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集合教学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8098发布日期:2020-07-21 12:3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高等数学集合教学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学教学用装置,具体集合教学中文氏图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它是集合论的研究对象。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

集合教学,用于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用集合方法能解决“重复学生”的问题。集合教学时,会采用文氏图进行讲解。文氏图是在集合论数学分支中,用以表示集合的一种图。它们用于展示在不同的事物群组(集合)之间的数学或逻辑联系,尤其适合用来表示集合之间的"大致关系",它也常常被用来帮助推导关于集合运算的一些规律。数学集合教学讲解文氏图时,都是是手画文氏图,手画图形即不规范,还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等数学集合教学演示器,它解决了数学集合教学手画文氏图不规范,浪费时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等数学集合教学演示器,包括演示板和滤光单元,演示板表面均匀设置有led灯珠,在演示板表面还等间隔的纵横排列有固定柱,固定柱与演示板表面垂直固定;滤光片制成的滤光单元上有固定孔,固定孔等间隔的纵横排列,至少两个滤光单元局部重叠固定于演示板表面,固定孔与固定柱配合;滤光单元为矩形或圆形的片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滤光片制成的滤光单元在发光的演示板构成文氏图,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在演示板表面形成集合教学的文氏图图案,各个滤光单元形成不同颜色的集合元素,两个滤光单元重叠部位形成暗色。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显示集合中文氏图,便于教学,教学中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演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滤光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演示板1,led灯珠1-1,固定柱1-2,滤光单元2,固定孔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高等数学集合教学演示器,包括演示板1和滤光单元2,演示板1侧边设置有电器盒,电器盒内设置led电路板;演示板1表面均匀设置有led灯珠1-1,在演示板1表面还等间隔的纵横排列有固定柱1-2,固定柱1-2与演示板1表面垂直固定;滤光单元2为矩形、圆形或其它形状的片状结构,滤光单元2的形状根据文氏图的形状而设定,滤光单元2为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制成。滤光单元2上有固定孔2-1,固定孔2-1等间隔的纵横排列,至少两个滤光单元2局部重叠固定于演示板1表面,固定孔2-1与固定柱1-2配合,固定孔2-1可以设计成喇叭孔形,便于滤光单元2在安装于演示板表面时插接。

滤光单元2在演示板1表面形成文氏图,滤光单元2滤光作用使得演示板1形成某一颜色,如红色滤光片形成红色图形,另外一个滤光片形成黄色图形,红色和黄色滤光单元为两个集合元素,重叠部位即为交集。两个滤光片之间叠加位置形成暗色。滤光单元2构成数学集合教学的文氏图。

滤光单元采用滤光片,滤光片是塑料或玻璃片再加入特种染料做成的,红色滤光片只能让红光通过,如此类推。玻璃片的透射率原本与空气差不多,所有有色光都可以通过,所以是透明的,但是染了染料后,分子结构变化,折射率也发生变化,对某些色光的通过就有变化了。比如一束白光通过蓝色滤光片,射出的是一束蓝光,而绿光、红光极少,大多数被滤光片吸收了所述滤光片是用来选取所需辐射波段的光学器件。滤光片的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天体的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的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从而使物体变得更暗。



技术特征:

1.高等数学集合教学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演示板和滤光单元,演示板表面均匀设置有led灯珠,在演示板表面还等间隔的纵横排列有固定柱,固定柱与演示板表面垂直固定;滤光片制成的滤光单元上有固定孔,固定孔等间隔的纵横排列,至少两个滤光单元局部重叠固定于演示板表面,固定孔与固定柱配合;滤光单元为矩形或圆形的片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等数学集合教学演示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孔为喇叭孔形。


技术总结
高等数学集合教学演示器,涉及数学教学用装置,具体集合教学中文氏图演示装置。包括演示板和滤光单元,演示板表面均匀设置有LED灯珠,在演示板表面还等间隔的纵横排列有固定柱,固定柱与演示板表面垂直固定;滤光片制成的滤光单元上有固定孔,固定孔等间隔的纵横排列,至少两个滤光单元局部重叠固定于演示板表面,固定孔与固定柱配合。解决了数学集合教学手画文氏图不规范,浪费时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19
技术公布日:2020.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