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4258发布日期:2020-08-21 15:2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属于一种医学教学模型展示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



背景技术: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在正常情况下,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当某一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一定程度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willis环是颅内最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将两侧半球和前、后循环联系起来。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管内血液流量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带来的影响,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临床发现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通常有较好的侧支循环代偿,该代偿通过willis环实现,但目前没有较好的临床教学装置直观演示代偿原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直观展示代偿功能的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以便于向他人讲解、展示大脑动脉环的代偿原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其包括多个管路,注射器和阀门,至少有两个管路之间为连通状态;注射器与管路的上游端连接;阀门设置在上游端。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的上游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的上游端依次连接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第三注射器和第四注射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管路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直管段和第一环状段,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直管段的上游端;第一环状段的下游端由一条管路分为第一毛细管路群,第一毛细管路群由数条毛细管路构成,下游端设置有第一总阀门,第一总阀门控制第一毛细管路群;第四管路具有相互连通的第四直管段和第四环状段,第四阀门设置在第四直管段的上游端;第四环状段的下游端由一条管路分为第四毛细管路群,第一毛细管路群由数条毛细管路构成,下游端设置有第四总阀门,第四总阀门控制第四毛细管路群;第一环状段和第四环状段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段连接,且在横向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五阀门;第二管路与第三管路之间形成部分连体式结构,第二管路在部分连体式结构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二环状段,第二环状段上设置有第二环状阀门,第三管路在部分连体式结构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三环状段,第三环状段上设置有第三环状阀门,第二环状段的上游端与第一直管段的下游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上设置第六阀门,第三环状段的上游端与第四直管段的下游端设置第四连接段,第四连接段上设置第七阀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夹板组件,注射器可拆卸地固定在夹板组件内。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夹板组件具有夹持体、基板和推动单元,夹持体和推动单元均设置在基板上;推动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上设有滑动推板,夹持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注射器,滑动推板用于对至少两个注射器进行推动注射。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夹持体具有夹持凹槽,注射器固定在夹持凹槽内,夹持体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基板上。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夹持体包括铰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固定在基板上,第一夹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夹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合体时用于夹持固定注射器;第二夹板的一端设置有夹板紧固件,夹板紧固件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夹板的螺纹孔内。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注射器内具有注射流体,在不同的注射器内放置不同颜色的注射流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多个管路和阀门,通过注射器注射流体的方式,实现流体在不同管路内的液体流动,并且通过对阀门的关闭和打开,以观察不同管路内的流体的相互补充过程,即模拟演示人体大脑动脉环的代偿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实施例的夹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实施例的夹板组件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其包括多个管路10,注射器20和阀门30。至少有两个管路10之间为连通状态。注射器20与管路10的上游端连接。阀门30设置在上游端。

具体地,管路10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和第四管路14。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和第四管路14的上游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三阀门33和第四阀门34。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和第四管路14的上游端依次连接第一注射器21、第二注射器22、第三注射器23和第四注射器24。

第一管路1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直管段111和第一环状段112,第一阀门31设置在第一直管段111的上游端。第一环状段112的下游端由一条管路分为第一毛细管路群114,所述第一毛细管路群由数条毛细管路构成,上述第一毛细管路群由第一总阀门113总体管控,优选地还可以对每个毛细管路分别通过阀门进行控制。第四管路14具有相互连通的第四直管段141和第四环状段142,第四阀门34设置在第四直管段141的上游端。第四环状段142的下游端由一条管路分为第四毛细管路群144,所述第四毛细管路群由数条毛细管路构成,上述第四毛细管路群由第四总阀门143总体管控,优选地还可以对每个毛细管路分别通过阀门进行控制。第一环状段112和第四环状段142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段115连通,且在横向连接段115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16。第二管路12与第三管路13之间形成部分连体式结构15,第二管路12在部分连体式结构15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二环状段117,第二环状段117上设置有第二环状阀门118。第三管路13在部分连体式结构15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三环状段147,第三环状段上设置有第三环状阀门148。第二环状段117的上游端与第一直管段111的下游端通过第一连接段119连通,第一连接段119上设置第六阀门36,第三环状段147的上游端与第四直管段141的下游端通过第四连接段149连通,第四连接段149上设置第七阀门37。

本实施例的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模拟的是人体左侧大脑动脉环,第三管路13和第四管路14模拟的是人体右侧大脑动脉环。其中,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在部分连体式结构15上游侧模拟va(椎动脉),部分连体式结构15模拟ba(基底动脉),连体式结构15下游侧模拟pca(大脑后动脉),环状段142、112包括了模拟aca(大脑前动脉)的竖向段部分(与横向连接段115连通)和模拟mca(大脑中动脉)的横向段部分(与第四直管段141和第一直管段111连通)。

本实施例的大脑动脉环的代偿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

s1:打开第一阀门31,通过第一注射器21向第一直管段111内注射供应流体,从而显示出流体在该第一管路11中的流动演示;

s2:打开第五阀门116的时候,则把第一管路11的第一环状段112内流体由横向连接段115流入到第四管路14的第四环状段142内,由此演示出第一环状段112对于第四环状段142的代偿功能;同样地,也可以通过第四注射器24向第四管路14进行液体注射,实现第四管路14对于第一管路11的代偿演示;

s3:打开第二阀门32,通过第二注射器22向第二管路12注射流体,流体通过连体式结构15自动流入到第三管路13中实现代偿。显然打开阀门22,第三管路13对第二管路12也能实现代偿,从而实现第三管路13和第二管路12之间的代偿演示;

s4:打开第六阀门36,使得第二管路12内的流体能够进入到第一管路11的第一直管段111中,和打开第二环状阀门118,使得第二管路12内的流体能够进入到第一环状管路112,都能实现第二管路12对第一管路11的代偿。显然第一管路11也能够实现对于第二管路12的代偿作用。根据相同的工作原理,第三管路13和第四管路14之间也能够实现代偿,从而可以分别实现第一管路11与第二管路12之间的代偿演示和第三管路13与第四管路14之间的代偿演示;

s5:打开第二阀门113,流体能够通过第一环状段112的下游端的数条毛细管路,实现第一环状段112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的代偿;同样的,打开阀门143,流体能够通过第四环状段142的下游端的数条毛细管路,实现第四环状段142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的代偿,从而分别实现第一环状段112内部的代偿演示和第四环状段142内部的代偿演示。

根据上面的介绍,可以发现,只要把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三阀门33和第四阀门34都打开(模拟人体大脑动脉环处于正常无堵塞状态,此时阀门36、37、113、143、118、148、116均闭合),此时大脑动脉环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关闭其中一个阀门30,例如关闭第一阀门31,表示这个血管发生了堵塞,那么第一管路11内无法有液体流动,但通过阀门36、第一总阀门113、第五阀门116和第二环状阀门118依然能够实现对于第一管路11的代偿。同理,当关闭阀门34的时候,能够通过打开阀门37、148、116和143实现对于第四管路的代偿。显然,把不同的阀门进行关闭和打开,这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是多样,而通过流体的注射,就能够模拟演示出不同类型的液体流动过程,从而给出不同类型的管路10之间的流体代偿效果。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夹板组件40,注射器20可拆卸地固定在夹板组件40内。

具体地,夹板组件40具有夹持体41、基板42和推动单元43,夹持体41和推动单元43均设置在基板42上。

推动单元4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杆44和第二滑杆45,第一滑杆44和第二滑杆45上设有滑动推板46,夹持体41内设置有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四个注射器21、22、23和24,滑动推板46用于对这四个注射器进行同时推动注射。夹持体41具有夹持凹槽47,注射器20固定于夹持凹槽47内,夹持体41通过紧固件48(例如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基板42上。

在一些演示过程中,需要同时对多个注射器20进行注射操作,例如同时对于第一注射器21和第三注射器23进行注射操作,以观察两者注射的流体在管路10中的流动速率以及代偿的效果,为了更精准地完成操作,这里设置了推动单元43,由此通过对于滑动推板46的推动,而实现对于多个注射器20的同时推动作用。

第三实施例:

如图4所示,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夹持体41包括铰接的第一夹板51和第二夹板52,第一夹板51固定在基板42上,第一夹板5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53,第二夹板5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54,第一凹槽53和第二凹槽54形成合体时用于夹持固定注射器20。第二夹板52的一端设置有夹板紧固件55,夹板紧固件55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夹板51的螺纹孔56内。

通过第一夹板51和第二夹板52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对于注射器20的固定和取出。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把注射器20分别放置到第一凹槽53和第二凹槽54形成的夹持空间内,以形成固定作用,另外还可以在夹持凹槽47内设置弹性垫,以对注射器20形成弹性夹持固定作用。

注射器20内具有注射流体,在不同的注射器20内放置不同颜色的注射流体。为了更好地演示代偿效果,让观察着更容易地观察到流体在管路10内的流动过程,这里特别把不同注射器20内的流体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从而在感官上对于观察着实现更直观的视觉刺激。需要指出的是,大脑动脉环的实际结构是复杂的,具有更多种类型的支路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中只是给出了部分支路的演示效果,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代偿功能,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适当增加相关的支路结构。另外,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去除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或者取消第二管路12与第一管路11的连通结构,这依然能够说明管路10之间的液体流动代偿功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