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78404发布日期:2019-11-08 21:5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护照、id卡等用于对个人进行认证的显示体,具有与显示体的持有者相关联的信息、例如脸部图像。持有者的脸部图像例如利用中间转印方式而形成于显示体所具有的基材。在中间转印方式中,首先,利用墨水将持有者的脸部图像印刷于转印箔的受像层,然后将受像层上的脸部图像和受像层一起转印于作为转印对象的基材。由此,将持有者的脸部图像附加于显示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26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有时通过如下方法对上述显示体进行变更改造。即,在使得受像层和构成脸部图像的墨水一起从基材剥离之后,将墨水从受像层去除。而且,如果将伪造的脸部图像印刷于墨水去除后的受像层,则使得受像层再次粘贴于基材。由此,为了对显示体进行变更改造而要求抑制这样的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此外,这种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利用中间转印方式制造的显示体,对于利用将图像直接印刷于显示体所具有的基材的方式而制造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也通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变更改造的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显示体具有:表面,其是观察对象;第1图像图案,其是被所述表面覆盖的第1图像图案,通过所述表面对包含用于确定显示体的持有者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第1信息要素在内的第1图像进行显示;所述第2图像图案,其被所述表面覆盖、且埋入有大于或等于1个的第2信息要素,由所述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对所述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进行限制,具有与所述第1图像不同、且用于确定所述显示体的所述持有者的第2图像;以及隐蔽图案,其位于所述第2图像图案与所述表面之间,将所述第2图像图案的所述一部分隐蔽而将所述第2信息要素的所述判别的限制解除。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册子具有上述显示体。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id卡具有上述显示体。

根据上述结构,隐蔽图案将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隐蔽而将入于第2图像图案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受到限制的状态解除。因此,第2信息要素与处于能够仅利用第2图像图案进行判别的状态的结构相比,抑制了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在上述显示体中,还可以具有衍射部,该衍射部具有位于所述隐蔽图案与所述表面之间且构成为将衍射光射出的凹凸。根据上述结构,显示体具有衍射部,与此相应地,对显示体的变更改造变得更难。进而,进一步抑制了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在上述显示体中,在与所述表面相对的俯视图中,所述衍射部可以将所述第1图像图案以及所述隐蔽图案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根据上述结构,利用衍射部射出的衍射光形成的衍射像与第1图像图案显示的第1图像、以及通过第2图像图案和隐蔽图案的重叠而解除了对判别的限制的第2信息要素的至少一者重叠。因此,显示体的外观美观性得到提高。另外,需要第1图像或者第2信息要素与衍射像的对位,与此相应地,对显示体的变更改造变得更难。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在上述显示体中,所述隐蔽图案可以由金属形成。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金属膜的蚀刻而形成隐蔽图案。

在上述显示体中,所述第1图像图案以及所述第2图像图案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含多个印刷点重叠的重叠点。

通过作为印刷方式之1的点上点方式,能够形成多个印刷点重叠的重叠点。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与点上点方式不同的印刷方式形成第1图像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中的包含重叠点的图像图案时,能够根据构成图像图案的印刷点的形状而判断是否对显示体进行了变更改造。

在上述显示体中,所述隐蔽图案可以具有多个隐蔽部,该隐蔽部具有点状或者线状,所述隐蔽部可以在排列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根据上述结构,具有相同形状的隐蔽部在1个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因此,与隐蔽部具有随机形状的情况、隐蔽部随机地排列的情况相比,容易形成隐蔽图案。

在上述显示体中,可以构成为,还具有第1片材、以及与所述第1片材不同的检验用的第2片材,在所述第1片材具有所述第1图像图案、以及所述第2图像图案,在所述第2片材具有所述隐蔽图案,所述第2片材能够在用于由所述隐蔽图案将所述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隐蔽的第1位置、与用于解除基于所述隐蔽图案的隐蔽的第2位置之间位移。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改变第2片材的位置,能够在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受到限制的状态、与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受到限制的状态之间改变第2信息要素的状态。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基于用于将所述多个印刷点的一部分隐蔽的隐蔽图案的位置而生成表示多个印刷点的位置的印刷信息;基于所述印刷信息而在印刷对象的表面形成所述多个印刷点;以及使所述隐蔽图案和所述印刷点重叠而制造所述多个印刷点的一部分被所述隐蔽图案隐蔽的显示体。生成所述印刷信息的步骤包含以如下方式基于所述隐蔽图案的位置而生成与所述各印刷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步骤,即,使得在与所述表面相对的俯视图中,所述显示体的所述多个印刷点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隐蔽图案重叠、且在不具有所述隐蔽图案的情况下对色调与所述多个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进行显示。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具有:信息生成部,其基于用于将多个印刷点的一部分隐蔽的隐蔽图案的位置而生成表示所述多个印刷点的位置的印刷信息;形成部,其基于所述印刷信息而在印刷对象的表面形成所述多个印刷点;以及重叠部,其使所述隐蔽图案和所述印刷点重叠,以使得所述多个印刷点的一部分被所述隐蔽图案隐蔽。所述信息生成部以如下方式基于所述隐蔽图案的位置而生成与所述各印刷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即,使得在与所述表面相对的俯视图中,所述印刷对象的所述多个印刷点的一部分和所述隐蔽图案重叠、且在不具有所述隐蔽图案的情况下对色调与所述多个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进行显示。

根据上述各结构,使通过多个印刷点的一部分和隐蔽图案的重叠而显示的图像的色调与仅由多个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因此,如果未使得印刷点的位置、和隐蔽图案的位置这两者处于与真正的显示体相同的状态,则无法对具有与具有显示体显示的色调的图像相同的色调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与仅由多个印刷点对具有规定的色调的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体相比,难以对显示体进行变更改造。由此,能够抑制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在上述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印刷点至少包含第1色的多个印刷点和第2色的多个印刷点,生成所述印刷信息的步骤包含以如下方式基于所述隐蔽图案的位置而生成与所述各印刷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步骤,即,使得在与所述表面相对的俯视图中,仅所述显示体的所述多个印刷点中的所述第1色的多个印刷点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隐蔽图案重叠、且由此在不具有所述隐蔽图案的情况下对色调与所述多个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进行显示。

根据上述结构,在大于或等于2种颜色的印刷点中,只有一种颜色的印刷点的至少一部分与隐蔽图案重叠,因此通过这种重叠而显示的图像的色调相对于仅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的色调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印刷点和隐蔽图案的重叠而表现的色调与相对于仅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只有亮度不同的结构相比,更难以通过对显示体的变更改造而表现出与真正的显示体相同的色调。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在上述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印刷点包含用于对第1图像进行显示的第1印刷点、以及用于对第2图像进行显示的第2印刷点,生成所述印刷信息的步骤包含如下步骤:以如下方式基于所述隐蔽图案的位置而生成与所述各第1印刷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即,使得在与所述表面相对的俯视图中,所述显示体的所述第1印刷点的一部分和所述隐蔽图案重叠、且在不具有所述印刷图案的情况下对色调与所述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所述第1图像进行显示;以如下方式基于所述隐蔽图案的位置而生成与所述各第2印刷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使得在与所述表面相对的俯视图中,所述显示体的所述第2印刷点的一部分和所述隐蔽图案重叠、且在不具有所述隐蔽图案的情况下对色调与仅由所述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所述第2图像进行显示。

根据上述结构,印刷点包含的第1印刷点的一部分以及第2印刷点的一部分与隐蔽图案重叠,并且显示体分别通过第1印刷点的重叠和第2印刷点的重叠而对具有与仅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与显示体仅对色调与仅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1个图像进行表现的结构相比,难以对显示体进行变更改造,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在上述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显示体是用于对所述显示体的持有者进行认证的介质,生成所述印刷信息的步骤包含以如下方式基于所述隐蔽图案的位置而生成与所述各印刷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步骤,即,使得在与所述表面相对的俯视图中,所述显示体的所述多个印刷点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隐蔽图案重叠、且在不具有所述隐蔽图案的情况下对色调与所述多个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即与所述持有者相关的图像进行显示。

根据上述结构,如果未使得印刷点的位置和隐蔽图案的位置这两者处于与真正的显示体相同的状态,则无法对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进行显示。因此,假设即使对显示体进行了变更改造,也容易根据显示体是否对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进行了显示而判断该显示体是否是变更改造后的伪造的显示体。

在上述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构成为,在不具有所述隐蔽图案的情况下仅由所述多个印刷点显示的图像包含所述持有者的脸部图像和位于所述脸部图像的周围的背景图像,与所述隐蔽图案重叠的所述印刷点形成所述背景图像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与隐蔽图案重叠的印刷点是仅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的背景图像的一部分,因此容易在对显示体的变更改造时和显示体包含的脸部图像一起从显示体去除。如果去除了印刷点,则只要印刷点的位置和隐蔽图案的位置未处于与真正的显示体相同的状态便难以对通过隐蔽图案和印刷点的重叠而显示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能够抑制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显示体、册子、以及id卡的变更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过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显示体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i-i线的构造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中间转印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中间转印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是按顺序表示显示体的制造方法所具有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隐蔽图案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7是放大示出图6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8是放大示出第3点阵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9是放大示出印刷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0是放大示出图9中的区域c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1是将第1认证用图像中的关联图像的一部分和背景图像的一部分一起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2是放大示出图9中的区域b和隐蔽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3是放大示出图9中的区域c和隐蔽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4是表示仅由印刷图案显示的印刷图像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脸部认证用图像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在对显示体进行变更改造时将显示体所具有的第1印刷图案去除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变更改造后的显示体的平面构造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i-i线的构造的剖面图。

图19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1例中的隐蔽层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0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1例中的第2信息图像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1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2例中的隐蔽层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2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2例中的第2信息图像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3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3例中的隐蔽层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4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3例中的第2信息图像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5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4例中的隐蔽层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6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4例中的第2信息图像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7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5例中的隐蔽层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8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5例中的第2信息图像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9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6例中的隐蔽层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30是与放大示出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一起示出第6例中的第2信息图像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31是表示作为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护照的平面构造的平面图。

图32是表示作为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id卡的平面构造的平面图。

图33是重叠示出信息片材和检验片材的平面图。

图34是将沿着图33中的ii-ii线的检验片材的构造与信息片材的构造一起示出的剖面图。

图35是表示作为显示体的一个例子的护照的平面构造的平面图。

图36是表示在护照中使得信息片材和检验片材重叠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7是表示用于显示体的制造的中间转印箔的构造的剖面图。

图38是表示隐蔽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39是表示图38中的区域d放大后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40是表示印刷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41是用于对中间转印装置所具有的热敏头的扫描方向和中间转印箔的输送方向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42是表示线条(parallelline)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43是表示关联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44是表示关联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7对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按顺序对显示体的结构、作为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中间转印装置的结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显示体的结构]

参照图1及图2,对通过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显示体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作为显示体的一个例子,对显示体具体化为护照的1页以及id卡等个人认证介质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显示体10具有沿着包含作为1个方向的x方向以及作为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y方向的xy平面而扩展的片材状。在与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在显示体10中,脸部认证用图像11和字符认证用图像12沿x方向排列。

字符认证用图像12是包含与显示体10的持有者相关的信息在内的图像,例如由多个字符以及多个数字构成。作为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字符认证用图像12例如包含持有者的姓名、国籍以及出生年月日,但也可以包含除此以外的信息。字符认证用图像12中也可以包含除了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脸部认证用图像11由显示体10的持有者的脸部图像11a、包含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的关联图像11b、以及将脸部图像11a和关联图像11b包围的背景图像11c构成。脸部图像11a是由利用墨水形成的印刷点构成的图像,且是由多种颜色构成的图像。此外,脸部图像11a也可以是由1种颜色构成的图像。

关联图像11b是通过印刷点、和用于将印刷点的一部分隐蔽的隐蔽图案的重叠而显示的重叠图像。关联图像11b是具有与仅由用于对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的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图像。换言之,关联图像11b是在不具有与印刷点重叠的隐蔽图案的情况下具有与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图像。在关联图像11b中,亮度以及色调中的至少一者与仅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

优选关联图像11b包含与字符认证用图像12包含的信息的一部分一致的信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关联图像11b包含字符认证用图像12所包含的信息中的持有者的出生年月日作为信息。关联图像11b所包含的信息也可以是与持有者有关的信息中的除了出生年月日以外的信息。

与关联图像11b相同地,背景图像11c是通过印刷点、和用于将印刷点的一部分隐蔽的隐蔽图案的重叠而显示的重叠图像。背景图像11c是具有与仅由用于对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的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图像,并且是具有与关联图像11b不同的色调的图像。换言之,背景图像11c是在不具有与印刷点重叠的隐蔽图案的情况下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以及具有与关联图像11b不同的色调的图像。在背景图像11c中,亮度以及色调中的至少一者与仅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以及关联图像11b不同。

此外,背景图像11c由1种色调构成,但也可以由多种色调构成。另外,只有作为背景图像11c的一部分的将关联图像11b包围的部分可以是通过印刷点和隐蔽图案的重叠而显示的图像,另一方面,除此以外的部分可以是仅由印刷点显示的图像。

图2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i-i线的显示体10的剖面构造。此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容易地理解显示体10的剖面构造,夸张地表现显示体10所具有的各层的厚度。

如图2所示,显示体10具有基材21、图案层22、隐蔽层23以及保护层24,在显示体10中,上述各层按照记载的顺序而层叠。基材21只要具有能够对层叠于基材21的上方的图案层22、隐蔽层23以及保护层24进行支撑的强度即可。对于基材21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各种合成树脂、各种纸。

对于各种合成树脂,例如能举出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以及纤维素系树脂。对于乙烯系树脂能举出聚氯乙烯等,对于聚酯系树脂能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对于聚烯烃系树脂能举出聚丙烯以及聚乙烯等。对于纤维素树脂能举出三乙酰纤维素等。基材21可以是具有由上述各树脂形成的1层的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具有由互不相同的树脂形成的多层的多层构造。

此外,对于形成基材21的上述树脂,可以添加颜料、各种添加物。对于颜料能举出氧化钛以及碳酸钙等。另外,可以对基材21的表面进行防带电处理、电晕处理以及易粘接处理等处理。

图案层22包含第1印刷图案22a以及第2印刷图案22b。第1印刷图案22a由多个印刷点22a1构成,各印刷点22a1由墨水形成。用于形成印刷点22a1的墨水例如为含有颜料的颜料墨水。用于形成印刷点22a1的墨水例如可以是含有染料的染料墨水。多个印刷点22a1包含大于或等于2种颜色的印刷点22a1。

第1印刷图案22a包含用于对上述脸部图像11a进行显示的印刷点22a1、用于对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的印刷点22a1、以及用于对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的印刷点22a1。在多个印刷点22a1中,用于对脸部图像11a进行显示的印刷点22a1的集合是第1点阵,用于对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的印刷点22a1的集合是第2点阵,用于对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的印刷点22a1的集合是第3点阵。

第2印刷图案22b由多个印刷点22b1构成,各印刷点22b1由墨水形成。用于形成印刷点22b1的墨水例如是含有颜料的颜料墨水。用于形成印刷点22b1的墨水例如是含有染料的染料墨水。多个印刷点22b1仅由1种颜色的印刷点、例如黑色的印刷点22b1构成,但也可以包含大于或等于2种颜色的印刷点22b1。

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第2印刷图案22b经由表面10a而对上述字符认证用图像12进行显示。

图案层22包含具有透光性的粘接部22c。粘接部22c具有将第1印刷图案22a和第2印刷图案22b覆盖的层状。粘接部22c是作为相对于各印刷点22a1、22b1的受像层而起作用的层,并且是用于将图案层22、隐蔽层23以及保护层24粘接于基材21的层。

对于粘接部22c的形成材料,例如能举出聚酯树脂、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乙烯系树脂、聚氨酯树脂以及环氧树脂等。对于聚酯树脂能举出线状饱和聚酯等,对于氯乙烯系树脂能举出聚氯乙烯、以及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等。对于丙烯酸系树脂能举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2-萘酯、异丙烯酸异冰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氯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3-丁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聚甲基丙烯酸苯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烷基脂(其中,烷基的碳数为2至6)的共聚树脂等。对于乙烯系树脂能举出聚二乙烯苯、聚乙烯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树脂、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烷基脂(其中,烷基的碳数为2至6)的共聚树脂等。粘接部22c可以由上述树脂中的1种形成,也可以由多种树脂的混合物形成。对于粘接部22c,可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以及填料类等各种添加物。

此外,第2印刷图案22b也可以不由墨水形成。例如可以对含有热敏显色剂的层照射激光光线而形成第2印刷图案22b。在该情况下,基材21可以是含有热敏显色剂的层,第2印刷图案可以形成于基材21。或者,显示体10可以在基材21与图案层22之间具有含有热敏显色剂的层,可以在含有该热敏显色剂的层形成第2印刷图案。

隐蔽层23具有隐蔽图案23a和透射部23b。透射部23b具有透光性,具有将隐蔽层23中的除了隐蔽图案23a以外的部分填充的层状。透射部23b可以由透明的树脂形成,也可以由透明的电介质形成。

在透射部23b由透明的电介质形成时,透射部23b作为透明反射层而起作用。透明反射层可以具有单层构造,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在透明反射层具有多层构造时,可以以使得透明反射层中反复产生反射和干涉的方式、即以使得透明反射层作为多层干涉膜而起作用的方式选择形成透明反射层的各层的材料等。在该情况下,对于透射部23b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硫化锌以及二氧化钛等。

此外,由透明的树脂、或者透明的电介质形成的透射部23b可以包含难以目视识别的程度的微细的金属图案、印刷图案。根据金属图案或者印刷图案的有无,由透射部23b覆盖的图像通过透射部23b而显示的图像在目视观察时并未变化。

透射部23b可以是具有透光性的金属层,且可以是具有小于20nm的厚度的金属层。对于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铬、镍、铝、铁、钛、银、金以及铜等。

隐蔽图案23a由多个隐蔽部23a1构成。各隐蔽部23a1的透光性低于透射部23b的透光性,并且在隐蔽部23a1与印刷点22a1上重叠的状态下只有无法目视确认印刷点22a1的程度的光从各隐蔽部23a1透过。换言之,各隐蔽部23a1不透明至几乎不具有透光性的程度。

对于隐蔽部23a1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作为上述透射部23b的形成材料而举出的金属。但是,隐蔽部23a1在具有几乎不会使得射入至隐蔽部23a1的光透过的程度的厚度这一点上与透射部23b不同。隐蔽部23a1的厚度优选大于或等于20nm小于或等于80nm,另外,在上述金属中,隐蔽部23a1的形成材料也优选为铝。

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第2点阵的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的一部分重叠而对脸部认证用图像11中的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第3点阵的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的一部分重叠而对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

此外,可以通过使用掩模的蚀刻使金属层以具有规定的图案的方式实现图案化而形成隐蔽图案23a。或者,可以在具有凹凸构造的基底层形成金属层之后对金属层进行蚀刻而形成隐蔽图案23a。在该情况下,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只要使得基底层中的位于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部分的凹凸构造的大小大于位于不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部分的凹凸构造即可。

另外,可以利用规定的印刷法形成隐蔽图案23a。对于印刷法可以举出胶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以及柔版印刷法等。

保护层24是具有透光性的层,优选为透明的层。保护层24保护构成显示体10的隐蔽层23不受化学的损伤、物理的损伤。另外,保护层24在显示体10的制造过程中作为用于使由保护层24、隐蔽层23以及图案层22构成的多层体从用于制造显示体10的中间转印箔所具有的基材剥离的剥离层而起作用。保护层24中的、与隐蔽层23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是表面24a,保护层24的表面24a是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于保护层24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各种合成树脂。

此外,保护层24可以包含衍射构造,衍射构造只要是全息图以及衍射格栅中的至少一者即可。在抑制衍射构造产生化学性的损伤、或者物理性的损伤这一点上,优选保护层24在作为表面24a的相反侧的面的背面具有衍射构造。另外,显示体10可以具有作为与保护层24不同的层的、位于保护层24与隐蔽层23之间且包含衍射构造的层。

[中间转印装置的概略结构]

参照图3及图4对中间转印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中间转印装置具有信息生成部、形成部以及重叠部。信息生成部基于用于将多个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隐蔽的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而生成表示多个印刷点22a1的位置的印刷信息。形成部基于印刷信息而在印刷对象的表面形成多个印刷点22a1。重叠部使隐蔽图案23a和印刷点22a1重叠以使得隐蔽图案23a将多个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隐蔽。

信息生成部以满足下面的条件的方式基于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而生成与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即,在与印刷对象的表面相对的平面图中,信息生成部以如下方式生成信息,即,使得印刷对象中的多个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重叠,并且在不具有隐蔽图案23a的情况下,对色调与由多个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装置30具有墨带输送部31、转印箔输送部32、热敏头33、载台34以及加热辊35。在中间转印装置30中,热敏头33是形成部以及重叠部的一个例子。

墨带输送部31具有送出辊31a、卷取辊31b以及多个输送辊31c。送出辊31a将用于形成印刷图案22a、22b之前的墨带41送出,卷取辊31b对用于形成印刷图案22a、22b之后的墨带41进行卷取。各输送辊31c位于墨带41的输送路的中途,进行从送出辊31a朝向卷取辊31b的墨带41的输送。

转印箔输送部32对作为印刷图案22a、22b的形成对象的中间转印箔42进行输送。转印箔输送部32具有送出辊32a、卷取辊32b、压印辊32c以及多个输送辊32d。

送出辊32a将形成2个印刷图案22a、22b之前的中间转印箔42送出,卷取辊32b对进行了2个印刷图案22a、22b的形成、以及2个印刷图案22a、22b的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箔42进行卷取。压印辊32c位于中间转印箔42的输送路的中途、且与热敏头33相对。各输送辊32d位于中间转印箔42的输送路的中途、且进行中间转印箔42的从送出辊32a朝向卷取辊32b的输送。

热敏头33位于墨带41的输送路的中途,对墨带41的一部分进行加热且将其按压于位于压印辊32c上的中间转印箔42,而在中间转印箔42形成印刷点22a1、22b1。

载台34位于中间转印箔42的输送路的中途、且位于比压印辊32c靠输送路的下游的位置。载台34对供中间转印箔42的一部分转印的基材21进行支撑。加热辊35隔着中间转印箔42而与载台34相对,对中间转印箔42的一部分进行加热且将其按压于基材21,而将中间转印箔42的一部分转印于基材21。

墨带41例如是用于形成符合cmyk彩色模型的印刷图案22a、22b的墨带。在墨带41中,例如,青色的墨水所处的区域、品红色的墨水所处的区域、黄色的墨水所处的区域、以及黑色的墨水所处的区域,沿墨带41的输送方向按照记载的顺序反复排列。

对于墨带41中对墨水进行支撑的支撑体,可以采用树脂薄膜。对于树脂薄膜,例如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在树脂薄膜的一个面,可以存在耐热层以及脱模层等,可以进行易粘接处理以及防带电处理等。

墨带41所具有的墨水例如具体化为墨水层。对于墨水层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升华型墨水以及热熔融型墨水中的任一种。另外,如上所述,对于墨水层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染料墨水以及颜料墨水中的任一种。在稳定地保持印刷后的图像这方面,对于墨水层的形成材料优选采用由颜料墨水形成的热熔融型墨水。

中间转印箔42具有基材、与上述保护层24对应的剥离层、隐蔽层23、以及与上述粘接部22c对应的受像层按照记载的顺序重叠的多层构造。

如图4所示,中间转印装置30在上述各部分的基础上还具有对上述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6。控制部36由cpu、rom以及ram等构成,作为功能性的结构而具有信息生成部36a、形成控制部36b、色带输送控制部36c、转印箔输送控制部36d、转印控制部36e以及存储部36f。

存储部36f永久或暂时地对各种控制程序、数据进行存储。控制部36基于存储于存储部36f的各种控制程序而执行各种处理。存储部36f对作为与隐蔽图案23a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掩模数据进行存储。掩模数据是表示向受像层投影的隐蔽图案23a的像素位置的数据。

这里,供印刷图案22a形成的受像层具有作为供印刷图案22a形成的区域的印刷区域。在印刷区域设定有沿x方向以及y方向排列的多个图像单元,对于各图像单元,作为各图像单元的位置的像素位置而对基于xy坐标系的该图像单元分配固有的坐标。

存储部36f对作为用于生成印刷信息的图像数据的第1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第1图像数据是以像素单位表示持有者的脸部图像、以及位于脸部图像的周围的背景图像的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例如是基于rgb彩色模型而表现的数据。此外,在第1图像数据中,背景图像例如是具有1种色调的图像。

存储部36f对作为用于生成印刷信息的图像数据的第2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第2图像数据是以像素单位表示作为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显示的图像的重叠图像的数据。如上所述,重叠图像是脸部认证用图像11中的关联图像11b以及背景图像11c。

信息生成部36a中输入有掩模数据、第1图像数据以及第2图像数据。信息生成部36a从第1图像数据切取出用于描绘重叠图像的区域,对第2图像数据相对于从第1图像数据切取出的区域的差进行计算。这种数据间的差相当于在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重叠之后要利用隐蔽图案23a隐蔽的色调。

因此,信息生成部36a在以使得对要隐蔽的色调进行支配的印刷点22a1位于掩模数据表示的像素位置的方式进行针对第1图像数据的印刷用的色彩变换时,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由此,由信息生成部36a生成作为与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的印刷信息。

这样,信息生成部36a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以对具有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关联图像11b以及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的方式生成印刷信息。

印刷信息例如是基于cmyk彩色模型而表现的数据,印刷信息中包含表示用于形成第1印刷图案22a的各印刷点22a1的坐标的数据。

形成控制部36b经由各种驱动器而对热敏头33的动作进行指示。形成控制部36b基于信息生成部36a生成的印刷信息,使热敏头33形成基于印刷信息的第1印刷图案22a。此外,形成控制部36b还使热敏头33形成基于用于形成第2印刷图案22b的印刷信息的第2印刷图案22b。

另外,形成控制部36b与色带输送控制部36c、转印箔输送控制部36d以及转印控制部36e一起根据输送墨带41的状况、输送中间转印箔42的状况、以及将中间转印箔42的一部分转印于基材21的状况等,确定形成印刷图案22a、22b的定时。形成控制部36b根据确定的定时,使热敏头33形成印刷图案22a、22b。

色带输送控制部36c经由各种驱动器而对墨带输送部31指示墨带输送部31所具有的各机构的动作。色带输送控制部36c与形成控制部36b、转印箔输送控制部36d以及转印控制部36e一起,根据形成印刷图案22a、22b的状况、输送中间转印箔42的状况、以及将中间转印箔42的一部分转印于基材21的状况等,确定墨带41的输送定时。色带输送控制部36c根据确定的定时,使墨带输送部31对墨带41进行输送。

转印箔输送控制部36d经由各种驱动器而对转印箔输送部32指示转印箔输送部32所具有的各机构的动作。转印箔输送控制部36d与形成控制部36b、色带输送控制部36c以及转印控制部36e一起,根据形成印刷图案22a、22b的状况、输送墨带41的状况、以及将中间转印箔42的一部分转印于基材21的状况等,确定中间转印箔42的输送定时。转印箔输送控制部36d根据确定的定时,使转印箔输送部32对中间转印箔42进行输送。

转印控制部36e经由各种驱动器而指示加热辊35的动作。转印控制部36e与形成控制部36b、色带输送控制部36c以及转印箔输送控制部36d一起,根据形成印刷图案22a、22b的状况、输送墨带41的状况、以及输送中间转印箔42的状况等,确定利用加热辊35将中间转印箔42的一部分转印于基材21的定时。转印控制部36e根据确定的定时,使加热辊35将中间转印箔42的一部分转印于基材21。

[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5至图10对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中的在上述中间转印装置30中进行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生成印刷信息的步骤;形成印刷点22a1的步骤;以及使隐蔽图案23a和印刷点22a1重叠而制造显示体10的步骤。

生成印刷信息的步骤是基于用于将多个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隐蔽的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而生成表示多个印刷点22a1的位置的印刷信息。形成印刷点22a1的步骤是基于印刷信息而在作为印刷对象的一个例子的受像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印刷点22a1。制造显示体10的步骤是通过使隐蔽图案23a和印刷点22a1重叠而制造使得多个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被隐蔽图案23a隐蔽的显示体10。

生成印刷信息的步骤包含以满足下面的条件的方式基于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而生成与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即,以如下方式生成与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即,使得在与受像层的表面相对的平面图中,显示体10中的多个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重叠、且在不具有隐蔽图案23a的情况下,对色调与多个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进行显示。

而且,多个印刷点22a1至少可以包含第1色的多个印刷点22a1、以及第2色的多个印刷点22a1。第2色是与第1色不同的颜色。而且,生成印刷信息的步骤可以包含以使得在与受像层的表面相对的平面图中隐蔽图案23a仅与显示体的多个印刷点22a1中的第1色的印刷点22a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生成与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关的信息。而且,由此,可以包含以在不具有隐蔽图案23a的情况下对色调与多个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进行显示的方式基于隐蔽图案23a的位置生成与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关的信息。

并且,印刷点22a1可以包含用于对第1图像进行显示的第1印刷点、以及用于对第2图像进行显示的第2印刷点。上述关联图像11b是第1图像的一个例子,构成第2点阵的各印刷点22a1是第1印刷点的一个例子。另外,背景图像11c是第2图像的一个例子,构成第3点阵的各印刷点22a1是第2印刷点的一个例子。

生成印刷信息的步骤可以包含以满足下面的条件的方式,基于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而生成与各第1印刷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换言之可以以如下方式生成信息,即,使得在与受像层的表面相对的平面图中,显示体的第1印刷点的一部分和隐蔽图案23a重叠,且在不具有隐蔽图案23a的情况下,对色调与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第1图像进行显示。

另外,生成印刷信息的步骤可以包含以满足下面的条件的方式,基于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而生成与各第2印刷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换言之可以以如下方式生成信息,即,使得在与受像层的表面相对的平面图中,显示体的第2印刷点的一部分和隐蔽图案23a重叠,且在不具有隐蔽图案23a的情况下,对色调与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第2图像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具有信息生成工序(步骤s11)、印刷工序(步骤s12)、以及转印工序(步骤s13)。在信息生成工序中,信息生成部36a基于掩模数据、第1图像数据以及第2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信息。

在印刷工序中,利用热敏头33在受像层的印刷区域形成由多个印刷点22a1构成的第1印刷图案22a。此外,在印刷工序中,以使得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与中间转印箔42预先具有的隐蔽图案23a重叠的方式形成印刷点22a1。因此,印刷工序是通过形成印刷点22a1、以及使隐蔽图案23a和印刷点22a1重叠而制造显示体10的一个例子。另外,在印刷工序中,还形成用于对字符认证用图像12进行显示的第2印刷图案22b。

在转印工序中,利用加热辊35将由受像层、隐蔽层23以及剥离层构成的多层体转印于基材21。由此,制造具有此前参照图1及图2说明的结构的显示体10。

参照图6至图10,对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中的信息生成工序进行更详细说明。下面,在对信息生成工序中使用的掩模数据进行详细说明之后,对信息生成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与xy平面相对的平面图中,隐蔽层23包含的隐蔽图案23a例如由具有相对于x方向以45°交叉的线状的多个隐蔽部23a1构成。多个隐蔽部23a1沿相对于y方向以45°交叉的方向、即与隐蔽部23a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等间隔排列。

图7放大示出了图6中的区域a。图7中示出了隐蔽图案23a中的如下隐蔽图案23a,即,在xy坐标系中,该隐蔽图案23a位于由位于(m,n)的图像单元p、位于(m,n+8)的图像单元p、位于(m+8,n)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m+8,n+8)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区域。此外,n及m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n和m是相同的整数。

如图7所示,多个图像单元p中包含对构成隐蔽部23a1的隐蔽要素a11进行投影的图像单元p、以及未对隐蔽要素a11进行投影的图像单元p。隐蔽要素a11以沿着x方向的宽度以及沿着y方向的宽度为2个像素、且x方向上的间距以及y方向上的间距为6个像素的方式排列,由此构成多个隐蔽部23a1。

例如,隐蔽要素a11的一部分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位于(m,n+3)的图像单元p朝向位于(m+5,n+8)的图像单元p,在隐蔽要素a11所处的图像单元p中,每当x坐标的值加1时y坐标的值便加1。另外,隐蔽要素a11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位于(m,n+4)的图像单元p朝向位于(m+4,n+8)的图像单元p,针对隐蔽要素a11所处的图像单元p的坐标,每当x坐标的值加1时y坐标的值便加1。

此外,隐蔽图案23a与印刷点22a1中的、第2点阵的一部分以及第3点阵的一部分重叠。因此,隐蔽图案23a在xy坐标系中的第2点阵所处的区域、以及第3点阵所处的区域中具有满足上述间距的形状。

存储部36f存储的掩模数据是与这样的各隐蔽要素a11的像素位置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此外,优选这种隐蔽图案23a以上述方式由铝形成。由此,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可以包含如下工序,即,该工序是利用中间转印装置30进行的处理之前的处理,使得用于形成隐蔽图案23a的铝膜实现图案化而形成隐蔽图案23a。在形成隐蔽图案23a的工序中,以将隐蔽图案23a向受像层中的上述像素位置投影的方式使铝膜实现图案化。根据这种工序,能够形成由铝形成、且具有规定的图案的隐蔽图案23a。

在信息生成工序中,基于掩模数据、第1图像数据以及第2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信息。在信息生成工序中,从第1图像数据切取出用于描绘重叠图像的区域,对第2图像数据相对于切取出的区域的差进行计算。接下来,基于差以使得对要隐蔽的色调进行支配的印刷点22a1位于掩模数据所示的图像位置的方式,生成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的印刷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对第1图像数据进行用于印刷的色彩变换时,第3点阵由具有第1色的第1点d1、具有第2色的第2点d2、以及具有第3色的第3点d3构成。其中,第3点d3是对要利用隐蔽图案23a隐蔽的色调进行支配的印刷点22a1,因此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第1点d1以及第2点d2不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方式、且以使得第3点d3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

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分别在相对于x方向以45°交叉的各自不同的直线上排列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另外,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第1点d1所处的直线、第2点d2所处的直线、以及第3点d3所处的直线沿与各直线正交的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并按照记载的顺序排列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由此,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第1点d1的列、第2点d2的列、以及第3点d3的列构成1个周期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

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分别以使得沿着x方向的宽度以及沿着y方向的宽度为1个像素、且使得x方向上的周期以及y方向上的周期为6个像素的方式规定位置。另外,在颜色互不相同的印刷点22a1之间,以使得沿着x方向的间隔为1个像素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这样,构成第3点阵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由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隐蔽图案23a的间距、和印刷点22a1的1个周期的开始位置、即第1点d1的列的间距一致的方式而规定。

根据这种印刷信息,例如,第1点d1的一部分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位于(m,n+2)的图像单元p朝向位于(m+6,n+8)的图像单元p,针对第1点d1所处的图像单元p的坐标,每当x坐标的值加1时y坐标的值便加1。

第2点d2的一部分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位于(m,n)的图像单元p朝向位于(m+8,n+8)的图像单元p,针对第2点d2所处的图像单元p的坐标,每当x坐标的值加1时y坐标的值便加1。

第3点d3的一部分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位于(m+2,n)的图像单元p朝向位于(m+8,n+6)的图像单元p,针对第3点d3所处的图像单元p的坐标,每当x坐标的值加1时y坐标的值便加1。

信息生成部36a生成的印刷信息是与这样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关的数据的集合。此外,在印刷信息是符合cmyk彩色模型的信息时,例如,在与第1点d1的颜色相关的信息中,对于青色分配除了0以外的规定的灰度值,另一方面,对于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分配0的灰度值。另外,在与第2点d2的颜色相关的信息中,对于品红色分配除了0以外的规定的灰度值,另一方面,对于青色、黄色、以及黑色分配0的灰度值。另外,在与第3点d3的颜色相关的信息中,对于黄色分配除了0以外的规定的灰度值,另一方面,对于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分配0的灰度值。

如图9所示,在第3点阵dg3、即包含位于区域c的印刷点22a1的印刷点22a1的集合中,根据上述规则而规定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各自的位置。与此相对,在第2点阵dg2、即包含位于区域b的印刷点22a1的印刷点22a1的集合中,由信息生成部36a以如下方式规定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各自的位置。

图10是放大表示包含第2点阵的一部分的区域b的图。在图10中,示出了第2点阵中的、在xy坐标系中位于由位于(k,l)的图像单元p、位于(k,l+8)的图像单元p、位于(k+8,l)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k+8、l+8)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区域的印刷点22a1。此外,k及l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k和l是相同的整数。另外,k是与n不同的整数,l是与m不同的整数。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对第1图像数据进行用于印刷的色彩变换时,与第3点阵相同地,第2点阵由具有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构成。其中,第1点d1是对要利用隐蔽图案23a隐蔽的色调进行支配的印刷点22a1,因此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第2点d2以及第3点d3不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方式、且以使得第1点d1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

与区域c中的各点相同地,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分别在相对于x方向以45°交叉的各自不同的直线上排列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另外,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第1点d1所处的直线、第2点d2所处的直线、以及第3点d3所处的直线沿与各直线正交的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并按照记载的顺序排列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由此,信息生成部36a以使得第1点d1的列、第2点d2的列、以及第3点d3的列构成1个周期的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

但是,在位于区域b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与位于区域c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之间,如下所示,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不同。即,信息生成部36a以如下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即,使得位于区域b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对于位于区域c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由第1点d1的列、第2点d2的列、以及第3点d3的列构成的周期的y坐标的位置以2个像素大小的坐标而错开。

换言之,信息生成部36a以如下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即,在区域b中第1点d1所处的图像单元p中,第3点d3位于区域c,在区域b中第2点d2所处的图像单元p中,第1点d1位于区域c。另外,信息生成部36a以如下方式规定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在区域b中第3点d3所处的图像单元p中,第2点d2位于区域c。由此,与构成第3点阵dg3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同地,由信息生成部36a以如下方式规定构成第2点阵dg2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即,使得隐蔽图案23a的周期与印刷点22a1的周期一致。

根据这种印刷信息,例如,第1点d1的一部分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位于(k,l+4)的图像单元p朝向位于(k+4,l+8)的图像单元p,针对第1点d1所处的图像单元p的坐标,每当x坐标的值加1时y坐标的值便加1。

第2点d2的一部分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位于(k,l+2)的图像单元p朝向位于(k+6,l+8)的图像单元p,针对第2点d2所处的图像单元p的坐标,每当x坐标的值加1时y坐标的值便加1。

第3点d3的一部分以如下方式排列,即,从位于(k,l)的图像单元p朝向位于(k+8,l+8)的图像单元p,针对第3点d3所处的图像单元p的坐标,每当x坐标的值加1时y坐标的值便加1。

这样,在区域b中包含的印刷点22a1与区域c中包含的印刷点22a1之间,各色的点的位置不同。然而,区域b中的点排列的周期、与区域c中的点排列的周期彼此相等,因此在作为印刷点22a1的集合的印刷图案22a所示的图像中,区域b的色调与区域c的色调彼此相等。

信息生成部36a生成的印刷信息是与这样的各印刷点22a1的位置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显示体的作用]

参照图11至图17对显示体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如果基于信息生成部36a生成的印刷信息而形成基于印刷信息的第1印刷图案22a,则对关联图像11b和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作为具有与其他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图像而对各图像进行显示。

如图12所示,在区域c中包含的第3点阵中,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通过与隐蔽图案23a重叠而将作为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的所有第3点d3都隐蔽。与此相对,所有第1点d1以及所有第2点d2因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不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由此,区域c具有由第1点d1和第2点d2表现的色调。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区域b中,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通过与隐蔽图案23a重叠而将作为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的所有第1点d1都隐蔽。与此相对,所有第2点d2以及所有第3点d3因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不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由此,区域b具有由第2点d2和第3点d3构成的色调。

这样,在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制造的显示体10中,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对具有互不相同的色调的关联图像11b和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

在显示体10中,对于大于或等于2种颜色的印刷点22a1,只有1种颜色的印刷点22a1的至少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重叠,因此对于通过这样的重叠而显示的图像的色调,色调相对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的色调不同。因此,在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表现的色调中,与只有亮度相对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结构相比,更难以通过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而对与真正的显示体10相同的色调进行表现。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并且,印刷点22a1包含的第2点阵dg2的一部分和第3点阵dg3的一部分这两者与隐蔽图案23a重叠、且第2点阵dg2的重叠和第3点阵dg3的重叠分别使得显示体10对具有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显示体10同仅对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1个图像进行表现的结构相比,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更困难。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如图14所示,仅由根据印刷信息形成的多个印刷点22a1显示的印刷图像51,由持有者的脸部图像11a、以及位于脸部图像11a的周围的背景图像51a构成。背景图像51a由第2点阵dg2以及第3点阵dg3构成,具有由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表现的色调。

与此相对,如图15所示,由于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形成印刷图像51的背景图像51a的一部分的印刷点22a1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由此,对由脸部图像11a、关联图像11b以及背景图像11c构成的脸部认证用图像11进行显示。而且,脸部认证用图像11的关联图像11b以及背景图像11c分别具有与印刷图像51的背景图像51a不同的色调,并且,在脸部认证用图像11中,关联图像11b和背景图像11c具有互不相同的色调。

这样,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印刷点22a1是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的背景图像51a的一部分,因此在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时容易与显示体10所包含的脸部图像11a一起从显示体10去除。如果将印刷点22a1去除,则只要印刷点22a1的位置和隐蔽图案23a的位置未处于与真正的显示体10相同的状态,则难以对通过隐蔽图案23a和印刷点22a1的重叠显示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能够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如图16所示,在变更改造对这样的脸部认证用图像11进行显示的显示体10时,首先,将由图案层22、隐蔽层23、以及保护层24构成的多层体从基材21剥离。而且,以化学或者物理的方式将第1印刷图案22a从图案层22去除。

接下来,如图17所示,包含伪造的持有者的脸部图像61a在内的印刷图案形成于图案层22。由此,制造包含伪造的脸部认证用图像61的伪造的显示体60。但是,如上所述,显示体10显示的关联图像11b以及背景图像11c通过在图案层22形成的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形成。

因此,仅通过使印刷图案的色调与真正的图像相似,无法形成对具有与真正的背景图像11c的色调等同的色调的背景图像61c、以及具有与真正的关联图像11b等同的形状、且具有等同的色调的关联图像61b进行显示的显示体60。因此,根据具有这样的构造的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这里,利用颜料墨水形成的印刷点22a1与利用其他墨水、例如染料墨水形成的印刷点相比,容易位于形成有印刷点的层的表面,因此容易从形成有印刷点的层去除。如上所述,在将由颜料墨水形成的印刷点22a1去除之后,即使附加有新的印刷点,仅通过使其与真正的显示体10显示的图像相似地形成印刷点,也无法对与显示体10等同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根据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在具有利用颜料墨水形成的印刷点22a1的显示体10中,能够更显著地获得抑制变更改造的效果。

另外,根据显示体10,如果未使印刷点22a1的位置和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这两者形成为与真正的显示体10相同的状态,则无法对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因此,假设即使对显示体10进行了变更改造,根据显示体10是否对关联图像11b进行了显示,也能容易地判断该显示体是否为变更改造后的伪造的显示体。

[实施例1]

准备了具有基材、剥离层、隐蔽层、以及受像层的中间转印箔。在隐蔽层中,在从中间转印箔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受像层中的形成有第2点阵的位置以及形成有第3点阵的位置重叠的位置,预先形成有隐蔽图案。此外,以相对于x方向以45°交叉、且沿与隐蔽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有构成隐蔽图案的多个隐蔽部。此外,隐蔽部的宽度、即沿着y方向的宽度设定为80μm,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隐蔽部间的距离设定为160μm。由此,隐蔽图案的间距设定为240μm。

由控制部的信息生成部基于掩模数据、第1图像数据以及第2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信息。此时,作为印刷信息,以使得第2点阵以下面的方式排列、且使得第3点阵以下面的方式排列的方式生成印刷信息。

即,在第3点阵中,以使得青色、品红色以及黄色的各印刷点分别位于不同的直线上、且使得各直线相对于x方向以45°交叉的方式设定各印刷点的位置。另外,在多条直线上,青色的印刷点所处的直线、品红色的印刷点所处的直线、以及黄色的印刷点所处的直线沿着与各直线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按照记载的顺序排列的方式设定各印刷点的位置。

此外,各色的印刷点所处的直线的宽度、即沿着y方向的宽度设定为40μm,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直线间的距离设定为40μm。由此,印刷图案的间距设定为与隐蔽图案的间距相同的240μm。另外,以仅使得各色的印刷点所处的直线中的、黄色的印刷点所处的直线与隐蔽图案重叠的方式设定各印刷点的位置。

第2点阵的间距设定为与第2点阵的间距相同的值,并且在x方向上相对于第3点阵的间距而错开80μm。由此,以仅使得各色的印刷点所处的直线中的、青色的印刷点所处的直线与隐蔽图案重叠的方式设定各印刷点的位置。

接下来,根据这样的印刷信息,在利用中间转印装置(“凸版印刷(株)”制的ep600)在受像层形成多个印刷点之后,将包含受像层、隐蔽层以及剥离层的多层体转印于基材而制造显示体。由此,获得对背景图像具有紫色、且关联图像具有橙色的脸部认证用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体。

如以上说明,根据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下面列举的效果。

(1-1)在大于或等于2种颜色的印刷点22a1中,只有一种颜色的印刷点22a1的至少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重叠,因此在通过这样的重叠而显示的图像的色调中,相对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的色调而色相不同。因此,在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表现的色调中,与只有亮度相对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结构相比,更难以通过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而表现出与真正的显示体10相同的色调。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1-2)印刷点22a1包含的第2点阵dg2的一部分与第3点阵dg3的一部分这两者与隐蔽图案23a重叠,并且分别通过第2点阵dg2的重叠和第3点阵dg3的重叠,而由显示体10对具有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与显示体10仅对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1个图像进行表现的结构相比,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更难。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1-3)在去除印刷点22a1之后,即使附加有新的印刷点,仅通过模仿真正的显示体10显示的图像而形成印刷点也无法对与显示体10等同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根据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在具有利用颜料墨水形成的印刷点22a1的显示体10中,能够更显著地获得抑制变更改造的效果。

(1-4)如果未使得印刷点22a1的位置和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这两者形成为与真正的显示体10相同的状态,则无法对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因此,假设即使对显示体10进行了变更改造,根据显示体10是否对关联图像11b进行了显示,也能容易地判断该显示体是否为变更改造后的伪造的显示体。

(1-5)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印刷点22a1是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中的背景图像51a的一部分,因此在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时容易与显示体10包含的脸部图像11a一起从显示体10去除。如果将印刷点22a1去除,则只要印刷点22a1的位置和隐蔽图案23a的位置未处于与真正的显示体10相同的状态,则难以对通过隐蔽图案23a和印刷点22a1的重叠而显示的图像进行显示。因此,能够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还可以以下面的方式适当地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实施。

·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印刷点22a1例如可以是如字符认证用图像12那样位于包含字符以及数字的图像的周围的背景图像。或者,由包含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印刷点22a1的印刷图案22a显示的图像可以是不包含包括脸部图像、字符在内的图像等的单色图像。

·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印刷点22a1可以包含于对脸部图像11a进行显示的第1点阵。

·通过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的重叠而显示的图像可以不是与显示体10的持有者相关的图像,例如可以是表现与持有者不具有关联性的规定的形状、字符以及数字等的图像。

·在第2点阵dg2以及第3点阵dg3中,构成各点阵的大于或等于2种颜色的点可以与隐蔽图案23a重叠。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在第2点阵dg2和第3点阵dg3中,如果与隐蔽图案23a重叠之后的色调互不相同,则能够获得基于上述的(1-2)的效果。

·在分别构成第2点阵dg2以及第3点阵dg3的印刷点22a1中可以仅包含小于或等于2种颜色的印刷点22a1,也可以包含大于或等于4种颜色的印刷点22a1。

·只有第2点阵dg2以及第3点阵dg3的任一者可以包含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印刷点22a1。在这样的结构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包含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印刷点22a1的点阵中,只有一种颜色的印刷点22a1的至少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重叠而能够对具有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的色调的图像进行显示。

·在基于隐蔽图案23a的隐蔽后的第2点阵dg2、与隐蔽后的第3点阵dg3之间,色相彼此相同,另一方面,可以仅因只有亮度互不相同而表现2个图像之间的色调的差异。

·信息生成部36a可以不生成使得隐蔽图案23a的间距、与各色的墨水排列的列之间的间距彼此相等的印刷信息。信息生成部36a可以生成使得相对于各色的墨水排列的列的间距而隐蔽图案23a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倍的印刷信息。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可以通过使隐蔽图案23a和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重叠而使得色调与仅由印刷点22a1显示的图像不同。

·与隐蔽图案23a重叠的印刷点22a1的整体可以未由隐蔽图案23a隐蔽。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使隐蔽部23a1的宽度小于印刷点22a1的宽度而实现具体化。或者,即使隐蔽部23a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印刷点22a1的宽度,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只要以使得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从隐蔽部23a1露出的方式基于隐蔽图案23a的位置而规定印刷点22a1的位置即可。

·在以使得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相对于隐蔽图案23a露出的方式配置印刷点22a1的结构中,优选以使得印刷点22a1的间距相对于隐蔽图案23a的间距的的偏差处于10%以内的方式规定印刷点22a1的位置。由此,可以通过隐蔽图案23a和印刷点22a1之间的干涉而产生莫尔条纹。

·隐蔽部23a1可以在xy坐标上具有相对于各轴以除了45°以外的角度交叉的直线状,也可以具有沿x轴或者y轴延伸的直线状。

·隐蔽部23a1可以不沿1个方向以等间隔排列,隐蔽部23a1间的距离可以沿着1个方向而逐渐增大,也可以逐渐减小。

·隐蔽部23a1可以不具有线状,隐蔽图案23a可以是在xy坐标上根据规定的规则而配置的点的集合。

·印刷点22a1的形成方法并不局限于利用热敏头的热转印法,也可以是喷墨法、以及电子照片法等。或者,印刷点22a1可以通过热转印法、喷墨法以及电子照片法中的至少2种的组合而形成。

·显示体10所具有的印刷点22a1可以不通过中间转印方式而形成,可以是构成显示体10的1个层、且在印刷点22a1的受像层直接形成。即,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可以是除了中间转印装置以外的装置、且作为能够形成印刷点22a1、以及使印刷点22a1和隐蔽图案23a重叠的装置而实现具体化。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受像层形成印刷点22a1之后,可以通过使隐蔽层23相对于受像层重叠而使得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重叠。或者,可以通过在包含隐蔽图案23a的受像层形成印刷点22a1而在形成印刷点22a1的同时,使得印刷点22a1的一部分与隐蔽图案23a重叠。

·显示体10并不局限于个人认证介质,例如可以具体化为游戏用卡等玩具、各种票券等。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以及图18至图32,对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按顺序对显示体的结构、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例子、显示体的应用例、以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显示体的结构]

参照图1及图18对显示体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图示,省略利用由个人认证介质具有的衍射部形成的衍射像的图示。

如图1所示,显示体10具有作为观察对象的表面10a。在与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显示体10对字符认证用图像12、由脸部图像11a、背景图像11c、以及关联图像11b构成的脸部认证用图像11进行显示。显示体10具有沿作为1个方向的x方向、以及作为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y方向扩展的板状。

字符认证用图像12被表面10a覆盖、且包含用于确定显示体10的持有者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第1信息要素。作为用于确定持有者的第1信息要素,字符认证用图像12包含持有者的姓名、国籍以及生日。字符认证用图像12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用于确定持有者的信息要素,也可以包含除了用于确定持有者的信息要素以外的信息要素。作为除了用于确定持有者的信息要素以外的信息要素,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10包含显示体10的有效期限。字符认证用图像12是第1图像图案的一个例子。

脸部图像11a是显示体10的持有者的脸部图像,是与字符认证用图像12不同的图像、且是用于确定显示体10的持有者的图像。脸部图像11a是第2图像的一个例子。背景图像11c是将脸部图像11a的周围包围的图像。

关联图像11b是通过第2图像图案和隐蔽图案的重叠而形成的图像。关联图像11b是仅在第2图像图案中未由第2图像图案显示的图像,且是并未仅由隐蔽图案对隐蔽图案进行显示的图像。关联图像11b是用于确定持有者的第2信息要素,包含与字符认证用图像12所包含的第1信息要素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持有者相关的第2信息要素,关联图像11b包含持有者的生日。

如图2所示,显示体10具有基材121、粘接层122、隐蔽层124以及保护层125,在显示体10中,上述层按照记载的顺序而层叠。

基材121只要具有能够对层叠于基材121上的粘接层122、隐蔽层124、以及保护层125进行支撑的强度即可,对于基材121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各种合成树脂、各种纸。

在基材121是树脂薄膜或者树脂片材时,对于上述形成材料,例如能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聚丙烯树脂(pp)、聚碳酸酯树脂(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以及聚乙烯树脂(pe)等。

粘接层122具有透光性。粘接层122只要具有能够对隐蔽层124和基材121进行粘接的粘接性即可。对于粘接层122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各种树脂。粘接层122作为第1图像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受像层而起作用,因此优选与构成各图像图案的墨水的密接性较高。粘接层122可以具有作为相对于基材121的锚固层的功能。此外,显示体10可以在基材121与粘接层122之间具有作为与粘接层122不同的层的锚固层。

粘接层122中与隐蔽层124接触的面为表面122f,第1图像图案123a和第2图像图案123b位于粘接层122的表面122f。第1图像图案123a是被表面10a覆盖、且通过表面10a对包含用于确定显示体10的持有者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信息在内的字符认证用图像12进行显示的图像图案。

第2图像图案123b是被表面10a覆盖、且埋入有大于或等于1个的第2信息要素的图像图案。埋入于该第2图像图案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受到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的限制。第2图像图案123b与第1图像图案123a显示的字符认证用图像12不同、且具有用于确定显示体10的持有者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图像图案123b包含用于对脸部图像11a进行显示的部分、以及用于对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的部分。另外,第2图像图案123b包含用于与隐蔽图案一起形成关联图像11b的部分。其中,脸部图像11a是与第1图像图案123a显示的字符认证用图像12不同、且用于确定显示体10的持有者的图像。另外,在第2图像图案123b中用于与隐蔽图案一起形成关联图像11b的部分是第2图像图案123b中埋入有第2信息要素的部分,用于对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的部分是用于限制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的部分。

第1图像图案123a由多个印刷点123a1构成,各印刷点123a1由墨水形成。用于形成印刷点123a1的墨水例如是含有颜料的颜料墨水。多个印刷点123a1由1种颜色的印刷点构成,印刷点123a1例如由黑色的印刷点123a1构成。

第1图像图案123a例如通过利用热敏头的热转印记录法形成,但也可以通过喷墨记录法、以及电子照片法而形成。第1图像图案123a中包含通过互不相同的方法而形成的印刷点123a1。

第2图像图案123b由多个印刷点123b1构成,各印刷点123b1由墨水形成。用于形成印刷点123b1的墨水例如是含有颜料的颜料墨水。优选多个印刷点123b1由大于或等于2种颜色的印刷点123b1构成,但也可以由1种颜色的印刷点123b1构成。

与第1图像图案123a相同地,第2图像图案123b例如通过利用热敏头的热转印记录法而形成,但也可以通过喷墨记录法以及电子斜进法而形成。

此外,其他粘接层可以位于隐蔽层124与粘接层122之间,在该情况下,第1图像图案123a和第2图像图案123b只要位于其他粘接层中的、与隐蔽层124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可。

另外,第1图像图案123a可以不由墨水形成,例如通过对含有热敏显色剂的层照射激光光线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基材121可以是含有热敏显色剂的层,第1图像图案可以形成于基材121。或者,显示体10可以在基材121与粘接层122之间具有含有热敏显色剂的层,可以在含有热敏显色材料的层形成第1图像图案。在该情况下,第1图像图案可以由通过上述的各种印刷法形成的部分、和在含有热敏显色剂的层形成的部分这两者构成。

隐蔽层124具有隐蔽图案124a和透射部124b。隐蔽图案124a位于相对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表面侧、即与第2图像图案123b相比而距表面10a的距离更小的部位,将第2图像图案123b的一部分隐蔽。由此,隐蔽图案124a将对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的限制解除。这样,隐蔽图案124a将对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的限制解除,其结果,对上述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

根据显示体10,隐蔽图案124a将第2图像图案123b的一部分隐蔽而解除对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的限制的状态。因此,这样的第2信息要素与能够仅由第2图像图案123b判别的状态的结构相比,能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透射部124b具有透光性,具有将隐蔽层124中的除了隐蔽图案124a以外的部分填充的层状。透射部124b可以由透明的树脂形成,也可以由透明的电介质形成。

在透射部124b由透明的电介质形成时,透射部124b作为透明反射层而起作用。透明反射层可以具有单层构造,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在透明反射层具有多层构造时,可以以使得透明反射层中反复产生反射和干涉的方式、即使得透明反射层作为多层干涉膜而起作用的方式,选择形成透明反射层的各层的材料等。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透射部124b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硫化锌以及二氧化钛等。

透射部124b是具有透光性的金属层,可以是具有小于20nm的厚度的金属层。对于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铬、镍、铝、铁、钛、银、金以及铜等。

隐蔽图案124a由多个隐蔽部124a1构成。各隐蔽部124a1的透光性低于透射部124b,并且在隐蔽部124a1重叠于印刷点123b1上的状态下仅使得无法目视确认印刷点123b1的程度的光透过。换言之,各隐蔽部124a1不透明至几乎不具有透光性的程度。

对于隐蔽部124a1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作为上述透射部124b的形成材料而举出的金属。由此,可以通过金属膜的蚀刻而形成隐蔽图案124a。但是,隐蔽部124a1在具有使得射入至隐蔽部124a1的光几乎不透过的程度的厚度这一点上与透射部124b不同。隐蔽部124a1的厚度优选大于或等于20nm小于或等于80nm,另外,隐蔽部124a1的形成材料在上述金属中也优选为铝。

在与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只要隐蔽图案124a具有至少与第2图像图案123b中的用于形成关联图像11b的部分重叠的大小即可,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与用于对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的部分也重叠的大小。

此外,可以通过利用掩模的蚀刻以使得金属层具有规定的图案的方式实施图案化而形成隐蔽图案124a。或者,可以在具有凹凸构造的基底层形成金属层之后,通过对金属层进行蚀刻而形成隐蔽图案124a。在该情况下,只要基底层中的位于与隐蔽图案124a重叠的部分的凹凸构造的大小,大于位于不与隐蔽图案124a重叠的部分的凹凸构造即可。

保护层125优选为具有透光性的层、即透明的层。保护层125保护构成显示体10的隐蔽层124不受化学的损伤、物理的损伤。保护层125中的与隐蔽层124接触的面是背面125r,背面125r的相反侧的面是表面125f。保护层125的表面125f是显示体10的表面10a。

衍射部125a位于保护层125的背面125r。衍射部125a构成为位于相对于隐蔽图案124a的表面侧、即与隐蔽图案124a相比而距表面10a的距离更小的部位,并且利用凹凸将衍射光射出。换言之,衍射部125a位于隐蔽图案124a与表面10a之间。保护层125包含2个衍射部125a,在与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一个衍射部125a与第1图像图案123a重叠,另一个衍射部125a与隐蔽图案124a重叠。

这样,显示体10具有衍射部125a,与此相应地,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变得更难。进而,进一步抑制了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另外,由衍射部125a射出的衍射光形成的衍射像与通过第1图像图案123a显示的字符认证用图像12、以及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重叠而形成的关联图像11b重叠。因此,显示体10的外观美观性得到提高。另外,需要各图像和衍射像的对位,与此相应地,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变得更难。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衍射部125a只要包含全息图以及衍射格栅中的至少一者即可。对于保护层125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光硬化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以及热塑性树脂中的任一种。

其中,光硬化性树脂例如为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氟化丙烯酸系树脂、硅氧烷丙烯酸系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环烯烃聚合物、甲基苯乙烯树脂、芴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以及聚丙烯树脂等。热硬化性树脂例如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尿素树脂、以及醇酸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为聚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以及聚缩醛树脂等。此外,对于保护层125的形成材料优选折射率为1.5左右。

此外,衍射部125a可以位于保护层125的表面125f,但在抑制衍射部125a产生化学性损伤、物理性损伤这一点上,优选衍射部125a位于保护层125的背面125r。另外,显示体10可以具有与保护层125不同的层、即位于保护层125与隐蔽层124之间且包含衍射部的层。另外,可以省略衍射部125a。

[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例子]

参照图19至图30对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例子进行说明。下面,作为隐蔽图案和第2图像图案的组合,对隐蔽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至少一者互不相同的6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1例]

参照图19及图20对第1例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第2图像图案123b包含第1区域123r1以及第2区域123r2。第1区域123r1由用于形成关联图像11b的多个印刷点123b1构成,是第2图像图案123b中埋入有第2信息要素的区域。第2区域123r2是由用于形成背景图像11c的多个印刷点123b1构成、且在第2图像图案123b中限制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的区域。

在形成有第1图像图案123a以及第2图像图案123b的受像层设定有沿x方向以及y方向排列的多个图像单元,对于各图像单元,对作为位于图像单元的像素、即作为印刷点123b1的位置的像素位置而对基于xy坐标系的该图像单元分配固有的坐标。在与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多个图像单元形成正方格栅。

在所有图像单元中,用于形成关联图像11b的多个印刷点123b1排列的区域是第1单元区域p1,用于形成背景图像11c的多个印刷点123b1排列的区域是第2单元区域p2。

属于第1单元区域p1的多个图像单元p中由包含位于(m,n)的图像单元p、位于(m,n+7)的图像单元p、位于(m+7,n)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m+7、n+7)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多个图像单元p。这样的图像单元p的集合是第1单元单位pu1。

在第1单元单位pu1中,第1点d1分别处于位于(m+2,n+1)的图像单元p、位于(m+6,n+1)的图像单元p、位于(m+2,n+5)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m+6,n+5)的图像单元p。各第1点d1是印刷点的一个例子,在第1点d1所处的图像单元p中,第1点d1具有圆形,该圆形具有与图像单元p内切的大小。

多个第1单元单位pu1无间隙地排列于第1单元区域p1,因此在第1单元区域p1中,x方向上的第1点d1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并且y方向上的第1点d1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

在属于第2单元区域p2的多个图像单元p中,包含由位于(k,l)的图像单元p、位于(k,l+7)的图像单元p、位于(k+7,l)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k+7,l+7)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多个图像单元p。这样的图像单元p的集合是第2单元单位pu2。

在第2单元单位pu2中,第1点d1分别处于位于(k,l+3)的图像单元p、位于(k+4,l+3)的图像单元p、位于(k,l+7)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k+4,l+7)的图像单元p。

多个第2单元单位pu2无间隙地排列于第2单元区域p2,因此在第2单元区域p2中与第1单元区域p1相同地,x方向上的第1点d1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并且y方向上的第1点d1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但是,在第1单元单位pu1和第2单元单位pu2重叠时,位于第1单元单位pu1的各第1点d1的位置在x方向上以2个图像单元p、且在y方向上以2个图像单元p相对于位于第2单元单位pu2的第1点d1的位置而错开。

隐蔽层124是向供第2图像图案123b形成的受像层投影的层,因此可以与受像层同样地在隐蔽层124也设定沿x方向以及y方向排列的多个图像单元p。对于各图像单元p,作为位于图像单元p的像素的位置的像素位置,对基于xy坐标系的该图像单元p分配固有的坐标。在与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多个图像单元p形成正方格栅。

在所有图像单元p中,包含由位于(i,j)的图像单元p、位于(i,j+7)的图像单元p、位于(i+7,j)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i+7,j+7)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多个图像单元p。这样的图像单元p的集合是第3单元单位pu3。

在第3单元单位pu3中,隐蔽部124a1分别处于位于(i,j+3)的图像单元p、位于(i+4,j+3)的图像单元p、位于(i,j+7)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i+4,j+7)的图像单元p。各隐蔽部124a1具有正方形状,该正方形状具有与图像单元p相同的大小。

第3单元单位pu3在隐蔽层124中的、用于形成背景图像11c以及关联图像11b的部分无间隙地排列,因此与第1单元区域p1以及第2单元区域p2相同地,x方向上的隐蔽部124a1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并且y方向上的隐蔽部124a1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而且,在第2单元单位pu2和第3单元单位pu3重叠时,各隐蔽部124a1与不同于与其他隐蔽部124a1重叠的第1点d1的第1点d1重叠。

这样,隐蔽图案124a具有多个隐蔽部124a1,该隐蔽部124a1具有点状,隐蔽部124a1可以在作为至少1个方向的排列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据此,具有相同形状的隐蔽部124a1在排列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因此与隐蔽部具有随机形状的结构、隐蔽部随机地排列的结构相比,容易形成隐蔽图案124a。

如图20所示,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重叠而使得第2图像图案123b中的位于第1区域123r1的所有第1点d1未被隐蔽图案124a隐蔽。另一方面,位于第2区域123r2的所有第1点d1被隐蔽图案124a隐蔽。

由此,背景图像11c仅由隐蔽图案124a形成,另一方面,关联图像11b由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形成,因此背景图像11c的色调和关联图像11b的色调互不相同。

其结果,将限制了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的状态解除。换言之,以使得显示体10的观察者能够目视确认到关联图像11b的方式,由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形成关联图像11b。另外,如果是这样的关联图像11b,则显示体10的读取装置能够对关联图像11b与背景图像11c进行区别。进而,读取装置能够读取关联图像11b。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2图像图案123b中,在第1区域123r1与第2区域123r2之间,第1点d1的密度相等。因此,在仅目视确认到第2图像图案123b时,在第2图像图案123b中,无法对第1区域123r1和第2区域123r2彼此进行区别。由此,第2区域123r2限制了对埋入于第1区域123r1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

另外,第1点d1例如由黑色的墨水形成,但第1点d1也可以由青色的印刷点、品红色的印刷点、以及黄色的印刷点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印刷点形成。另外,在第1点d1由多种颜色的印刷点形成时,各色的印刷点以点上点方式、即彼此重叠的方式形成,因此第2图像图案123b包含多个印刷点重叠的重叠点。点上点方式是形成重叠点的印刷方式。可以在1个图像单元p内形成为使得多个印刷点重叠而形成重叠点。

据此,在以与点上点方式不同的印刷方式形成第2图像图案123b时,能够根据构成第2图像图案的印刷点的形状而判断显示体10是否被变更改造。此外,在第1图像图案123a包含重叠点的结构中也能够获得这样的效果。

例如,在利用根据cmyk彩色模型形成图像的彩色复印机形成第2图像图案时,青色的印刷点、品红色的印刷点、以及黄色的印刷点以特有的排列在该彩色复印机排列。因此,即使这种第2图像图案与隐蔽图案124a重叠,基于通过点上点方式形成的印刷点的第2图像图案123b也难以形成与同隐蔽图案124a一起形成的关联图像11b相同的图像。因此,还能够通过观察显示体10显示的关联图像11b而判断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的有无。

另外,优选图像单元p的单位长度大于或等于5μm小于或等于200μm。换言之,位于图像单元p的印刷点123b1的直径、以及隐蔽部124a1的单位长度分别优选大于或等于5μm小于或等于200μm。

由于图像单元p的单位长度大于或等于5μm、且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对位难度得到抑制,因此隐蔽图案124a的位置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位置的错位得到抑制。其结果,关联图像11b包含的信息容易由显示体10的读取装置读取。

由于图像单元p的单位长度小于或等于200μm,即使隐蔽图案124a与第2图像图案123b之间产生错位,也能抑制这样的错位增大至能够由显示体10的观察者目视确认到的程度。进而,第2图像图案123b的分辨率精细至能抑制对第2图像图案123b的变更改造的程度。

[第2例]

参照图21及图22对第2例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在第2例中,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1区域123r1以及第2区域123r2的各自的第1点d1的排列方式与第1例相同。

与此相对,在隐蔽层124包含的第3单元单位pu3中,1个隐蔽部124a1具有从位于(i,j)的图像单元p延伸至位于(i,j+7)的图像单元p的线状。另外,其他隐蔽部124a1具有从位于(i+4,j)的图像单元p延伸至位于(i+4,j+7)的图像单元p的线状。因此,在隐蔽层124中,x方向上的隐蔽部124a1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即,隐蔽图案124a为多条线以等间隔排列的线条图案。

因此,如图22所示,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重叠,从而与第1例相同地,位于第1区域123r1的所有第1点d1都未被隐蔽图案124a隐蔽。另一方面,位于第2区域123r2的所有第1点d1都被隐蔽图案124a隐蔽。

如上所述,隐蔽图案124a具有多个隐蔽部124a1,该隐蔽部124a1具有线状,隐蔽部124a1可以在与隐蔽部124a1延伸的y方向交叉的x方向、即排列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据此,具有线状的多个隐蔽部124a1在排列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因此与隐蔽部具有随机形状的结构、隐蔽部随机地排列的结构相比,容易形成隐蔽图案124a。

[第3例]

参照图23及图24对第3例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在第3例中,隐蔽层124的隐蔽部124a1的排列方式与第2例相同。

与此相对,在第1区域123r1包含的第1单元单位pu1中,第1点d1从位于(m+2,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2,n+7)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8个图像单元p。并且,第1点d1从位于(m+6,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6,n+7)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8个图像单元p。

另外,在第2区域123r2包含的第2单元单位pu2中,第1点d1从位于(k,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l+7)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8个图像单元p。并且,第1点d1从位于(k+4,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4,l+7)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8个图像单元p。

因此,如图24所示,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重叠,从而与第1例相同地,位于第1区域123r1的所有第1点d1都未被隐蔽图案124a隐蔽。另一方面,位于第2区域123r2的所有第1点d1都被隐蔽图案124a隐蔽。

[第4例]

参照图25及图26对第4例进行说明。

如图25所示,在属于第1单元区域p1的多个图像单元p中,包含由位于(m,n)的图像单元p、位于(m,n+8)的图像单元p、位于(m+8,n)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m+8,n+8)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多个图像单元p。这样的图像单元p的集合是第1单元单位pu1。

第2点d2、第3点d3、以及第4点d4位于第1单元单位pu1,在第2点d2、第3点d3、以及第4点d4之间,各点所具有的颜色互不相同。第2点d2、第3点d3、以及第4点d4分别是印刷点123b1的一个例子。

在第1单元单位pu1中,第2点d2从位于(m,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n+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第3点d3从位于(m+3,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3,n+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第4点d4从位于(m+6,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6,n+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

多个第1单元单位pu1在第1单元区域p1无间隙地排列,因此在第1单元区域p1中,x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9倍,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排列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3倍。换言之,x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以及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排列间距为作为像素的一个例子的印刷点的大小的整数倍。

在属于第2单元区域p2的多个图像单元p中包含由位于(k,l)的图像单元p、位于(k,l+8)的图像单元p、位于(k+8,l)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k+8,l+8)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多个图像单元p。这样的图像单元p的集合是第2单元单位pu2。

在第2单元单位pu2中,第4点d4从位于(k+1,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1,l+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第2点d2从位于(k+4,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4,l+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第3点d3从位于(k+7,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7,l+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

多个第2单元单位pu2在第2单元区域p2无间隙地排列,因此在第2单元区域p2中,与第1单元区域p1相同地,x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9倍,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排列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3倍。换言之,x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以及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排列间距,为作为像素的一个例子的印刷点的大小的整数倍。

但是,在第1单元单位pu1和第2单元单位pu2重叠时,位于第1单元单位pu1的各色的印刷点的位置在x方向上以4个图像单元p相对于位于第2单元单位pu2的各色的印刷点的位置而错开。

在所有图像单元p中包含由位于(i,j)的图像单元p、位于(i,j+8)的图像单元p、位于(i+8,j)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i+8,j+8)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多个图像单元p。这样的图像单元p的集合是第3单元单位pu3。

在第3单元单位pu3中,第1隐蔽部124a1从位于(i+1,j)的图像单元p延伸至位于(i+1,j+8)的图像单元p。进而,第1隐蔽部124a1从位于(i+2,j)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i+2,j+8)的图像单元p具有占据各图像单元p的单位长度的1/2的宽度。即,第1隐蔽部124a1具有图像单元p的1.5倍的宽度。

第2隐蔽部124a1从位于(i+4,j)的图像单元p延伸至位于(i+4,j+8)的图像单元p、且具有图像单元p的1.5倍的宽度,在x方向上,从位于(i+5,j)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i+5,j+8)的图像单元p而露出。

第3隐蔽部124a1从位于(i+7,j)的图像单元p延伸至位于(i+7,j+8)的图像单元p、且具有图像单元p的1.5倍的宽度,在x方向上,从位于(i+8,j)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i+8,j+8)的图像单元p而露出。

第3单元单位pu3在隐蔽层124中的、用于形成背景图像11c以及关联图像11b的部分无间隙地排列,因此x方向上的隐蔽部124a1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3倍,在各单元区域中,与x方向上的印刷点的列排列的间距相等。而且,在第2单元单位pu2和第3单元单位pu3重叠时,各隐蔽部124a1与不同于与其他所有隐蔽部124a1重叠的印刷点的列的印刷点的列重叠。

因此,如图26所示,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重叠,从而第2图像图案123b中的位于第1区域123r1的所有印刷点都未被隐蔽图案124a隐蔽。另一方面,位于第2区域123r2的所有印刷点都被隐蔽图案124a隐蔽。

由此,背景图像11c仅由隐蔽图案124a形成,另一方面,关联图像11b由隐蔽图案124a、第2点d2、第3点d3、以及第4点d4形成,因此背景图像11c的色调和关联图像11b的色调互不相同。其结果,将限制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的状态解除。换言之,以能够使得显示体10的观察者目视观察到关联图像11b的方式由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形成关联图像11b。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2图像图案123b中,在第1区域123r1与第2区域123r2之间,第2点d2的列的间距、第3点d3的列的间距、以及第4点d4的列的间距相等。因此,在仅目视确认到第2图像图案123b时,第2图像图案123b是由第2点d2、第3点d3、以及第4点d4构成的1个图像,在第2图像图案123b中,无法对第1区域123r1和第2区域123r2彼此进行区别。由此,第2区域123r2限制对埋入于第1区域123r1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

另外,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例如分别由青色的印刷点、品红色的印刷点、以及黄色的印刷点中的至少1种形成,并且如上所述,第1点d1、第2点d2、以及第3点d3具有互不相同的颜色。

[第5例]

参照图27及图28对第5例进行说明。此外,在第5例中,与上述第4例相比,在多个图像单元p中,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位置不同,并且对隐蔽图案124a进行投影的位置不同。

如图27所示,在第1单元区域p1中,第2点d2从位于(m,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n+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进而,第2点d2从位于(m+6,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6,n+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

第3点d3从位于(m+2,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2,n+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进而,第3点d3从位于(m+8,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8,n+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

第4点d4从位于(m+4,n)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m+4,n+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

此外,在第1单元区域p1中,位于由位于(m,n)的图像单元p、位于(m,n+5)的图像单元p、位于(m+5,n)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m+5,n+5)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区域的多个图像单元p,构成第1单元单位pu1。多个第1单元单位pu1在第1单元区域p1无间隙地排列,因此在第1单元区域p1中,x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6倍,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2倍。

在第2单元区域p2中,第3点d3从位于(k,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l+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进而,第3点d3从位于(k+6,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6,l+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

第4点d4从位于(k+2,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2,l+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进而,第4点d4从位于(k+8,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8,l+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

第2点d2从位于(k+4,l)的图像单元p至位于(k+4,l+8)的图像单元p分别位于沿y方向排列的9个图像单元p。

此外,在第2单元区域p2中,位于由位于(k,l)的图像单元p、位于(k,l+5)的图像单元p、位于(k+5,l)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k+5,l+5)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区域的多个图像单元p构成第2单元单位pu2。多个第2单元单位pu2在第2单元区域p2无间隙地排列,因此在第2单元区域p2中与第1单元区域p1相同,x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6倍,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2倍。

但是,在第1单元单位pu1和第2单元单位pu2重叠时,位于第1单元单位pu1的各色的印刷点的位置在x方向上以2个图像单元p相对于位于第2单元单位pu2的相同颜色的印刷点的位置而错开。

隐蔽图案124a由具有线状的多个隐蔽部124a1构成,各隐蔽部124a1沿y方向延伸,并且在各隐蔽部124a1中的x方向上的宽度与图像单元p的单位长度相等。

隐蔽图案124a例如包含从位于(i,j)的图像单元p延伸至位于(i,j+8)的图像单元p的隐蔽部124a1。隐蔽图案124a包含从跨越位于(i+2,j)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i+3,j)的图像单元p的位置延伸至跨越位于(i+2,j+8)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i+3,j+8)的图像单元p的位置的隐蔽部124a1。

隐蔽图案124a包含从位于(i+5,j)的图像单元p延伸至位于(i+5,j+8)的图像单元p的隐蔽部124a1。隐蔽图案124a包含从跨越位于(i+7,j)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i+8,j)的图像单元p的位置延伸至跨越位于(i+7,j)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i+8,j+8)的图像单元p的位置的隐蔽部124a1。

在隐蔽图案124a中,多个隐蔽部124a1在x方向上排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2.5倍。此外,在隐蔽图案124a中,位于由位于(i,j)的图像单元p、位于(i,j+4)的图像单元p、位于(i+4,j)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i+4、j+4)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区域的多个图像单元p构成第3单元单位pu3。

在第5例中,印刷点的列在x方向上排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2倍,另一方面,隐蔽部124a1在x方向上排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2.5倍。换言之,相对于印刷点的列排列的间距,隐蔽部124a1的排列间距以25%而错开。

因此,如图28所示,在第1单元区域p1以及第2单元区域p2这两者,在重复的第2点d2的列、第3点d3的列、以及第4点d4的列中,隐蔽图案124a中隐蔽的列、以及未由隐蔽图案124a隐蔽的列沿x方向改变。因此,在第1单元区域p1以及第2单元区域p2这两者,通过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重叠而能够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图像、换言之为颜色沿x方向逐渐变化的图像。

而且,在第1单元区域p1与第2单元区域p2之间,在x方向上,第2点d2的列、第3点d3的列、以及第4点d4的列排列的顺序不同。因此,由位于第1单元区域p1的印刷点和隐蔽图案124a形成的图像所具有的彩虹色、和由位于第2单元区域p2的印刷点和隐蔽图案124a形成的图像所具有的彩虹色是互不相同的颜色。

例如,在第1单元区域p1中,在x方向上,x方向上的宽度为1/2的第3点d3的列、第4点d4的列、第2点的列、以及x方向上的宽度为1/2的第3点d3的列按照记载的顺序而排列,由此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图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第2单元区域p2中,在x方向上,x方向上的宽度为1/2的第4点d4的列、第2点d2的列、第3点d3的列、以及x方向上的宽度为1/2的第4点d4的列按照记载的顺序而排列,由此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图像的一部分。

此外,在第1单元区域p1和第2单元区域p2形成具有互不相同的彩虹色的图像的方面,在x方向上,优选隐蔽部124a1排列的间距相对于印刷点的列排列的间距的错开的间距比小于或等于25%。如果间距比小于或等于25%,则如上所述能够在第1单元区域p1与第2单元区域p2之间使得图像的彩虹色互不相同。

而且,如果间距比小于或等于25%,则与间距比大于25%的结构相比,在与第1单元区域p1对应的部分、以及与第2单元区域p2对应的部分,在彩虹色的图像中难以形成颜色改变的间距小于颜色改变的间距的彩虹色的条纹。在这种彩虹色的条纹中,颜色改变的间距较小,因此难以对由第1单元区域p1形成的图像、和由第2单元区域p2形成的图像的差异进行区别。其结果,难以与背景图像11c区别地目视确认关联图像11b,难以利用读取装置与背景图像11c区别地进行读取。

关于这一点,如果间距比小于或等于25%,则彩虹色的条纹的形成得到抑制,因此容易对由第1单元区域p1形成的图像、和由第2单元区域p2形成的图像进行区别。

[第6例]

参照图29及图30对第6例进行说明。第6例与第5例相同地,因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重叠而在第1单元区域p1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图像,并且在第2单元区域p2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图像。另一方面,在第6例中,各单元区域的印刷点的排列、以及投影后的隐蔽部124a1的排列与第5例不同。

如图29所示,在第1单元单位pu1中,第2点d2分别位于如下7个图像单元p,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m+2,n)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m+8,n+6)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相对于x方向以45°交叉的直线上、即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另外,第2点d2分别位于如下2个图像单元p,即,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m,n+7)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m+1,n+8)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

第3点d3分别位于如下4个图像单元p,即,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m+5,n)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m+8,n+3)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另外,第3点d2分别位于如下5个图像单元p,即,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m,n+4)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m+4,n+8)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

第4点d4分别位于如下8个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m+8,n)的图像单元p,即,所述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m,n+1)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m+7,n+8)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

多个第1单元单位pu1在第1单元区域p1无间隙地排列,因此在第1单元区域p1中,y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9倍,x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9倍。另外,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3倍,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3倍。

在第2单元单位pu2中,第2点d2分别位于如下3个图像单元p,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k+6,l)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k+8,l+2)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另外,第2点d2分别位于如下6个图像单元p,即,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k,l+3)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k+5,l+8)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

第3点d3分别位于如下9个图像单元p,即,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k,l)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k+8,l+8)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

第4点d4分别位于如下6个图像单元p,即,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k+3,l)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k+8,l+5)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另外,第4点d4分别位于如下3个图像单元p,即,该图像单元p位于作为将位于(k,l+6)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k+2,l+8)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的、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

多个第2单元单位pu2在第2单元区域p2无间隙地排列,因此与第1单元区域p1相同地,在第2单元区域p2中,y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9倍,x方向上的各色的印刷点排列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的9倍。另外,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3倍,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印刷点的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3倍。但是,在第1单元单位pu1和第2单元单位pu2重叠时,位于第1单元单位pu1的各色的印刷点的位置在y方向上与4个图像单元p相应地,相对于位于第2单元单位pu2的相同颜色的印刷点的位置错开。

隐蔽图案124a由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多个隐蔽部124a1构成。隐蔽图案124a例如包含位于(i,j+8)的位置的图像单元p的隐蔽部124a1、以及位于(i+8,j)的位置的图像单元p的隐蔽部124a1。另外,隐蔽图案124a包含跨越如下5个图像单元p的隐蔽部124a1,这5个图像单元p位于将位于(i,j+4)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i+4,j+8)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上、即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

另外,隐蔽图案124a包含跨越如下9个图像单元p的隐蔽部124a1,这9个图像单元p位于将位于(i,j)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i+8,j+8)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即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另外,隐蔽图案124a包含跨越如下5个图像单元p的隐蔽部124a1,这5个图像单元p位于将位于(i+4,j)的图像单元p和位于(i+8,j+4)的图像单元p连结的直线、即沿延伸设置方向de延伸的直线上。

此外,在隐蔽图案124a中,由位于(i,j+1)的图像单元p、位于(i,j+4)的图像单元p、位于(i+3,j+1)的图像单元p、以及位于(i+3,j+4)的图像单元p包围的区域的多个图像单元p构成第3单元单位pu3。多个第3单元单位pu3在隐蔽图案124a无间隙地排列。

因此,在隐蔽图案124a中,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隐蔽部124a1排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隐蔽部124a1排列的间距为图像单元p的4倍。即,隐蔽图案124a中的x方向上的间距与第2图像图案123b中的x方向上的间距不同,并且隐蔽图案124a中的y方向上的间距与第2图像图案123b中的y方向上的间距不同。

如图30所示,与延伸设置方向de正交的方向为排列方向da。在第1单元区域p1以及第2单元区域p2这两者,在第2点d2的列、第3点d3的列、以及第4点d4的列的反复排列中,由隐蔽图案124a隐蔽的列、和未由隐蔽图案124a隐蔽的列沿排列方向da而改变。因此,在第1单元区域p1以及第2单元区域p2这两者,通过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重叠而能够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图像、换言之为颜色沿排列方向da逐渐改变的图像。

例如,在第1单元区域p1中,在排列方向da上,第2点d2的列、第4点d4的列、第2点d2的列、以及第3点d3的列按照记载的顺序排列,由此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图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第2单元区域p2中,在排列方向da上,第4点d4的列、第2点d2的列、第4点d4的列、以及第2点d2的列按照记载的顺序排列,由此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图像的一部分。

[显示体的应用例]

参照图31及图32对显示体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如图31所示,护照150是具有显示体10的册子的一个例子。护照150具有对显示体10进行支撑的基材151。基材151例如是装订成1个的多个基材中的1个,且由纸形成。此外,基材151的形成材料可以是各种合成树脂。

如图32所示,id卡160具有显示体10。id卡160具有对显示体10进行支撑的基材161,基材161具有板状。基材161的形成材料例如为各种合成树脂,但也可以是纸、金属、陶瓷以及玻璃等。id卡160显示的字符认证用图像12作为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而包含个人编号,关联图像11b作为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而包含个人编号。

此外,通过下面的方法将显示体10分别转印于上述护照150的基材151以及id卡160的基材161。利用热烫印将显示体10热转印于各基材。对于显示体10的热转印,可以代替热烫印而使用热辊以及热敏头中的任一种。

为了提高显示体10相对于各基材的粘接性,可以在各基材中的供显示体10转印的面形成锚固层。另外,在显示体10中,可以在上述基材121中的与粘接层122相反侧的面形成粘接层。由此,能够提高显示体10相对于基材的粘接性。

[实施例2]

对将个人认证介质应用于护照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护照用的册子,准备了封面纸、数据页、以及visa页的册子。数据页是对与护照的持有者相关的信息、以及脸部图像进行记录的页,作为数据页,准备了由纸制的基材和易粘接层构成的页。

接下来,利用护照打印机(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下面的方法在数据页形成对字符认证用图像进行显示的第1图像图案、以及用于对脸部图像、背景图像以及关联图像进行显示的第2图像图案。

首先,准备了由基底薄膜、剥离层以及受像层构成的中间转印介质。在中间转印介质中,剥离层构成为还作为个人认证介质的保护层而起作用,受像层构成为还作为个人认证介质的粘接层而起作用。

另外,在剥离层中的与受像层接触的面形成有隐蔽图案。此外,以使得隐蔽图案具有下面的隐蔽部的方式,对通过蒸镀形成的铝膜进行蚀刻而形成隐蔽图案。即,由具有线状的多个隐蔽部构成隐蔽图案。各隐蔽部以如下方式形成隐蔽图案,即,沿与中间转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以45°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输送方向上的隐蔽部的宽度为200μm,并且输送方向上的间距为400μm。此外,隐蔽图案间的间隙由形成于隐蔽图案上的受像层填充。

在中间转印介质中的与隐蔽图案重叠的部分,利用墨带和热敏头以下面的方式形成第1图像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即,利用黑色墨水形成用于形成第1图像图案的多个印刷点。第1图像图案形成为作为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而包含对持有者的生日进行表现的形状。然后,作为用于形成第2图像图案的印刷点,按顺序形成青色的印刷点、品红色的印刷点以及黄色的印刷点。

此外,在第2图像图案的第1单元区域以及第2单元区域,如此前利用图29说明的那样形成了印刷点。此时,将第2点设为青色的印刷点,将第3点设为品红色的印刷点,将第4点设为黄色的印刷点。另外,将各印刷点的直径设定为80μm,将输送方向上的图像单元的间距设定为130μm,将输送方向上的点列的间距设定为390μm。另外,在第2图像图案的第1区域以埋入有作为用于确定持有者的信息的持有者的生日的方式形成第2图像图案。

而且,使形成有第1图像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中间转印介质中的包含第1图像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在内的部分与数据页重叠,利用加热辊将该部分热转印于数据页,由此获得实施例2的护照。

在实施例2的护照中,在与数据页扩展的平面相对的平面图中,确认到在数据页、且在第2图像图案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分别形成有具有彩虹色的图像。而且,形成有第1区域的图像的彩虹色、和形成有第2区域的图像的彩虹色互不相同,因此确认到能够对关联图像、即作为信息而包含持有者的生日的图像进行目视确认。

如以上说明,根据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下面列举的效果。

(2-1)隐蔽图案124a将第2图像图案123b的一部分隐蔽而将限制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的状态解除。因此,这种第2信息要素与能够仅利用第2图像图案123b进行判别的状态的结构相比,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得到抑制。

(2-2)能够通过对金属膜的蚀刻而形成隐蔽图案124a。

(2-3)显示体10具有衍射部125a,与此相应地,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变得更难。进而,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得到进一步抑制。

(2-4)利用衍射部125a射出的衍射光形成的衍射像与通过第1图像图案123a显示的图像、以及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重叠而形成的关联图像11b重叠。因此,显示体10的外观美观性得到提高。另外,需要各图像和衍射像的对位,与此相应地,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变得更难。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

(2-5)在第1图像图案123a以及第2图像图案123b中的包含重叠点的图像图案以与点上点方式不同的印刷方式形成时,能够根据构成图像图案的印刷点的形状而判断是否对显示体10进行了变更改造。

(2-6)根据由多点构成的隐蔽图案124a,具有相同形状的隐蔽部124a1在排列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因此,与隐蔽部124a1具有随机形状的结构、隐蔽部124a1随机地排列的结构相比,容易形成隐蔽图案124a。

(2-7)在隐蔽图案124a是线条图案时,具有线状的多个隐蔽部124a1在排列方向上以等间隔排列。因此,与隐蔽部124a1具有随机形状的结构、隐蔽部124a1随机地排列的结构相比,容易形成隐蔽图案124a。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可以以下面的方式适当地对上述第2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实施。

·显示体10所具有的衍射部125a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2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个,也可以是1个。另外,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1个衍射部125a可以与2个图像图案这两者重叠。

·在与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衍射部125a可以仅将各图像图案的一部分覆盖,也可以将各图像图案的整体覆盖。即,衍射部125a可以是将2个图像图案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者覆盖的结构。

·在与表面10a相对的平面图中,衍射部125a可以在与第1图像图案123a以及第2图像图案123b这两者不重叠的位置形成。在这种结构中,也因显示体10具有衍射部而使得对显示体10的变更改造变得更难。

·在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1区域123r1以及第2区域123r2中,印刷点可以通过上述以外的重复图案而位于多个图像单元p。

另外,隐蔽图案124a并不局限于线条图案以及点图案,例如可以由具有折线状的多个隐蔽部构成,该折线状具有至少1个弯曲部,也可以由具有波线状的多个隐蔽部构成,该波线状具有多个弯曲部。总之,隐蔽图案只要构成为与第2图像图案123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而将第2图像图案123b的一部分隐蔽,并由此形成关联图像11b即可。

即,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组合只要是如下图案的组合即可,即,能够通过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重叠将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由第2图像图案的一部分限制的状态解除。

·作为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关联图像11b并不局限于基于上述字符的信息,例如可以是包含持有者的出身国的国旗、持有者的脸部图像以及持有者的脸部图像等用于确定持有者的信息的图案。

·如果第2图像图案123b显示的图像是与第1图像图案123a显示的字符认证用图像12不同的图像,则与字符认证用图像12不同的图像并不局限于包含上述脸部图像11a的图像,例如可以是包含持有者的出身国的国旗等用于确定持有者的信息的图案。

·如实施例2中说明的那样,隐蔽层124中的将隐蔽图案124a之间填充的透射部124b可以由作为各印刷点的受像层而起作用、且作为与基材的粘接层而起作用的粘接层的一部分形成。在这种结构中,显示体10只要具有保护层、粘接层以及基材,隐蔽图案在粘接层中位于作为与保护层接触的面的表面、且图像图案在粘接层中位于作为与基材接触的面的背面即可。

·在显示体10应用于护照150以及id卡160时,只要能够利用显示体10具有的基材21而实现护照150以及id卡160要求的机械强度,则可以将上述基材151、161省略。

·显示体10不仅可以应用于护照150以及id卡160,也可以应用于除此以外的个人认证介质。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33至图36对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体与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相比,第2图像图案和隐蔽图案未包含于同一片材这一点不同。因此,下面,详细地说明这种不同点,对与第2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下面,按顺序对显示体的结构、以及作为显示体的应用例的护照的结构进行说明。

[显示体的结构]

参照图33及图34对显示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3所示,显示体170具有信息片材171以及检验片材172。信息片材171是第1片材的一个例子,检验片材172是第2片材的一个例子。信息片材171具有作为观察对象的表面171f,在与表面171f相对的平面图中,通过表面171f对字符认证用图像12、脸部图像11a、以及背景图像11c进行显示。但是,在信息片材171显示的背景图像11c是仅由第2图像图案123b形成的图像、且包含埋入有关联图像11b中包含的第2信息要素的潜像区域11c1这一点上,与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体10显示的图像不同。

检验片材172包含将第2图像图案123b的一部分隐蔽的隐蔽图案172a,与信息片材171的表面171f重叠。隐蔽图案172a只要具有将至少背景图像11c的潜像区域11c1的整体覆盖的大小即可。

如图34所示,信息片材171具有基材121、粘接层122、以及保护层125,在信息片材171中,上述各层按照记载的顺序而层叠。另外,信息片材171是具有第1图像图案123a以及第2图像图案123b的片材。在信息片材171中,保护层125的表面125f是信息片材171的表面171f。此外,在省略了保护层125的背面125r的衍射部125a这一点上,保护层125与第2实施方式的保护层125不同。

第2图像图案123b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2图像图案123b相同地,由多个印刷点123b1构成。在检验片材172与信息片材171的表面171f重叠时,第2图像图案123b与隐蔽图案172a一起形成关联图像11b。换言之,由检验片材172的隐蔽图案172a将对第2图像图案123b所包含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进行限制的状态解除。

检验片材172包含表面172f、以及与表面172f相反侧的背面172r、在检验片材172与信息片材171的表面171f重叠时,背面172r是与信息片材171的表面172f相对的面。

检验片材172能够在用于由隐蔽图案172a将第2图像图案123b的一部分隐蔽的第1位置、与用于将隐蔽图案172a的隐蔽解除的第2位置之间位移。

检验片材172具有隐蔽层181以及衍射层182。隐蔽层181与第2实施方式的隐蔽层124相同地,具有由多个隐蔽部172a1构成的隐蔽图案172a和透射部181b。隐蔽层181中的与衍射层182接触的相反侧的面是检验片材172的背面172r。

另外,检验片材172具有衍射部182a,衍射部182a位于与隐蔽图案172a相比而距检验片材172的表面172f的距离更小的部位,构成为利用凹凸将衍射光射出。在与检验片材172扩展的平面相对的平面图中,衍射部182a与隐蔽图案172a重叠。

由此,在经由检验片材172观察信息片材171时,观察到关联图像11b、以及由衍射部182a射出的衍射光形成的衍射像。另外,在经由检验片材172观察信息片材171时,目视确认到由衍射部182a射出的衍射光形成的衍射像与关联图像11b重叠,因此由检验片材172和信息片材171形成的图像的外观美观性得到提高。

衍射层182包含这种衍射部182a。在衍射层182中,与隐蔽层181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是检验片材172的表面172f。在衍射层182中,衍射部182a位于与隐蔽层181接触的面。检验片材172只要至少具有隐蔽层181即可,可以省略衍射层182。

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图像图案123a、第2图像图案123b设置于信息片材171。另一方面,检验片材172中具有隐蔽图案172a。此外,第2实施方式中此前说明的隐蔽图案124a和第2图像图案123b的组合的6个例子,可以应用于检验片材172的隐蔽图案172a、以及信息片材171的第2图像图案123b。

[护照的结构]

参照图35及图36对护照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5所示,护照190是具有显示体170的册子的一个例子。护照190具有对信息片材171进行支撑的基材191和检验片材172作为彼此相邻的页,将基材191和检验片材172彼此装订而构成1个册子。

在检验片材172和信息片材171未重叠的状态下,由第2图像图案123b形成的图像仅为脸部图像11a以及背景图像11c。

与此相对,如图36所示,如果使检验片材172与信息片材171重叠而使得隐蔽图案172a与潜像区域11c1重叠,则构成潜像区域11c1的多个印刷点123b1的一部分在第2图像图案123b中由隐蔽图案172a隐蔽。由此,第2图像图案123b和隐蔽图案172a形成关联图像11b。这样,信息片材171通过与检验片材172重叠而能够对包含与持有者相关的信息、即字符认证用图像12中包含的第2信息要素的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

[实施例3]

对将个人认证介质应用于护照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护照用的册子,准备了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的册子。接下来,利用护照打印机(与实施例2相同),通过下面的方法使得对字符认证用图像进行显示的第1图像图案、和用于对包含潜像区域的背景图像进行显示的第2图像图案形成为数据页。

首先,准备具有与实施例2的中间转印介质相同的结构的中间转印介质,利用墨带和热敏头,以下面的方式形成第1图像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即,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形成第1图像图案。然后,作为用于形成第2图像图案的印刷点,按顺序形成青色的印刷点、品红色的印刷点、以及黄色的印刷点。

此外,在第2图像图案中的第1单元区域以及第2单元区域,如此前利用图29说明的那样形成印刷点。此时,使得第2点形成为由青色的印刷点以及品红色的印刷点构成的重叠点。使得第3点形成为由品红色的印刷点和黄色的印刷点构成的重叠点。使得第4点形成为由黄色的印刷点和青色的印刷点构成的重叠点。另外,将各重叠点的直径设定为80μm,将输送方向上的图像单元的间距设定为130μm,将输送方向上的点列的间距设定为390μm。另外,以具有对持有者的生日进行表现的形状的方式形成第2单元区域。

而且,在形成有第1图像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中间转印介质中,使包含第1图像图案以及第2图像图案的部分与数据页重叠,利用加热辊将该部分热转印于数据页。

接下来,为了形成检验片材而准备了具有铝的蒸镀膜的矩形形状的树脂片材。利用激光标刻机(“キーエンス(株)”制、md-v9600a)对铝的蒸镀膜进行蚀刻,由此形成由具有线状的多个隐蔽部构成的隐蔽图案。各隐蔽部以沿树脂片材中相对于彼此正交的各边以45°交叉的方向延伸、且隐蔽部的宽度为200μm、且间距为400μm的方式形成隐蔽图案。

以使得隐蔽图案至少与背景图像的潜像区域重叠的方式,在使得检验片材和数据页重叠的状态下对检验片材和数据页进行装订,由此获得实施例3的护照。在单独观察数据页时,确认到包含潜像区域的背景图像的整体具有灰色。与此相对,在以检验片材与数据页重叠的状态从与数据页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数据页时,确认到形成有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彩虹色的关联图像以及背景图像。

另外,利用彩色复印机对数据页进行复制而获得复制页。而且,在以检验片材与复制页重叠的状态从与复制页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复制页时,确认到未形成具有彩虹色的关联图像以及背景图像。另外,在利用放大镜观察复制页时,确认到青色的印刷点、品红色的印刷点以及黄色的印刷点配置为互不重叠地形成规定的角度。这样,在使得检验片材重叠的状态下的基于目视的观察、和利用放大镜放大后的状态下的观察这两者时,能够确认到复制页是数据页的复制品。

如以上说明,根据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在上述的(2-1)至(2-7)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获得下面记载的效果。

(3-1)通过在2个位置之间改变检验片材172的位置,能够在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受到限制的状态、和第2信息要素的判别受到限制的状态之间,改变埋入于第2图像图案123b的第2信息要素的状态。

(3-2)在经由检验片材172观察信息片材171时,观察到关联图像11b、以及由衍射部182a射出的衍射光形成的衍射像。

(3-3)在经由检验片材172观察信息片材171时,目视确认到由衍射部182a射出的衍射光形成的衍射像与关联图像11b重叠,因此由检验片材172和信息片材171形成的图像的外观美观性得到提高。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可以以下面的方式适当地对上述第3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实施。

·在将显示体170应用于护照190时,可以不对信息片材171和检验片材172彼此进行装订。即,对于护照,可以使信息片材171和检验片材172具体化为彼此分离的片材。

·显示体170不仅能够应用于护照190,还能够应用于上述id卡。另外,还能够应用于除了id卡以外的个人认证介质。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7至图44对显示体、册子、id卡、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按顺序对能够用于显示体的制造的中间转印箔的结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体的作用进行说明。

[中间转印箔的结构]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可以采用此前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的结构。另外,还可以利用下面参照图37说明的中间转印箔而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

如图37所示,中间转印箔231具有基材241、保护层242、浮雕层243、第1反射层244、掩模层245、第2反射层246、以及受像层247。在中间转印箔231中,保护层242形成于基材241上,浮雕层243形成于保护层242上。浮雕层243在与保护层242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包含作为凹凸面的浮雕面。

第1反射层244具有规定的图案,将浮雕面的一部分覆盖。掩模层245位于第1反射层244上,具有与第1反射层244相同的图案。掩模层245是用于通过蚀刻使第1反射层244实现图案化的蚀刻掩模。第2反射层246是由电介质形成的透明的薄膜,将浮雕层243的整体覆盖。即,第2反射层246将第1反射层244以及掩模层245的整体覆盖。受像层247将第2反射层246的整体覆盖。

优选地,保护层242在中间转印箔231被加热时相对于中间转印箔231的基材241具有剥离性、断裂性。另外,在除了基材241以外的层在中间转印箔231中转印于上述基材21之后,保护层242的由保护层24覆盖的层具有抑制化学性的损伤、机械式的损伤的功能。

对于保护层242的形成材料,例如能举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氯化橡胶系树脂、环氧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纤维素系树脂、以及氯化聚丙烯树脂等。可以单独使用上述树脂,也可以作为大于或等于2种的混合物而使用上述树脂。另外,保护层242可以具有单层构造,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

对于形成保护层242的树脂,可以添加天然蜡、合成蜡、以及耐摩擦剂、以及无机物等。对于天然蜡能举出氟化树脂粉末、聚乙烯粉末、动物系蜡、植物系蜡、矿物系蜡、以及石油系蜡等。对于合成蜡能举出合成烃系蜡、脂肪醇和酸系蜡、胺以及酰胺系蜡、氯化烃系蜡、合成动物蜡系蜡、以及α-烯烃系蜡等。对于耐摩擦剂能举出硬脂酸锌等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等。

对于浮雕层243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热塑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以及放射线硬化树脂等。对于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采用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以及乙烯系树脂等、它们的混合物、或者它们的共聚物等。

对于热硬化性树脂例如可以采用聚氨酯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苯酚系树脂等、它们的混合物、或者它们的共聚合物。对于聚氨酯系树脂可以采用通过多元醇系树脂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交联反应而形成的树脂。对于多元醇系树脂能举出丙烯酸系多元醇树脂、以及聚酯系多元醇树脂等。

放射线硬化树脂可以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和引发剂。对于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以采用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作为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可以采用具有烯键性不饱和键或者烯键性不饱和基的单体、低聚物、或者利用聚合物。或者,作为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可以采用下面记载的单体、低聚物、以及聚合物。对于单体能举出1,6-己二醇、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单丙烯酸酯、以及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对于低聚物能举出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以及聚酯丙烯酸酯等。对于聚合物能举出聚氨酯变性丙烯酸树脂、以及环氧变性丙烯酸树脂等。

在使用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作为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对于引发剂可以采用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对于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采用安息香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苯基酮化合物、苄基二甲基缩酮、噻吨酮、酰基氧化膦、以及米希勒酮等等。对于安息香化合物能举出安息香、安息香甲醚、以及安息香乙醚等。对于蒽醌类化合物能举出蒽醌、以及甲基蒽醌等。对于苯基酮化合物能举出苯乙酮、二乙氧基苯乙酮、二苯甲酮、羟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α-氨基苯乙酮、以及2-甲基-1-(4-甲基噻吩基)-2-吗啉丙烷-1-酮等。

对于聚合性化合物可以采用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对于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例如可以采用具有环氧基的单体、低聚物、或者聚合物、含有环丁烷(xetane)骨架的化合物、以及乙烯基醚类等。

在使用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作为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对于引发剂采用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对于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采用芳香重氮盐、芳香碘鎓盐、芳香锍盐、芳香鏻盐、以及混合配体金属盐。

对于聚合性化合物可以采用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和能够实现光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在该情况下,对于引发剂例如可以采用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或者,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能够作为光自由基聚合以及光自由基聚合这两者的引发剂而起作用的聚合引发剂。对于这种引发剂例如可以采用芳香碘鎓盐、以及芳香锍盐等。

浮雕层243的形成材料可以不含有聚合引发剂。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通过对浮雕层243的形成材料照射电子线而引起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方法。

放射线硬化树脂可以含有敏化色素、染料、颜料、聚合禁止剂、流平剂、消泡剂、防下垂剂、附着改进剂、涂敷表面改性剂、塑化剂、含氮化合物、脱模剂、以及环氧树脂等添加剂等中的至少1种。

出于提高放射线硬化性树脂的成型性的目的,放射线硬化树脂还可以含有非反应性的树脂。对于非反应性的树脂例如可以单独使用热塑性树脂、以及热硬化性树脂等或者作为混合物而使用。

对于第1反射层244,可以采用由金属薄膜、高亮度墨水、电介质形成的透明薄膜等。对于金属薄膜的形成材料能举出al、sn、cu、au、ag、cr、以及fe等金属。高亮度墨水是在使得上述金属薄膜形成为鱗片状之后实现墨水化的墨水。对于电介质可以采用具有与浮雕层243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的透明的电介质。对于电介质例如能举出sb2s3、fe2o3、tio2、cds、ceo2、zns、pbcl2、cdo、sbo3、wo3、sio、si2o3、in2o3、pbo、ta2o3、zno、cd2o3、以及al2o3等无机材料。另外,第1反射层244可以具有由无机材料形成的多个薄膜组合后的多层构造。

在第1反射层244能够将在第1反射层244的下层形成的图像隐蔽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第1反射层244具有遮光性的情况下,第1反射层244还可以单独地作为隐蔽层23中的隐蔽图案23a而起作用。在第1反射层244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位于第2反射层246上的掩模层245能够将在掩模层245的下层形成的图像隐蔽,因此第1反射层244和掩模层245的组合能够作为隐蔽图案23a而起作用。

例如以下面的次序进行由金属薄膜形成的反射层的图案化。首先,利用热塑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以及放射线硬化树脂等而使得浮雕层形成于能够卷取的基材薄膜上。然后,相对于浮雕层而对具有凹凸图案的镍制的压印版进行加热按压。由此,使得浮雕面成型于浮雕层的1个面。接下来,在浮雕层中的包含浮雕面的整个面形成用于形成第1反射层244的金属薄膜。对于形成金属薄膜的方法可以采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以及离子电镀法等。

然后,将具有任意图案的掩模层245印刷于金属薄膜上。对于印刷掩模层的方法可以采用胶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以及丝网印刷法等。接下来,利用掩模层245对金属薄膜进行蚀刻。由此,在金属薄膜中,可以使掩模层245所处的部分残留于浮雕层243上,另一方面,可以从浮雕层243将除此以外的部分去除。

对于形成第1反射层244的方法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即,例如,在浮雕层中,在预先将水溶性墨水涂敷于要将金属薄膜去除的部分之后,对水溶性墨水以及金属薄膜进行水洗而能够将金属薄膜的一部分与水溶性墨水一起去除。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等,即,能够通过浮雕层243具有的特殊的浮雕构造和位于金属薄膜上的电介质层的组合等而将金属薄膜蚀刻为图案状。

对于受像层247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与此前参照图1说明的粘接部22c等同的材料。

显示体10可以在上述基材21至保护层24的各层之间具有印刷层、中间层、以及粘接层等功能层。在显示体10具有印刷层的情况下,作为形成印刷层的方法,可以采用各种印刷法。对于印刷法例如可以采用胶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以及柔版印刷法等。

在显示体10具有中间层、粘接层等的情况下,作为形成中间层以及粘接层的方法,可以采用涂敷法、以及转印法等。对于涂敷法例如可以采用凹版涂敷法、反向凹版涂敷法、辊涂法、模涂法、棒涂法、以及唇涂法等。

在采用转印法的情况下,在将功能层涂敷于对功能层进行支撑的支撑体之后,对功能层施加热、压力等,从而在使得功能层粘接于被转印体之后使支撑体从功能层剥离。对于支撑体可以采用树脂薄膜。对于树脂薄膜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以及聚碳酸酯等。

[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38至图42对显示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下面,在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之前,对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的问题进行说明。

图38示出了隐蔽图案223a的一个例子的平面构造。

如图38所示,隐蔽图案223a例如包含沿1个方向延伸的多个隐蔽部,在隐蔽图案223a中,多个隐蔽图案223a沿与各隐蔽图案223a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如上所述,在中间转印箔231预先形成隐蔽图案223a。而且,对中间转印箔231的受像层247进行相对于隐蔽图案23a的对位,并且以预先设定的设想间距形成多个印刷点22a1。由此,在中间转印箔231形成印刷图案22a。

图39放大示出了图38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d。

如图39所示,隐蔽图案223a由线条图案250构成。线条图案250包含多个隐蔽部251。各隐蔽部251由多个像素251a连接而成。在多个隐蔽部251中,构成第1隐蔽部251的1个像素251a1、与构成与第1隐蔽部251相邻的第2隐蔽部251的1个像素251a2之间的距离为线条图案250的间距a。在第1隐蔽部251和第2隐蔽部251排列的方向上,各像素251a具有宽度b。

这里,如上所述,中间转印箔231具有的隐蔽图案223a可以由此前参照图37说明的第1反射层244构成。如上所述,在浮雕层243的整个面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以及离子电镀法等形成金属薄膜之后,使得掩模层245形成为期望的图案状,接下来利用掩模层245对金属薄膜进行蚀刻而形成万线状的第1反射层244。

在通过这种方法形成第1反射层244的情况下,在用于形成第1反射层244的各工序中产生基材的伸缩等。因施加于能卷取的基材的张力、掩模层245的印刷时、金属薄膜的蚀刻时施加于基材的热、对受像层247的加工时施加的张力、以及基于干燥炉的加热等而产生基材的伸缩等。因此,在用于对掩模层245进行印刷的印刷版中,即使在高精度地设计线条图案250的间距a、宽度b的情况下,有时中间转印箔231具有的线条图案250的间距a、宽度b也与设计值不同。

图40示出了上述第1印刷图案22a的一个例子的平面构造的一部分。

如图40所示,第1印刷图案22a包含多个印刷点22a1。如上所述,利用热敏头对转印色带进行加热而使得各印刷点22a1形成于中间转印箔231。在第1印刷图案22a中,热敏头33的主扫描方向dm上的印刷点22a1之间的距离为第1设想间距c,热敏头33的副扫描方向ds上的印刷点22a1之间的距离为第2设想间距d。

图41示意性地示出了热敏头33的主扫描方向dm以及副扫描方向ds、和中间转印箔231的输送方向的关系。

如图41所示,热敏头33配置为沿相对于中间转印箔231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在热敏头33的扫描方向上,与中间转印箔23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主扫描方向dm,与中间转印箔231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为副扫描方向ds。热敏头33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个发热体,多个发热体排列的方向与热敏头33延伸的方向平行。换言之,多个发热体沿热敏头33的主扫描方向dm排列。

因此,热敏头33的主扫描方向dm上的印刷点22a1的间隔由热敏头33的发热体的间隔决定。另一方面,能够根据中间转印箔231的进给量对热敏头33的副扫描方向ds上的印刷点22a1的间隔进行控制。

这里,如上所述,热敏头33的主扫描方向dm上的印刷点22a1的间隔为第1设想间距c,热敏头33的副扫描方向ds上的印刷点22a1的间隔为设想间距d。

构成上述线条图案250的各隐蔽部251例如可以沿中间转印箔231的输送方向、即副扫描方向ds延伸,并且多个隐蔽部251可以沿主扫描方向dm以间距a而排列。在这种线条图案250中,如果能够始终以与第1设想间距c相同的间距形成构成各隐蔽部251的像素251a的间距a,则间距a和第1设想间距c保持为恒定的间隔。因此,根据这种显示体,能够获得极其稳定的关联图像11b(莫尔图像)。换言之,在多个显示体之间,能够使得各显示体显示的关联图像11b彼此相等。

与此相对,构成线条图案250的隐蔽部251例如可以沿相对于中间转印箔231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dm延伸,并且多个隐蔽部251可以沿副扫描方向ds以间距a排列。在这种线条图案250中,如果能够始终以与第2设想间距d相同的间距形成构成各隐蔽部251的像素251a间的间距a,则间距a和第2设想间距d保持为恒定的间隔。因此,根据这种显示体,能够获得极其稳定的关联图像11b。换言之,在多个显示体之间,能够使得各显示体显示的关联图像11b彼此相等。

然而,如上所述,在各工序中因施加于基材的张力、热而在中间转印箔231具有的基材产生伸缩等。另外,这种伸缩等根据各工序中的条件的波动等而变动。因此,线条图案250的间距a变动的可能性较高。换言之,使得线条图案250的间距a完全实现了稳定化、换言之,难以完全相等。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这种线条图案250的间距a的变动进行了潜心研究,发现了下面的情况。即,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可以将间距a设定于相对于多个印刷点22a1的设想间距c、d大于或等于100.5%小于或等于102%的范围。由此,在显示体的制造时,即使线条图案250的间距a略微变动,在多个显示体间也能抑制关联图像11b彼此显著不同。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可以根据利用热敏头33在中间转印箔231形成印刷点22a1时的中间转印箔231的进给量,对印刷点22a1的第2设想间距d进行控制。然而,还有可能因中间转印装置30间的性能的波动、中间转印箔231间的特性的波动等而使得中间转印箔231的进给量产生波动。另外,由于在中间转印装置30内对中间转印箔231进行输送时的偏斜、即斜行等,未必能以使得基于热敏头33的印刷点22a1的设想间距c、d达到设想的间距的方式在受像层247上形成印刷点22a1。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这样的印刷点22a1的间距的波动进行了潜心研究,发现了下面的情况。即,在以输送方向为基准将输送方向和线条图案250延伸的方向形成的角度的设计值设定为x°时,通过使得线条图案250延伸的方向和输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处于大于或等于(x-2°)小于或等于(x-0.5°)的范围,即使印刷点22a1的设想间距c、d产生偏差,在多个显示体间也能抑制关联图像11b显著不同。

图42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线条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平面构造。

如图42所示,线条图案260具有多个像素261a连接而成的多个隐蔽部261。线条图案260的间距a例如沿中间转印箔231的输送方向而设定。即,线条图案260具有的各隐蔽部261相对于中间转印箔231的输送方向倾斜。在图42中示出的线条图案260中,输送方向和线条图案260、即各隐蔽部261延伸的方向形成的角度的设计值设定为45°。此外,在该情况下,印刷点22a1排列的方向设定为与线条图案260延伸的方向平行。即,输送方向和印刷点22a1排列的方向形成的角度的设计值为45°。因此,如上所述,各隐蔽部261相对于输送方向的斜率、换言之为输送方向和隐蔽部261延伸的方向形成的角度优选大于或等于(45-2°)小于或等于(45-0.5°)、即大于或等于43°小于或等于44.5°。此外,即使在各隐蔽部261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在输送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隐蔽部261之间的距离也为间距a。

[显示体的作用]

参照图43及图44对显示体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43是通过线条图案和印刷点的重叠而形成的关联图像11b的一个例子。在形成有图43所示的关联图像11b的情况下,例如线条图案沿主扫描方向dm延伸,并且多个线条图案以间距a而等间隔地排列,并且间距a设定为与印刷点的第1设想间距c相同的宽度。或者,线条图案沿副扫描方向ds延伸,并且多个线条图案以间距a而等间隔地排列,并且间距a设定为与印刷点的第2设想间距d相同的宽度。

图44示出了在这种显示体中在线条图案的间距a因上述要因而变动的情况下,由显示体显示的关联图像11b。这样,由于线条图案250的间距a变动,在多个显示体间,各显示体显示的关联图像11b显著不同。此外,如个人认证介质等那样,对于要求极高的安全性的显示体,在多个显示体间,作为认证用图像的关联图像11b显著不同有可能会使得显示体的判定者的判断失误。因此,在多个显示体间,不能说优选关联图像11b互不相同。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条图案260、即满足下面的2个条件的线条图案260,即使在中间转印箔231中的线条图案260的间距a产生波动的情况下、印刷点22a1的设想间距c、d略微产生波动的情况下,显示体也能够对稳定的关联图像11b进行显示。即,在多个显示体中,能够使得各显示体显示的关联图像11b与例如图43所示的关联图像11b大致相等、或者与图44所示的关联图像11b大致相等。

(a)间距a大于或等于设想间距c、d的100.5%小于或等于102%。

(b)在输送方向和线条图案形成的角度的设计值设定为x°时,线条图案和输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x-2°)小于或等于(x-0.5°)。

另外,在线条图案的间距a不满足上述(a)的范围的情况下、相对于中间转印箔的表面的特定方向的线条图案的角度不满足上述(b)的情况下,显示体难以对与满足上述两者的显示体显示的关联图像相同的关联图像进行显示。并且,在形成印刷图案时,在未以设想间距c、d将印刷点输出的情况下,显示体也难以对与具有以设想间距c、d形成的印刷点的显示体显示的关联图像相同的关联图像进行显示。因此,能够容易地判断对显示体的变更改造,其结果,能够抑制对显示体的变更改造。

[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可以以下面的方式适当地对上述第4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实施。

·在与显示体的表面相对的平面图中,线条图案可以与脸部图像11a重叠。在该情况下,在与显示体的表面相对的平面图中,与背景图像11c重叠的线条图案的形状、和与脸部图像11a重叠的线条图案的形状可以互不相同。

标号的说明

10、60、170…显示体,10a、24a、122f、125f、171f、172f…表面,11、61…脸部认证用图像,11a、61a…脸部图像,11b、61b…关联图像,11c、51a、61c…背景图像,11c1…潜像区域,12…字符认证用图像,21、121、151、161、191、241…基材,22…图案层,22a…第1印刷图案,22a1、22b1、123a1、123b1…印刷点,22b…第2印刷图案,22c…粘接部,23、124、181…隐蔽层,23a、124a、172a、223a…隐蔽图案,23a1、124a1、172a1、251、261…隐蔽部,23b、124b、181b…透射部,24、125、242…保护层,30…中间转印装置,31…墨带输送部,31a、32a…送出辊,31b、32b…卷取辊,31c、32d…输送辊,32…转印箔输送部,32c…压印辊,33…热敏头,34…载台,35…加热辊,36…控制部,36a…信息生成部,36b…形成控制部,36c…色带输送控制部,36d…转印箔输送控制部,36e…转印控制部,36f…存储部,41…墨带,42、231…中间转印箔,51…印刷图像,122…粘接层,123a…第1图像图案,123b…第2图像图案,123r1…第1区域,123r2…第2区域,125a、182a…衍射部,125r、172r…背面,150、190…护照,160…id卡,171…信息片材,172…检验片材,182…衍射层,243…浮雕层,244…第1反射层,245…掩模层,246…第2反射层,247…受像层,250、260…线条图案,251a、251a1、251a2、261a…像素,a11…隐蔽要素,p…图像单元,d1…第1点,d2…第2点,d3…第3点,d4…第4点,p1…第1单元区域,p2…第2单元区域,dg2…第2点阵,dg3…第3点阵,pu1…第1单元单位,pu2…第2单元单位,pu3…第3单元单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