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用动态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0153发布日期:2020-04-14 20:0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教育用动态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教育用动态演示模型。



背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基础的机械类设备或者结构在给学生讲解过程中,工作过程抽象不容易描述,尤其对于初步接触的学生,不好理解,而现有的教学模型,大多是一个模型只反应一种结构的工作方式,而难以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种结构连接到一起进行系统的教学,也难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结构组合到一起进行工作,并且现有的教学模型结构的单一性只能适用短期的教学的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教育用动态演示模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教育用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展示板、传送带、大传送轮、小传送轮、涡轮、蜗杆、l型杆、直杆、夹持杆、小圆盘、l型限位杆,所述展示板设有两个三角固定座、一个固定底板和一个阶梯轴以及两个并排设置的蜗杆固定座,所述电机放置于固定底板上,所述小传送轮设于电机轴上,所述蜗杆光轴一端穿过蜗杆固定座并和大传送轮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套接在大传送轮和小传送轮的外部,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下方啮合涡轮,所述涡轮的后方设有偏心轮,所述涡轮和偏心轮套接在阶梯轴外部;

所述l型杆和l型限位杆的中间均设有连接孔,所述l型杆和l型限位杆分别通过连接孔活动固定在三角固定座上,所述l型限位杆一端设有连接头,另一端设有u型叉,所述l型杆和直杆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头,所述l型杆的下方设有复位装置,所述l型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头销轴连接小圆盘,所述小圆盘和偏心轮相切,所述l型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销轴连接直杆,所述直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销轴连接l型限位杆;

所述夹持杆内部设有夹子,所述夹持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销轴连接小圆盘,所述小圆盘位于u型叉的内部,并和u型叉滑动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展示台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上方设有压力块,所述压力块的底面为弧形设计;所述夹持杆位于固定槽内部和固定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槽的左边设有送料槽和接料槽,所述接料槽设于送料槽的右方并低于送料槽,所述送料槽为通槽,所述接料槽为半通槽。

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弹簧、弹簧杆和弹簧筒,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弹簧筒内部,一端连接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头并活动连接l型杆,所述弹簧筒的底部和展示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夹子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中间设有扭簧,所述下夹板通过销轴固定在夹持板上,所述上夹板上设有压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包括涡轮蜗杆的传动,偏心轮的运动原理,弹簧杆的复位功能以及u型叉和小圆盘将弧形运动转换为水平运动的巧妙连接方式,采用简单的结构反应多个机械运动过程,适合长周期的教学过程,并且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方便给学生讲解,也便于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机械运动过程,同时在该实用新型的设计中,又注意了模型设计的细节性问题,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机械设计中注意设计的全面性和细节性。

2.本实用新型将多种结构组合到一起,采用动态方式演示出来,方便理解,同时便于教育工作者系统的进行教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l型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夹持杆示意图;

图4是复位装置示意图;

图5是夹子示意图。

其中:1、展示板;111、固定底板;112、u型叉;113、三角固定座;2、电机;3、小传送轮;4、大传送轮;5、传送带;6、蜗杆固定座;7、蜗杆;8、涡轮;81、偏心轮;9、l型杆;901、连接头;902、连接孔;91、小圆盘;10、直杆;11、l型限位杆;12、夹持杆;13、固定槽;14、压力块;15、接料槽;16、送料槽;17、弹簧筒;18、弹簧杆;19、弹簧;20、阶梯轴;201、下夹板;202、压杆;203、上夹板;204、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教育用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2、展示板1、传送带5、大传送轮4、小传送轮3、涡轮8、蜗杆7、l型杆9、直杆10、夹持杆12、小圆盘91、l型限位杆11,所述展示板1设有两个三角固定座113、一个固定底板111和一个阶梯轴20以及两个并排设置的蜗杆固定座6,所述电机2放置于固定底板111上,所述小传送轮3设于电机轴上,所述蜗杆7光轴一端穿过蜗杆固定座6并和大传送轮4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5套接在大传送轮4和小传送轮3的外部,所述蜗杆7的另一端下方啮合涡轮8,所述涡轮8的后方设有偏心轮81,所述涡轮8和偏心轮81套接在阶梯轴20外部;

所述l型杆9和l型限位杆11的中间均设有连接孔902,所述l型杆9和l型限位杆11分别通过连接孔902活动固定在三角固定座113上,所述l型限位杆11一端设有连接头901,另一端设有u型叉112,所述l型杆9和直杆10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头901,所述l型杆9的下方设有复位装置,所述l型杆9的一端通过连接头901销轴连接小圆盘91,所述小圆盘91和偏心轮81相切,所述l型杆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901销轴连接直杆10,所述直杆1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901销轴连接l型限位杆11;

所述夹持杆12内部设有夹子,所述夹持杆12的一端设有连接头901,所述连接头901销轴连接小圆盘91,所述小圆盘91位于u型叉112的内部,并和u型叉112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展示板1上设有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13的上方设有压力块14,所述压力块14的底面为弧形设计;所述夹持杆12位于固定槽13内部和固定槽13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槽13的左边设有送料槽16和接料槽15,所述接料槽15设于送料槽16的右方并低于送料槽16,所述送料槽16为通槽,所述接料槽15为半通槽。

优选地,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弹簧19、弹簧杆18和弹簧筒17,所述弹簧19一端固定在弹簧筒17内部,一端连接弹簧杆18,所述弹簧杆18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头901并活动连接l型杆9,所述弹簧筒17的底部和展示板1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子包括上夹板203和下夹板201,所述上夹板203和下夹板201中间设有扭簧204,所述下夹板201通过销轴固定在夹持杆12上,所述上夹板203上设有压杆20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整个模型中通过电机2提供动力,电机2带动小齿轮3转动,小齿轮3通过传送带5带动大齿轮4转动,大齿轮4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带动涡轮8转动,涡轮8带动其后方的偏心轮81转动,整个转动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涡轮8蜗杆7的传动方式,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当偏心轮81转动时,l型杆9上的小圆盘91随偏心轮81左右摆动,当偏心轮81的偏心部分运动到l型杆9一侧时,向右推动l型杆9,l型杆9下压弹簧杆18,当偏心轮81的偏心部分离开l型杆9时,弹簧杆18向左推动l型杆9,使l型杆9回位,因此l型杆9上的小圆盘91始终和偏心轮81相切;所以,l型杆9左右摆动时带动直杆10牵引l型限位杆11左右摆动,使其u型叉112一端弧形运动,从而带动夹持杆12左右滑动,在这个过程中,u型叉112内部的小圆盘91在其内部滑动,因此,夹持杆12能保持水平运动,夹持杆12向左运动时,其内部的夹子的夹头部分的空间距离略大于物件边缘的厚度,夹子依靠物件的重力夹住物件的边缘,然后当夹持杆12向右撤时,上夹板203上的压杆202滑到压力块14的下方,压力块14底面为弧形设计,压杆202越往右受到的压力越大,进而,压杆202压住上夹板203的尾部,使上夹板203的头部翘起,松开物件,物件掉进接料槽15中,接料槽15为半通槽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物件靠惯性向右滑动时,不慎滑到头而掉落。整个运动过程中包括涡轮8蜗杆7的传动,偏心轮81的运动原理,弹簧杆18的复位功能以及u型叉112和小圆盘91将弧形运动转换为水平运动的巧妙连接方式,采用简单的结构反应多个机械运动过程,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方便给学生讲解,也便于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机械运动过程,同时在该实用新型的设计中,又注意了模型设计的细节性问题,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机械设计中注意设计的全面性和细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