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逃生用模拟训练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6736发布日期:2019-09-20 21:2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逃生用模拟训练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逃生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逃生用模拟训练舱。



背景技术:

由于航空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均有出现故障的几率,而处于高空中,特别是载有人员的客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如果客机中的某个零部件出现故障,就会使得客机及时降落,而客机里的人员在降落后需要立即离开故障客机,因此需要人员熟练的掌握逃生技巧,然而现有的逃生技巧的掌握均是在客机上通过播放的视频进行学习,没有实际的操作学习,因此亟需一种训练舱用以培训人员的逃生技巧和熟练掌握逃生设备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空逃生用模拟训练舱。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航空逃生用模拟训练舱,包括舱体,舱体上设置有舱门和开设有若干采光窗户,所述舱体内设置有座椅以及逃生滑梯,所述逃生滑梯包括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相对的两侧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上均开设有带有塞子的气口;

贯穿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均设置有收纳线,收纳线的两端均伸出第二气囊或第一气囊,收纳线两端均套设有调节结构。

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椭圆形中空外壳,椭圆形中空外壳内设置有弹簧,弹簧沿椭圆形中空外壳的长轴方向设置,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受力柱,两个受力柱均伸出椭圆形中空外壳,每一个受力柱与弹簧的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板,卡板的另一端为活动端;

所述椭圆形中空外壳长轴的两端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凸块,两个受力柱伸入椭圆形中空外壳内的部分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径为所述收纳线直径的2-3倍,通孔沿所述椭圆形中空外壳的短轴方向开设;

所述收纳线穿过所述通孔且沿所述椭圆形中空外壳的短轴方向伸出所述椭圆形中空外壳。

进一步限定,每一个所述第二气囊内均固定有若干支撑圈,支撑圈的外圆周与所述第二气囊的内侧壁粘接,支撑圈的轴线沿所述第二气囊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收纳线依次穿过每一个支撑圈。

进一步限定,每一个所述第二气囊的两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弹性橡胶块的边缘与所述述第二气囊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收纳线穿过弹性橡胶块。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模拟训练舱,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逃生滑梯的使用技巧,快速离开故障客机,且逃生滑梯在不使用的过程中也不会占用大面积的客机空间,减少客机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逃生滑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节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气口;4-支撑圈;5-弹性橡胶块;6-收纳线;7-调节结构;71-椭圆形中空外壳;72-弹簧;73-卡板;74-受力柱;75-弧形凸块;8-舱体;9-舱门;10-采光窗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航空逃生用模拟训练舱,包括舱体8,舱体8上设置有舱门9和开设有若干采光窗户10,所述舱体8内设置有座椅以及逃生滑梯,所述逃生滑梯包括第一气囊1,第一气囊1相对的两侧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2,第二气囊2和第一气囊1上均开设有带有塞子的气口3;

贯穿第二气囊2、第一气囊1均设置有收纳线6,收纳线6的两端均伸出第二气囊2或第一气囊1,收纳线6两端均套设有调节结构7。

如图1-3所示,当客机发生故障且安全降落时,人员推开舱门9,将其中的逃生滑梯取出,调节调节结构7使得第二气囊2、第一气囊1舒展开来,借助打气设备通过不同的气口3向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内鼓入气体,使得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膨胀,当能够承载人员时,停止打气且将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膨胀上的同侧的收纳线6一端捆绑于出舱口上,人员顺着第一气囊1向下滑且滑落于地面上,实现逃生。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调节结构7包括椭圆形中空外壳71,椭圆形中空外壳71内设置有弹簧72,弹簧72沿椭圆形中空外壳71的长轴方向设置,弹簧7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受力柱74,两个受力柱74均伸出椭圆形中空外壳71,每一个受力柱74与弹簧72的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板73,卡板73的另一端为活动端;

所述椭圆形中空外壳71长轴的两端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凸块75,两个受力柱74伸入椭圆形中空外壳71内的部分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径为所述收纳线6直径的2-3倍,所述通孔沿所述椭圆形中空外壳71的短轴方向开设;

所述收纳线6穿过所述通孔且沿所述椭圆形中空外壳71的短轴方向伸出所述椭圆形中空外壳71。

如图1-3所示,当需要调节两个调节结构7之间的收纳线6长度时,用力相向挤压受力柱74,受力柱74带动卡板73的活动端离开椭圆形中空外壳71的内侧壁,使得收纳线6不会被卡板73活动端和弧形凸块75卡紧,从而可以移动收纳线6,当收纳线6的长度调整合适时,松开受力柱74,则卡板73恢复原位与弧形凸块75配合将收纳线6卡紧,该结构简单且易操作,便于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2的收纳。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每一个所述第二气囊2内均固定有若干支撑圈4,支撑圈4的外圆周与所述第二气囊2的内侧壁粘接,支撑圈4的轴线沿所述第二气囊2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收纳线6依次穿过每一个支撑圈4。

如图1-3所示,支撑圈4用于支撑第二气囊2,使得第二气囊2在受外力作用时不被压扁,用于人员的手扶,支撑圈4的轴线沿所述第二气囊2的长度方向分布便于第二气囊2不使用时的收纳,所述收纳线6依次穿过每一个支撑圈4,不影响收纳线6长度的调整。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每一个所述第二气囊2的两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5,弹性橡胶块5的边缘与所述述第二气囊2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收纳线6穿过弹性橡胶块5。

如图1-3所示,当没有外力作用于收纳线6上时,弹性橡胶块5紧紧贴于收纳线6上,用于将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2与外界隔开,避免漏气,确保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2的气体的量,使得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2具有足够的缓冲力。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前文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