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115208发布日期:2021-10-27 19:0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在使用来自液晶面板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投影仪、监视器等电子设备中,需要降低由液晶面板引起的颜色不均发生量、及由向液晶面板照射光的光学系统(光源)引起的亮度不均发生量。3.因此,在现有的液晶面板投影装置中,想要通过使用不均校正图案(不均校正数据)对rgb影像信号进行校正(进行不均校正),来获得高品质的投影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现有技术文献5.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3914号公报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13810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8.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9.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不均校正时,需要传送大量的校正数据,因此存在花费用于传送的时间这样的问题。10.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使用通过执行第一校准而得到的灰度校正lut(查找表)与通过前次执行第一校准而得到的参照灰度校正lut之间的差分量(与校正数据的差分量对应)来进行判定。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公开基于判定结果来传送何种量的校正数据。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进行不均校正时的校正数据的传送量,降低校正数据的时间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12.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1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影像信号处理部,接受影像信号的输入,并输出规定种类的信号;运算处理部,进行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和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之间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校正部分数据的传送;及不均校正部,基于所述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来校正所述规定种类的信号。14.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信号输出步骤,影像信号处理部接受影像信号的输入,并输出规定种类的信号;传送步骤,运算处理部进行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和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之间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校正部分数据的传送;及校正步骤,不均校正部基于所述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来校正所述规定种类的信号。15.发明效果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进行不均校正时的校正数据的传送时间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附图说明1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例的框图。18.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运算处理部6运算的校正数据的图。19.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运算处理部6运算的校正数据的图。20.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运算处理部6运算的校正数据的图。21.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运算处理部6运算的校正数据的图。22.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运算处理部6进行的校正数据的传送处理的流程图。23.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最少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2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例的框图。25.如图1所示,投影仪100(电子设备)构成为包括影像信号处理部4、cpu6(以下称为运算处理部6)、颜色不均校正部(不均校正部)9、光源10、液晶面板11及投射透镜12。26.信号线1表示基于hdmi(注册商标,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的通信标准的通信路径。向影像信号处理部4输入作为影像信号的hdmi信号。27.信号线2表示基于遥控器输入的通信路径。向运算处理部6输入遥控器输入。28.信号线3表示基于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输入的通信路径。向运算处理部6输入lan输入。这里,信号线3与图1中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连接,该个人计算机安装有例如图2所示的颜色不均校正设定应用程序(关于详细情况将后述)。29.影像信号处理部4接受影像信号的输入,并输出规定种类的信号。30.例如,影像信号处理部4接受hdmi信号的输入,并将作为r(红)/g(绿)/b(蓝)这三种颜色信号的rgb信号输出到信号线8。这里,影像信号处理部4对rgb信号进行变换并输出,或者不对rgb信号进行变换而以原样的状态输出到信号线8。31.另外,规定种类的信号也可以是与rgb信号不同的格式的、抑制色彩方向的信息量并较广地取得亮度方向的信息量的yuv(y:亮度信号,u:亮度分量与蓝色分量的差分(也称为cb或pb)),v:亮度分量与红色分量的差分(也称为cr或pr))信号。32.另外,所谓规定种类的信号,也可以是与液晶面板11的分辨率相同的分辨率的信号。这是因为,对分辨率与液晶面板11的分辨率相同的信号进行颜色不均校正部9中的校正更能够提高不均校正的精度。33.信号线8是连接影像信号处理部4与颜色不均校正部9的信号线。作为影像信号处理部4的输出的rgb信号中的r信号与颜色不均校正部r连接。另外,作为影像信号处理部4的输出的rgb信号中的g信号与颜色不均校正部g连接。另外,作为影像信号处理部4的输出的rgb信号中的b信号与颜色不均校正部b连接。34.另外,影像信号处理部4具有基于从信号线5输入的遥控器/lan输入来显示菜单等的屏幕显示(以下称为osd)功能。35.信号线5表示从运算处理部6对影像信号处理部4进行用于显示osd的指示的信号线。36.运算处理部6处理投影仪100的基本动作。37.运算处理部6基于来自安装有颜色不均校正设定应用程序的个人计算机的lan输入,来运算颜色不均数据(校正数据),并将作为运算结果的校正数据的一部分(校正部分数据)传送到颜色不均校正部9。38.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和“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作为校正数据,继续进行说明。39.这里,所谓“校正部分数据”,是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的不同于“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的部分对应的校正数据。40.另外,所谓“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是输入到影像信号处理部4的影像信号中的、在直至运算处理部6运算“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为止的期间颜色不均校正部9用来进行校正的数据。41.并且,所谓“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是输入到影像信号处理部4的影像信号中的、颜色不均校正部9用来进行校正的数据,并且是在“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将“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的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不同的部分所对应的校正数据替换成“校正部分数据”而得到的校正数据。42.即,“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是颜色不均校正部9用来进行校正的数据。颜色不均校正部9在直至运算处理部6运算“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为止的期间,将“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用于校正。43.然后,运算处理部6在运算出“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后,将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的不同于“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的部分对应的“校正部分数据”传送到颜色不均校正部9。44.颜色不均校正部9在接收到“校正部分数据”后,在“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将“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的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不同的部分所对应的校正数据替换成“校正部分数据”,创建“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并使用所创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进行校正。当然,颜色不均校正部9所创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与运算处理部6运算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是相同的数据。45.信号线7表示三线串行信号(由使能信号、时钟信号、数据信号这三线构成),该三线串行信号用于将由运算处理部6运算出并作为运算处理部6所具有的颜色不均数据(校正数据)的一部分的校正部分数据传送到颜色不均校正部9。46.颜色不均校正部9对于所输入的rgb信号的各像素,例如通过使灰度值加上校正数据,由此校正各像素的灰度值,校正rgb信号的颜色不均。47.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不均校正部9基于自身所创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对来自影像信号处理部的rgb信号进行颜色不均校正。48.即,运算处理部6运算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的与不同于“校正部分数据”的部分对应的校正数据包含于已传送的“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因此,颜色不均校正部9在本次的颜色不均校正中,对于运算处理部6运算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的与不同于“校正部分数据”的部分对应的校正数据,使用“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49.另一方面,颜色不均校正部9在本次的颜色不均校正中,对于运算处理部6运算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的与“校正部分数据”对应的校正数据,使用本次传送来的“校正部分数据”。50.这样,颜色不均校正部9在“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中,针对与运算处理部6运算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不同的校正数据,进行与“校正部分数据”的替换,并使用替换后的校正数据(“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进行颜色不均校正(对于详细情况将后述)。51.另外,颜色不均校正部9内置于进行图像处理/图像转换的定标器或液晶驱动器。52.光源10是灯、激光等。光源10向液晶面板照射光。53.液晶面板11经由r/g/b这三片滤色器,与三种颜色rgb的图像(rgb信号)对应地,进行光源10照射的光的透射、遮断。54.投射透镜12进行通过液晶面板11后的三种颜色图像(rgb信号)向屏幕(图1中未图示)的成像。55.在此,参照图2~图5,对运算处理部6运算的校正数据进行说明。图2~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运算处理部6运算的校正数据的图。56.其中,图2、图4是投影仪100中的投影图像,示出了发生颜色不均、亮度不均的例子。另外,图3、图5分别示出了校正图2、图4所示的投影图像时使用的不均校正数据(校正数据)。57.另外,图2是前次的投影图像,图3表示设为图2的设定的情况下的颜色不均校正值(阵列数据data_old)。另外,图4是本次的投影图像,图5表示设为图4的设定的情况下的颜色不均校正值(阵列数据data_new)。58.在此,在图2~图5中,作为排列方向,纵向表示行1~行10,横向表示列1~列12,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阵列数据data_old称为“前次的校正数据data_old[10×12]”,将阵列数据data_new称为“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0059]另外,在前次的校正数据data_old[10×12]、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在各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十)的上侧的行表示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在中间侧的行表示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在下侧的行表示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0060]即,图2是前次进行的水平宽度3、垂直宽度3、r/g/b增益128、将颜色不均校正中心点设为第一行‑第四列的图。以下,将中心点的标记设为坐标1‑4。另外,图3是设为图2的设定的情况下的r/g/b颜色不均校正值(阵列data_old[10×12])。另外,图4是本次进行的水平宽度3、垂直宽度3、r/b增益128、g增益96、将颜色不均校正中心点设为坐标1‑1的图。另外,图5是设为图4的设定的情况下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值(data_new[10×12])。[0061]另外,图2所示的20表示前次的由遥控器输入及基于osd的菜单显示(来自用户的遥控输入)、或pc应用软件指定的校正中心点。[0062]另外,图4所示的40表示本次的由遥控器输入及菜单显示、或pc应用软件指定的校正中心点。[0063]另外,图5所示的50~52表示如下的状态。[0064]图5所示的50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数据连续的情况。即,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例如(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128、96、64、32。与此相对,在图3所示的前次的校正数据data_old[10×12]中,(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32、64、96、128。即,图5所示的50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数据连续的情况。[0065]另外,在图5中,作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数据连续的情况,除了(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以外,还有(行=1、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1、列=1~4)中的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2、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2、列=1~4)中的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3、列=1~4)中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4、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4、列=1~4)中的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这9种情况。[0066]图5所示的51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且相同的数据连续三个的情况。即,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例如(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0、0、0。与此相对,在图3所示的前次的校正数据data_old[10×12]中,(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96、64、32。即,图5所示的51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且相同的数据连续三个的情况。[0067]另外,在图5中,作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且相同的数据连续三个的情况,除了(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以外,还有(行=1、列=5~7)中的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2、列=5~7)中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3、列=5~7)中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4、列=5~7)中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这11种情况。[0068]图5所示的52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部分和与前面的数据相同的部分混合存在的情况。即,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例如(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72、48、36、16。与此相对,在图3所示的前次的校正数据data_old[10×12]中,(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24、48、64、96。即,图5所示的52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部分(列=1、3~4)和与前面的数据相同的部分(列=2)混合存在的情况。[0069]另外,在图5中,作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部分和与前面的数据相同的部分混合存在的情况,除了(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以外,还有(行=4、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这一种情况。[0070]返回到图1,被称为不均的现象分为颜色不均和亮度不均,但在本实施例的投影仪100中,颜色不均/亮度不均都能够使用。[0071]此处,颜色不均是因液晶面板11的特性或偏差而产生的,如图2~图5所示,按照r/g/b的每个液晶面板11不同。另外,亮度不均是因光源10的偏差、光从光源10向液晶面板11的传递情况等而产生的。[0072]另外,如图3、图5所示,颜色不均校正数据的值按每个r/g/b存在,0表示没有校正。[0073]在降低以上所说明的因面板的特性/偏差等而产生的颜色不均、因光源的偏差/光的扩散情况而产生的亮度不均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的投影仪100中,使用不均校正。[0074]此时,运算处理部6将x作为表示校正点的变量(在本实施方式中,x=1~120(=上述的行数10×列数12)),保存(存储)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old[x]。[0075]这里,所谓校正点,是指校正部分数据中的一个校正数据的地址。[0076]即,运算处理部6进行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new[x]和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old[x]之间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校正部分数据的传送。[0077]并且,颜色不均校正部9在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old[x]中,针对数据与运算处理部6运算出的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old[x]不同的校正点,进行与校正部分数据的替换,并使用替换后的校正数据即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new[x]来校正颜色不均。[0078]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运算处理部6不发送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old[x]的全部,而传送作为其一部分的校正部分数据,因此减少数据传送时间。[0079]另外,根据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new[x]与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data_old[x]的不同方式,具有下述三种传送模式(第一传送模式~第三传送模式)。[0080]第一模式是传送校正部分数据中的一个数据的模式。[0081]第二模式是在从指定了地址的起始地址起递增到第n个地址为止的同时,传送与各地址对应的校正部分数据的模式。[0082]第三模式是在从指定了地址的起始地址起递增到第n个地址为止的同时,传送与对应于起始地址的校正部分数据相同的数据的模式。[0083]由此,其特征在于,运算处理部6通过分开使用三种传送模式(第一传送模式~第三传送模式)来降低数据传送时间。[0084]在此,对第一传输模式~第三传输模式进行详细叙述。[0085]第一传送模式是一个数据传送方式,作为数据传送量,需要“模式(0)+地址+数据”。[0086]另外,第二传送模式是地址自动递增方式,作为数据传送量,需要“模式(1)+地址+数据1+数据2+……+数据n”。[0087]另外,第三传送模式是n个相同数据方式,作为数据传送量,需要“模式(2)+地址+数据1+数据2(n)”。[0088]这里,模式是1字节,表示以0:一个数据传送方式/1:地址自动递增方式/2:n个相同数据方式中的哪一种方式进行,地址由2字节构成,数据由5字节(每1个校正点的校正量)构成。[0089]当由模式指定了1时(当运算处理部6选择了第二传送模式时),颜色不均校正部9以地址自动递增方式动作,颜色不均校正部9在每次被输入数据(5字节)时,自动将地址递增。在上述例子中,向地址写入数据1(5字节),向地址+n的地址写入数据n。[0090]当由模式指定了2时(当运算处理部6选择了第三传送模式时),向地址~地址+n的全部地址写入数据1的值。另外,在10行×12列的情况下,数据2(n)为最大到120的值。因此,数据2(n)为1字节。[0091]接着,参照图1~图6对投影仪100的校正部分数据的传送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运算处理部6进行的校正部分数据的传送处理的流程图。[0092]执行校正中心点、h宽度、v宽度、r增益、g增益或b增益的设定(步骤st61)。[0093]运算处理部6通过从信号线2输入的遥控器输入和osd菜单、或安装到个人计算机的颜色不均校正设定应用软件(画面图像参照图4),经由从信号线3输入的lan输入,将本次的校正中心点(坐标1‑1)、水平宽度3、垂直宽度3、r/b增益128、b增益96中的任一个或全部设定为图4所示的40。[0094]另外,设为在设定了任一个的情况下,新设定的项目之外的设定使用前次的设定。[0095]另外,设为在前一个设定中,将校正中心点(坐标1‑4)、水平宽度3、垂直宽度3、r/g/b增益128设定为图2所示的20。[0096]求出10行×12列中的每个r、g、b的校正值(data_new)(步骤st62)。[0097]运算处理部6根据本次的设定值求出10行×12列的每个r、g、b的校正值(图5所示的校正数据data_new)。[0098]设为将1代入到x,将0代入到连续相同计数,将0代入到连续计数(步骤st63)。[0099]运算处理部6将初始值1代入到作为变量的x,将初始值0代入到作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且相同的数据连续的次数的“连续相同计数”及作为与不同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数据连续的次数的“连续计数”。[0100]判定是否x≤(10×12)(步骤st64)。[0101]在x≤(10×12)的情况下(步骤st64为是),判定是否data_old[x]≠data_new[x](步骤st65)。[0102]在data_old[x]≠data_new[x]的情况下(步骤st65为是),设为将data_new[x]代入到data_old[x](步骤st66)。[0103]判定是否data_new[x]=data_new[x+1](步骤st67)。[0104]在data_new[x]=data_new[x+1]的情况下(步骤st67为是),设为将连续相同计数+1代入到连续相同计数,将0代入到连续计数(步骤st68)。[0105]另一方面,在data_new[x]≠data_new[x+1]的情况下(步骤st67为否),设为将连续计数+1代入到连续计数,将0代入到连续相同计数(步骤st69)。[0106]即,运算处理部6在变量x为10×12(10行×12列)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t64为是)、data_new[x]与data_old[x]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t65为是),将data_new[x]的值代入到data_old[x](步骤st66),而且,在data_new[x]与data_new[x+1](将地址增加1后的校正点处的数据)为相同的值(相同的校正值)的情况下(步骤st67为是),对“连续相同计数”进行+1(增加1的处理),并使“连续计数”为0(步骤st68)。[0107]另一方面,运算处理部6在data_new[x]与data_new[x+1](将地址增加1后的校正点处的数据)为不同的值(不同的校正值)的情况下(步骤st67为否),对“连续计数”进行+1(增加1的处理),并使“连续相同计数”为0(步骤st69)。[0108]另外,将运算处理部6在步骤st68、步骤st69中进行的处理称为“第一计数数量变更处理”。[0109]判定是否连续相同计数≥3(步骤st70)。[0110]在连续相同计数<3的情况下(步骤st70为否),判定是否连续计数≥2(步骤st71)。[0111]这里,在连续相同计数≥3的情况下(步骤st70为是),设为模式:2而以相同数据方式对连续相同计数个进行传送(步骤st72)。[0112]然后,设为将0代入到连续相同计数(步骤st75)。[0113]另外,在连续计数≥2的情况下(步骤st71为是),设为模式:1而以地址自动递增方式对连续计数个进行传送(步骤st73)。[0114]然后,设为将0代入到连续计数(步骤st76)。[0115]另外,在连续计数<2的情况下(步骤st71为否),设为模式:0而以一个数据传送方式进行传送(步骤st74)。[0116]然后,设为将0代入到连续相同计数,将0代入到连续计数(步骤st77)。[0117]即,运算处理部6在“连续相同计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70为是),设为模式:2而以上述n个相同数据方式(第三传送模式),向颜色不均校正部9(连续相同计数数量)传送连续相同计数个(步骤st72),并使“连续相同计数”为0。(步骤st75)。[0118]另外,运算处理部6在“连续相同计数”不为3以上(步骤st70为否)、“连续计数”为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71为是),设为模式:1而以上述地址自动递增方式(第二传送模式),向颜色不均校正部9(连续计数数量)传送连续计数个(步骤st73),并使“连续计数”为0(步骤st76)。[0119]另外,运算处理部6在“连续相同计数”不为3以上(步骤st70为否)、“连续计数”不为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71为否),设为模式:0而以上述一个数据传送方式(第一传送模式),向颜色不均校正部9进行一个数据传送(步骤st74),并使“连续相同计数”及“连续计数”为0(步骤st77)。[0120]另外,将运算处理部6在步骤st72、步骤st73、步骤st74中进行的处理称为“第二计数数量变更处理”。[0121]设为将x+1代入到x(步骤st78)。[0122]运算处理部6将x+1代入到变量x,即增加1(步骤st78),进行上述处理,直到变量x超过10×12(10行×12列)=120(最终值)为止(步骤st64为否)。[0123]接着,关于数据传送量的大小,进行基于现有方式和本实施方式的方式的比较。[0124]在现有方式中,为了传送图5的颜色不均数据,使用地址自动递增方式(第二传送模式)作为传送方式来进行传送,因此需要“模式(1)+红色地址+数据1+数据2+……+数据120”=1+2+5×120=603字节、“模式(1)+绿色地址+数据1+数据2+……+数据120”=1+2+5×120字节=603字节、及“模式(1)+蓝色地址+数据1+数据2+……+数据120”=1+2+5×120=603字节,共计1809字节。[0125]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方式中,成为下述(1)~(4)所示的数据传送量。[0126](1)图5所示的校正数据data_new中的50、51、52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及图3所示的校正数据data_old中的与图5所示的50、51、52的部分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由于是相同的校正值0,所以不进行传送。[0127](2)进行图5所示的校正数据data_new中的51的处理的部分[0128]例如,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且相同的数据连续3个的情况。[0129]即,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0、0、0。[0130]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前次的校正数据data_old[10×12]中,(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96、64、32。[0131]因此,运算处理部6只要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对于(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部分数据,将红色地址设为5,通过传送连续计数数量(连续计数)=3个相同数据0的模式(2)、即通过n(n=3)个相同数据方式(第三传送模式)来传送数据1(校正数据=0)、数据2(n=3)即可。[0132]即,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部分数据的数据传送量为“模式(2)+红色地址+数据1:0+数据2:3”=1+2+5+1=9字节。[0133]另外,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1、列=5~7)中的r/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2、列=5~7)中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3、列=5~7)中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4、列=5~7)中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也与(行=1、列=5~7)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相同地,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且相同的数据连续3个的情况。[0134]因此,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与前面的数据不同、且相同的数据连续3个的情况下的校正部分数据的数据传送量为9字节×3(r/g/b)×4(行=1(第一)~4(第四))=108字节。[0135](3)进行图5所示的校正数据data_new中的50的处理的部分[0136]例如,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数据连续的情况。[0137]即,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128、96、64、32。[0138]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前次的校正数据data_old[10×12]中,(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32、64、96、128。[0139]因此,运算处理部6只要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对于(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部分数据,将红色地址设为1,通过传送连续相同计数数量(连续相同计数)=4个数据的模式(1)、即通过地址自动递增方式(第二传送模式)来传送数据1(校正数据=128)、数据2(校正数据=96)、数据3(校正数据=64)、数据4(校正数据=32)即可。[0140]因此,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部分数据的数据传送量为“模式(1)+红色地址+数据1~数据4”=1+2+5×4=23字节。[0141]另外,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1、列=1~4)中的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2、列=1~4)中的r/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3、列=1~4)中的r/g/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行=4、列=1~4)中的r/b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也与(行=1、列=1~4)中的r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相同地,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数据连续的情况。[0142]因此,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数据连续的情况下的校正部分数据的数据传送量为23字节×10处=230字节。[0143](4)进行图5所示的校正数据data_new中的52的处理的部分[0144]例如,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部分和与前面的数据相同的部分混合存在的情况。[0145]即,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72、48、36、16。[0146]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前次的校正数据data_old[10×12]中,(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为24、48、64、96。[0147]即,在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部分(列=1、3~4)和与前面的数据相同的部分(列=2)混合存在的情况。[0148]因此,运算处理部6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对于(行=2、列=1)中的g的颜色不匀校正部分数据,将绿色地址设为1,通过传送一个数据的模式(0)、即一个数据传送方式(第一传送模式)来传送数据(校正数据=72)。[0149]另外,运算处理部6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对于(行=2、列=3~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部分数据,将绿色地址设为3,通过传送连续计数数量(连续计数)=2个数据的模式(1)、即地址自动递增方式(第二传送模式)来传送数据1(校正数据=36)、数据2(校正数据=16)。[0150]另外,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由于(行=2、列=2)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与图3所示的校正数据data_old(行=2、列=2)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是相同的校正值48,因此运算处理部6不进行传送。[0151]因此,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部分数据的数据传送量为“模式(0)+绿色地址+数据”=1+2+5=8字节与“模式(2)+绿色地址+数据1+数据2”=1+2+5×2=13字节的合计值21字节。[0152]另外,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行=4、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也与(行=2、列=1~4)中的g的颜色不均校正数据相同地,表示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部分和与前面的数据相同的部分混合存在的情况。[0153]因此,在图5所示的本次的校正数据data_new[10×12]中,与前面的数据不同的部分和与前面的数据相同的部分混合存在的情况下的校正部分数据的数据传送量为21字节×2处=42字节。[0154]由此,传送与前次不同的校正部分数据时的数据传送量的总量为总量=(1)0字节+(2)108字节+(3)230字节+(4)42字节=380字节。[0155]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中,能够将基于现有方式的数据传送量(在上述说明中为1809字节)减小到380字节,因此能够降低进行不均校正时的校正数据的传送时间。[0156]另外,在现有方式中,由于数据传送量多,所以如果在观看影像的期间(除vsync(垂直同步)期间之外)进行颜色不均数据传送,则由于颜色不均数据是lut(lookuptable:查找表),所以存在显示影像的灰尘的问题。如果为了不显示影像的灰尘而在vsync期间传送颜色不均数据,则会花费时间,因此存在被用户看到依次校正颜色不均的过程这样的问题。[0157]在使用本发明的方式的情况下,由于降低了颜色不均数据传送量,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在vsync期间内进行传送,也由于传送时间短,所以不易被用户察觉到依次校正的过程。[0158]另外,由于减少了传送时间,所以运算处理部6的处理被占用的时间也减少,而且,通过在vsync期间进行,从而运算处理部6的负荷也减少。即,也能够解决如下问题:由于在传送过程中cpu的处理被占用/成为高负荷,所以当用户通过信号线2进行基于遥控器输入等的屏幕显示(osd)时不能显示用户操作、osd。[0159]接着,参照图7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最少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最少结构的图。[0160]投影仪100(电子设备)具备影像信号处理部4、运算处理部6、颜色不均校正部(不均校正部)9。[0161]影像信号处理部4接受hdmi信号(影像信号)的输入,并输出r/g/b信号(规定种类的信号)。[0162]运算处理部6进行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和前次的不均校正数据之间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校正部分数据的传送。[0163]颜色不均校正部9基于本次的不均校正数据来校正r/g/b信号。[0164]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最少结构例,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运算处理部6向颜色不均校正部9传送的校正数据的量,因此能够减少进行不均校正时的校正数据的传送时间。[0165]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具有的一个或多个cpu等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经由通信线路或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来发布。[0166]标号说明[0167]1、2、3、5、7、8…信号线、4…影像信号处理部、6…运算处理部(cpu)、9…颜色不均校正部、10…光源、11…液晶面板、12…投射透镜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