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控制系统和LED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2174发布日期:2020-07-14 17:0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显示控制系统和LED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控制系统和一种led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在显示技术领域,显示屏例如led显示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包括显示控制器(例如发送卡)和模组控制卡(例如接收卡)的显示控制系统来对led显示屏进行控制。随着led显示屏趋于小间距化,因此需要更多数量的接收卡来带载led显示屏,然而由于发送卡的数据接口(例如,网口)的数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卡的一个网口就需要级联较多数量的接收卡,从而造成接收卡的连接方式复杂,由此在用户对led显示屏进行配置时复杂度较高,造成用户操作不便。

因此,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接收卡的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控制系统和一种led显示系统,其简化了显示控制系统和led显示系统中的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方式,便利于用户对上述系统进行维护,适用于小间距显示屏。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控制系统,其包括:显示控制器,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多个第二数据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接口属于第一类型接口,每一个所述第二数据接口属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接口的第二类型接口;第一数据交换设备,包括第三数据接口和多个第四数据接口,其中所述第三数据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且属于所述第一类型接口,每一个所述第四数据接口属于所述第二类型接口;至少一个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数据接口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接口、且包括用于带载led显示模组的一个或级联的多个第一模组控制卡;至少一个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电连接所述多个第四数据接口中的至少一个第四数据接口、且包括用于带载led显示模组的一个或级联的多个第二模组控制卡。

在上述方案中,显示控制器的多个第二数据接口和与显示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数据交换设备的多个第四数据接口使得显示控制系统具有更多数量的第二类型接口,如此一来可以简化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方式,使得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更加灵活,便利于用户对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并且显示控制系统更适用于小间距显示屏,同时显示控制系统为用户配屏提供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控制器还包括第五数据接口、微控制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所述可编程逻辑器件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所述多个第二数据接口和所述第五数据接口分别电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器件,且所述第五数据接口属于所述第一类型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控制器还包括:包含所述第一数据接口的第一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光模块电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器件;包含所述第五数据接口的第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光模块电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多个以太网phy芯片,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数据接口分别通过所述多个以太网phy芯片电连接所述可编程逻辑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交换设备包括交换机芯片和包含所述第三数据接口的第三光模块,所述第三光模块通过成对设置的差分信号线电连接所述交换机芯片的输入侧,所述多个第四数据接口分别电连接所述交换机芯片的输出侧;以及所述交换机芯片为对所述第三数据接口的物理传输带宽进行一分八的交换机芯片,且每一个所述第四数据接口为5g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交换设备包括交换机芯片和包含所述第三数据接口的第三光模块,所述第三光模块通过成对设置的差分信号线电连接所述交换机芯片的输入侧,所述多个第四数据接口分别电连接所述交换机芯片的输出侧;以及所述交换机芯片为对所述第三数据接口的物理传输带宽进行一分二十的交换机芯片,且每一个所述第四数据接口为1g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接口为光纤接口,所述第二类型接口为网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接口为40g接口或20g接口;所述网口为5g接口或1g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交换设备还包括级联接口,且所述级联接口属于所述第一类型接口;所述显示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数据交换设备,包括第六数据接口和多个第七数据接口,其中所述第六数据接口属于所述第一类型接口且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交换设备的所述级联接口,每一个所述第七数据接口属于所述第二类型接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七数据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七数据接口、且包括用于带载led显示模组的一个或级联的多个第三模组控制卡。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控制系统;以及led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系统且所述led显示屏中至少一部分led显示模组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带载,且所述led显示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包含led显示像素的led灯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led显示系统通过其所包括的显示控制系统简化了模组控制卡群组的连线方式,具体地,显示控制器的多个第二数据接口和与显示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数据交换设备的多个第四数据接口使得显示控制系统具有更多数量的第二类型接口,如此一来可以简化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方式,使得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更加灵活,进而简化led显示系统的连线,便利于用户对led显示系统进行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显示屏包括按照行列方式排列的多个所述led显示模组;同一行中的全部led显示模组仅由一个所述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或一个所述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带载,或者同一列中的全部led显示模组仅由一个所述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或一个所述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带载。

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显示控制器的多个第二数据接口和与显示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数据交换设备的多个第四数据接口使得显示控制系统具有更多数量的第二类型接口,如此一来可以简化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方式,使得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更加灵活,便利于用户对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并且显示控制系统更适用于小间距显示屏,同时显示控制系统为用户配屏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显示控制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显示控制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一数据交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led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其示出了一种显示控制系统10。所述显示控制系统10例如包括显示控制器100、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至少一个模组控制卡群组30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400。

具体地,显示控制器100包括第一数据接口102和多个第二数据接口104。第一数据接口102属于第一类型接口,每一个第二数据接口104属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接口的第二类型接口。

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包括第三数据接口202和多个第四数据接口204。所述第三数据接口202电连接第一数据接口102且属于第一类型接口,每一个第四数据接口204属于所述第二类型接口。

每一个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300电连接多个第二数据接口102中的一个第二数据接口102、且包括用于带载led显示模组的第一模组控制卡302,第一模组控制卡3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模组控制卡302进行级联。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30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如图1所示)。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300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数据接口104的数量。此外,每一个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300还可以电连接多个第二数据接口102中的两个第二数据接口102。

每一个所述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400电连接多个第四数据接口204中的一个第四数据接口204、且包括用于带载led显示模组的第二模组控制卡402,第二模组控制4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模组控制卡402进行级联。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40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如图1所示)。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300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数据接口104的数量。此外,每一个所述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400还可以电连接多个第四数据接口204中两个第四数据接口204。

承上述,所述第一类型接口可为光纤接口,所述第二类型接口可为网口(也称以太网接口)。举例来说,所述光纤接口可为40g接口(对应物理传输带宽为40gbps)或20g接口(对应物理传输带宽为20gbps);所述网口为5g接口(对应物理传输带宽为5gbps)或1g接口(对应物理传输带宽为1gbps),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方案中,显示控制器100的多个第二数据接口104和与显示控制器100电连接的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的多个第四数据接口204使得显示控制系统具有更多数量的第二类型接口,如此一来可以简化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方式,使得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更加灵活,便利于用户对显示控制系统10进行维护,并且显示控制系统10更适用于小间距显示屏,同时显示控制系统10为用户配屏提供便利。再者,当一个模组控制卡群组电连接两个第二类型接口时,例如,在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300电连接两个第二数据接口102和/或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400电连接两个第四数据接口204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接口数据备份,即,当与同一个模组控制卡群组电连接的两个第二类型接口中的一个第二类型接口出现损坏时,可以经由另一第二类型接口来将图像数据传送至模组控制卡群组,实现显示控制系统10的正常工作。

承上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还包括级联接口206,且所述级联接口206属于所述第一类型接口(例如光纤接口)。显示控制系统10还包括:第二数据交换设备500、至少一个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600。举例来说,第二数据交换设备500包括第六数据接口502和多个第七数据接口504。其中所述第六数据接口502属于第一类型接口(例如光纤接口)且电连接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的级联接口206,每一个第七数据接口504属于所述第二类型接口(例如网口)。每一个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600电连接多个第七数据接口504中的一个第七数据接口504、且包括用于带载led显示模组的第三模组控制卡602。此外,每一个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600电连接多个第七数据接口504中的两个第七数据接口504,第三模组控制卡6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三模组控制卡602进行级联。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60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如图2所示)。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600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七数据接口504的数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数据交换设备500与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级联,使得显示控制系统10具有更多的第二类型接口例如第七数据接口504,以用于与第三模组控制卡602连接,从而使得第三模组控制卡602的连接方式灵活。如此一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显示控制器的第二类型接口即网口的数量有限而导致显示控制器的一个网口需要级联很多数量的模组控制卡而造成显示控制系统过于复杂,不利于用户对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维护的问题。再者,当每一个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600电连接多个第七数据接口504中的两个第七数据接口504时,可以实现接口数据备份,即,当与同一个第三模组控制卡群组600电连接的两个第七数据接口504中的一个第七数据接口504出现损坏时,可以经由另一第七数据接口504来将图像数据传送至模组控制卡群组600,实现显示控制系统10的正常工作。

为了便于更加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对显示控制系统10中的显示控制器100和数据交换设备(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和第二数据交换设备500)的结构进行具体阐述。

如图3所示,显示控制器100包括第一数据接口102、第二数据接口104、第五数据接口106、微控制器108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110。具体地,第一数据接口102、第二数据接口104、第五数据接口106分别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110连接至微控制器108。

举例来说,微控制器108可例如为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或者arm(advancedriscmachine)处理器。所述微控制器单元可例如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系列mcu芯片例如stm32h750芯片。可编程逻辑器件110可例如为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其可例如采用xilinx公司的kinetx-7系列fpga芯片比如xc7k325t芯片。第二数据接口104可例如采用rj45接口,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如图4所示,显示控制器100还包括:包含所述第一数据接口102的第一光模块112、包含所述第五数据接口106的第二光模块114以及多个以太网phy芯片116(出于示意性目的,图4仅示出了一个以太网phy芯片116)。具体地,第一光模块112电连接可编程逻辑器件110。第二光模块114电连接可编程逻辑器件110。第二数据接口104通过以太网phy芯片116电连接可编程逻辑器件110。当存在多个第二数据接口104时,对应地,其分别电连接至所述多个以太网phy芯片116中的一个以太网phy芯片116。第一光模块112和第二光模块114用于进行光电转换,例如可以将可编程逻辑器件110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五数据接口106和第一数据接口102输出。举例来说,第一光模块112和第二光模块114可例如是四通道小型可插拔(qsfp,quadsmallform-factorpluggable)光模块,也可以是sfp(smallform-factorpluggable,即小封装可插拔)光模块。出于示意性地目的,图3仅示出了一个第二数据接口104,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数据接口104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十六个,在这种情况下,对应地,以太网phy芯片116的数量可以为2个,其为两个八输出端口以太网phy芯片;或者以太网phy芯片116的数量可以为4个,其为四个四输出端口以太网phy芯片,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和第二数据交换设备500的结构类似,下面仅以第一数据交换设备200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数据交换设备可以为相同的数据交换设备,或者不同的数据交换设备,只要其能够实现将显示控制器所发送的图像数据透传至显示控制卡群组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数据交换设备包括交换机芯片206、包含第三数据接口202的第三光模块208以及多个第四数据接口204(出于示意性地目的,图5仅示出了一个第四数据接口204)。交换机芯片206电连接在第三光模块208与多个第四数据接口204之间。第三光模块208通过成对设置的差分信号线1和2电连接交换机芯片206的输入侧。多个第四数据接口204分别电连接所述交换机芯片206的输出侧。例如,所述交换机芯片206为对第三数据接口202的物理传输带宽进行一分八的交换机芯片,且每一个所述第四数据接口204为5g接口((对应物理传输带宽为5gbps)),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数据接口202对应的物理传输带宽为40gbps;或者所述交换机芯片206为对第三数据接口202的物理传输带宽进行一分二十的交换机芯片,且每一个所述第四数据接口204为1g接口(对应物理传输带宽为1gbps),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数据接口202的对应的物理传输带宽为20gbps。具体来说,交换机芯片206可以是单颗asic芯片,也可以是多颗多输出端以太网phy芯片例如marvell公司88e系列芯片,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显示控制系统10中的数据交换设备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提到的两个数据交换设备,显示控制系统10可根据实际需求级联更多的数据交换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控制系统10中的第一模组控制卡302、第二模组控制卡402和第三模组控制卡602可为相同型号的模组控制卡。模组控制卡典型地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fpga作为数据处理模块和连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网络模块例如千兆网络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例如sdram,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显示控制器的多个第二数据接口和与显示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数据交换设备的多个第四数据接口使得显示控制系统具有更多数量的第二类型接口,如此一来可以简化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方式,使得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更加灵活,便利于用户对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并且显示控制系统更适用于小间距显示屏,同时为用户使用该显示控制系统进行配屏提供便利。

【第二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显示系统30。所述led显示系统30例如包括显示控制系统10和电连接显示控制系统10的led显示屏20。显示控制系统10为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任一种显示控制系统。led显示屏20电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系统10且所述led显示屏20中至少一部分led显示模组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带载,且所述led显示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包含led显示像素的led灯板。

所述led显示屏20包括按照行列方式排列的多个所述led显示模组;同一行中的全部led显示模组仅由一个所述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或一个所述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带载,或者同一列中的全部led显示模组仅由一个所述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或一个所述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带载。由此,一个模组控制卡群组例如第一模组控制卡群组或第二模组控制卡群组仅带载一行或一列led显示模组,使得led显示系统30的电路结构简单,便于用户使用所述显示控制系统进行配屏,为用户维护led显示系统30提供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控制器的多个第二数据接口和与显示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数据交换设备的多个第四数据接口使得显示控制系统具有更多数量的第二类型接口,如此一来可以简化模组控制卡的连接方式,使得模组控制卡群组的连接更加灵活,便利于用户对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并且显示控制系统更适用于小间距显示屏,同时显示控制系统为用户配屏提供便利。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各个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在技术特征不冲突、结构不矛盾、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前提下,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搭配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