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75541发布日期:2019-10-29 03:1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量子点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例如色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显示装置多数通过彩膜来实现全彩显示,但是彩膜能实现的单色覆盖的波长范围较宽,无法满足高色域的需求。而量子点是由有限个数原子组成的纳米晶体,在受到电或光刺激时会发射出强烈的荧光,并且发射峰的半峰宽极窄,色纯度高,因此,量子点彩膜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量子点彩膜是将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材料混合进彩膜材料中,利用短波长的光(如蓝光)来激发红色和绿色量子点来出射红色和绿色光。为了提升量子点材料对于蓝光的吸收,一般会掺杂扩散粒子,但是扩散粒子的加入也导致了红、绿量子点的出射光被散射,导致出射光被几乎均匀分布在各个角度,从而导致中心角度对应的亮度不足。

因此,如何提高量子点彩膜的中心角度对应的亮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用以提高量子点彩膜的中心角度对应的亮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量子点彩膜,所述量子点彩膜被配置为至少发出一种颜色的光;

每个所述量子点彩膜包括:多个紧密排列的区域,且相邻所述区域的折射率不同;

其中,每个所述区域包括均匀分布的量子点以及扩散粒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各所述量子点彩膜包括:三个区域,分别为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三区域的折射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区域的折射率等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折射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三区域的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量子点彩膜包括:红色量子点彩膜和绿色量子点彩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基板为阵列基板或对向基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利用掩膜版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量子点彩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利用掩膜版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量子点彩膜,具体包括:

利用同一掩膜版形成所述量子点彩膜的不同区域;

其中,在形成不同所述区域时,所述掩膜版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不同。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该显示基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量子点彩膜,所述量子点彩膜被配置为至少发出一种颜色的光;每个所述量子点彩膜包括:多个紧密排列的区域,且相邻所述区域的折射率不同;其中,每个所述区域包括均匀分布的量子点以及扩散粒子。通过将显示基板中每个量子点彩膜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使相邻的区域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减小大角度的出射光,并且量子点可以对未出射的激发光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量子点彩膜中心角度对应的亮度以及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不同颜色的量子点彩膜的出光角度分布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量子点彩膜对应的折射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彩膜的分区及各区域的折射率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彩膜各区域的出射光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颜色的量子点彩膜的出光角度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彩膜的分区及各区域的折射率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的量子点彩膜不进行区域的划分,如图1所示,所有部分的折射率均相同,即入射角均为a,折射角均为b,折射率为n1;该种量子点彩膜的出光强度和出光角度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红色量子点彩膜和绿色量子点彩膜均加入了扩散粒子,扩散粒子的加入可以增加对激发光源的利用率,但是扩散粒子的加入会导致量子点彩膜的大角度的出光角度较强,而中心强度不够,如图2所示,红色量子点彩膜的出光强度和出光角度之间的关系对应曲线1,绿色量子点彩膜的出光强度和出光角度之间的关系对应曲线2,蓝光是直接使激发光源进行出射来实现的,对应曲线3。明显曲线1和曲线2过于平缓,覆盖角度大,导致大角度光强较大,中心光强不够突出。

基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量子点彩膜,量子点彩膜被配置为至少发出一种颜色的光;

如图3所示,每个量子点彩膜包括:多个紧密排列的区域,且相邻区域的折射率不同(如图3所示,包括三个区域包括两种折射率n1和n2);

其中,每个区域包括均匀分布的量子点以及扩散粒子(在图中未具体示出)。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将显示基板中每个量子点彩膜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使相邻的区域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减小大角度的出射光,并且量子点可以对未出射的激发光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量子点彩膜中心角度对应的亮度以及出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量子点彩膜的各区域中,折射率越大的区域出射大角度的光强也就越小,因为折射率越大的话,对应的全反射角越小,即更多的大角度光无法出射。因此通过对各区域的折射率进行设计,可实现增加量子点彩膜的中心角度的光强,降低大角度的光强,以优化显示效果。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如图3所示,各量子点彩膜包括:三个区域,分别为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区域(左侧区域)、第二区域(中间区域)和第三区域(右侧区域)。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当存在高低折射率时,高折射率区域中无法出射的光(大于全反射角的光)被反射,被反射回来的光在行进到高低折射率界面时其中一部分也存在全反射无法进入相邻区域的问题,这部分光的增益效果被限制。因此,在进行区域划分时,划分的区域越多增益效果限制的部分的光就越多,出光效率的增加并不是很好。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区域个数与增益效果限制的部分的光,来确定所划分区域的个数。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以将量子点彩膜划分为3个区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对区域划分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定,凡是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实施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如图4所示,第二区域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区域的折射率和第三区域的折射率。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如图4所示,第二区域的折射率为n2,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折射率均为n1,因此,第二区域的大角度的出射光减小(虚线区域无出射光),被反射回来的光照射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中的量子点上,对光进行了二次利用,以增加出光效率。如将第二区域的折射率n2设置为1.9,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折射率n1设置为1.5,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面积比设置为1:3:1时,则整个量子点彩膜的等效折射率n’为1.75,相对于量子点彩膜不进行区域划分时,出光率增益24.8%。

如将第二区域的折射率n2设置为1.5,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折射率n3设置为1.9,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面积比设置为1:3:1时,则整个量子点彩膜的等效折射率n’为1.67,相对于量子点彩膜不进行区域划分时,出光率增益21%。

如将三个区域的折射率设置的均不同,且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面积比设置为1:1:1,第一区域的折射率为1.5,第二区域的折射率为1.7,第三区域的折射率为1.9,则整个量子点彩膜的等效折射率n’为1.71,相对于量子点彩膜不进行区域划分时,出光率增益21.4%。

量子点彩膜的等效折射率为n’,具体为:

其中,n’表示这个量子点彩膜的等效折射率,f1表示第一区域所占的面积比,f2表示第二区域所占的面积比,f3表示第三区域所占的面积比,n1表示第一区域的折射率,n2表示第二区域的折射率,n3表示第三区域的折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折射率相同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然,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折射率也可以不同。其中,各区域的折射率不同,是通过使各区域采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来实现的。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第一区域的折射率可以等于第三区域的折射率。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当第一区域的折射率等于第三区域的折射率是,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同一制备工艺形成,从而简化了制作工艺流程,节约生产成本。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第二区域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区域的面积和第三区域的面积。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根据上述等效折射率公式可知,当存在两种折射率的情况下,需要保证n22*f2越大越好,以将第二区域的折射率n2设置为1.9,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折射率n1设置为1.5为例,第二区域的折射率1.92*3/5>1.92*2/5,以出光效率增益来说,第二区域所占面积比越大,增益效果越好。

同理,当存在两种折射率以上的情况下,需保证n22*f2+n32*f3相对于原单一折射率而言越大越好。

如图5所示,当对量子点彩膜进行区域划分后,红色量子点彩膜的出光角度与光强之间的关系对应曲线1,绿色量子点彩膜的出光角度与光强之间的关系对应曲线2,曲线3为蓝色激发光透过角度与光强对应关系,有图5可知,进行区域划分后,曲线1和曲线2在中心角度的出光强度增强,大角度的出光强度减弱,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上述实施例均是以量子点彩膜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说明的,如图6所示,若将量子点彩膜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具有折射率n1,第二区域具有折射率n2,第三区域具有折射率n1,第四区域具有折射率n2,第五区域具有折射率n1,各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为1:1:1;1:1,该量子点彩膜的等效折射率为1.67,出光强度增益了16.2%。

当存在两种折射率的情况下,n22*f2相同的情况下,划分为3个区域与划分为5个区域相比,前者出光强度增益了21%,后者出光强度增益了16.2%。即相同情况下,分割的区域越少越好。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量子点彩膜包括:红色量子点彩膜和绿色量子点彩膜。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在用于显示时,可以包括红色量子点彩膜和绿色量子点彩膜,通过蓝光激发红色量子点彩膜和绿色量子点彩膜发出红光和绿光,形成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其中蓝色子像素可以通过激发光蓝光的透过来实现。

当然,除上述两种颜色的彩膜以外还可以包括其他颜色的彩膜,并可以对应更换各量子点彩膜对应的激发光源,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基板为阵列基板或对向基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利用掩膜版在基板上形成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量子点彩膜。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中,利用掩膜版在基板上形成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量子点彩膜,具体包括:

利用同一掩膜版形成量子点彩膜的不同区域;

其中,在形成不同区域时,掩膜版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不同。

具体地,当制作量子点彩膜中面积较大的区域时,可以增大掩膜版与基板之间的距离,当制作量子点彩膜中面积较小的区域时,可以减小掩膜版与基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不同面积的区域可以利用同一掩膜版进行制作,降低了制作成本。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以及封装外壳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该显示基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量子点彩膜,所述量子点彩膜被配置为至少发出一种颜色的光;每个所述量子点彩膜包括:多个紧密排列的区域,且相邻所述区域的折射率不同;其中,每个所述区域包括均匀分布的量子点以及扩散粒子。通过将显示基板中每个量子点彩膜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使相邻的区域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减小大角度的出射光,并且量子点可以对未出射的激发光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量子点彩膜中心角度对应亮度以及出光效率。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