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装配的自动进笔削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1558发布日期:2019-12-13 17:4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便于装配的自动进笔削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体用品领域的削笔机,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动进笔机构的削笔机。



背景技术:

削笔机包括壳体、进笔机构、滚刀组件、摇柄、集屑盒等,摇柄驱动滚刀组件的转动,铅笔从进笔机构方向插入,铅笔被滚刀组件所切屑,所产生的笔屑落入至滚刀组件下方的集屑盒内。

削笔机从进笔方向的不同区分,可分为普通削笔机和立式削笔机;普通削笔机以铅笔横向插入至削笔机内,也叫卧式削笔机,立式削笔机以铅笔垂直向下方式插入削笔机内。

以进笔方式来区分,可分为拉杆式进笔和自动式进笔,自动式进笔削笔机包括有自动进笔机构,用于在摇动手柄时,自动进笔机构能带动铅笔向滚刀组件方向移动。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12787u公开了削笔机的进笔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的两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设有一齿轴和套在齿轴上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橡胶滚轮和夹持轮。

授权公告号为cn204055099u的自动削笔器的进笔装置,包括支架、拨动轮和两根轴接在所述的支架上的安装轴,两根所述的安装轴上依次套设有齿轮和滚轮,两根安装轴上的齿轮呈中心对称,齿轮与所述的拨动轮上的齿条啮合,滚轮和齿轮分别与安装轴间隙配合。

以带自动进笔机构的卧式削笔机为例,壳体内部的横向布局为插笔孔、自动进笔机构、滚刀组件和摇柄组件,进笔机构的支架通过卡接或螺钉固定在壳体上。现有的装配方式,先是将进笔机构的支架通过卡接结构固定安装在前壳体或后壳体上;然后再用螺钉将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固定,其缺点是支架上及壳体内壁卡接结构的设置,会使生产用的模具复杂化,增加成本,同时削笔机的组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化模具、且便于装配的自动进笔削笔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便于装配的自动进笔削笔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自动进笔机构和滚刀组件;所述的自动进笔机构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的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的固定板位于所述的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至少一根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的前壳体、固定板后固定在所述的后壳体上,将所述的固定板固定在由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的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前壳体的后端面设有至少一根带穿孔的第一立柱,所述的后壳体的前端面设有至少一根第二立柱,第一立柱顶在所述的固定板的前端面上,第二立柱顶在所述的固定板的后端面上,紧固件穿过所述的第一立柱、固定板的通孔后固定在所述的第二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紧固件为螺钉或铆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固定板为笔屑隔离板,所述的笔屑隔离板的外轮廓与壳体的内壁轮廓相吻合,所述的笔屑隔离板将所述腔体内的自动进笔机构和滚刀组件相互隔离,并形成容置自动进笔机构的第一腔体和容置滚刀组件的第二腔体,所述的笔屑隔离板可阻止第二腔体内的滚刀组件因切削铅笔所产生的笔屑进入至第一腔体内的自动进笔机构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笔屑隔离板的周侧表面紧贴于壳体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自动进笔机构与所述的滚刀组件大致位于同一水平区域内,所述的笔屑隔离板呈竖直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笔屑隔离板的下端朝第一腔体方向设有水平隔离板,该水平隔离板与所述的笔屑隔离板共同组成隔离板组件,所述的隔离板组件与壳体共同围成容置自动进笔机构的第一腔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笔屑隔离板的中间区域有一安装通孔,所述的自动进笔机构的支架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所述的笔屑隔离板上,且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安装通孔形状相吻合,且所述的支架能填充所述的安装通孔以阻止切削笔屑进入至自动进笔机构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自动进笔机构的支架中心设有一联接通孔,滚刀组件上的刀架端部穿过所述的联接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自动进笔机构包括支架上的带齿纹的拨动盘、所述的受拨动盘驱动的滚轮及与滚轮同轴的夹笔轮,所述的拨动盘与刀架端部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削笔机包括前后壳体和固定板,自动进笔机构安装在固定板上,滚刀组件安装在后壳体所在的腔体内,削笔机上通过一紧固件,依次穿过前壳体、固定板后,然后固定在后壳体上,从而将固定板固定在由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的壳体内,完成这一组装工序的安装步骤;对于生产者而言,不仅能够简化成型模具,同时也便于操作者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进笔削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进笔削笔机的内部剖视图;

图3为自动进笔削笔机的结构拆解图;

图4为自动进笔削笔机的局部结构拆解图;

图5为自动进笔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滚刀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便于装配的自动进笔削笔机100,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自动进笔机构20和滚刀组件30;自动进笔机构20安装在固定板m上,壳体10包括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固定板m位于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之间,紧固件50依次穿过前壳体101、固定板m后,固定在后壳体102上,将固定板m固定在由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组装的壳体10内。

本实施例中的削笔机100中的紧固件50,依次穿过前壳体101、固定板m并同时固定在后壳体102上,即可完成固定板m及前后壳体的组装;从而能够简化模具、且便于操作的装配工序。

如图4所示,具体对于固定板m及前后壳体的结构而言:前壳体101的后端面对称地安装有两根带穿孔的第一立柱p1,对应地,在后壳体102的前端面对称地安装有两根第二立柱p2,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拼合后,第一立柱p1和第二立柱p2互相对应;固定板m上开设有供紧固件50穿过的固定通孔q,固定通孔q的位置与第一立柱p1、第二立柱p2互相对应;第一立柱p1顶在固定板m的前端面上,第二立柱p2顶在固定板m的后端面上,紧固件50穿过第一立柱p1、固定板m的通孔后固定在第二立柱p2上。

优选地,紧固件50为螺钉或铆钉。

操作者将螺钉或者铆钉依次穿过第一立柱p1、固定板m的通孔后固定在第二立柱p2上,即将前壳体101、固定板m一并与后壳体102固定连接,最后将螺钉或者铆钉固定在第二立柱p2上;将经过上述较为简单的步骤,即可完成这一固定工序的组装。

固定板m为笔屑隔离板40,笔屑隔离板40的外轮廓与壳体10的内壁轮廓相吻合,笔屑隔离板40将腔体内的自动进笔机构20和滚刀组件30相互隔离,并形成容置自动进笔机构20的第一腔体21和容置滚刀组件30的第二腔体31,笔屑隔离板40可阻止第二腔体31内的滚刀组件30因切削铅笔所产生的笔屑进入至第一腔体21内的自动进笔机构20中。

削笔机的壳体10内固定安装有笔屑隔离板40,将削笔机腔体分隔成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31,第一腔体21内安装有自动进笔机构20,第二腔体31内安装有滚刀组件30,即笔屑隔离板40将削笔机腔体内的自动进笔机构20和滚刀组件30相互隔离,防止第二腔体31内的滚刀组件30因切削铅笔所产生的笔屑进入至第一腔体21内的自动进笔机构20中,避免自动进笔机构20因笔屑的进入而发生卡顿甚至损坏。

优选地,笔屑隔离板40的周侧表面紧贴于壳体10的内壁。从而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31的隔离更为彻底,进一步防止切削铅笔产生的笔屑从第二腔体31进入第一腔体21内的自动进笔机构20中。

自动进笔机构20与滚刀组件30大致位于同一水平区域内,笔屑隔离板40呈竖直方向分布。笔屑隔离板40的分布方向,与自动进笔机构20和滚刀组件30的分布大致呈互相垂直,其要义是为了隔离两者所在的空间,防止滚刀组件30因切削铅笔产生的笔屑进入到自动进笔机构20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领会的是,自动进笔机构20和滚刀组件30,也可以采用其他空间位置的隔离,只要笔屑隔离板40能够有效隔离自动进笔机构20和滚刀组件30即可。

更为优选地,笔屑隔离板40的下端朝第一腔体21方向设有水平隔离板41,该水平隔离板41与笔屑隔离板40共同组成隔离板组件f,隔离板组件f与壳体10共同围成容置自动进笔机构20的第一腔体21。

另外,在笔屑隔离板40的中间区域有一安装通孔42,自动进笔机构20的支架22通过卡扣结构23固定在笔屑隔离板40上,且支架22与安装通孔42形状相吻合,且支架22能填充安装通孔42以阻止切削笔屑进入至自动进笔机构20内。支架22能填充安装通孔42,两者相对紧贴,从而得以阻止切削的笔屑进入至自动进笔机构20内。

相对应地,如图6所示,在自动进笔机构20的支架22中心设有一联接通孔o,滚刀组件30上的刀架32端部321穿过联接通孔o内。从而使铅笔能够经过自动进笔机构20后,进入刀架32以方便刀片33对铅笔进行下一步的切削处理。

如图5所示,自动进笔机构20包括支架22上的带齿纹的拨动盘26、受拨动盘26驱动的滚轮24及与滚轮24同轴的夹笔轮25,拨动盘26与刀架32端部联接。自动紧闭机构20的具体工作原理已经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8859532a”等系列专利的现有技术中公开,且其不作为本技术方案的重点技术内容,因而此不赘述。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前壳体101包括一可拆卸的前面板80,前面板80上开有供铅笔进出的笔孔81,前面板80通过卡接方式固定在前壳体101上。具体而言,在组装削笔机时,前壳体101上的前面板80被拆卸下,便于操作者通过紧固件50完成对前壳体101、固定板m和后壳体102的固定连接,然后将前面板80盖合在前壳体101上,紧固件50及削笔机的内部结构处于隐蔽状态,使削笔机的外观更为美观、整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装配的自动进笔削笔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