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圆角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0463发布日期:2019-11-15 20:5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圆角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壳类圆角处理机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圆角成型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皮壳类产品圆角越来越多,其工艺为圆角纸板与面纸进行上胶封面包边,然后将直角面纸超出圆角的部分按圆角纸板进行圆角处理,传统的圆角处理方式都是人工对皮壳类产品进行圆角处理,人工进行圆角处理不但劳动强度大,劳务成本高,工作效率低,而且不能保证圆角处理后的皮壳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圆角成型机,该自动圆角成型机能全自动的对皮壳进行圆角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保证圆角处理后的皮壳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圆角成型机,其包括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并用于输送皮壳的输送装置及两组用于对输送装置所输送的皮壳进行圆角处理的圆角机构;两组圆角机构设置于工作台并位于输送装置的两侧;

每组圆角机构包括两个圆角处理装置,圆角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第一驱动机构、下模具、上模具、加热件、预压板、弹性组件、滑座、第三安装座、第二驱动机构及滑座导杆;第一安装座设置于工作台,第二安装座滑动设置于第一安装座,第一驱动机构装设于第一安装座并用于驱动第二安装座滑动;滑座导杆装设于第二安装座与第三安装座之间,滑座滑动设置于滑座导杆,第二驱动机构装设于第三安装座并用于驱动滑座滑动,加热件装设于滑座,上模具连接于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加热上模具;弹性组件装设于滑座,预压板连接于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用于缓冲预压板的预压力,预压板与第二安装座用于夹持皮壳的主体部分;下模具设置于第二安装座并用于抵触皮壳的直角,下模具用于抵触皮壳的直角部分以使得直角部分的边缘向上翻起,上模具、下模具与第二安装座相互配合并压合皮壳向上翻起的直角部分的边缘以使皮壳的直角变成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龙门架、第二龙门架、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升降机构、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第一皮带驱动机构、第二皮带驱动机构及两个第三皮带输送装置;

第二皮带驱动机构装设于第一龙门架并用于驱动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第二皮带转动,转动的第二皮带用于输送皮壳至第一皮带输送装置;

第一皮带驱动机构装设于第二龙门架并用于驱动第一皮带输送装置的第一皮带转动,转动的第一皮带用于输送第二皮带所输送至第一皮带的皮壳;

升降机构装设于工作台并用于驱动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升降,下降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远离第一皮带驱动机构以使第一皮带停止转动,下降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用于将第一皮带所承托的皮壳输送至工作台的圆角处理工位,皮壳移动的方向与皮壳升降的方向交叉设置;

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均设置有一个第三皮带输送装置,第二皮带驱动机构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带动装设于第一龙门架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转动,第一皮带驱动机构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带动装设于第二龙门架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转动;转动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抵触第一皮带所承托的皮壳并用于驱动皮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承托板、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第三转轴组件及两块连接块;第一转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一承托板靠近第二龙门架的一端,第二转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一承托板靠近第一龙门架的一端,第一皮带缠绕第一转轴组件和第二转轴组件,第一皮带用于承托皮壳;

两块连接块连接于第一承托板靠近第二龙门架的一端,两块连接块分别连接于第一承托板的两侧,第三转轴组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块连接块,第三转轴组件将第一皮带压持在第一转轴组件上,第三转轴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转轴组件转动;

第一皮带驱动机构还包括第四转轴组件及第一电机;第四转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二龙门架,第一电机装设于第二龙门架并用于驱动第四转轴组件转动,转动的第四转轴组件用于驱动第三转轴组件转动;转动的第四转轴组件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带动装设于第二龙门架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导柱、第一导套及限位杆;第一导套设置于工作台,导柱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套,导柱连接于第一承托板,第三驱动机构装设于工作台并用于驱动导柱滑动以使第一承托板升降移动,下降的第一承托板带动第三转轴组件下降以使第三转轴组件远离第四转轴组件,第四转轴组件停止驱动第三转轴组件转动;限位杆连接于第一承托板,限位杆用于抵触工作台以对第一承托板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承托板、第五转轴组件及第六转轴组件;第二承托板装设于第一龙门架,第五转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二承托板靠近第一龙门架的一端,第六转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二承托板的另一端,第二皮带缠绕第五转轴组件和第六转轴组件;

第二皮带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装设于第一龙门架并用于驱动第五转轴组件转动,转动的第五转轴组件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带动装设于第一龙门架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皮带输送装置包括第七转轴组件、第八转轴组件、第一连接板、第三皮带及连接板调节装置;连接板调节装置连接于第一龙门架或第二龙门架,第一连接板连接于连接板调节装置,第七转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一龙门架或第二龙门架,第一皮带驱动机构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带动第七转轴组件转动,或第二皮带驱动机构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带动第七转轴组件转动;第八转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第三皮带缠绕第七转轴组件和第八转轴组件,转动的第七转轴组件用于驱动第三皮带转动,转动的第三皮带抵触第一皮带所承托的皮壳并用于驱动皮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调节旋钮、螺柱、转动部、第一双头螺栓及第二双头螺栓;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贯穿第一连接板;

第二连接板连接于第一龙门架或第二龙门架,第三连接板连接于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交叉设置,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交叉设置;螺柱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板,螺柱的一端连接于转动部,螺柱的另一端突伸出第二连接板,调节旋钮螺纹连接于螺柱并抵触第二连接板;

第一容置槽用于容设第三连接板,第一双头螺栓穿经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并用于将第三连接板固定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一连接板转动设置于第一双头螺栓;

第二容置槽用于容设转动部,第二双头螺栓穿经第一连接板和转动部并用于将转动部固定于第二容置槽内,转动部转动设置于第二双头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圆角成型机还包括用于驱动两组圆角机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第一移动装置,每组圆角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圆角处理装置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第二移动装置;

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螺母、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一旋转手柄;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均转动设置于工作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并列设置,第一齿轮连接于第一丝杆,第二齿轮连接于第二丝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齿合连接,第一旋转手柄连接于第一丝杆并用于驱动第一丝杆转动,转动的第一丝杆经由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和第二丝杆转动,第一丝杆的转动方向与第二丝杆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的第一丝杆用于驱动第一丝杆螺母沿第一丝杆移动,转动的第二丝杆用于驱动第二丝杆螺母沿第二丝杆移动;圆角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工作台的安装板,第一丝杆螺母连接于一组圆角机构的安装板,第二丝杆螺母连接于另一组圆角机构的安装板,两组圆角机构关于垂直于第一丝杆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三丝杆、第三丝杆螺母、第四丝杆、第四丝杆螺母、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第二旋转手柄;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均转动设置于安装板,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并列设置,第三齿轮连接于第三丝杆,第四齿轮连接于第四丝杆,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齿合连接,第二旋转手柄连接于第三丝杆并用于驱动第三丝杆转动,转动的第三丝杆经由第三齿轮驱动第四齿轮和第四丝杆转动,第三丝杆的转动方向与第四丝杆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的第三丝杆用于驱动第三丝杆螺母沿第三丝杆移动,转动的第四丝杆用于驱动第四丝杆螺母沿第四丝杆移动;第三丝杆螺母连接于一个圆角处理装置的第一安装座,第四丝杆螺母连接于另一个圆角处理装置的第一安装座,两个圆角处理装置关于垂直于第三丝杆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包括第一抵触面、第二抵触面、弧形凹面、翻角平台及防刮弧;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垂直设置,弧形凹面连接于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翻角平台自下模具的表面凹陷而成,翻角平台用于抵触皮壳的直角使得直角部分的边缘向上翻起,防刮弧设置于翻角平台与弧形凹面之间的连接处;

上模具设有与弧形凹面相对应的弧形凸块,弧形凸块自上模具的表面向外凸伸而成,弧形凸块设有若干个凹槽;

预压板设有贯穿预压板的缺口,弧形凸块与弧形凹面滑动设置,弧形凸块经由缺口抵触皮壳被翻起的直角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二导套、弹簧、预压板导杆及限位块;第二导套设有用于容设限位块的限位槽;第二导套装设于滑座,预压板导杆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套,预压板导杆的一端突伸出第二导套并用于与预压板连接,弹簧套设于预压板导杆并用于缓冲预压板的预压力,限位块与预压板导杆连接并位于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中,通过外界的皮壳送料机将面纸和纸板上胶覆面包边好后的皮壳(优选地,皮壳内部为圆角纸板,外面为直角面纸)输送至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再将皮壳输送至圆角处理工位,然后四个圆角处理装置同时向皮壳的中心移动并对皮壳的四个角的直角面纸同时进行圆角处理。

具体的每个圆角处理装置的工作过程为,皮壳到达圆角处理工位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安装座滑动,滑动的第二安装座带动下模具一起移动,下模具移动到设定位置时,第一驱动机构停止工作,此时,皮壳一个拐角的直角面纸的两边贴着下模具的内壁,然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滑座沿着滑座导杆滑动,滑动的滑座带动预压板和上模具一起下降,同时加热件对上模具进行加热,下降的预压板先于上模具接触皮壳,下降的预压板接触皮壳并下压皮壳,皮壳在下压的过程中,超出圆角纸板的直角部分的面纸在下模具的内壁的抵触作用下向上翻起,当皮壳的主体部分被预压板压到第二安装座时,预压板压紧皮壳。第二驱动机构继续经由滑座驱动预压板和上模具下降,第二安装座对预压板产生反作用力,第二安装座的反作用力经预压板压缩弹性组件,同时下降的上模具顺着下模具的内壁往下移动并将皮壳翻起的直角部分的面纸压实、压平,同时,经加热件加热后的上模具传递热量使接触的区域的胶融化,在压实、压平的过程中也将翻起的那部分面纸沿着圆角纸板的圆角粘牢定型。皮壳的四个角都完成圆角处理后,第二驱动机构经由滑座驱动预压板和上模具复位,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安装座复位,输送装置将圆角处理后的皮壳输送到下一工位,同时输送装置再输送一块待圆角处理的皮壳至圆角处理工位。本申请的自动圆角成型机能全自动的对皮壳进行圆角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保证圆角处理后的皮壳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升降机构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升降机构连接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皮带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皮带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组圆角机构、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圆角处理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块和第四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工作台1,输送装置2,第一龙门架21,第二龙门架22,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第一皮带231,第一承托板232,第一转轴组件233,第二转轴组件234,第三转轴组件235,连接块236,升降机构24,第三驱动机构241,导柱242,第一导套243,限位杆244,第二皮带输送装置25,第二皮带251,第二承托板252,第三旋转手柄253,第五转轴组件254,第六转轴组件255,导向板256,导向板调节装置257,第五丝杆2571,第五丝杆螺母2572,第六丝杆螺母2573,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第一齿轮传动组件261,第四转轴组件262,第一电机263,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71,第二电机272,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第七转轴组件281,第八转轴组件282,第一连接板283,第一容置槽2831,第二容置槽2832,第三皮带284,连接板调节装置29,第二连接板291,第三连接板292,调节旋钮293,螺柱294,转动部295,第一双头螺栓296,第二双头螺栓297,圆角机构3,圆角处理装置4,第一安装座41,挡块4101,第四驱动机构4102,第二安装座42,第一驱动机构43,下模具44,第一抵触面441,第二抵触面442,弧形凹面443,翻角平台444,防刮弧445,上模具45,弧形凸块451,凹槽452,加热件46,预压板47,弹性组件48,第二导套481,弹簧482,预压板导杆483,限位块484,限位槽485,滑座49,第三安装座410,第二驱动机构411,滑座导杆412,第一移动装置5,第一丝杆51,第一丝杆螺母52,第二丝杆53,第二丝杆螺母54,第一齿轮55,第二齿轮56,第一旋转手柄57,第二移动装置6,第三丝杆61,第三丝杆螺母62,第四丝杆63,第四丝杆螺母64,第三齿轮65,第四齿轮66,第二旋转手柄67,安装板7,收料装置8,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支架82,挡料板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图10和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圆角成型机,其包括工作台1、设置于工作台1并用于输送皮壳的输送装置2及两组用于对输送装置2所输送的皮壳进行圆角处理的圆角机构3;两组圆角机构3设置于工作台1并位于输送装置2的两侧;

每组圆角机构3包括两个圆角处理装置4,圆角处理装置4包括第一安装座41、第二安装座42、第一驱动机构43、下模具44、上模具45、加热件46、预压板47、弹性组件48、滑座49、第三安装座410、第二驱动机构411及滑座导杆412;第一安装座41设置于工作台1,第二安装座42滑动设置于第一安装座41,第一驱动机构43装设于第一安装座41并用于驱动第二安装座42滑动;滑座导杆412装设于第二安装座42与第三安装座410之间,滑座49滑动设置于滑座导杆412,第二驱动机构411装设于第三安装座410并用于驱动滑座49滑动,加热件46装设于滑座49,上模具45连接于加热件46,加热件46用于加热上模具45;弹性组件48装设于滑座49,预压板47连接于弹性组件48,弹性组件48用于缓冲预压板47的预压力,预压板47与第二安装座42用于夹持皮壳的主体部分;下模具44设置于第二安装座42并用于抵触皮壳的直角,下模具44用于抵触皮壳的直角部分以使得直角部分的边缘向上翻起,上模具45、下模具44与第二安装座42相互配合并压合皮壳向上翻起的直角部分的边缘以使皮壳的直角变成圆角。

实际工作中,通过外界的皮壳送料机将面纸和纸板上胶覆面包边好后的皮壳(优选地,皮壳内部为圆角纸板,外面为直角面纸)输送至输送装置2,输送装置2再将皮壳输送至圆角处理工位,然后四个圆角处理装置4同时向皮壳的中心移动并对皮壳的四个角的直角面纸同时进行圆角处理。

具体的每个圆角处理装置4的工作过程为,皮壳到达圆角处理工位后,第一驱动机构43驱动第二安装座42滑动,滑动的第二安装座42带动下模具44一起移动,下模具44移动到设定位置时,第一驱动机构43停止工作,此时,皮壳一个拐角的直角面纸的两边贴着下模具44的内壁,然后第二驱动机构411驱动滑座49沿着滑座导杆412滑动,滑动的滑座49带动预压板47和上模具45一起下降,同时加热件46对上模具45进行加热,下降的预压板47先于上模具45接触皮壳,下降的预压板47接触皮壳并下压皮壳,皮壳在下压的过程中,超出圆角纸板的直角部分的面纸在下模具44的内壁的抵触作用下向上翻起,当皮壳的主体部分被预压板47压到第二安装座42时,预压板47压紧皮壳。第二驱动机构411继续经由滑座49驱动预压板47和上模具45下降,第二安装座42对预压板47产生反作用力,第二安装座42的反作用力经预压板47压缩弹性组件48,同时下降的上模具45顺着下模具44的内壁往下移动并将皮壳翻起的直角部分的面纸压实、压平,同时,经加热件46加热后的上模具45传递热量使接触的区域的胶融化,在压实、压平的过程中也将翻起的那部分面纸沿着圆角纸板的圆角粘牢定型。皮壳的四个角都完成圆角处理后,第二驱动机构411经由滑座49驱动预压板47和上模具45复位,第一驱动机构43驱动第二安装座42复位,输送装置2将圆角处理后的皮壳输送到下一工位,同时输送装置2再输送一块待圆角处理的皮壳至圆角处理工位。

优选的,所述自动圆角成型机还包括收料机构8,收料机构8位于输送装置2的输出端;收料机构8包括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支架82及挡料板83;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装设于工作台1并用于承托输送装置2所输送的已圆角处理的皮壳;支架82装设于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挡料板83装设于支架82并用于规整输送装置2所输送的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工作时,输送装置2将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往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方向输送,由于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与输送装置2存在一定的落差,已圆角处理的皮壳脱离输送装置2后,已圆角处理的皮壳会往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掉落,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在掉落的过程中,已圆角处理的皮壳会撞击到挡料板83,然后掉落到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上,逐渐地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在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上整齐地堆叠起来。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堆叠到一定数目后,第四皮带输送装置81将堆叠好的皮壳往下一工位输送。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41还设置有挡块4101和第四驱动机构4102,第四驱动机构4102装设于第一安装座41,挡块4101连接于第四驱动机构4102的输出端,第四驱动机构4102用于驱动挡块4101升降,挡块4101用于对位于圆角处理工位的皮壳进行定位。当输送装置2将皮壳输送至工作台1上的圆角处理工位时,第四驱动机构4102驱动挡块4101上升,上升后的挡块4101抵触皮壳并对皮壳进行定位,保证皮壳能准确地到达圆角处理工位。当皮壳的四个角都完成圆角处理后,第四驱动机构4102驱动挡块4101下降以使挡块4101避让皮壳,然后输送装置2将圆角处理后的皮壳输送到下一工位。

本申请的自动圆角成型机能全自动的对皮壳进行圆角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保证圆角处理后的皮壳的质量。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第一龙门架21、第二龙门架22、

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升降机构24、第二皮带输送装置25、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及两个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

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装设于第一龙门架21并用于驱动第二皮带输送装置25的第二皮带251转动,转动的第二皮带251用于输送皮壳至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

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装设于第二龙门架22并用于驱动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的第一皮带231转动,转动的第一皮带231用于输送第二皮带251所输送至第一皮带231上的皮壳;

升降机构24装设于工作台1并用于驱动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升降,下降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远离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以使第一皮带231停止转动,下降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用于将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皮壳输送至工作台1的圆角处理工位,皮壳移动的方向与皮壳升降的方向交叉设置;

第一龙门架21和第二龙门架22均设置有一个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71带动装设于第一龙门架21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转动,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261带动装设于第二龙门架22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转动;转动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抵触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皮壳并用于驱动皮壳移动。

实际工作中,外界的皮壳送料机将面纸和圆角纸板上胶覆面包边好后的皮壳输送至第二皮带251,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驱动第二皮带251转动,同时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71带动装设于第一龙门架21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二皮带251将皮壳输送至第一皮带231。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驱动第一皮带231转动,同时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261带动装设于第二龙门架22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一皮带231将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皮壳往圆角处理工位输送,同时装设于第一龙门架21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抵触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皮壳并用于驱动皮壳移动,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抵触皮壳后,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对皮壳有一个顶压的效果,保证皮壳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打滑或偏移,使皮壳能准确地到达圆角处理工位的上方。皮壳到达圆角处理工位的上方后,升降机构24驱动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下降以使皮壳到达圆角处理工位。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在下降的过程中,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远离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不能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所以第一皮带231停止转动。当皮壳的四个角都完成圆角处理后,升降机构24驱动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上升并复位,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抵触到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第一皮带231转动并将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往下一个工位输送,同时装设于第二龙门架22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抵触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并用于驱动皮壳移动,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抵触皮壳后,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对皮壳有一个顶压的效果,保证皮壳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打滑或偏移。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23还包括第一承托板232、第一转轴组件233、第二转轴组件234、第三转轴组件235及两块连接块236;第一转轴组件233转动设置于第一承托板232靠近第二龙门架22的一端,第二转轴组件234转动设置于第一承托板232靠近第一龙门架21的一端,第一皮带231缠绕第一转轴组件233和第二转轴组件234,第一皮带231用于承托皮壳;

两块连接块236连接于第一承托板232靠近第二龙门架22的一端,两块连接块236分别连接于第一承托板232的两侧,第三转轴组件235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块连接块236,第三转轴组件235将第一皮带231压持在第一转轴组件233的表面上,第三转轴组件235用于驱动第一转轴组件233转动;

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还包括第四转轴组件262及第一电机263;第四转轴组件262转动设置于第二龙门架22,第一电机263装设于第二龙门架22并用于驱动第四转轴组件262转动,转动的第四转轴组件262的表面抵触第三转轴组件235的表面并用于驱动第三转轴组件235转动;转动的第四转轴组件262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261带动装设于第二龙门架22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转动。

所述升降机构24包括第三驱动机构241、导柱242、第一导套243及限位杆244;第一导套243设置于工作台1,导柱242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套243,导柱242连接于第一承托板232,第三驱动机构241装设于工作台1并用于驱动导柱242滑动以使第一承托板232升降移动,下降的第一承托板232带动第三转轴组件235下降以使第三转轴组件235远离第四转轴组件262,第四转轴组件262停止驱动第三转轴组件235转动;限位杆244连接于第一承托板232,限位杆244用于抵触工作台1以对第一承托板232限位。

实际工作中,转动的第二皮带251将皮壳输送至第一皮带231,第一电机263驱动第四转轴组件262转动,转动的第四转轴组件262驱动第三转轴组件235转动,同时,转动的第四转轴组件262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261带动装设于第二龙门架22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转动。转动的第三转轴组件235驱动第一转轴组件233转动,转动的第一转轴组件233带动第一皮带231转动,转动的第一皮带231将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皮壳往圆角处理工位输送,皮壳到达圆角处理工位的上方后,第三驱动机构241驱动导柱242沿着第一导套243往下滑动以使第一承托板232下降,下降的第一承托板232带动第三转轴组件235下降以使第三转轴组件235远离第四转轴组件262,第四转轴组件262不能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三转轴组件235,第三转轴组件235停止转动。当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皮壳到达圆角处理工位时,限位杆244抵触工作台1,使第一承托板232不能继续往下降,保证皮壳能准确地到达圆角处理工位。当皮壳的四个角都完成圆角处理后,第三驱动机构241驱动导柱242沿着第一导套243往上滑动以使第一承托板232上升,上升的第一承托板232带动第三转轴组件235上升以使第三转轴组件235抵触第四转轴组件262,第四转轴组件262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三转轴组件235以使第三转轴组件235转动,转动的第三转轴组件235驱动第一转轴组件233转动,转动的第一转轴组件233带动第一皮带231转动,转动的第一皮带231将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往下一个工位输送。同时,同时装设于第二龙门架22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抵触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已圆角处理的皮壳并用于驱动皮壳移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25还包括第二承托板252、第五转轴组件254及第六转轴组件255;第二承托板252装设于第一龙门架21,第五转轴组件254转动设置于第二承托板252靠近第一龙门架21的一端,第六转轴组件255转动设置于第二承托板252的另一端,第二皮带251缠绕第五转轴组件254和第六转轴组件255;

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还包括第二电机272,第二电机272装设于第一龙门架21并用于驱动第五转轴组件254转动,转动的第五转轴组件254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71带动装设于第一龙门架21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转动。

实际工作中,外界的皮壳送料机将面纸和圆角纸板上胶覆面包边好后的皮壳输送至第二皮带251,第二电机272驱动第五转轴组件254转动,转动的第五转轴组件254带动第二皮带251转动,同时,转动的第五转轴组件254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71带动装设于第一龙门架21的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转动。转动的第二皮带251将皮壳输送至第一皮带231。第二皮带输送装置25的结构简单,能自动地将皮壳输送至第一皮带231。

优选的,所述第二承托板252设有两块导向板256及导向板调节装置257,两块导向板256间隔设置于第二承托板252,两块导向板256用于对第二皮带251所输送的皮壳导向,导向板调节装置257用于驱动两块导向板256同时移动;导向板调节装置257包括第五丝杆2571、第五丝杆螺母2572、第六丝杆螺母2573及第三旋转手柄253;第五丝杆2571转动设置于第二承托板252,第三旋转手柄253连接于第五丝杆2571并用于驱动第五丝杆2571转动,第五丝杆螺母2572和第六丝杆螺母2573均螺纹连接于第五丝杆2571,转动的第五丝杆2571同时驱动第五丝杆螺母2572和第六丝杆螺母2573沿第五丝杆2571移动,第五丝杆螺母2572与一块导向板256连接,第六丝杆螺母2573与另一块导向板256连接。

第二皮带251在输送皮壳的过程中,两块导向板256用于对第二皮带251所输送的皮壳导向,保证第二皮带251所输送的皮壳能沿正确的方向移动。导向板调节装置257可以同时调节两块导向板256的位置,具体的,人手转动第三旋转手柄253,转动的第三旋转手柄253带动第五丝杆2571转动,转动的第五丝杆2571驱动第五丝杆螺母2572和第六丝杆螺母2573沿第五丝杆2571移动,移动的第五丝杆螺母2572和第六丝杆螺母2573分别带动一块导向板256移动,从而实现同时调节两块导向板256的位置。

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皮带输送装置28包括第七转轴组件281、第八转轴组件282、第一连接板283、第三皮带284及连接板调节装置29;连接板调节装置29连接于第一龙门架21或第二龙门架22,第一连接板283连接于连接板调节装置29,第七转轴组件281转动设置于第一龙门架21或第二龙门架22,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261带动第七转轴组件281转动,或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71带动第七转轴组件281转动;第八转轴组件282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83,第三皮带284缠绕第七转轴组件281和第八转轴组件282,转动的第七转轴组件281用于驱动第三皮带284转动,转动的第三皮带284抵触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皮壳并用于驱动皮壳移动。

所述连接板调节装置29包括第二连接板291、第三连接板292、调节旋钮293、螺柱294、转动部295、第一双头螺栓296及第二双头螺栓297;第一连接板283设有第一容置槽2831和第二容置槽2832,第一容置槽2831和第二容置槽2832均贯穿第一连接板283;

第二连接板291连接于第一龙门架21或第二龙门架22,第三连接板292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91,第二连接板291与第三连接板292交叉设置,第一连接板283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板292,第一连接板283与第三连接板292交叉设置;螺柱294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91,螺柱294的一端连接于转动部295,螺柱294的另一端突伸出第二连接板291,调节旋钮293螺纹连接于螺柱294并抵触第二连接板291;

第一容置槽2831用于容设第三连接板292,第一双头螺栓296穿经第一连接板283和第三连接板292并用于将第三连接板292固定于第一容置槽2831内,第一连接板283转动设置于第一双头螺栓296;

第二容置槽2832用于容设转动部295,第二双头螺栓297穿经第一连接板283和转动部295并用于将转动部295固定于第二容置槽2832内,转动部295转动设置于第二双头螺栓297。

实际工作中,第一皮带驱动机构26经由第一齿轮传动组件261带动第七转轴组件281转动,或第二皮带驱动机构27经由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71带动第七转轴组件281转动;转动的第七转轴组件281带动第三皮带284转动,转动的第三皮带284抵触第一皮带231所承托的皮壳并用于驱动皮壳移动。第三皮带284对皮壳有一个顶压的效果,保证皮壳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打滑或偏移。针对不同尺寸的皮壳,可以通过连接板调节装置29调节第三皮带284与第一皮带231的角度,满足生产的需求。具体的,通过旋转调节旋钮293,螺柱294沿着调节旋钮293的内螺纹移动以使螺柱294上升或下降,转动部295跟随着转动部295上升或下降,上升或下降的转动部295拉动第一连接板283沿着第一双头螺栓296和第二双头螺栓297转动,第一连接板283转动后与第一皮带231的夹角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调节第三皮带284与第一皮带231的角度。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圆角成型机还包括用于驱动两组圆角机构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第一移动装置5,每组圆角机构3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圆角处理装置4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第二移动装置6;

第一移动装置5包括第一丝杆51、第一丝杆螺母52、第二丝杆53、第二丝杆螺母54、第一齿轮55、第二齿轮56及第一旋转手柄57;第一丝杆51与第二丝杆53均转动设置于工作台1,第一丝杆51与第二丝杆53并列设置,第一齿轮55连接于第一丝杆51,第二齿轮56连接于第二丝杆53,第一齿轮55和第二齿轮56齿合连接,第一旋转手柄57连接于第一丝杆51并用于驱动第一丝杆51转动,转动的第一丝杆51经由第一齿轮55驱动第二齿轮56和第二丝杆53转动,第一丝杆5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丝杆53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的第一丝杆51用于驱动第一丝杆螺母52沿第一丝杆51移动,转动的第二丝杆53用于驱动第二丝杆螺母54沿第二丝杆53移动;圆角机构3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安装板7,第一丝杆螺母52连接于一组圆角机构3的安装板7,第二丝杆螺母54连接于另一组圆角机构3的安装板7;两组圆角机构3关于垂直于第一丝杆51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第二移动装置6包括第三丝杆61、第三丝杆螺母62、第四丝杆63、第四丝杆螺母64、第三齿轮65、第四齿轮66及第二旋转手柄67;第三丝杆61与第四丝杆63均转动设置于安装板7,第三丝杆61与第四丝杆63并列设置,第三齿轮65连接于第三丝杆61,第四齿轮66连接于第四丝杆63,第三齿轮65和第四齿轮66齿合连接,第二旋转手柄67连接于第三丝杆61并用于驱动第三丝杆61转动,转动的第三丝杆61经由第三齿轮65驱动第四齿轮66和第四丝杆63转动,第三丝杆61的转动方向与第四丝杆63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的第三丝杆61用于驱动第三丝杆螺母62沿第三丝杆61移动,转动的第四丝杆63用于驱动第四丝杆螺母64沿第四丝杆63移动;第三丝杆螺母62连接于一个圆角处理装置4的第一安装座41,第四丝杆螺母64连接于另一个圆角处理装置4的第一安装座41,两个圆角处理装置4关于垂直于第三丝杆61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需要调节两组圆角机构3的位置时,人手转动第一旋转手柄57,转动的第一旋转手柄57带动第一丝杆51和第一齿轮55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一齿轮55带动第二齿轮56和第二丝杆53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一丝杆51用于驱动第一丝杆螺母52沿第一丝杆51移动,转动的第二丝杆53用于驱动第二丝杆螺母54沿第二丝杆53移动。由于第一丝杆5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丝杆53的转动方向相反,所以第一丝杆螺母52和第二丝杆螺母54会相互靠近移动或相互远离移动。第一丝杆螺母52和第二丝杆螺母54相互靠近移动时,带动两组圆角机构3相互靠近;第一丝杆螺母52和第二丝杆螺母54相互远离移动时,带动两组圆角机构3相互远离。

需要调节两个圆角处理装置4的位置时,人手转动第二旋转手柄67,转动的第二旋转手柄67带动第三丝杆61和第三齿轮65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三齿轮65带动第四齿轮66和第四丝杆63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三丝杆61用于驱动第三丝杆螺母62沿第三丝杆61移动,转动的第四丝杆63用于驱动第四丝杆螺母64沿第四丝杆63移动,由于第三丝杆61的转动方向与第四丝杆63的转动方向相反,所以第三丝杆螺母62和第四丝杆螺母64会相互靠近移动或相互远离移动。第三丝杆螺母62和第四丝杆螺母64相互靠近移动时,带动两个圆角处理装置4相互靠近;第三丝杆螺母62和第四丝杆螺母64相互远离移动时,带动两个圆角处理装置4相互远离。自动圆角成型机设置有第一移动装置5和第二移动装置6,可以调节四个圆角处理装置4的位置,使自动圆角成型机能对不同尺寸的皮壳进行圆角处理。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具44包括第一抵触面441、第二抵触面442、弧形凹面443、翻角平台444及防刮弧445;第一抵触面441与第二抵触面442垂直设置,弧形凹面443连接于第一抵触面441与第二抵触面442,翻角平台444自下模具44的表面凹陷而成,翻角平台444用于抵触皮壳的直角使得直角部分的边缘向上翻起,防刮弧445设置于翻角平台444与弧形凹面443之间的连接处;

上模具45设有与弧形凹面443相对应的弧形凸块451,弧形凸块451自上模具45的表面向外凸伸而成,弧形凸块451设有若干个凹槽452;

预压板47设有贯穿预压板47的缺口,弧形凸块451与弧形凹面443滑动设置,弧形凸块451经由缺口抵触皮壳被翻起的直角部分。

所述弹性组件48包括第二导套481、弹簧482、预压板导杆483及限位块484;第二导套481设有用于容设限位块484的限位槽485;第二导套481装设于滑座49,预压板导杆483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套481,预压板导杆483的一端突伸出第二导套481并用于与预压板47连接,弹簧482套设于预压板导杆483并用于缓冲预压板47的预压力,限位块484与预压板导杆483连接并位于限位槽485内。

预压板47的缺口用于避让上模具45,缺口沿预压板47的厚度方向贯穿预压板47。输送装置2将皮壳输送至圆角处理工位后,第一驱动机构43驱动第二安装座42滑动,滑动的第二安装座42带动下模具44一起移动,下模具44移动到设定位置时,第一驱动机构43停止工作,此时,皮壳一个拐角的直角面纸的两边分别贴着第一抵触面441和第二抵触面442,然后第二驱动机构411驱动滑座49沿着滑座导杆412滑动,滑动的滑座49带动预压板47和上模具45一起下降,同时加热件46对上模具45进行加热,下降的预压板47先于上模具45接触皮壳,下降的预压板47接触皮壳并下压皮壳,皮壳在下压的过程中,超出圆角纸板的直角部分的面纸在第一抵触面441、第二抵触面442和翻角平台444的作用下向上翻起,当皮壳被预压板47压到第二安装座42时,预压板47压紧皮壳。第二驱动机构411继续经由滑座49驱动预压板47和上模具45下降,第二安装座42对预压板47产生反作用力,第二安装座42的反作用力经预压板47顶着预压板导杆483反向移动,移动的预压板导杆483顶压弹簧482,弹簧482压缩并储存弹性势能,同时移动的预压板导杆483带动限位块484移动,当滑座49移动至下限位时,第二驱动机构411停止工作,限位块484抵触限位槽485的上槽壁。

当预压板47压紧皮壳时,预压板47的缺口处形成一空间供上模具45在此处压实、压平翻起的那部分面纸。同时,经加热件46加热后的上模具45传递热量使接触的区域的胶融化,在压实、压平的过程中也将翻起的那部分面纸沿着圆角纸板的圆角粘牢定型。

下降的预压板47在下压皮壳时,翻角平台444与弧形凹面443连接处的直角会刮伤皮壳的面纸,导致皮壳报废,增加不良率。在翻角平台444与弧形凹面443之间设置有防刮弧445以防止皮壳的面纸被刮伤。

在上模具45上设置有弧形凸块451及在弧形凸块451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452都是为了增加上模具45压实、压平翻起的那部分面纸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