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训练垃圾分类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3013发布日期:2020-08-14 19:1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模拟训练垃圾分类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模拟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训练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普及,在社会活动或者学校教学中,常伴有不同的垃圾分类练习或者活动,来促进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在现有技术中,垃圾训练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是分成多个不同的垃圾桶框,在桶框上贴出分类标签后,人们根据随机拿到的垃圾进行判断,并扔进对应的桶内。对于地方小或者规模小的训练过程中,采用多个框进行分类时,占地面积大。对于答题结果也是很容易看到,很容易存在训练者相互提醒的情况,训练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拟训练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实现投放缺口自动与垃圾类别相应的盛放区间相对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拟训练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包括圆筒状的垃圾箱箱体,所述垃圾箱箱体内竖向安装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垃圾箱箱体分成4个盛放区间,在所述垃圾箱箱体上端口还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整体呈圆筒状,在该安装架的上圆筒端面设置有固定架,在所述安装架的下圆筒端面设置有十字架;

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第一旋转电机,该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朝向所述垃圾箱箱体,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上端盖的固定端面连接,该上端盖上开有投放缺口,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能驱动所述上端盖绕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旋转;

所述十字架中心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与下端盖支撑端面连接,所述下端盖整体呈扇形,且能绕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旋转,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轴心与所述下端盖轴心重合;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输出轴轴心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轴心重合,所述下端盖端面面积大于所述投放缺口面积,且所述上端盖的覆盖面与所述下端盖承接面抵接。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和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设置在灯光驱动电路中,在所述灯光驱动电路中设置有4个红外光发生器和一个红外光接收装置,4个所述红外光发生器分别设置在4个所述盛放区间顶部,所述红外光接收装置设置在投放缺口内,所述灯光驱动电路的驱动端与垃圾检测电路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在圆筒状的垃圾箱箱体通过隔板进行四个区域空间划分,四个盛放空间可以对4类垃圾进行分类。并且在垃圾箱顶部安装有上端盖、下端盖,通过在上端盖上设置投放缺口,进行垃圾投放。并且通过下端盖,对投放的盛放空间进行选择,并且用于打开投放通道,实现投放缺口与盛放空间连通。使对应的垃圾进入特定的空间内。

由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输出轴轴心和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输出轴轴心重合;则上端盖、下端盖重叠设置,且可分别绕输出轴轴心旋转,则通过控制二者的投影,即可对投放通道进行控制。

并且将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分别与灯光驱动电路建立关联,用灯光对电机进行驱动作用,使其旋转至不同的盛放空间上方。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隔板交叉设置,且顶部截面呈十字状,所述十字架的四个分支恰好固定在所述隔板顶部。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架上还固定有控制器安装板,在该控制器安装板用于固定投放控制器,在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布线槽。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4个所述盛放区间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灯架,在每个灯架上固定有一个红外光发生器,在所述投放缺口出设置有一个灯光检测安装架,在该灯光检测安装架上固定有红外光接收装置。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每个盛放区间底部分别覆盖有一层压力传感器薄膜。用于对盛放的重量进行监测,当达到最大值后,停止受理垃圾并发出警报提示。

再进一步的,为了使各个盛放空间大小一致,方便统一控制,所述隔板交叉设置,且顶部截面呈十字状,所述十字架的四个分支恰好固定在所述隔板顶部。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垃圾检测电路包括边缘电容传感器,该边缘电容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投放缺口侧壁上的激励电极板和感应电极板,所述感应电极板的感应输出端与投放控制器的感应端连接。

采用边缘电容传感器的激励电极板和感应电极板,当有任意一个垃圾进入到激励电极板和感应电极板之间后,二者的感应电场发生变化,则可以获取对应的扰动值,根据现有技术中,对不同材料垃圾对感应电场的干扰系数,即可得到垃圾的类别。从而驱动灯光的点亮与否。结合灯光指示,来驱动两个旋转电机的旋转角度。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灯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第二显示电路、第三显示电路、第四显示电路和灯光检测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显示电路、第二显示电路、第三显示电路、第四显示电路结构一致,且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红外光发生器,且所述红外光发生器为红外二极管,该红外二极管的阳极经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接电源,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公共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投放控制器的任意一个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通过上述设计,当投放控制器任意一个输出端输出信号时,则驱动对应的三极管导通,则并联在三极管两端的红外二极管熄灭。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灯光检测驱动电路还包括所述红外光接收装置,该红外光接收装置为红外接收管,该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经刀开关qs接电源,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发射极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供电,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发射极还经第一继电器线圈km1接地,所述刀开关qs与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的公共端经第一按钮sb0、第三继电器线圈km3接地;在所述第一按钮sb0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km3-1、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开关km1-1,在所述第三线圈km3两端还并联有第一时间继电器线圈kt1、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kt2,在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kt2和第一按钮sb0之间连接有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kt1-1,在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kt2两端还并联有第二继电器线圈km2;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一端经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开关km1-2、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第二常闭开关kt1-2接电源,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另一端经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开关km1-3接地,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一端还经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km2-2接地,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另一端经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km2-2、第二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常闭开关km2-1接电源;

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开关km1-2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km3-2,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开关km1-3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继电器的第三常开开关km3-3。

在投放控制器没有输出控制信号的显示电路中,红外二极管处于发光状态,而输出了控制信号的显示电路的红外二极管处于熄灭状态。在灯光驱动电路,当红外接收管接收到光后,则导通,则对应的第一旋转电机开始转动,并且第一继电器线圈km1得电,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km1-1闭合,第三继电器线圈km3得电,第一时间继电器线圈kt1得电,延时时间到,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kt1-1闭合,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kt2、第二继电器线圈km2得电,第二旋转电机的正反转电路对应闭合,形成正反转电路。

则当有光时,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均运动旋转,当没有光后,第一旋转电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停止,二旋转电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停止再反转。每进行一次分类后,需要对电机进行初始化处理,使其回到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时,则为下端面设置在投放缺口处,恰好关闭投放通道。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4个所述盛放区间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指示灯,在每个指示灯的供电线路上均安装有一个指示开关。

为了使测试者对垃圾的分类进行提前判断,则在4个所述盛放区间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指示灯,测试者通过按压开关来点亮指示灯。其中指示开关为电动开关,即按压一次则闭合,再按一次则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自动识别垃圾类别,并将投放缺口自动旋转至对应区间,上端盖和下端盖相互运动将垃圾投入盛放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灯光驱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一种模拟训练式智能检测与投放垃圾箱,包括圆筒状的垃圾箱箱体1,所述垃圾箱箱体1内竖向安装有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垃圾箱箱体1分成4个盛放区间,在所述垃圾箱箱体1上端口还设置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整体呈圆筒状,在该安装架3的上圆筒端面设置有固定架,在所述安装架3的下圆筒端面设置有十字架;

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第一旋转电机4,该第一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朝向所述垃圾箱箱体1,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与上端盖6的固定端面连接,该上端盖6上开有投放缺口,所述第一旋转电机4能驱动所述上端盖6绕所述第一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旋转;

所述十字架中心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5,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输出轴与下端盖7支撑端面连接,所述下端盖7整体呈扇形,且能绕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输出轴旋转,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输出轴轴心与所述下端盖7轴心重合;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4输出轴轴心和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输出轴轴心重合;

结合图4可以看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4和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设置在灯光驱动电路中,在所述灯光驱动电路中设置有4个红外光发生器和一个红外光接收装置,4个所述红外光发生器分别设置在4个所述盛放区间顶部,所述红外光接收装置设置在投放缺口内,所述灯光驱动电路的驱动端与垃圾检测电路连接。

结合图1-4还可以看出,在所述垃圾检测电路包括边缘电容传感器,该边缘电容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投放缺口侧壁上的激励电极板和感应电极板,所述感应电极板的感应输出端与投放控制器的感应端连接。

从图4可以看出,所述灯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显示电路、第二显示电路、第三显示电路、第四显示电路和灯光检测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显示电路、第二显示电路、第三显示电路、第四显示电路结构一致,且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红外光发生器,且所述红外光发生器为红外二极管,该红外二极管的阳极经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接电源,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公共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投放控制器的任意一个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结合图4还可以看出,所述灯光检测驱动电路还包括所述红外光接收装置,该红外光接收装置为红外接收管,该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经刀开关qs接电源,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发射极向所述第一旋转电机4供电,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发射极还经第一继电器线圈km1接地,所述刀开关qs与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的公共端经第一按钮sb0、第三继电器线圈km3接地;在所述第一按钮sb0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km3-1、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km1-1,在所述第三线圈km3两端还并联有第一时间继电器线圈kt1、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kt2,在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kt2和第一按钮sb0之间连接有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kt1-1,在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kt2两端还并联有第二继电器线圈km2;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的一端经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开关km1-2、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第二常闭开关kt1-2接电源,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的另一端经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开关km1-3接地,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的一端还经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km2-2接地,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的另一端经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km2-2、第二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常闭开关km2-1接电源;

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开关km1-2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km3-2,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开关km1-3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继电器的第三常开开关km3-3。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还可以看出,在4个所述盛放区间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指示灯,在每个指示灯的供电线路上均安装有一个指示开关。四个指示开关分别为qs1、qs2、qs3、qs4。四个指示灯分别为d1、d2、d3、d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端盖7端面面积大于所述投放缺口面积,且所述上端盖6的覆盖面与所述下端盖7承接面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交叉设置,且顶部截面呈十字状,所述十字架的四个分支恰好固定在所述隔板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上还固定有控制器安装板,在该控制器安装板用于固定所述投放控制器,在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布线槽。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可以看出,在每个盛放区间底部分别覆盖有一层压力传感器薄膜。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可以看出,在每个盛放区间的侧壁上开有垃圾取出口,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3可拆卸的安装在垃圾箱箱体1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初始化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

当测试者拿到任意一个垃圾时,可通过按压任何一个指示开关选择垃圾类别,并点亮任意一个盛放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灯的颜色为绿色。

当有任意一个垃圾进入到激励电极板和感应电极板之间后,二者的感应电场发生变化,则可以获取对应的扰动值,根据现有技术中,对不同材料垃圾对感应电场的干扰系数,即可得到垃圾的类别。从而投放控制器控制输出一路控制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的显示电路在驱动作用下,其红外二极管被短接后不通电,则不发光。其余显示电路的红外二极管发光,如果在垃圾桶内还存在绿色的光,则说明测试者选择正确,电路中红外光接收装置设置在投放缺口处,一旦检测到有光,则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即旋转,否则开始倒计时后,停止转动,并且第二旋转电机开始反转。上下端盖相对运动,使放在投放缺口内、下端盖上的垃圾对应投放入盛放区间类别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