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9086发布日期:2019-04-12 23:3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的医疗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



背景技术: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采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特定部位穿刺血管,然后用导管导丝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造影、取栓、动脉瘤栓塞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它是介于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之间的一种“微创手术”。其优点是:无需开刀,局麻,降低了危险性;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然而,介入治疗对医生操作熟练程度要求很高,医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介入常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在临床工作中来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这种情况对初学医生非常不利,初学医生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熟练程度不高,往往由于医生的操作技术问题造成手术不成功或手术意外而给病人带来额外痛苦甚至延误病情。目前,令广大初学医生非常头痛的是还没有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操作练习方法,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介入治疗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

针对上述缺陷,目前,市面上提供了动态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进行模拟,以配合初学医生完成各项医学手术,以此评估医学手术的质量,从而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现有的人体动态血液循环往往多是采用人体的单独部位进行模拟,比如是心脏血液循环、肺部血液循环等,无法达到对人体的全身进行血液循环模拟,以导致在进行医学实验时,仿真效果不佳,对医学实验的评估准确度不高。

同时,现有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在经多次使用之后,往往会出现损坏、老化的现象,而目前无法对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内部的部件进行单独更换,从而,导致了医学实验过程中,耗费成本较高,人体模型易损坏。

在急诊手术中,对于急诊取栓病人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取栓手术练习,导致初学医生进行取栓手术的练习机会受限,不能满足初学医生对取栓手术练习的需求,也不能够进行仿真栓塞并进行有效的取栓手术练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以达到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结构设计,提升其医学仿真效果,同时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人体模型,还包括布置于人体模型内部的人体血管模型和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所述人体血管模型的大小和形态均与正常人体的血管系统相匹配,且人体血管模型内注入有液体介质,由人体血管模型、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和液体介质组成封闭的循环通路;所述人体血管模型上设有多个可拆卸的穿刺管节,人体模型上设有多个可开启或关闭的穿刺口,各个穿刺口分别与各个穿刺管节相对应。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人体模型上的模拟栓子放置口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所述模拟栓子放置口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分别位于所述人体模型的脑侧部和前胸部。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口、模拟栓子放置口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分别配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封盖,且封盖通过合页铰接连接于所述人体模型上。

进一步地,所述封盖上设有提拉把柱。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模型由透明硬质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填充于所述人体模型内部的辅垫气囊,辅垫气囊的表面上支托有所述穿刺管节。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血管模型上设有多个断开节点,各个断开节点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穿刺管节的两端相套接。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管节设于所述人体模型的股动脉和桡动脉位置,且穿刺管节为透明塑料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血管模型的血管末梢设有端口,端口上套接有端帽。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血管模型为正常人体的动脉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该模型中人体模型、人体血管模型均是依据正常人体的参数进行制作的,通过在人体血管内流动介质液体以实现人体血液循环的高度仿真,进一步提升了医学手术模拟的仿真效果;同时,在穿刺口内部设有穿刺管节,穿刺管节一方面可满足医生进行动脉穿刺手术;另一方面,当穿刺管节被多次重复使用之后,可对其单独进行及时更换,无需更换整个人体模型,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可通过人体血管模型模拟真人血管,实现股动脉穿刺、置鞘,并在透视下完成颈部以及颅内血管造影,实现在仿真手术中,能够在可透视下操作。

2.由于在人体模型的头部位置也布置有血管模型,可进行颈部以及颅内血管造影,通过在人体模型上设置模拟栓子放置口,打开模拟栓子放置口之后,可进行机械取栓的医学操作,并在仿真栓塞的情况下练习取栓手术。

3.通过在人体模型的内部填充有辅垫气囊,辅垫气囊能够对穿刺管节提供有效的支托作用,辅垫气囊能够良好的仿真人体内部的肌肉组织,以对医生进行动脉穿刺提供可靠的保障。

4.将人体模型和人体血管模型均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制成,当初学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时,能够对初学医生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的上半身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的下半身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人体模型1,人体模型1的尺寸参数按照普通的正常人体进行制作,人体模型1作为载体,对设于人体模型1的内部各个器官模型提供良好的承载能力。

还包括布置于人体模型1内部的人体血管模型2和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优选的,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采用市面上成熟的心脏泵,当其接通电源之后,该心脏泵能够提供良好的液体压力作用,以满足在人体血管模型2内进行液体循环。所述人体模型1上开设有线孔,线孔用于穿出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的导电线4,导电线4可对心脏泵提供可靠的电源。

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的大小和形态均与正常人体的血管系统相匹配,人体血管模型2的布置、走向均按照正常人体内部的血管进行设置,以进一步提升仿真效果,且人体血管模型2内注入有液体介质,液体介质在心脏泵的作用下进行不断的循环运行,由人体血管模型2、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和液体介质组成封闭的循环通路,犹如人体内部的血管系统进行运行,优选的,液体介质可采用透明的液体介质,也可采用红色的液体介质;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上设有多个可拆卸的穿刺管节5,可对穿刺管节5进行自由拆装,以对其进行及时更换,防止在进行多次动脉穿刺之后,血管在液体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出现泄漏的情况,同时,在人体模型1上设有多个可开启或关闭的穿刺口6,各个穿刺口6分别与各个穿刺管节5相对应,开启穿刺口6之后,能够满足医生进行动脉穿刺的需求。

还包括设于所述人体模型1上的模拟栓子放置口8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所述模拟栓子放置口8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分别位于所述人体模型1的脑侧部和前胸部。在模拟栓子放置口8所对应的血管内先预植入血栓,根据真人取栓操作流程可进行相应的机械取栓操作,对脑血栓的手术操作提供了实操经验;对于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在开启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之后,一方面,通过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将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装入至所述人体模型1的左胸内部,并对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另一方面,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开启之后,可通过该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在人体血管模型2内部注入液体介质,以实现在人体血管模型2进行血液循环模拟。

所述穿刺口6、模拟栓子放置口8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分别配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封盖9,各个所述封盖9既要与穿刺口6、模拟栓子放置口8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的开口相匹配,也要与所述人体模型1的表面相匹配,以保证当封盖9与穿刺口6、模拟栓子放置口8或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合上之后,能够保证整个人体模型1的表面完整性,且封盖9通过合页铰接连接于所述人体模型1上。优选的,在所述封盖9上设有提拉把柱11,用户可通过提拉把柱11实现对封盖9进行开启或者关闭。

所述人体模型1由透明硬质塑料制成,采用透明硬质塑料只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其目的是便于对人体模型1进行相应医学手术模拟时,可顺利观察到人体模型1内部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医学手术模拟的真实性,可采用不透明的硬质塑料制成所述人体模型1,以提升对医学手术模拟的难度。

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上设有多个断开节点,各个断开节点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穿刺管节5的两端相套接,将穿刺管节5装在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上之后,实现整个人体血管模型2内部形成循环通路。优选的,穿刺管节5的内径与人体血管模型2内的血管外径相匹配,以实现穿刺管节5能够牢牢套接在人体血管模型2上,且人体血管模型2内循环液体介质时,穿刺管节5也不易掉落。

为了满足医生进行股动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模拟,将所述穿刺管节5设于所述人体模型1的股动脉和桡动脉位置,且穿刺管节5为透明塑料软管,一方面,便于进行动脉穿刺手术,另一方面,采用柔性的穿刺管节5可方便对穿刺管节5进行及时更换。当然,将穿刺管节5设于所述人体模型1的股动脉和桡动脉位置只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也可将穿刺管节5设于人体模型1的其他部位,以进行相应的动脉穿刺模拟。

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的血管末梢设有端口,该端口与所述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相对应,端口上套接有端帽10,可通过该端帽10在人体血管模型2的内部注入液体介质进行流动循环。

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为正常人体的动脉系统,即人体血管模型2中的各个血管按照正常人体的动脉血管进行布置,且各个血管相互之间连成通路,并在通路上设有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以提供液体介质循环流动的动力。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卒中取栓仿真模拟人体模型,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人体模型1,人体模型1的尺寸参数按照普通的正常人体进行制作,人体模型1作为载体,对设于人体模型1的内部各个器官模型提供良好的承载能力。

还包括布置于人体模型1内部的人体血管模型2和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优选的,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采用市面上成熟的心脏泵,当其接通电源之后,该心脏泵能够提供良好的液体压力作用,以满足在人体血管模型2内进行液体循环。所述人体模型1上开设有线孔,线孔用于穿出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的导电线4,导电线4可对心脏泵提供可靠的电源。

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的大小和形态均与正常人体的血管系统相匹配,人体血管模型2的布置、走向均按照正常人体内部的血管进行设置,以进一步提升仿真效果,且人体血管模型2内注入有液体介质,液体介质在心脏泵的作用下进行不断的循环运行,由人体血管模型2、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和液体介质组成封闭的循环通路,犹如人体内部的血管系统进行运行,优选的,液体介质可采用透明的液体介质,也可采用红色的液体介质;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上设有多个可拆卸的穿刺管节5,可对穿刺管节5进行自由拆装,以对其进行及时更换,防止在进行多次动脉穿刺之后,血管在液体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出现泄漏的情况,同时,在人体模型1上设有多个可开启或关闭的穿刺口6,各个穿刺口6分别与各个穿刺管节5相对应,开启穿刺口6之后,能够满足医生进行动脉穿刺的需求。

还包括设于所述人体模型1上的模拟栓子放置口8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所述模拟栓子放置口8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分别位于所述人体模型1的脑侧部和前胸部。对于模拟栓子放置口8,在模拟栓子放置口8所对应的血管内先预植入血栓,可进行相应的机械取栓操作,对脑血栓的手术操作提供了实操经验;对于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在开启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之后,一方面,通过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将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装入至所述人体模型1的左胸内部,并对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另一方面,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开启之后,可通过该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在人体血管模型2内部注入液体介质,以实现在人体血管模型2进行血液循环模拟。

所述穿刺口6、模拟栓子放置口8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分别配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封盖9,各个所述封盖9既要与穿刺口6、模拟栓子放置口8和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的开口相匹配,也要与所述人体模型1的表面相匹配,以保证当封盖9与穿刺口6、模拟栓子放置口8或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合上之后,能够保证整个人体模型1的表面完整性,且封盖9通过合页铰接连接于所述人体模型1上。优选的,在所述封盖9上设有提拉把柱11,用户可通过提拉把柱11实现对封盖9进行开启或者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以进一步提升封盖9在人体模型1上的关闭牢固程度,在封盖9上设有吸盘12,且吸盘12朝向所述人体模型1的表面一侧,当需要封盖9关闭在穿刺口6、模拟栓子放置口8或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上时,可在合上封盖9的过程中,将吸盘12吸附在人体模型1的表面上,以改善封盖9关闭不牢固的缺点;优选的,由于人体模型1的表面并非十分平整的表面,选择将吸盘12通过一弹簧连接在封盖9上,此时,吸盘12相对封盖9的角度可任意调整,以保证其能够顺利吸附在人体模型1的表面上,且吸盘12的直径也不易太大,吸盘12的个数不局限于一个,也可采用多个吸盘12。

所述人体模型1由透明硬质塑料制成,采用透明硬质塑料只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其目的是便于对人体模型1进行相应医学手术模拟时,可顺利观察到人体模型1内部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医学手术模拟的真实性,可采用不透明的硬质塑料制成所述人体模型1,以提升对医学手术模拟的难度。

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上设有多个断开节点,各个断开节点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穿刺管节5的两端相套接,将穿刺管节5装在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上之后,实现整个人体血管模型2内部形成循环通路。优选的,穿刺管节5的内径与人体血管模型2内的血管外径相匹配,以实现穿刺管节5能够牢牢套接在人体血管模型2上,且人体血管模型2内循环液体介质时,穿刺管节5也不易掉落。

为了满足医生进行股动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模拟,将所述穿刺管节5设于所述人体模型1的股动脉和桡动脉位置,且穿刺管节5为透明塑料软管,一方面,便于进行动脉穿刺手术,另一方面,采用柔性的穿刺管节5可方便对穿刺管节5进行及时更换。当然,将穿刺管节5设于所述人体模型1的股动脉和桡动脉位置只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也可将穿刺管节5设于人体模型1的其他部位,以进行相应的动脉穿刺模拟。

为进一步提升进行动脉穿刺手术的仿真效果,还包括填充于所述人体模型1内部的辅垫气囊13,辅垫气囊13配设有对其充气的气嘴,辅垫气囊13的表面上支托有所述穿刺管节5,辅垫气囊13起到人体内部肌肉组织的作用,在人体模型1内部主要是用于对穿刺管节5进行支托,以对动脉穿刺时提供足够的承载效果,防止在进行动脉穿刺手术模拟时,穿刺管节5在人体模型1内进行晃动。优选的,将辅垫气囊13布置在人体模型1的手臂处和大腿部,以实现股动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的模拟。

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的血管末梢设有端口,该端口与所述压力泵填补液体操作口7相对应,端口上套接有端帽10,可通过该端帽10在人体血管模型2的内部注入液体介质进行流动循环。

所述人体血管模型2为正常人体的动脉系统,即人体血管模型2中的各个血管按照正常人体的动脉血管进行布置,且各个血管相互之间连成通路,并在通路上设有所述液体循环可调控压力泵3以提供液体介质循环流动的动力。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