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5041发布日期:2019-08-23 22:0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和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人们已经对电子设备,轻、薄、柔的特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譬如将电池、PCBA或FPCB直接嵌入到其他软胶类材质中去,一旦该制造方法成熟且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将极大的促进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

然而当前可穿戴设备上常常仅采用硅胶、TPU、TPE、橡胶或者TPSiV制备成柔性壳体,并在制备的过程中将电池、PCBA或FPCB等预先放置在柔性壳体中,再通过高温高压下成型。但成型压力高达400bar以上,温度可高达300℃,普通电子电路板和电子部件尤其是锂电池和磁铁或者不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或者不能承受如此高温。即使采用了低压注塑工艺,能有限改善成型压力和温度参数,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会影响成型良率,同时受限于封装材料的硬度问题,并不能满足可穿戴设备对产品柔性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通过在柔性壳体上设开口,并再通过套接组件将该开口封堵,由于可以在柔性壳体制备完成后再从开口处将电子组件放入到内腔中,最后再封住套接组件,整个过程都不会影响到电子组件,不仅可以保留产品的柔性要求还可以防止电子组件受到损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具有内腔的柔性壳体,所述柔性壳体具有开口,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远离所述开口处安置有电子组件;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开口且支起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具有用于引出所述电子组件电极的电极端子。

进一步,所述套接组件包括均位于所述开口处的第一硬质套接件和第二硬质套接件,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插入所述开口中,且贴合安装在所述柔性壳体上,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且供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插入的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上,且封堵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且供所述电极端子插入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电极端子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上,且封堵所述第二安装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至少部分嵌入至所述柔性壳体的内壁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嵌入至所述柔性壳体的内壁中,且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的外表面与所述柔性壳体的内壁平齐。

进一步,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与所述柔性壳体之间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具有用于阻止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完全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口的阻挡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具有供所述阻挡面嵌入的端面,嵌入后,所述阻挡面的外表面与所述端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电子组件包括电池、PCBA或FPCBA,所述电池、所述PCBA或所述FPCBA安置于所述内腔中。

进一步,所述电子组件还包括柔性导线,所述电子组件的电极通过所述柔性导线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电子组件的护套层,所述护套层位于所述内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穿戴设备,通过在柔性壳体上设开口,并再通过套接组件将该开口封堵,由于可以在柔性壳体制备完成后再从开口处将电子组件放入到内腔中,最后再封住套接组件,整个过程都不会影响到电子组件,不仅可以保留柔性壳体的柔性要求还可以防止电子组件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中:1-壳体;10-内腔;20-电极端子;21-柔性导线;22-电池、PCBA或FPCBA;30-第一硬质套接件;31-第二硬质套接件;310-阻挡面;4-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具有内腔10的柔性壳体1,所述柔性壳体1具有开口,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10中安置电子组件;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开口且支起所述壳体1的内壁的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具有用于引出所述电子组件电极的电极端子2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软质材料制备的柔性壳体1,满足可穿戴设备对于柔性性能的需求,而且在制备壳体1时,预先在一端留下开口,电子组件即可从该开口放入到内腔10中,制备完套接组件后,当准备妥当,可以封装时,直接对套接组件进行封口处理,就不会对内腔10中的电子组件产生影响,使得本可穿戴设备不仅能够保留产品的柔性要求而且还能够防止电子组件受到损害。

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套接组件包括均位于所述开口处的第一硬质套接件30和第二硬质套接件31,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30插入所述开口中,且安装在所述柔性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30具有与所述内腔10连通且供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31插入的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31安装在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30上,且封堵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31具有与所述内腔10连通且供所述电极端子20插入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电极端子20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31上,且封堵所述第二安装口。在本实施例中,套接组件由第一硬质套接件30和第二硬质套接件31组成,其中第一硬质套接件30相当于是基座,它与柔性材料制备的柔性壳体1接触,可以使将安装在其上的第二硬质套接件31更为稳定牢靠,且便于生产加工。第二硬质套接件31所起的作用是封堵上述的开口,且具有与内腔10连通的第二安装口,电极端子20可以安装在该第二安装口中。由于第一硬质套接件30和第二硬质套接件31均为硬质材料制备而成,因此在进行封口时更容易,而且也由于它们本身硬质的特性,可以将开口支起,以便于各部分的安装。另一方面,实际上,本包胶封装方法制备的部分仅为可穿戴设备中具有柔性的一部分,例如表带,但由于在表带中还添加了由硬质材料制备的套接组件,比起全部为柔性,该套接组件可以更容易与可穿戴设备的其他部分配合安装,例如表冠。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30至少部分嵌入至所述柔性壳体1的内壁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硬质套接件30可以部分嵌入到柔性壳体1的内壁中,也可以完全嵌入到柔性壳体1的内壁中。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31堵住所述开口,另一方面,其主要还是为了给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31提供一个稳固的基座,便于第二硬质套接件31的安装。而优选的,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30嵌入至所述柔性壳体1的内壁中,且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30的外表面与所述柔性壳体1的内壁平齐,如此并不会过多的改变内腔10的开口处的结构,保证了整体与原先一致,仅仅只是将该处的软质部分巧妙地变成了硬质部分,以便于第二硬质套接件31的安装。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30与所述柔性壳体1之间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壳体1与第一硬质套接件30之间为一体成型工艺制备而成,具体为包胶工艺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整体性而密封性,以满足封装的要求。当然除此以外,其他工艺也可以,只需要将二者连接起来,保证其密封性没问题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31具有用于阻止所述第二硬质套接件31完全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口的阻挡面31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硬质套接件31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塞子,用塞子塞进第一安装口中,以堵住该第一安装口,而为了防止完全塞进第一安装口中,设此阻挡面310可以防止第二硬质套接件31完全落入到第一安装口中。该阻挡面310可以是第二硬质套接件31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单独的一部分,只要能够起到阻挡和密封的效果即可。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硬质套接件30具有供所述阻挡面310嵌入的端面,嵌入后,所述阻挡面310的外表面与所述端面平齐。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本部分能够便于与可穿戴设备的其他部分配合安装,将表面做的平齐会更好,平齐的表面便于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电子组件包括电池、PCBA或FPCBA22,所述电池、所述PCBA或所述FPCBA安置于所述内腔10中。为了保护电子组件的安全,可以在其外套设护套层4。护套层4可以采用一些例如具有一定柔性弯曲性能的超薄金属网罩,它能够为日常使用增加更加可靠的安全防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电子组件还包括柔性导线21,所述电子组件的电极通过所述柔性导线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本设备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电子组件的护套层4,所述护套层4位于所述内腔10中。在本实施例中,它们作为电子部分,被藏在内腔10中。优选的,可以通过柔性导线21来将它们的电极与电极端子20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使电池、PCBA或FPCBA22远离需要封装的部位,另一方面,柔性的导线可以吸收超声波焊接时的能量传递到电子部件部分,避免损坏电子部件,以进一步保护它们不受伤害。当采用电池时,该部分可穿戴设备可以是硅胶电池表带、TPU电池表带、TPE电池表带、橡胶电池表带或TPSiV电池表带,当采用PCBA或FPCBA时,该部分可穿戴设备可以是内嵌电子组件的TPU表带、硅胶表带、TPE表带、橡胶表带或TPSiV表带。它们再配合表冠安装时,硬质属性的套接组件就容易与表冠进行联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柔性壳体1为硅胶壳体1或TPU壳体1。在本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中包胶封装所使用的软质材料相同,可节省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