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书写稳定性中性笔的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2994发布日期:2019-11-26 02:1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书写稳定性中性笔的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文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书写稳定性中性笔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中性笔,中性墨水圆珠笔的简称,起源于日本,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颖的书写工具。按笔头类型、油墨色彩、结构等又可分为不同类型的中性笔,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中性笔兼具自来水笔和油性圆珠笔的优点,书写手感舒适,油墨粘度较低,并增加容易润滑的物质,书写介质的粘度介于水性和油性之间,因而比普通油性圆珠笔更加顺滑,是油性圆珠笔的升级换代产品。

中性笔在生产时各部件分开制造,先将各个部件生产后再将部件在组装在一起,以完成整支笔的加工,现有的中性笔组装工艺已较为成熟,但对于笔套的装配,大部分扔存在手工操作的方式,造成了中性笔加工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影响中性笔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书写稳定性中性笔的加工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书写稳定性中性笔的加工设备,包括加工台、设于所述加工台两侧的立板及设于所述加工台上方的第一安装板,所述加工台上设有多个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固连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立板上设有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加工槽内设有固定杆,所述限位槽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限位块,所述加工台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限位块沿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移动的第二气缸;在装配笔套时,第一输送组件将笔夹输送至加工槽内,使笔夹掉料在加工槽底部,笔夹侧壁嵌在限位槽内,在限位槽作用下对笔夹起限位作用,防止笔夹在加工槽内转动;固定杆插入到笔夹底端的通孔内,对笔夹起定位作用,使笔夹处于加工槽中部位置;随后将笔帽从第一开口处推入到第一推杆上,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推杆往下运动,使第一推杆将笔帽推入到加工槽内,使笔帽与笔夹相接触,将笔帽压在笔夹上,完成笔帽与笔夹的连接,随后再将垫圈推入到笔帽中,使垫圈嵌在笔帽中,完成笔套的装配;通过将笔夹、笔帽及垫圈逐个放入到加工槽内的方式,自动完成对笔套的加工处理,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将笔套组装,降低笔套组装难度;以自动化方式完成笔套组装操作,使笔套安装与其他自动化步骤相匹配,提升中性笔生产效率;在限位槽一样固定杆的相互配合下,以便对放入加工槽内的笔夹起固定作用,使笔夹以特定姿势放置在加工槽内,以便使笔帽与笔夹相对齐,便于将笔夹压入到笔帽内;当笔夹侧壁嵌于限位槽内时,第二气缸驱动限位块从第一活动腔内伸出,限位块与笔夹侧壁相接触,将笔夹夹持在限位槽内,提升限位槽对笔夹的固定效果,与固定杆相互配合,防止笔夹在加工槽内移动。

所述加工槽底部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通过一密封膜与所述第一通槽内壁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设有第三推杆,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上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三推杆设于所述第一推板上;将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后,固定杆插入到笔夹顶端的通孔内,对笔夹起定位作用,随后第二气缸推动第三推杆往上运动,使第一支撑板绕连接点往上翻转,第一支撑板与笔夹顶面相接触,使第一支撑板与笔夹顶端的斜面相配合,为笔夹提供支撑力,使笔夹以竖直状态立在加工槽内,以便将笔夹与笔帽相连;在密封膜作用下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通槽的连接处起密封作用,同时为处于升起状态下的第一支撑板提供牵扯力,使第一支撑板在重力及密封膜的弹力作用下更快往下翻转,提升第一支撑板与第一通槽的配合效果;通过第一推板可同步对所有加工槽内的第一支撑板进行控制,以便完成笔套批量化加工,提升笔套加工效率。

所述固定杆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设有斜面;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后,固定杆插入到笔夹顶部的通孔内,第一固定块与笔夹顶端相接触,在第一固定块顶部斜面作用下,将第一固定块压入到通孔内,使第一固定块与通孔内壁相接触,连接弹簧对第一固定块提供推力,使第一固定块对通孔内壁产生压力,提升固定杆与笔夹通孔的接触效果,在第一固定块作用下对对笔夹提供支撑力,保证笔夹以竖直状态立于加工槽内。

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支撑弹簧,所述限位块侧壁上设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上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活动链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处上方,所述第一活动腔内穿设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设于所述支撑弹簧下方,所述第二推杆设于所述第一推板上;当笔夹被放入到加工槽内后,笔夹侧壁嵌于限位槽内,第二气缸推动第一推班往上运动,使第一推板推动第二推杆往上运动,第二推杆推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绕连接点转动,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处于一直线状态,以便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作用下推动第一推块往第一活动腔外侧运动,使限位块与笔夹侧壁相接触,将笔夹固定在加工槽内,避免笔套压在笔夹上时使笔夹发生倾斜,以便将笔帽快速的压在笔夹上,完成笔夹与笔帽的连接;在支撑弹簧作用下,使限位块在正常情况下处于第一活动腔内部,避免限位块对笔夹的放置造成阻碍,以便自动完成对笔套的装配操作。

所述限位块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凹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腔相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穿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凹槽内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腔相通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设有第二固定块,当所述第二推板往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运动时,所述第二固定块往所述第三通槽外侧运动;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后,第二气缸推动第二推杆往上运动,限位块从第一活动腔内伸出与笔夹侧壁相接触,笔夹侧壁嵌入到凹槽内与第二推块相接触,笔夹推动第二推块往第二活动腔内运动,使第二固定块从第二活动腔内,第二固定块与笔夹侧壁相接触,使第二固定块对将笔夹侧壁夹持,提升限位块对笔夹的固定效果,与固定杆相互配合,使笔夹始终以竖直状态处于加工槽内,使笔帽更易与笔夹形成连接配合。

所述第二活动腔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一侧,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顶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伸缩杆;所述第二推板底部设有复位弹簧;笔夹侧壁嵌于凹槽内后,笔夹侧壁推动第二推块往第二活动腔内运动,第二推块推动第二推板往第二活动腔内运动,第二推板带动第三连接板移动,使第三连接板带动第一活动板转动,第一活动板往水平位置翻转,使第一活动板推动第二固定块往第三通槽外侧运动,从而使第二固定块与笔夹侧壁接触,将笔夹固定在加工槽内;当笔套装配完成后,第二气缸驱动活塞杆收缩,支撑弹簧推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往下翻转,使限位块进入到第二活动腔内,限位块与笔夹脱开接触,以便将笔套从加工槽内取出,降低笔套加工后的取料难度;伸缩杆对第二固定块的移动起限位作用,使第二固定块只能在水平位置上移动,保证第二固定块与笔夹的配合效果。

所述立板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的第二活动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第三气缸及设于所述第三气缸活塞杆上的夹爪,所述第三气缸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笔夹置于传送带上被运送至加工台一侧,第二活动板沿第二活动槽移动,使第二活动板移动至传送带上方,第三气缸驱动夹爪往下运动,使夹爪处于传动带顶部,在夹爪作用下将传送带上的笔夹抓取,随后第二活动板沿第二活动槽移动至加工台上方,将将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完成笔夹的自动上料,降低笔套装配难度。

所述第一推杆上设有通腔,所述第一推杆上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配合的挡板,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挡板做上下运动的第四气缸;笔帽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到第一推杆上,笔帽处于第一推杆上后,第四气缸驱动挡板往下运动,挡板将第一开口封闭,防止笔帽从第一开口处掉出,使笔帽随第一推杆一同移动,以便在第一推杆作用下将笔帽推入到加工槽内,完成笔套的装配。

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还设有第四推杆,所述第四推杆上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推杆顶部设有第一限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弹簧顶部固连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四推杆上设有气腔,第四推杆内设有与所述气腔相通的第一气泵;垫圈被置于第四推杆底部,在第一气泵作用下使气腔内产生吸力,垫圈吸附在第四推杆底部,以便在第四推杆作用下带动垫圈移动;在装配笔套时,笔帽置于第一推杆上,第一气缸驱动第四推杆往下运动,在第一限位弹簧作用下使第四推杆推动第一推杆往下运动,第一推杆将笔帽压在笔夹上后,第一限位弹簧收缩使第四推杆往下运动,将第四推杆底部的垫圈压入到笔帽内,以便完成笔帽的安装,无需多余操作,提升笔套装配效率。

所述加工台上方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三活动板,所述第三活动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配合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三活动板上设有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活塞杆上设有第三推板;笔帽随传送带移动至第二安装板一侧,在传送带作用下将笔帽推入到第二开口内,第三活动板沿第三活动槽移动,使第二开口运动至第一开口位置处,使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齐,在第五气缸作用下推动第三推板往前运动,使第三推板推动笔帽往前运动,将笔帽推入到第一开口内,完成笔帽的自动上料操作,使笔套的加工更为自动化。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笔夹、笔帽及垫圈逐个放入到加工槽内的方式,自动完成对笔套的加工处理,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将笔套组装,降低笔套组装难度;以自动化方式完成笔套组装操作,使笔套安装与其他自动化步骤相匹配,提升中性笔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c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的d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8为图7中的e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的f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11为图10中的g处放大图。

图12为图11中的h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2所示,一种可调节书写稳定性中性笔的加工设备,包括加工台1、设于所述加工台1两侧的立板2及设于所述加工台1上方的第一安装板3,所述加工台1上设有多个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安装板3上设有第一气缸31,所述第一气缸活31塞杆固连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上,所述立板2上设有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板3底部设有第一推杆33,所述第一推杆33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加工槽内设有固定杆13,固定杆设于加工槽底面中部,所述限位槽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限位块17,所述加工台1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限位块17沿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移动的第二气缸12。

在装配笔套时,第一输送组件将笔夹输送至加工槽内,使笔夹掉料在加工槽底部,笔夹侧壁嵌在限位槽内,在限位槽作用下对笔夹起限位作用,防止笔夹在加工槽内转动;固定杆插入到笔夹底端的通孔内,对笔夹起定位作用,使笔夹处于加工槽中部位置;随后将笔帽从第一开口处推入到第一推杆上,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推杆往下运动,使第一推杆将笔帽推入到加工槽内,使笔帽与笔夹相接触,将笔帽压在笔夹上,完成笔帽与笔夹的连接,随后再将垫圈推入到笔帽中,使垫圈嵌在笔帽中,完成笔套的装配;通过将笔夹、笔帽及垫圈逐个放入到加工槽内的方式,自动完成对笔套的加工处理,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将笔套组装,降低笔套组装难度;以自动化方式完成笔套组装操作,使笔套安装与其他自动化步骤相匹配,提升中性笔生产效率;在限位槽一样固定杆的相互配合下,以便对放入加工槽内的笔夹起固定作用,使笔夹以特定姿势放置在加工槽内,以便使笔帽与笔夹相对齐,便于将笔夹压入到笔帽内;当笔夹侧壁嵌于限位槽内时,第二气缸驱动限位块从第一活动腔内伸出,限位块与笔夹侧壁相接触,将笔夹夹持在限位槽内,提升限位槽对笔夹的固定效果,与固定杆相互配合,防止笔夹在加工槽内移动。

限位块侧壁上设有滑块,第二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滑块上设有第二限位弹簧,在滑块与滑槽作用下,对限位块的移动起限位作用,使限位块只能在水平位置上移动,第二限位弹簧使限位块产生自动复位的力,以便使限位块在伸出后自动复位缩回。

所述加工槽底部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4,所述第一支撑板14一侧通过一密封膜与所述第一通槽内壁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14底部设有第三推杆15,所述第二气缸12活塞杆上设有第一推板11,所述第三推杆15设于所述第一推板11上;将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后,固定杆插入到笔夹顶端的通孔内,对笔夹起定位作用,随后第二气缸推动第三推杆往上运动,使第一支撑板绕连接点往上翻转,第一支撑板与笔夹顶面相接触,使第一支撑板与笔夹顶端的斜面相配合,为笔夹提供支撑力,使笔夹以竖直状态立在加工槽内,以便将笔夹与笔帽相连;在密封膜作用下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通槽的连接处起密封作用,同时为处于升起状态下的第一支撑板提供牵扯力,使第一支撑板在重力及密封膜的弹力作用下更快往下翻转,提升第一支撑板与第一通槽的配合效果;通过第一推板可同步对所有加工槽内的第一支撑板进行控制,以便完成笔套批量化加工,提升笔套加工效率。

所述固定杆13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连接弹簧132,所述连接弹簧132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块131,所述第一固定块131顶部设有斜面;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后,固定杆插入到笔夹顶部的通孔内,第一固定块与笔夹顶端相接触,在第一固定块顶部斜面作用下,将第一固定块压入到通孔内,使第一固定块与通孔内壁相接触,连接弹簧对第一固定块提供推力,使第一固定块对通孔内壁产生压力,提升固定杆与笔夹通孔的接触效果,在第一固定块作用下对对笔夹提供支撑力,保证笔夹以竖直状态立于加工槽内;由于笔夹上的通孔呈锥形结构,提升第一固定块与笔夹的配合效果,以便加笔夹更牢固的固定在加工槽内。

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支撑板18,所述第二支撑板18上设有支撑弹簧181,所述限位块17侧壁上设有第一推块171,所述第一推块171上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10,所述第一连接板110上活动链接有第二连接板19,所述支撑弹簧18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9连接处上方,所述第一活动腔内穿设有第二推杆16,所述第二推杆16设于所述支撑弹簧181下方,所述第二推杆16设于所述第一推板11上;当笔夹被放入到加工槽内后,笔夹侧壁嵌于限位槽内,第二气缸推动第一推班往上运动,使第一推板推动第二推杆往上运动,第二推杆推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绕连接点转动,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处于一直线状态,以便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作用下推动第一推块往第一活动腔外侧运动,使限位块与笔夹侧壁相接触,将笔夹固定在加工槽内,避免笔套压在笔夹上时使笔夹发生倾斜,以便将笔帽快速的压在笔夹上,完成笔夹与笔帽的连接;在支撑弹簧作用下,使限位块在正常情况下处于第一活动腔内部,避免限位块对笔夹的放置造成阻碍,以便自动完成对笔套的装配操作。

所述限位块17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凹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腔相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推板120,所述第二推板120上设有第二推块1201,所述第二推块120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凹槽内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腔相通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设有第二固定块130,当所述第二推板120往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运动时,所述第二固定块130往所述第三通槽外侧运动;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后,第二气缸推动第二推杆往上运动,限位块从第一活动腔内伸出与笔夹侧壁相接触,笔夹侧壁嵌入到凹槽内与第二推块相接触,笔夹推动第二推块往第二活动腔内运动,使第二固定块从第二活动腔内,第二固定块与笔夹侧壁相接触,使第二固定块对将笔夹侧壁夹持,提升限位块对笔夹的固定效果,与固定杆相互配合,使笔夹始终以竖直状态处于加工槽内,使笔帽更易与笔夹形成连接配合。

所述第二活动腔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140,所述第一活动板140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130一侧,所述第二推板120上设有第三连接板1203,所述第三连接板1203顶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板140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块130上设有伸缩杆;所述第二推板120底部设有复位弹簧1202;笔夹侧壁嵌于凹槽内后,笔夹侧壁推动第二推块往第二活动腔内运动,第二推块推动第二推板往第二活动腔内运动,第二推板带动第三连接板移动,使第三连接板带动第一活动板转动,第一活动板往水平位置翻转,使第一活动板推动第二固定块往第三通槽外侧运动,从而使第二固定块与笔夹侧壁接触,将笔夹固定在加工槽内;当笔套装配完成后,第二气缸驱动活塞杆收缩,支撑弹簧推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往下翻转,使限位块进入到第二活动腔内,限位块与笔夹脱开接触,以便将笔套从加工槽内取出,降低笔套加工后的取料难度;伸缩杆对第二固定块的移动起限位作用,使第二固定块只能在水平位置上移动,保证第二固定块与笔夹的配合效果。

所述立板2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的第二活动板21、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1上第三气缸22及设于所述第三气缸22活塞杆上的夹爪23,所述第三气缸22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1上;笔夹置于传送带上被运送至加工台一侧,第二活动板沿第二活动槽移动,使第二活动板移动至传送带上方,第三气缸驱动夹爪往下运动,使夹爪处于传动带顶部,在夹爪作用下将传送带上的笔夹抓取,随后第二活动板沿第二活动槽移动至加工台上方,将将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完成笔夹的自动上料,降低笔套装配难度。

用于运输笔夹的传送带上设有多个储料槽,储料槽与笔夹相配合,笔夹被置于储料槽内进行运输,以便控制笔夹在传送带上的位置,便于通过夹爪对笔夹进行抓取。

所述第一推杆33上设有通腔,所述第一推杆33上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配合的挡板,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挡板做上下运动的第四气缸;笔帽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到第一推杆上,笔帽处于第一推杆上后,第四气缸驱动挡板往下运动,挡板将第一开口封闭,防止笔帽从第一开口处掉出,使笔帽随第一推杆一同移动,以便在第一推杆作用下将笔帽推入到加工槽内,完成笔套的装配。

所述第一安装板3底部还设有第四推杆32,所述第四推杆32上设有限位板321,所述第一推杆33顶部设有第一限位弹簧34,所述第一限位弹簧34顶部固连于所述限位板321上,所述第四推杆32上设有气腔,所述第四推杆32内设有与所述气腔相通的第一气泵;垫圈被置于第四推杆底部,在第一气泵作用下使气腔内产生吸力,垫圈吸附在第四推杆底部,以便在第四推杆作用下带动垫圈移动;在装配笔套时,笔帽置于第一推杆上,第一气缸驱动第四推杆往下运动,在第一限位弹簧作用下使第四推杆推动第一推杆往下运动,第一推杆将笔帽压在笔夹上后,第一限位弹簧收缩使第四推杆往下运动,将第四推杆底部的垫圈压入到笔帽内,以便完成笔帽的安装,无需多余操作,提升笔套装配效率。

所述加工台1上方设有第二安装板4,所述第二安装板4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三活动板41,所述第三活动板4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配合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三活动板41上设有第五气缸42,所述第五气缸42活塞杆上设有第三推板421;笔帽随传送带移动至第二安装板一侧,在传送带作用下将笔帽推入到第二开口内,第三活动板沿第三活动槽移动,使第二开口运动至第一开口位置处,使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齐,在第五气缸作用下推动第三推板往前运动,使第三推板推动笔帽往前运动,将笔帽推入到第一开口内,完成笔帽的自动上料操作,使笔套的加工更为自动化。

用于运输笔帽的传送带设于第二安装板一侧,当传送带将笔帽运送过来后,第三活动板沿第三活动槽移动,使第三活动板移动至第三活动槽一端,使第二开口与传送带相对齐,传送带将运输的笔帽直接推送至第二开口内,使笔帽进入到第三活动板上,由于笔帽顶端设有凸起部,使笔帽卡在第三活动板上,随后第三活动板移动至第一推杆一侧,使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齐,将笔帽推送至第一开口内,同样,笔帽顶部被卡在第一开口上,以便通过第一推杆对笔帽的运动进行控制。

立板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第三安装板5,第三安装板底部设有第四活动槽,第四活动槽内设有活动块51,活动块底部设有输料管52,输料管上设有第二气泵,第三安装板底部设有用于运输垫圈的传送带,用于运输垫圈的传送带设于用于运输笔帽的传送带上方;第一推杆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内穿设有承接板35,所述承接板可沿所述第三开口内壁移动;当垫圈通过传送带运送至传送带一端后,活动块沿第四活动槽移动,使输料管运动至传送带上方,在第二气泵作用下使输料管产生吸力,将垫圈吸附在输料管底部,活动块带动垫圈往第四活动槽另一端运动,承接板从第三开口处移出,输料管运动至承接板上方后,第二气泵停止吸气,使垫圈掉落在承接板上,承接板沿第三开口内壁往通腔内运动,使承接板带动垫圈进入到通腔内,垫圈运动至第四推杆下方,第一气泵工作使第四推杆底部产生吸力,将垫圈吸附在第四推杆底部,使垫圈随第四推杆一同移动,承接板从第三开口处移出,防止第四推杆移动时与承接板产生碰撞,完成垫圈的自动上料。

所述活动连接均为铰接,说明书附图中的气缸、电机及气泵均为示意图,其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气缸、电机及气泵结构相同。

传送带将笔夹运输至加工台一侧后,在第一输送组件作用下,将笔夹放入到加工槽内,笔夹置于加工槽内后,第一气缸推动第一推杆往下运动,使第一推杆与笔夹相接触,使固定杆更进一步的插入到笔夹上的通孔内,第二气缸推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第一支撑板往上运动为笔夹提供支撑力,第二推杆推动限位块从第一活动腔内伸出,使笔夹侧壁嵌入到凹槽内,第二固定块与笔夹侧壁接触,将笔夹固定在加工槽内,笔帽随着传送带运输在第三活动板作用下置于第一推杆,上,垫圈岁传送带运输在输料管作用下置于第四推杆底部,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推杆往下运动,将笔夹固定在笔帽上,随后第四推杆往下运动,将垫圈装在笔帽内,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推杆往上运动,使第一推杆带动装配完成后的笔套从加工槽内升起,以便对加工后的笔套进行收集,完成笔套的装配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