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5837发布日期:2019-06-11 21:4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教学模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



背景技术:

急危重症抢救是每个医生必然会遇到的情况,众多急诊抢救技术如中心静脉穿刺、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气管插管等,这些技术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关键。而在这些技术中,快速准确的中心静脉置管往往是抢救的基础,也是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而难以自学的内容。

对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有效的培训极为重要,这不仅能使年轻医生全面扎实掌握以上技术,同时也能提高急诊及全院的抢救医疗安全。而当前社会对医疗安全的关注甚为突出。实际临床工作中,患方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尚未获得行医资格的医学生在实际的患者身上进行实践的机会明显减少。这严重限制了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而且年轻临床医生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掌握不足、不精且经常出错,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中心静脉置管时将导致遗留在病人的体内,类似严重不良事件每年均有发生。

颈内静脉穿刺作为中心静脉穿刺最常用的技术,是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急诊科、icu、麻醉科等执业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但是教学单位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教学时,在真实病人身上反复练习是不太现实的。现有一些仿真深静脉穿刺模型,虽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价格十分昂贵,体积较大,教学单位难以批量采购,导致穿刺模型的匮乏,教学效果明显降低。目前尚没有一种既安全,又简单、实用、便宜的教学工具,使得陪训过程中每人一份,多次练习,且适合多场景的模拟练习。而纵观目前的医学教育,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得到社会认可,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申请号为20041003089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静脉穿刺示教模型,包括仿真示教板、模拟血管、血管塞子、模拟血管与输液器管连接器和输液装置。仿真示教板是由与皮肤颜色相近的硅橡胶制成,其中央有四条深浅不等的空腔。四条浅蓝色的粗细不等的模拟血管放置在空腔内。血管塞子共八个,分别置于每根模拟血管的两端。模拟血管与输液器管连接器一端与模拟血管相连,另一端与输液器的针头处相连接。输液器装置是由普通输液带和去掉针头的输液器组成。利用与皮肤颜色相近的硅橡胶仿人皮肤,利用浅蓝色的硅橡胶仿人血管,利用输液装置一定高度给模拟血管提供一定与静脉压力相似的压力,综合起来就提供了一个与临床静脉穿刺相似的环境,就可以进行静脉穿刺示教和练习了。该发明专利主要用途为静脉穿刺模型,且其背景技术中提到其发明的初衷主要为满足各医院、医科大学、护校等单位的静脉穿刺教学,其设计并未将中心静脉穿刺考虑在内。其设计并不能模拟真实动静脉走形、穿刺部位定位、体位摆放、测压、置入导丝等中心静脉情况。

申请号为200920148651.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心静脉穿刺模型,主要由上半身躯干模型、加压气球所构成,上半身躯干模型为仿真的躯干,在躯干模型内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位置与解剖学一致。但因其模拟真人上半身躯,所以体积明显较大,且其造价较高,教学单位难以批量采购,难以使得陪训过程中每人一份,多次练习,无法达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且反复多次穿刺后,穿刺部位针眼明显,穿刺部位容易损坏,难以更换,而整体购买造价较高,难以满足多人多场合随时练习的目的。

申请号为200910228934.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穿刺练习的颈部模块,本模块主要由一模拟颈部硅胶块,1根模拟静脉血管、1个模拟淋巴结构成。上述专利只有静脉血管,能进行练习的项目有限,功能不多。并且要想给练习者更直观的学习,需要将该模块放置在留有相应凹槽的躯干模型上进行穿刺,躯干模型的造价仍然较高,仍无法达到培训过程中每人一个的目的,且并未改变体积较大的缺点,难以满足多人同时练习的目的,无法达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包括:

穿刺模块,所述穿刺模块包括仿真肌肉,和按照解剖学位置设置在仿真肌肉内的仿真血管;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容纳穿刺模块的容纳腔;

仿真表皮,设置在本体表面上,并覆盖穿刺模块的表面,模拟人体颈部皮肤。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模块可替换的设置在容纳腔内,与容纳腔的形状和尺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为基板表面上、按照仿真血管的走向形成的长方体凹腔,且为尺寸最小的长方体凹腔。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肌肉由仿肌肉硬度的硅胶或凝胶制成,厚度与正常解剖相同,所述仿真血管设置在仿真肌肉内的深度与正常解剖相同,

优选的,所述仿真肌肉具有透超声的厚度,或者由透超声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血管可替换的设置在穿刺模块内,所述仿真血管包括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所述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与仿真表皮上的血管走向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血管由可模拟血管弹性的材料制成,仿真血管的直径与真实颈内血管的直径匹配,

优选的,所述仿真血管由与真实颈内血管直径匹配的乳胶管或硅胶管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血管内充入模拟血液,充入颈内静脉内的血液颜色为暗红,充入颈内动脉内的血液颜色为鲜红。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血管内充入循环流动的模拟血液,所述示教模型还包括为颈内动脉内的仿真血液加压的加压结构,与颈内动脉连接,

优选的,所述仿真血管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加压结构为设置在出液口处的压力阀。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表皮根据人体颈部的高清照片按照同样的比例投影并打印,所述仿真表皮的材料为与人体皮肤相似质地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仿真表皮使用广告纸打印。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由木质板材或者硬质塑料或者钢板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成本较低,材料简单易得,可得到很好的普及,将成本降低在一两千元甚至千元以内;

2、制作方法简单,可手工完成,无需耗费大量人力;

3、虽然简单,但由于设置了穿刺模块和仿真表皮,仍然可以练习体表定位、负压进针、回抽液体、判断动静脉、测压、固定手法、置入导丝、拔穿刺针、按压导丝、置入导管、拔导丝、固定导管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结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基板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穿刺模块示意图;

其中各组成名称如下:

1、基板,11、容纳腔,2、穿刺模块,3、仿真表皮,4,颈内静脉,5、颈内动脉,6、压力阀。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内静脉4穿刺示教模型,包括:

穿刺模块2,所述穿刺模块2包括仿真肌肉,和按照解剖学位置设置在仿真肌肉内

的仿真血管;

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有容纳穿刺模块2的容纳腔11;

仿真表皮3,设置在本体表面上,并覆盖穿刺模块2的表面,模拟人体颈部皮肤。

上述方案中,现有技术中,一些仿真深静脉穿刺模型,虽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价格十分昂贵,成本在万元以上,体积较大,教学单位难以批量采购,导致穿刺模型的匮乏,教学效果明显降低。本申请中,所述颈内静脉4穿刺示教模型包括支撑整个示教模型的基板1;还包括设置在基板1的容纳腔11内的穿刺模块2,所述穿刺模块2主要用于进行穿刺等操作练习;还包括仿真表皮3,用于模拟人体皮肤,便于练习者进行体表定位等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示教模型设置基板1和穿刺模块2,可以缩小穿刺模块2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简单易得,可得到很好的普及,将成本降低在一两千元甚至千元以内;制作方法简单,可手工完成,无需耗费大量人力;虽然简单,但由于设置了穿刺模块2和仿真表皮3,仍然可以练习体表定位、负压进针、回抽液体、判断动静脉、测压、固定手法、置入导丝、拔穿刺针、按压导丝、置入导管、拔导丝、固定导管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模块2可替换的设置在容纳腔11内,与容纳腔11的形状和尺寸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穿刺模块2可替换的设置在容纳腔11内,节省成本,成型简单方便,联系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购买构件或者自己进行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11为基板1表面上、按照仿真血管的走向形成的长方体凹腔,且为尺寸最小的长方体凹腔。

上述方案中,因为仿真血管是按照解剖学位置设置在仿真肌肉内的,所以仿真血管的走向并不是直线,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11为按照仿真血管的走向形成的长方体凹腔,因为长方体凹腔容易开模,更容易成型,降低生产成本,且尺寸最小的长方体凹腔,将整个示教模型中成本最高的穿刺模块2的体积降到最小,也就是降低了整个示教模型的成本,使得该示教模型可以得到很好的普及。

进一步的,所述仿真肌肉由仿肌肉硬度的硅胶或凝胶制成,厚度与正常解剖相同,所述仿真血管设置在仿真肌肉内的深度与正常解剖相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仿真肌肉由仿肌肉硬度的硅胶或凝胶制成,一般情况下,多选用硅胶。厚度与正常解剖相同,所述仿真血管设置在仿真肌肉内的深度与正常解剖相同,塑造更加真实的练习环境,更有利于对于各种操作的掌握。

进一步的,所述仿真血管可替换的设置在穿刺模块2内,所述仿真血管包括颈内静脉4和颈内动脉5,所述颈内静脉4和颈内动脉5与仿真表皮3上的血管走向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仿真血管由可模拟血管弹性的材料制成,仿真血管的直径与真实颈内血管的直径匹配,

优选的,所述仿真血管由与真实颈内血管直径匹配的乳胶管或硅胶管制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仿真血管可替换的设置在穿刺模块2内,使得在练习多次仿真血管由损伤或损坏时只更换血管就可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的仿真血管更加真实,更适合进行体表定位等练习,加快掌握各种操作的速度。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血管由于真实颈内血管直径匹配的乳胶管或硅胶管制成,成本低,成型方便,与真实血管的感觉更加接近,更加仿真。

进一步的,所述仿真血管内充入模拟血液,充入颈内静脉4内的血液颜色为暗红,充入颈内动脉5内的血液颜色为鲜红。

上述方案中,所述颈内静脉4内的续页颜色为暗红,颈内动脉5内的血液颜色为鲜红,在负压进针时可根据回抽的血液颜色判断动静脉,更加真实模拟实际动静脉的血液颜色差别。

进一步的,所述仿真血管内充入循环流动的模拟血液,所述示教模型还包括为颈内动脉5内的仿真血液加压的加压结构,与颈内动脉5连接,

优选的,所述仿真血管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加压结构为设置在出液口处的压力阀6。

上述方案中,所述仿真血管与液体循环装置连通,在液体循环装置的控制下实现仿真血液在仿真血管内的流动。加压结构为颈内动脉5内的仿真血液加压,实现动脉搏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血管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出液口处的压力阀6可以为单向加压流通的压力阀6,在颈内动脉5内的血液压力达到压力阀6的标准压力时压力才打开出液口,血液从出液口流出,在压力未达到时关闭出液口,以此来加压实现动脉搏动。使得练习者也可以通过触摸颈内动脉5搏动的方式判断颈内静脉4和颈内动脉5。

进一步的,所述仿真表皮3根据人体颈部的高清照片按照同样的比例投影并打印,所述仿真表皮3的材料为与人体皮肤相似质地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仿真表皮3使用广告纸打印。

上述方案中,拍摄人体颈部的高清照片,安装于人体同样的比例投影,勾画出颈内静脉4、颈内动脉5、锁骨、下颌骨、胸骨,并使用与人体皮肤相似质地的材料制作,可以完美模拟人体皮肤,还可练习颈内静脉4穿刺部位定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方面考虑到成本和制作方便,另一方面考虑到反复练习会在仿真表皮3留下练习痕迹,不利于模型的后续练习使用,本实施例中一般采用广告纸来打印仿真表皮3,既可以高清打印,简单制作,又可以节省成本还防水。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1由木质板材或者硬质塑料或者钢板制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板1可以由木质板材或硬质塑料或者钢板制成,一般多选用硬质塑料,既轻便好搬运,成本又低,使用损耗又小,还防水。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颈内静脉4穿刺示教模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仿真肌肉具有透超声的厚度,或者由透超声的材料制成。

上述方案中,适用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练习,适用范围广,且不增加成本。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颈内静脉4穿刺示教模型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打印仿真表皮3,优选的,所述仿真表皮3使用广告纸彩色打印;

(2)准备基板1,优选的,所述基板1选择易裁剪的eva板材;

(3)根据仿真表皮3上颈内静脉4与颈内动脉5的走向,在基板1上制作容纳腔

11,优选的,所述容纳腔11为了制作方便,制作成长方体形状的通孔;

(4)在通孔的一端粘贴密封面形成透明的长方体凹腔,优选的,在通孔的一端粘

贴透明胶带;

(5)将仿真表皮3与基板1配合,使得仿真血管与长方体凹腔配合,并按照仿真

血管的走向在基板1上凹腔的末端制作仿真血管的进出通道,优选的,所述仿真血

管采用乳胶管;

(6)将仿真血管按照仿真表皮3上的走向粘附在透明胶带上;

(7)将液态硅胶加入塑化剂并搅拌均匀后倒入长方体凹腔内形成穿刺模块2,凝固

后完成示教模型的制作,优选的,按照100克硅胶:3克固化剂混合搅拌,初步凝

固时间是15分钟左右,完全凝固时间为1小时,所以在搅拌均匀后5分钟内,将

硅胶倒入长方体凹腔内。

上述方案中,将示教模型颈内静脉4端部的乳胶管打结,注入有颜色液体到乳

胶管中,模拟颈内静脉4,覆盖颈内静脉4模型后即可进行颈内静脉4穿刺练习,

尤其可针对性练习负压进针、试穿、置入导丝等步骤。在颈内动脉5一端连接加压

气球可模拟颈内动脉5搏动。将仿真血管的端部连接液体循环装置就可实现血液循

环的模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