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模型式启蒙习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7573发布日期:2020-02-18 14:1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手掌模型式启蒙习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手掌模型式启蒙习算器。涉及一种习算器,尤其涉及儿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是一种教学学具。



背景技术:

自从人类对数字有了朦胧的意识以来,就与手指结上了情缘。十进制就是从手发展而来。目前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的启蒙方法,包括珠心算、手心算等均局限于10个指头屈伸,数域狭窄,视点分散,需要左右兼顾,容易产生学习障碍。而目前市场上,供儿童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学具盒,内有小木方、小棒、数字、运算符号等,数字均局限在10以内,难以拓宽儿童数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往20以内加减速算法的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往的教具与算法,均局限于10个指头屈伸,数域狭窄,视点分散,难以与20以内加减运算程序联通,因此特提供一种根据指段加以设计的与人手有天然联系的手掌模型式启蒙习算器,将18个数集中于左手一个掌面上,有助于拓宽儿童数域,产生聚焦思维;标数与指段一一对应,有助于产生联想思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由一个与人的左手外形基本相似、具有指节线、指间下延线、掌面横纹线的壳体与柔性多曲钢丝组成,在壳体的掌面上,将拇指外四指的第三指段各自向下延伸1段,得到4个延伸段,使五指原有的14指段扩展为18指段,各指段均粘贴一个标数为1~18的数字膜及设置一个段心插孔,数字膜的标数,小指四段分别标阿拉伯数字1、2、3、4;无名指四段分别标阿拉伯数字5、6、7、8;中指四段分别标阿拉伯数字9、10、11、12;食指四段分别标阿拉伯数字13、14、15、16;拇指两段分别标阿拉伯数字17、18。插孔间标有连接线,连接线上方设置一条两端带固着环、按连接线路径布数的柔性多曲钢丝,钢丝起端环固着于小指一段、终端环固着于拇指二段、使18插孔17条连接线一线贯通,其特征在于:钢丝上嵌套着上下两个三角珠,两个三角珠可合可分,嵌合时可定位,分离时则显示加减计算功能;另外还设有矩形旗9面,三角旗18面。

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儿童拓宽数域,聚焦于一个掌面,指段与数字一一对应,有利于儿童认识模型与天然启蒙习算器——手之间的有机联系,加深对运算的形象化理解,特别有助于弱智儿童的进入数学大门。

本实用新型,无论加减,都可以运用两种方法求解结果数。习算加法的两种方法是移珠法及双插法。

第一种为移珠法,方法是先根据第一加数,将上三角珠下三角珠合在前一加数指段对应的插孔上;然后再根据第二加数,将下三角珠按第二加数依插孔连接线移动步数,最终停留在与插孔对应的数字膜标数即为结果数。这种方法概括说就叫“联前移下指结果”。如3+7,先根据第一加数3,将上下三角珠合作移动到数字膜标数为3的对应插孔上,联为一珠。然后根据第二加数7,将下三角珠依插孔连接线移动7步,最后停留在与插孔对应的数字膜,其标数为10,10便为结果数。

第二种为双插法。先按第一加数从标1指段对应的插孔开始连续插矩形旗,然后再按第二加数在下位插孔接着连续插三角旗,最后一面三角旗停留的插孔,其对应数字膜的标数,即为结果数。如4+8,根据第一加数,可从小指第一指段插孔依次插上4面矩形旗,再根据第二加数8,在矩形旗后插孔上按连接线连续依次插8面三角旗,观察第8面三角旗最后停留点插孔所对应的数字膜,其标数为12,12便为结果数。

习算减法时也是用与加法相对应的两种方法。第一种为移珠法。先根据被减数,将上三角珠下三角珠合在标数与被减数数字相同的数字膜所对应的插孔上,然后根据减数逆向移动上三角珠步数,停留在与某数字膜对应的插孔上,观察其对应数字膜的标数,便为结果数。概括起来说就是“联前移下指结果”。如10一7,根据被减数10,将两个三角珠合作移动至数字膜标数为10对应的插孔上,然后根据减数7,将上三角珠依连接线逆向移动7步,观察最终停留点插孔所对应的数字膜,其标数为3,3便为结果数。

第二种为先插后拔法。先按被减数依次插三角旗,然后再按减数从大到小按插孔连接线依次拔去三角旗面数,观察所剩三角旗最大数停留点插孔所对应的数字膜标数便为结果数。如15一9,先根据被减数15,依次在掌面的插孔上插15面三角旗,然后根据减数9,拔去9面三角旗,剩下的三角旗,其最大数对应的数字膜标数为6,6便为结果数。

通过两种方法与口算结果对照。既能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还会产生以下几个特色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助于儿童拓宽数域,10个指头、数字卡均局限于10个数,通过18指段结盟使之扩容,有了18,数学启蒙有了适当的数域。

2、由于由手指过渡到手掌,不再两手分散,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掌面,从而产生了聚焦思维。

3、与天然启蒙习算器——人手协调配合,产生一一对应的联想思维,使儿童快速过渡到人手的直接运算,手是随身带的算盘,天然习算器,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情况,都可以进行运算训练。

4、对弱智儿童特别有效,可通过天然条件让他们获得数学思维方式的灵感,提高他们数学的核心素养和学习信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柔性多曲钢丝布线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1指节线、2指间下延线、3掌面横纹线、4指段、5延伸段、6数字膜、7插孔、9起端环、10终端环、11柔性多曲钢丝、12上三角珠、13下三角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手掌模型式启蒙习算器,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手掌模型式启蒙习算器,由一个与人的左手手掌外形基本相似的壳体与柔性多曲钢丝11组成,在具有指节线1、指间下延线2、掌面横纹线3的壳体的掌面上,将拇指外四指的第三指段各自向下延伸1段,得到4个延伸段5,使五指原有的14指段4扩展为18指段4,各指段4均粘贴一个标数1~18的数字膜6及设置一个段心插孔7,数字膜的标数,小指四段标1、2、3、4;无名指四段标5、6、7、8;中指四段标9、10、11、12;食指四段标13、14、15、16;拇指两段标17、18。插孔7间标有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连接线上方设置一条两端带固着环、按连接线路径布数的柔性多曲钢丝11,钢丝起端环9固着于小指一段、终端环10固着于拇指二段、将18个插孔7、17条连接线一线贯通,柔性多曲钢丝11上嵌套着一个由上三角珠12和一个下三角珠13,两个三角珠可合可分,嵌合时可定位,分离时则显示加减计算功能。另外还设有矩形旗9面,三角旗18面。

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儿童拓宽数域,聚焦于一个掌面,指段与数字一一对应,有利于儿童认识模型与天然启蒙习算器——人手之间的有机联系,加深对运算的形象化理解,特别有助于弱智儿童的进入数学大门。

习算加法时,模型壳体竖向摆放。加法可以运用两种方法求解结果数,这两种方法分别是移珠法和双插法。

第一种为移珠法,方法是根据第一加数,将上三角珠12下三角珠13合在与第一加数与数字膜6标数相同的对应插孔上;然后将下三角珠13按第二加数依连接线移动步数,停留在与插孔对应的数字膜6标数便为结果数。这种方法概括说就叫“联前移下指结果”。如3+7,先根据第一加数3,将上三角珠12下三角珠13合作移动到数字膜标数为3对应的插孔上。然后根据第二加数7,将下三角珠13依连接线向前移动7步,停留在数字膜标数为10所对应的插孔上,10便为结果数。

第二种为双插法。先按第一加数从数字膜6标数为1对应的插孔开始,依次在插孔上插矩形旗,然后再按第二加数,接矩形旗后依次插三角旗,最后一面三角旗插孔对应数字膜6标数,即结果数。如4+8,根据第一加数4,可先插4面标数矩形旗,再根据第二加数8,在矩形旗后依次插8面三角旗。第8面三角旗停留的插孔,其所对应的数字膜标数为12,12便为结果数。

习算减法也有两种方法,移珠法和先插后拔法。不同点是将模型壳体横向摆放。

第一种为移珠法。这种方法与加法类似,先根据被减数,将上三角珠12下三角珠13合在标数等同于被减数的数字膜6所对应的插孔7上,然后根据减数,逆向移动上三角珠12步数,其插孔7所对应的数字膜6标数,便为结果数,这种方法概括说就叫“联前移上指结果”。如10-7,先根据被减数10,将上三角珠12下三角珠13合作移动至数字膜标10所对应的插孔上,然后将上三角珠12依插孔连接线逆向移动7步,停留在数字膜标数为3所对应的插孔上,3便为结果数。

第二种为先插后拔法。先按被减数依次插三角旗,然后再按减数从大到小依次拔去三角旗面数,观察所剩三角旗最大数停留点插孔7所对应的数字膜6,其标数即为结果数。如15-9,在掌面上,先根据被减数15,从数字膜标数为1的对应插孔开始,依次插上15面三角旗,然后依插孔连接线,从大到小依次拔去9面三角旗,剩下的三角旗最大数停留点插孔所对应的数字膜标数为6,6便为结果数。

通过两种方法与口算结果对照。既能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带插孔7的壳体为塑料或木质材料等一体制作,数字膜6后粘贴,起端环9、终端环10、柔性多曲钢丝11为同一种钢丝一体制作,钢丝应软中有硬。上三角珠12、下三角珠13、矩形旗、三角旗为独立制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