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4921发布日期:2019-08-03 10:54阅读:20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抢救能力,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致残率,近年来,全国各地医院组织全员新生儿科医师,产科、产房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脐动静脉置管的培训为重要的一步。在脐静脉置管培训中,往往使用到废弃的脐带,而现有的培训中,人们常采取直接将脐带放于容器中(如一次性纸杯/碗),脐带的一段搭于容器口的边缘上,另一端置于容器底部,随即展开置管,但是这种方式既不方便,又不能取得应有的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不易将脐带固定,增加置管的失败率,且与现实抢救中的状况不一致,不能模拟临床实际情况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储藏容器固定于固定器底盘的底部中央,在所述储藏容器中注入红墨水并将固定器上盖扣入到所述固定器底盘上部;

s2.将长度为4~4.5cm新鲜的脐带从所述固定器上盖中央的固定孔穿过,且所述脐带一端浸入到所述红墨水的液面以下,其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固定孔的上部;

s3.对裸露于所述固定孔上部的脐带及所述固定孔的周围进行消毒,且在所述固定孔的周围设置消毒巾;

s4.在所述脐带上部且靠近所述固定孔处设置一结扣;

s5.在所述脐带顶部选取一个脐静脉,将脐静脉置管的一端置于所述脐静脉内,所述脐静脉置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连接到注射器输出端。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脐静脉为新鲜且大而壁薄的脐静脉。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脐静脉置管置于所述脐静脉内的深度为2~3cm。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注射器为5ml注射器,且在所述注射器预先充满5ml的生理盐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训练的装置,包括注射器、三通管、脐静脉置管、脐带、固定器及注入有红墨水的储藏容器,所述固定器包括底盘及扣入所述底盘上部的上盖;所述上盖中央设有固定孔,所述脐带穿过所述固定孔中固定,其上端裸露在固定孔上方,所述脐带下端浸入到所述储藏容器中红墨水液面下;在所述脐带上端的脐静脉中插入所述脐静脉置管的一端,所述脐静脉置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三通管连接到所述注射器的输出口。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固定孔为以所述上盖的中心点为原点,以该原点向所述上盖边缘延伸有1~2cm长的三条开口,且所述开口相邻夹角为120度,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脐带固定。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注射器为5ml注射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底盘呈底部小到上部开口逐渐变大形状,其底部直径为17cm,其上部开口直径为23cm。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上盖呈顶部小到下部开口逐渐变大形状,其上盖顶部外径为17cm,其下部开口直径为20cm。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储藏容器为平底碗状容器,其底部粘贴固定所述底盘的底部中央,所述储藏容器的直径为8cm,高为3cm。

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固定器固定脐带有利于脐静脉置管训练操作,解决了固定脐带以及判断脐静脉置管是否成功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作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与调整,也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1,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储藏容器固定于固定器底盘的底部中央,在所述储藏容器中注入20ml的红墨水并将固定器上盖扣入到所述固定器底盘上部;

s2.将长度为4~4.5cm新鲜的脐带从所述固定器上盖中央的固定孔穿过,且所述脐带一端浸入到所述红墨水的液面以下,其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固定孔的上部;

s3.对裸露于所述固定孔上部的脐带及所述固定孔的周围进行消毒,且在所述固定孔的周围设置消毒巾;

s4.用细线在所述脐带上部且靠近所述固定孔处设置一结扣;

s5.在所述脐带顶部选取一个脐静脉,将型号为3f/5f的脐静脉置管的一端置于所述脐静脉内,所述脐静脉置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连接到注射器输出端。

其中,脐静脉为新鲜且大而壁薄的脐静脉。

脐静脉置管置于所述脐静脉内的深度为2~3cm。

注射器为5ml注射器,且在所述注射器预先充满5ml的生理盐水。

请参阅图2及图3,一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训练的装置100,包括注射器1、三通管2、脐静脉置管3、脐带4、固定器5及注入有红墨水的储藏容器6,固定器5包括底盘51及扣入底盘51上部的上盖52;上盖52中央设有固定孔53,脐带4穿过固定孔53中固定,其上端裸露在固定孔53上方,脐带4下端浸入到储藏容器6中红墨水液面下;在脐带4上端的脐静脉中插入脐静脉置管3的一端,脐静脉置管3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2连接到注射器1的输出口。

其中,固定孔53为以上盖52的中心点为原点,以该原点向上盖52边缘延伸有1.5cm长的三条开口,且开口相邻夹角为120度,固定孔53用于将脐带4固定。

注射器1为5ml注射器。

底盘51呈底部小到上部开口逐渐变大形状,其底部直径为17cm,其上部开口直径为23cm。

上盖52呈顶部小到下部开口逐渐变大形状,其上盖52顶部外径为17cm,其下部开口直径为20cm。

储藏容器6为平底碗状容器,其底部粘贴固定底盘51的底部中央,储藏容器6的直径为8cm,高为3cm。

以下分别对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1、固定器的上盖直径为17cm,开口直径为20cm,上盖的总高度为2cm。以脐带固定器上盖的中心为原点,每120度就有一条长为1.5厘米的开口,形成一个“奔驰商标”形状的开口,作为脐带固定的入口。

2、红墨水的储藏容器底部宽度为8cm,开口直径为8cm,高度为3cm,且为一个可以储藏液体40毫升的容器。并且该储藏容器的中央固定于底盘底部的中央。

3、固定器的底盘为一个底部为直径17cm,开口为23cm的圆盘。开口处大于上盖的开口处,便于上盖与底盘契合。底盘有一定高度可以防止在脐静脉置管中需要脐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时溢出。底盘中央有一黏贴片用于黏贴红墨水容器。

进一步说明:

使用时,使用时也需配备常规脐静脉需要的脐静脉置管包,使用3f/5f脐静脉管,生理盐水,5毫升注射器,红墨水,消毒物品。

红墨水储藏容器黏贴于固定器的底盘中央,随后在红墨水储藏器中加入20毫升稀释的红墨水;盖上脐静脉置管固定器的上盖。将长约4cm新鲜的脐带从固定器的固定孔处放置入,置入深度约2-3cm,保证脐带的一段在稀释的红墨水内;在固定器的上盖上部留1-2cm的脐带外露。

具体地,开始实施脐静脉置管,先对脐带及附近区域进行消毒、铺巾。随后在脐带的根部(即新鲜脐带嵌入脐静脉固定器的脐带固定处)打一个松松的结。选取新鲜脐带中大而壁薄的脐静脉,将预先充满了生理盐水及连接了三通管及5毫升注射器的3f/5f脐静脉置于脐静脉内,深度为2-4cm,回抽针头,可在脐静脉中看到红色墨水,代表脐静脉置管成功,可以进一步进行新生儿复苏中的脐静脉用药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固定器固定脐带有利于脐静脉置管训练操作,解决了固定脐带以及判断脐静脉置管是否成功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