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1528发布日期:2019-07-13 09:5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

当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时,例如当显示区的边界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时,原本位于显示区中的信号线(例如数据线和电源线)的部分线段需要在与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进行绕线,同时在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还会设置栅极驱动单元,这就使得与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的空间会变得较大,因此如何能够实现缺口对应位置的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与缺口对应的第二非显示区不设置栅极驱动单元,同时,第二非显示区中的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显示区具有缺口,所述显示区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缺口;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半包围所述缺口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共同包围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缺口相邻;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栅极驱动单元和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封装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包围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任一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区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非显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半包围缺口的第二非显示区,栅极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与第二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二栅极驱动单元,特别是,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中,在第二非显示区中不设置栅极驱动单元,从而有利于节约第二非显示区的空间,在显示面板的第二非显示区实现窄边框设计。此外,本申请在第二非显示区中并未特意设置封装金属,而是由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非显示区中的线段复用为封装金属,从而有利于进一步节约第二非显示区的空间,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更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第一甲非显示区时钟信号线与栅极驱动单元的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第一甲非显示区驱动信号线与栅极驱动单元的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信号线与栅极驱动单元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部分数据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与第二非显示区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11所示为图5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封装金属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图12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当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时,例如当显示区的边界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时,原本位于显示区中的信号线(例如数据线和电源线)的部分线段需要在与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进行绕线,同时在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还会设置栅极驱动单元,这就使得与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的空间会变得较大,因此如何能够实现缺口对应位置的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与缺口对应的第二非显示区不设置栅极驱动单元,第二非显示区中的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20,显示区10内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信号线42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41,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显示区10具有缺口30,显示区10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显示区10内部凹陷形成缺口30;

非显示区20包括第一非显示区21和半包围缺口30的第二非显示区22,第一非显示区21和第二非显示区22共同包围显示区10;显示区10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沿第一方向,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相邻,沿第二方向,第二显示区12与缺口30相邻;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衬底基板101;

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栅极驱动单元50和与栅极驱动单元50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线61,栅极驱动单元50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与第一显示区11中的栅极线41电连接,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与第二显示区12中的栅极线41电连接,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第一信号线61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

封装胶,位于非显示区20并包围显示区10;在第二非显示区22,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61复用为封装金属。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并未显示出封装胶和封装金属,在后续内容中将会进行说明。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显示区10具有一缺口30,显示区10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显示区10内部凹陷形成该缺口30,沿第二方向,第二显示区12与该缺口30相邻,第二非显示区22半包围该缺口30,第二非显示区22和第一非显示区21共同包围显示区10。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位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栅极线41与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电连接,位于第二显示区12中的栅极线41与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电连接,特别是,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而在第二非显示区22中不设置栅极驱动单元50,如此大大节约了第二非显示区22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22对应区域的窄边框设计,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整体窄边框设计,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

在激光烧结封装胶的工艺中封装金属用于反射激光,使得封装胶熔融,然后封装胶与阵列层和封装盖板粘结,实现对显示层的封装,阻隔水氧对发光器件的侵害。在常规显示面板100中封装金属包围显示区10,为闭合图形,封装金属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外围,且在非显示区20占据一定的空间。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在第二非显示区22内不设置封装金属,而是利用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61复用为封装金属,因此在节约了走线在第二非显示区22中所占用的空间的同时,还利用第一信号线61来反射激光对封装胶进行烧结,保证封装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对显示面板现有信号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包括一个缺口30的情形,除此种情况外,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的缺口30,而且缺口30的形状和尺寸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图1也仅示出了栅极线41和数据线在显示面板100上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数量和尺寸。

可选地,在图1所示视角下,该实施例仅示出了缺口30位于显示面板100右侧边缘中间区域的一种情形,即该显示面板100包括一个第二显示区12和沿第一方向位于该第二显示区12两侧的两个第一显示区11,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缺口30还可位于显示面板100的角落位置,例如请参见图3,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在图3所示视角下,缺口3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右上角位置,显示面板100中仅包括一个第一显示区11和沿第一方向与第一显示区11相邻的一个第二显示区12。当然,在图1和图3所示视角下,缺口30均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右侧边缘位置,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缺口30还可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左侧边缘,例如请参见图4,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

可选地,请结合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21包括第一甲非显示区211和第一乙非显示区212,第一甲非显示区211和第一乙非显示区212分别位于显示区10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沿第一方向,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与缺口30相邻。以下将以显示面板100中包括一个缺口30、一个第二显示区12和两个第一显示区11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请结合图4、图5和图6,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在第一甲非显示区时钟信号线60与栅极驱动单元50的一种连接关系图,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20的多条时钟信号线60,时钟信号线60与栅极驱动单元50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示出了部分栅极驱动单元50与时钟信号线60的连接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数量。

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时钟信号线6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线段61和第二线段62,第一线段6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线段6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线段61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为d1,第二线段6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d2,d2<d1。

具体地,请结合图4、图5和图6,时钟信号线60通常由位于显示面板100底部的驱动芯片102引出,驱动芯片102通过时钟信号线60向各栅极驱动单元50提供时钟信号。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时钟信号线6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段6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段62,当将时钟信号线60中各第二线段6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d2设置的小于其第一线段61沿第二方向的宽度d1时,相当于节约了第二线段62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任意相邻两个栅极驱动单元50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有利于节约第一甲非显示区211沿第一方向的空间,如此,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能够节约出一定的空间来放置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例如,可将与第一显示区11对应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沿第一方向朝着远离第二显示区12的方向平移,从而节约出足够的空间来放置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如此可以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合理排布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无需在第二非显示区22中设置栅极驱动单元50,因而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22的窄边框设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

可选地,请结合图5和图7,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驱动信号线70与栅极驱动单元50的一种连接关系图,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20的多条驱动信号线70,驱动信号线70与栅极驱动单元50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7仅示出了驱动信号线70与栅极驱动单元50的一种连接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

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驱动信号线7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三线段71和第四线段72,第三线段7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四线段7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线段71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为d3,第四线段7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d4,d4<d3。

具体地,驱动信号线70指的是向栅极驱动单元提供信号的高电平信号线或低电平信号线,通常由位于显示面板100底部的驱动芯片102引出,驱动芯片102通过驱动信号线70向各栅极驱动单元50提供电平信号。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驱动信号线7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线段7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线段72,当将驱动信号线70中各第四线段7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d4设置的小于其第三线段71沿第二方向的宽度d3时,有利于节约第四线段72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任意相邻两个栅极驱动单元50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有利于节约第一甲非显示区211沿第一方向的空间,如此,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能够节约出一定的空间来放置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例如,可将与第一显示区11对应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沿第一方向朝着远离第二显示区12的方向平移,从而节约出一定的空间来放置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如此可以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合理排布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无需在第二非显示区22中设置栅极驱动单元50,因而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22的窄边框设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仅示出了分别将时钟信号线60中的第二线段62的宽度和驱动信号线70中的第四线段72的宽度缩小的情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在将时钟信号线60中的第二线段62的宽度减小的同时,还可将驱动信号线70中的第四线段72的宽度缩小,从而更加有利于减小任意相邻两个栅极驱动单元50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更加有利于节约第一甲非显示区211沿第一方向的空间,使得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有足够的空间来排布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避免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之间距离过小而造成信号干扰的现象。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至少部分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位于第一甲非显示区211。如此,相当于将与第二显示区12中的栅极线对应连接的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移至第一甲非显示区211中,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不占用第二非显示区22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22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参见图4和图8,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位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各栅极线41分别与两个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电连接,与同一栅极线41电连接的两个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分别位于第一甲非显示区211和第一乙非显示区212;

位于第二显示区12中的各栅极线41分别与两个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电连接,与同一栅极线41电连接的两个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分别位于第一甲非显示区211和第一乙非显示区212。

具体地,请参见图4和图8,位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各栅极线41分别与两个第一栅极驱动单元51电连接,位于第二显示区12中的各栅极线41也分别与两个第二栅极驱动单元52电连接,即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均采用双边驱动的方式实现对显示面板100中各子像素的驱动,双边驱动的方式有利于增强栅极驱动单元50对各子像素的驱动能力。

可选地,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信号线61与栅极驱动单元50的一种连接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信号线61包括扫描线81、移位信号线82和启动触发信号线83;栅极线41和栅极驱动单元50之间通过扫描线81电连接,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栅极驱动单元50分别与移位信号线82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9仅示出了栅极驱动单元50与扫描线81、移位信号线82和启动触发信号线83的一种连接关系,并不代表实际数量。

在第二非显示区22,扫描线81、移位信号线82和启动触发信号线83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封装金属。

具体地,在显示面板100上引入栅极驱动电路对显示面板100上的子像素进行驱动时,位于显示区10同一侧的栅极驱动单元50级联,驱动芯片102通过启动触发信号线83向位于第一级的栅极驱动单元50发送启动信号,相邻的栅极驱动单元50之间通过移位信号线82电连接,各栅极驱动单元50通过扫描线81与栅极线41电连接,向对应的栅极线41发送栅极驱动信号。本申请中提及的第一信号线61包括上述启动触发信号线83、移位信号线82和扫描线81,在第二非显示区22中,可将该启动触发信号线83、移位信号线82和扫描线81中的至少一者复用为封装金属,因而在节约了走线在第二非显示区22中所占用的空间的同时,还赋予启动触发信号线83、移位信号线82和扫描线81中的至少一者封装金属的功能,无需额外设置封装金属,因而有利于提升了对显示面板走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可将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启动触发信号线83、移位信号线82和扫描线81同时复用为封装金属,从而更有利于在激光烧结封装胶的工艺中可靠反射激光,从而实现对显示层的可靠封装。还需说明的是,图9仅示意性地示出了扫描线81、移位信号线82和启动触发信号线83与第二非显示区22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并不代表第一信号线61中扫描线81、移位信号线82和启动触发信号线83的实际数量和尺寸。

可选地,请参见图10,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部分数据信号线42和电源信号线43与第二非显示区22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电源信号线43,至少部分电源信号线43包括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线段,数据信号线42包括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线段;需要说明的是,图10仅示意性地给出了部分数据信号线42和电源信号线43中的部分线段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情形,事实上,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数据信号线42和电源线的数量有多条,图10仅为示意性说明。

在第二非显示区22,电源信号线43和/或数据信号线42复用为封装金属。

具体地,本申请除将第一信号线61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线段复用为风主干金属外,还将电源信号线43或数据信号线42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线段复用为封装金属时,更加有利于在激光烧结封装胶的工艺中可靠反射激光。特别是,若将电源信号线43和数据信号线42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线段复用为封装金属时,有利于避免第二非显示区中走线过密的现象,同时将电源信号线43和数据信号线42复用为封装金属时,也有利于节约走线在第二非显示区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22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图11所示为图5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依次设置于衬底基板101上的第一金属层91、第二金属层92和第三金属层93;

在第二非显示区22,电源信号线43和数据信号线42位于第一金属层91、第二金属层92和第三金属层93中的至少一层。

具体地,本申请可将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电源信号线43和数据信号线42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例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91、第二金属层92和第三金属层93中的任意两层,亦或设置于第一金属层91、第二金属层92和第三金属层93中的三层,如此有利于节约第二非显示区22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从而更加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22的窄边框设计,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是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的,该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101上的阵列层84、发光器件85和封装盖板86,阵列层84中的驱动薄膜晶体管与发光器件85电连接,驱动发光器件发光。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依次设置于衬底基板101上的第一金属层91、第二金属层92和第三金属层93;

在第二非显示区22,第一信号线61位于第一金属层91、第二金属层92和第三金属层93中的至少一层。

具体地,本申请将第一信号线61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中的线段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例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91、第二金属层92和第三金属层93中的任意两层,亦或设置于第一金属层91、第二金属层92和第三金属层93中的三层,如此同样有利于节约第二非显示区22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从而更加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22的窄边框设计,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

可选地,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封装金属95的一种分布示意图,图13所示为图12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bb’截面图,请参见图12和图13,在第二非显示区22不专门设置封装金属95,而是用第一信号线61复用为封装金属,此外,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装绝缘层94;在第二非显示区22,封装绝缘层94位于第一信号线61与封装胶98之间。

具体地,在第二非显示区22,封装绝缘层94位于第一信号线61和封装胶98之间,第一信号线61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封装胶98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硅基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粘结性较弱,该实施例中在第一信号线61之上设置封装绝缘层94,该封装绝缘层94不仅能够对第一信号线61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能够提升封装胶98与阵列层的粘接性能,保证封装性能的可靠性。

可选的,封装绝缘层94的制作材料包括氧化硅或者氮化硅。氧化硅或者氮化硅作为无机材料与硅基材料制作的封装胶98接触之后,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粘结强度高,能够保证封装性能可靠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请参照图14,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任一显示面板。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

可选地,请参见图1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缺口30所在位置的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202。其中,光学传感器可以感测光线,并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例如可以是指纹识别传感器。本发明在显示装置中预留了安装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的缺口,满足了社会发展中消费者对于显示装置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将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设置在缺口中,还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高度集成化。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区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非显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半包围缺口的第二非显示区,栅极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与第二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二栅极驱动单元,特别是,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中,在第二非显示区中不设置栅极驱动单元,从而有利于节约第二非显示区的空间,在显示面板的第二非显示区实现窄边框设计。此外,本申请在第二非显示区中并未特意设置封装金属,而是由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非显示区中的线段复用为封装金属,从而有利于进一步节约第二非显示区的空间,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更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