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学习用架子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90695发布日期:2020-06-20 18:26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学习用架子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打击乐器装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学习用架子鼓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乐器泛指通过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工具,一般可分为管乐、弦乐、打击乐等。乐器的设计与一般的工业设计不同,乐器不仅需要外观造型精美及良好的品质,同时乐器设计对于使用者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例如架子鼓,通过击打能够产生极具震撼力的节拍。现有的架子鼓对于初步学习者而言有一定难度,初学者对架子鼓操作掌握不够,节奏感缺乏,在学习期间需要教学者进行密切指导。现有的架子鼓教学通常是采用两个鼓,即教学者和学习者使用不同的鼓进行教学和学习,学习者不能准确感受架子鼓振动的节奏,教学者同样难以准确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对于现有的训练方法为保证训练效果,教学者和学习者通常使用同一个架子鼓,无法将教学和学习同时进行。现有的学习用架子鼓教学效果会根据教学者的经验或计算机数据来判断,无法将教学效果通过其他方式实时直观地展示出来。现有学习用架子鼓只是适用于某一特定打击习惯的学习者,而不能适应所有的学习者。

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智能学习用架子鼓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学习用架子鼓,解决了现有架子鼓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教学成果实时展现的问题,以及鼓腔大小无法改变不能适用具有不同打击力度习惯的学习者。

(二)技术方案

本技术方案由鼓体、调节及检测系统、计算机三部分组成,鼓体中鼓底和鼓箱为木质材料,鼓腔隔板为刚性隔音材料,上鼓面和下鼓面为柔性透光材料。调节及检测系统由辅助装置、直线电机、活动鼓面、声音传感器和计算机构成,辅助装置和横梁置于上鼓面和下鼓面之间。鼓底固定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带动活动鼓面上下移动,调节鼓腔大小。声音传感器置于活动鼓面上,声音传感器、辅助装置、直线电机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上鼓面和下鼓面,由透光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鼓腔隔板为刚性隔音材料。

所述辅助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和柔性led信号灯集成装置。

一种智能学习用架子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架子鼓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连接电源;

步骤2:使用前用鼓槌敲击鼓面,架子鼓进行智能调音;

步骤3:在教学感应区和学习感应区同时敲击鼓面,观察感应区灯光颜色的变化;

步骤4:根据感应区颜色变化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三)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1、教学者和学习者能够使用两个鼓腔的鼓进行演示和学习,学习者能感受到鼓的节奏,教学者对学习者错误的打击方式及时纠正,可以做到教与学面对面进行。

2、学习者可以通过鼓面内的柔性led显示灯的颜色变化来确定与教学者的打击速度是否同步,打击位置是否正确,灯光信号显示更加直观。

3、针对不同打击习惯的学习者,在打击学习之前可以通过调节鼓腔的大小平衡敲击力度的大小,例如,对于年龄尚小、力气小的学习者,利用左活动鼓面,使学生区鼓腔小于教学区鼓腔,在教学者和学习者在使用相比于自身力度习惯的条件下鼓音的音色大致相等,方便教学者和学习者互相对照练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整体结构上方示意图;

图3为对应位置示意图;

图4为非对应位置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1鼓底、2左直线电机、3鼓箱、4左直线电机连杆、5左活动鼓面、6学习区鼓腔、7鼓圈、8学习区辅助装置、9上鼓面、10左声音传感器、11鼓腔隔板、12横梁、13下鼓面、14教学区辅助装置、15计算机、16教学区鼓腔、17右活动鼓面、18右直线电机连杆、19右声音传感器、20右直线电机;

91学习感应区、92教学感应区、93教学感应区敲击位置、94学习感应区敲击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阐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的发明内容,所述内容只是发明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内容,且实施例中的各个装置只用于示意、理解本专利的发明内容,并不代表各个装置的实际大小和互相之间的位置。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智能学习用架子鼓及附件,包括鼓底1、鼓箱3、鼓圈7、鼓腔隔板11、上鼓面9、下鼓面13、学习区辅助装置8、教学区辅助装置14、横梁12、左直线电机2、左直线电机连杆4、左活动鼓面5、右直线电机20、右直线电机连杆18、右活动鼓面17、左声音传感器10、右声音传感器19和计算机15。

鼓底1与鼓箱3固定,鼓箱3与上鼓面9通过鼓圈7固定,上鼓面9在教学区辅助装置14的上方,学习区辅助装置8位于教学区辅助装置14的右侧,横梁12置于教学区辅助装置14和学习区辅助装置8之间,学习区辅助装置8与教学区辅助装置14为压力传感器和柔性led信号灯集成装置;左直线电机2固定在鼓底1左部分上,左直线电机20固定在鼓底1右部分上;左直线电机2与计算机15连接,右直线电机20与计算机15连接;左直线电机2通过左直线电机连杆4与左活动鼓面5连接,右直线电机20通过右直线电机连杆18与右活动鼓面17连接;左活动鼓面5与鼓箱3、鼓腔隔板11和下鼓面13形成学习区鼓腔6,右活动鼓面17与鼓箱3、鼓腔隔板11和下鼓面13形成教学区鼓腔16;左声音传感器10置于左调节鼓面5上,右声音传感器19置于右调节鼓面17上。

教学者和学习者分别在教学感应区92和学习感应区91敲击鼓面时,左声音传感器10将鼓的音色以电信号形式传输至计算机,右声音传感器19将鼓的音色以电信号形式传输至计算机,学习区辅助装置8和教学区辅助装置14将敲击位置以电信号形式传输至计算机,对比结果通过辅助装置内置led信号灯在相应的敲击点用灯光颜色显示。

一种根据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学习用架子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架子鼓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连接电源;

步骤2:使用前用鼓槌敲击鼓面,架子鼓进行智能调音;

步骤3:在教学感应区和学习感应区同时敲击鼓面,观察感应区灯光颜色的变化;

步骤4:根据感应区颜色变化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具体实施步骤及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架子鼓按图1所示方式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连接电源。

第二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学者和学习者同时用鼓槌敲击鼓面,教学区声音传感器与学习区声音传感器将接收的音色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将根据电信号分别调整左直线电机和右直线电机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左活动鼓面和右活动鼓面上下移动,调整学习区鼓腔和教学区鼓腔大小,达到使用不同力度敲击教学区和学习区鼓面时音色一致的目的。

第三步:为了方便学习者熟悉教学者敲击鼓面的位置,在教学区敲击鼓皮的任意位置时,在该位置的辅助装置内置led信号灯会以颜色1闪烁。如图3所示教学感应区敲击位置93与学习感应区敲击位置94关于横梁对称,此时学习感应区敲击位置94的位置即为对应位置。如图4所示教学感应区敲击位置93与学习感应区敲击位置94关于横梁不对称,此时学习感应区敲击位置94即为非对应位置。在学习者敲击对应位置时,学习感应区敲击位置的辅助装置内置led信号灯会以颜色1闪烁;若学习者敲击鼓面的非对应位置,学习感应区敲击位置的辅助装置内置led信号灯会以颜色2闪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