶内滚动,将墨水搅拌均匀,使得书写时墨水色泽始终不变,保持清晰。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笔芯与墨盒之间采用导墨调节结构,取代传统以纤维毛细现象作为书写原理,让墨水和空气在绵管和导墨器内进行交换,使得墨水和空气能够交换顺利,并且不会造成漏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墨盒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墨盒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墨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墨器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C-C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笔管 2笔芯 3笔前盖

4墨盒 41墨盒瓶 411阶梯

42墨盒盖 421密封凸环 422第二凸环

43阀体 431阀座 432通道

433球体 44第三腔体 5笔后盖

6导墨调节结构 61导墨器 611管体

612第一凸管 613第二凸管 614通口

615第三凸管 616第一腔体 617第二腔体

618斜面 619第一凸环 62绵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至9所示,为一种替换式书写用笔,包括:笔管1、设置于笔管1前端的笔芯2、设置于笔管1后端并用于给笔芯2提供墨水的墨盒4、安装于笔管 1后端并用于将墨盒4固定的笔后盖5及设置于笔芯2与墨盒4之间的导墨调节结构6,所述的墨盒4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笔管1后端,该墨盒4包括有墨盒瓶41、安装于墨盒瓶41开口处的墨盒盖42及设置于墨盒盖42内的阀体43,所述的墨盒盖42外壁至少成型有两个密封凸环421,该密封凸环421与墨盒瓶41 固定,并紧密接触;所述的导墨调节结构6一端通过顶开阀体43与墨盒瓶41连通;所述的阀体43包括有阀座431及安装于阀座431中通道432内并在被导墨调节结构6顶入墨盒瓶41后用于搅拌墨盒瓶41内墨水的球体433。所述的阀座 431厚度从厚逐渐变薄,使得阀座431具有一定的弹性张力,当球体433安装到通道432内后,阀座431依靠其本身的弹性张力将球体433紧固在通道432内,使阀体43处于密封状态,从而保证墨盒盖42的密闭性。

所述的墨盒4在替换后,可通过废品回收的方式,返回至生产厂家,厂家通过将墨盒4中的墨盒盖42打开,并将落入墨盒瓶41中的球体433取出,再将球体433从墨盒盖42内侧重新安装到阀座431的通道432内,然后在墨盒瓶41内重新注入墨水,并将墨盒盖42重新安装到墨盒瓶41上,从而实现墨盒4的循环使用。

所述的墨盒盖42由成型于一端的密封凸环421与所述的墨盒瓶41卡合固定,所述的墨盒盖42另一端与所述的墨盒瓶41之间形成第三腔体44。

所述的导墨调节结构6包括有一端插入通道432内并将所述的球体433顶开的导墨器61及连接导墨器61与笔芯2的绵管62,所述的笔芯2一端插入所述的绵管62内。所述的导墨器61包括管体611、成型于管体611一侧的第一凸管 612及成型于管体611另一侧的第二凸管613,所述的第二凸管613插入所述的墨盒盖42内将所述的球体433顶入墨盒瓶41中与墨盒瓶41连通;所述的第一凸管612端部成锯齿状并插入绵管62内,所述的第二凸管613的管壁设置有通口614。在安装墨盒4时,由第二凸管613将安装在墨盒盖42中阀体43内的球体433顶入墨盒瓶41中,从而将墨盒盖42中阀体43内的通道432打开,使墨水沿第二凸管613的端口及两侧通口614流出,到达绵管62中,当笔管1直立时,导墨器61的第二凸管613可防止球体433封住阀体43的通道432,而在使用过程中,落入墨盒瓶41中的球体433可将墨水搅拌均匀,使书写时墨水色泽保持不变。

所述的管体611与第二凸管613之间设置有第三凸管615,所述的第三凸管615与管体611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616,所述的第三凸管615与第二凸管613 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617;所述的第三凸管615插入所述的第三腔体44内,所述的墨盒瓶41一端插入所述的第一腔体616内,所述的墨盒盖42一端插入所述的第二腔体617内。在墨盒4安装后,通过第三凸管615插入第三腔体44内及墨盒瓶41一端插入第一腔体616内,使第三凸管615一侧与墨盒瓶41紧密接触,另一侧和墨盒盖42紧密接触,从而保证墨盒4安装后,墨盒瓶41内的墨水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墨水只能通过导墨器61流入绵管62内与空气进行平稳交换,因此,墨水不能流入墨盒4与笔管1的间隙内而产生漏墨。

所述的笔后盖5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笔管1后端。当墨盒4安装好后,由笔后盖5旋转拧紧,将墨盒4固定于笔管1内。所述的导墨器61与笔管1卡合固定。所述的笔管1前端套设有笔前盖3,所述的笔前盖3将所述的笔芯2罩住,在不使用时可以提供气密功能,防止笔芯墨水干掉。

所述的导墨器61通过成型于外壁上的斜面618和第一凸环619与笔管1内壁卡合固定,所述的第一凸环619至少有两个。所述的墨盒盖42中部成型有第二凸环422,该第二凸环422与成型于墨盒瓶41内壁上的阶梯411抵压。

所述的笔前盖3外表面呈六角形,所述的笔后盖5外表面呈六角形。将笔前盖3外表面采用六角形设置,起到防滚作用,方便拔取,同时将笔后盖5外表面也采用六角形设置,增加旋转施力点,防止扭转时滚动,方便拔出。所述的笔管1呈锥形,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增大。将笔管1设置成后端稍大于前端的结构形式,以方便从后端安装导墨调节结构6和墨盒4及笔后盖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和替换墨盒4时,先旋开笔后盖5,并取出,将笔管1竖起来使笔前盖3朝上,然后将旧的墨盒4缓慢取出,再将新的墨盒4 垂直向上从笔管1后端插入,由导墨器61中的第二凸管613将墨盒盖42中的球体433顶入墨盒瓶41内,使通道432打开,再旋紧笔后盖5,当笔芯2朝下时,墨水沿导墨器61中第二凸管613的端口及两侧通口614流出;在使用时,墨水从墨盒瓶41内沿导墨器61流入至绵管62,由绵管62控制墨水与空气做置换对流,保证导墨器61前端第一凸管612处墨水流出稳定,使笔芯2在书写时出墨均匀且溢墨稳定,达到书写顺畅的效果。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