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R角偏亮的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834发布日期:2019-08-09 20:4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R角偏亮的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决R角偏亮的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与日俱增,更带来各种显示技术及显示装置的蓬勃发展。平板显示装置具有完全平面化、轻、薄、省电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为了降低平板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并藉以实现窄边框的目的,在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GIP(Gate in Panel,门面板)技术,直接将栅极驱动电路(即GIP电路)集成于平板显示面板上,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所述多个驱动单元用于产生多级GIP信号。

而且随着显示面板的发展,notch屏、珍珠屏、水滴屏等异形全面屏层出不穷;如图1所示的GIP电路,Cgs,:gate line与TFT source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gd:gate line与TFT drain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TFT:TFT与gate line之间的寄生电容;Cx1:gate line与data line之间的寄生电容;Cgc:gate line与VCOM之间的寄生电容;Cdc:data line与VCOM之间的寄生电容。如图2所示现有显示面板,Notch部分的Gate line没跨data line,少了Cx1;Notch部分的gate line没经过画素,少了Cgs,Cgd,CTFT;Notch部分没有Vcom,少了Cgc,Cdc;GIP电路的走线在显示面板的耳朵处的电阻电容负载不同,即由于显示面板的Notch处没有经过TFT,电容负载较小,导致显示面板在两个耳朵(R角)的地方偏亮,造成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解决R角偏亮的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解决现有显示面板在两个耳朵的地方偏亮而造成显示异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解决R角偏亮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数据线及栅极驱动线,所述基板包括可操作区,所述可操作区内设有Notch区,所述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设置在基板上,所述Notch区内的数据线延伸至可操作区外形成延伸数据线,所述延伸数据线与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之间相互交错形成寄生电容;

所述延伸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交错的部位的直径大于未交错的部位,所述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与延伸数据线交错的部位的直径大于未交错的部位。

进一步优化,所述Notch区小于基板的1/3。

进一步优化,所述延伸数据线与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之间相互垂直。

发明人还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数据线及栅极驱动线,所述基板包括可操作区,所述可操作区内设有Notch区,所述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设置在基板上,所述Notch区内的数据线延伸至可操作区外形成延伸数据线,所述延伸数据线与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之间相互交错形成寄生电容;

所述延伸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交错的部位的直径大于未交错的部位,所述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与延伸数据线交错的部位的直径大于未交错的部位。

进一步优化,所述Notch区小于基板的1/3。

进一步优化,所述延伸数据线与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之间相互垂直。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基板的Notch区内的数据线延伸到可操作区外,将延伸数据线与在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进行交错设计,形成寄生电容,而通过将延伸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交错的部位加粗,而OC会让Cgc和Cdc较小,其中OC为绝缘层,用于隔绝两个导电电极,可忽略缺少Cgc和Cdc对耳朵处GIP走线RC loading的影响;使得Notch区内的电阻电容负载与非Notch区得电阻电容负载等同,避免发生两个耳朵显示偏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所述GIP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解决R角偏亮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延伸数据线与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之间相互交错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数据线,

111、延伸数据线,

120、栅极驱动线;

130、可操作区,

131、Notch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解决R角偏亮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数据线110及栅极驱动线120,所述基板包括可操作区130,所述可操作区130内设有Notch区131,所述数据线110与栅极驱动线120设置在基板上,所述Notch区131内的数据线110延伸至可操作区130外形成延伸数据线111,所述延伸数据线111与可操作区130外的栅极驱动线120之间相互交错形成寄生电容;

所述延伸数据线111与栅极驱动线120交错的部位的直径大于未交错的部位,所述可操作区130外的栅极驱动线120与延伸数据线111交错的部位的直径大于未交错的部位。

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将基板的Notch区131外的栅极驱动线120Gate line需要穿过可操作区130外,通过将在Notch区131内的数据线110Date line进行延伸至可操作区130的外面,即穿过AA区边进入可操作区130的外部,形成延伸数据线111,通过延伸数据线111与栅极驱动线120进行相互交互形成寄生电容Cx1,而OC会让Cgc和Cdc较小,可忽略缺少Cgc和Cdc对耳朵处GIP走线RC loading的影响;但还需要弥补失去的Cgd,Cgs,CTFT,所以需要增大Cx1,而根据电容决定式:C=εS/4πkd(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可以通过加粗延伸数据线111与栅极驱动线120的交错部位,即使得延伸数据线111在与栅极驱动线120交错的部位大于未与栅极驱动线120交错的部位,栅极驱动线120在与延伸数据线111交错的部位大于未与延伸数据线111交错的部位,进而增大寄生电容Cx1,使得基板的Notch区131的电阻电容负载与基板的其余部分的电阻电容负载等同,避免了显示面板的R角部位(显示面板的两个耳朵部位)显示偏亮的现象。

其中,为了减少延伸数据线111的长度,所述延伸数据线111与可操作区130外的栅极驱动线120之间相互垂直。通过将延伸数据线111与可操作区130外的栅极驱动线120进行相互垂直设计,使得减少延伸数据线111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设计的再精准,在制造的过程还是会存在不定因素,而避免这些不定因素的发生的概率,所述Notch区131小于基板的1/3。将Notch区131设计小于基板的1/3,即将Notch区131的宽度设计得尽量小,使得Notch区131内的数据线110越少,可以避免由于制造的过程中的不定因素造成显示面板的R角显示异常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数据线及栅极驱动线,所述基板包括可操作区,所述可操作区内设有Notch区,所述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设置在基板上,所述Notch区内的数据线延伸至可操作区外形成延伸数据线,所述延伸数据线与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之间相互交错形成寄生电容;

所述延伸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交错的部位的直径大于未交错的部位,所述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与延伸数据线交错的部位的直径大于未交错的部位。

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将基板的Notch区外的栅极驱动线Gate line需要穿过可操作区外,通过将在Notch区内的数据线Date line进行延伸至可操作区的外面,即穿过AA区边进入可操作区的外部,形成延伸数据线,通过延伸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进行相互交互形成寄生电容Cx1,而OC会让Cgc和Cdc较小,可忽略缺少Cgc和Cdc对耳朵处GIP走线RC loading的影响;但还需要弥补失去的Cgd,Cgs,CTFT,所以需要增大Cx1,而根据电容决定式:C=εS/4πkd(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可以通过加粗延伸数据线与栅极驱动线的交错部位,即使得延伸数据线在与栅极驱动线交错的部位大于未与栅极驱动线交错的部位,栅极驱动线在与延伸数据线交错的部位大于未与延伸数据线交错的部位,进而增大寄生电容Cx1,使得基板的Notch区的电阻电容负载与基板的其余部分的电阻电容负载等同,避免了显示面板的R角部位(显示面板的两个耳朵部位)显示偏亮的现象。

其中,为了减少延伸数据线的长度,所述延伸数据线与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之间相互垂直。通过将延伸数据线与可操作区外的栅极驱动线进行相互垂直设计,使得减少延伸数据线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设计的再精准,在制造的过程还是会存在不定因素,而避免这些不定因素的发生的概率,所述Notch区小于基板的1/3。将Notch区设计小于基板的1/3,即将Notch区的宽度设计得尽量小,使得Notch区内的数据线越少,可以避免由于制造的过程中的不定因素造成显示面板的R角显示异常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