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9464发布日期:2019-11-13 01:3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设备进行工作、学习,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模式被打破,网络教学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互动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网络教学系统通过硬件与软件配合实现双方的信息交互;现有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在使用者使用时,互动性较差,容易导致学员的兴趣下降,降低了教学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具备互动性强、便于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在使用者使用时,互动性较差,容易导致学员的兴趣下降,降低了教学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包括学生终端、直播终端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视频存储器双向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视频信号发射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视频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通过以太网与收发单元一和收发单元二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收发单元一和收发单元二的输出端通过以太网与数据转化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数据转化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收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据收集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语音信号发射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语音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通过以太网与收发单元一和收发单元二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数据库双向电连接,所述数据库的输出端与比对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比对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语音存储器双向电连接。

所述直播终端包括扬声器二、显示模块二、麦克风和摄录模块二,所述扬声器二的输入端与收发单元二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收发单元二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二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麦克风和摄录模块二的输出端均与收发单元二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学生终端包括输入单元、扬声器一、显示模块一、定位模块和摄录模块一,所述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收发单元一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一和显示模块一的输入端均与收发单元一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定位模块和摄录模块一的输出端均与收发单元一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按键一、按键二、按键三和按键四,控制单元包括控制节点一、控制节点二、控制节点三和控制节点四,收发单元一包括收发模块一、收发模块二、收发模块三和收发模块四。

优选的,所述按键一、按键二、按键三和按键四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节点一、控制节点二、控制节点三和控制节点四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节点一、控制节点二、控制节点三和控制节点四的输出端分别与收发模块一、收发模块二、收发模块三和收发模块四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转化模块为ad转换器,ad转换器为晟记品牌的型号为ad9240asz的ad转换器。

优选的,所述摄录模块一和摄录模块二均为摄像头,摄像头为萤石品牌的型号为c6t-c的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一和显示模块二均为led显示器,led显示器为惠普品牌的型号为e190i的led显示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通过比对模块、数据库和处理器配合实现了对于用户信息的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语音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加强了系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输入单元、控制单元和收发单元一的配合实现了画外音与输入单元的一对一控制,增强了教学系统与学员互动的准确性,从而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2、该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通过处理器与数据库配合实现了对于学员信息的大数据收集和处理,为教学系统的改进和为学员提供合适的课程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了教学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从而保证了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部分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包括学生终端、直播终端和处理器,处理器与视频存储器双向电连接,视频存储器为车载mdvr品牌的yd-207,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视频信号发射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视频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通过以太网与收发单元一和收发单元二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收发单元一和收发单元二的输出端通过以太网与数据转化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数据转化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收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数据转化模块为ad转换器,ad转换器为晟记品牌的型号为ad9240asz的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数据收集模块为telesky品牌的fpga开发板,数据收集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语音信号发射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视频信号发射器和语音信号发射器均为hlvisus/华联视的hl-702,所述语音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通过以太网与收发单元一和收发单元二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收发单元一和收发单元二均为th/汤湖品牌的th-gs-03加强版,处理器与数据库双向电连接,数据库的输出端与比对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比对模块为st品牌的stm32f030k6t6,比对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与语音存储器双向电连接,语音存储器为迈优品牌的my-f1080。

直播终端包括扬声器二、显示模块二、麦克风和摄录模块二,扬声器二的输入端与收发单元二的输出端电连接,收发单元二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二的输入端电连接,麦克风和摄录模块二的输出端均与收发单元二的输入端电连接。

学生终端包括输入单元、扬声器一、显示模块一、定位模块和摄录模块一,输入单元包括按键一、按键二、按键三和按键四,控制单元包括控制节点一、控制节点二、控制节点三和控制节点四,收发单元一包括收发模块一、收发模块二、收发模块三和收发模块四,按键一、按键二、按键三和按键四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节点一、控制节点二、控制节点三和控制节点四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节点一、控制节点二、控制节点三和控制节点四的输出端分别与收发模块一、收发模块二、收发模块三和收发模块四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收发单元一的输入端电连接,扬声器一和显示模块一的输入端均与收发单元一的输出端电连接,显示模块一和显示模块二均为led显示器,led显示器为惠普品牌的型号为e190i的led显示器,保证教学系统的显示质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定位模块和摄录模块一的输出端均与收发单元一的输入端电连接,摄录模块一和摄录模块二均为摄像头,摄像头为萤石品牌的型号为c6t-c的摄像头,保证教学系统的顺畅运行,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使用时,该教学系统的学生终端的定位模块和摄录模块一对学员的位置信息和行为信息通过收发单元一传递至以太网,信息经以太网传递至数据转化模块,数据转化模块将模拟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转化的电信号经数据收集模块进行数据收集,收集的电信号经处理器处理后被数据库收集储存,同时视频信息被处理器处理后收集到视频存储器内,处理器控制视频信号发射器将学员的视频信息传递至以太网,传递至以太网的视频信息被收发单元二接收,收发单元二接收的视频信息经显示模块二展示给讲师,多个学员的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储存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与使用教学系统的学员的实时信息通过比对模块进行对比,信息对比后处理器对语音存储器内对应该段信息的语音信息进行提取,提取完毕后处理器控制语音信号发射器将该段信息传递至以太网,该段信息通过以太网传递至收发单元一接收,收发单元一接收后经扬声器一将该段语音信息传递给学员,直播终端的讲师的声音和动作经麦克风和摄录模块二收集成为信号传递至收发单元二,经过收发单元二传递至以太网,信息经以太网传递至数据转化模块,数据转化模块将模拟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转化的电信号经数据收集模块进行数据收集,收集到的电信号经处理器处理后进入视频储存器进行存储,同时处理器控制视频信号发射器将该段视频传递至以太网,传递至以太网的该段视频信息经收发单元一接收,之后经过收发单元一传递至显示模块一显示,学员通过输入单元的四个按键分别控制控制单元的四个控制节点,四个控制节点分别控制收发模块从而控制对应的语音通过扬声器一进行播报。

综上所述,该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通过比对模块、数据库和处理器配合实现了对于用户信息的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语音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加强了系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输入单元、控制单元和收发单元一的配合实现了画外音与输入单元的一对一控制,增强了教学系统与学员互动的准确性,从而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该基于大数据的带有智能画外音的教学系统,通过处理器与数据库配合实现了对于学员信息的大数据收集和处理,为教学系统的改进和为学员提供合适的课程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了教学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从而保证了教学系统的教学质量。

本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不是本系统的改进之处;本系统的改进为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连接关系,即为对系统的整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本系统所要解决的相应技术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