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7697发布日期:2021-10-08 17:5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屏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受到某些特殊领域的条件所限,例如可穿戴显示屏领域,可拉伸的显示屏应运而生。现在可拉伸的显示屏多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相比,oled可实现柔性、轻薄和透明显示,具有响应速度快、电光转换效率高、发热量低、对比度高、节能等特点。
3.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柔性屏幕(如图1所示100a)通过设置如波浪形或者马蹄形等不同形态的金属走线(如图1所示30a)来连接像素模块(如图1所示10a),达到拉伸变形的目的。这种设计虽然使得柔性屏幕得到更好、更多、更酷炫的形态变化,但是在柔性屏幕拉伸的同时,柔性屏幕的尺寸增大,像素模块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增大,最终导致柔性屏幕的分辨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显示质量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拉伸变形后的分辨率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柔性显示层及第二柔性显示层,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层包括若干第一像素模块,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层包括若干第二像素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像素模块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被拉伸变形时,所述第二像素模块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设置,从所述第二像素模块出射的光能够透过所述第一间隙出射。
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感应器与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感应器检测到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层相对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层发生错位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层显示。
7.由于在柔性显示面板被拉伸变形时,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模块之间形成的一间隙在受力方向的尺寸会增加,第一像素模块排布的密度降低,导致柔性显示面板出现分辨率降低的现象。而本技术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包括若干第二像素模块的第二柔性显示层,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被拉伸变形时,所述第二像素模块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设置,来自第二像素模块的光能够透过第一间隙出射,弥补了第一像素模块因拉伸造成的分辨率降低现象,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被拉伸变形后的分辨率,改善了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并且使柔性显示面板能够弯折、拉伸,实现更多的变形形态,提升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被拉伸变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未被拉伸变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可拉伸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16.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9为图8所示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相位差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被拉伸变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未被拉伸变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柔性显示层10及第二柔性显示层30,第一柔性显示层10包括若干第一像素模块11,第二柔性显示层30包括若干第二像素模块31,第一像素模块11及第二像素模块31用于出射光,从而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0显示图像。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模块1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2,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时,第二像素模块31与第一间隙12对应设置,从第二像素模块31的光能够透过第一间隙12出射。
21.由于在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时,第一间隙12在受力方向的尺寸会增加,第一像素模块11排布的密度降低,导致柔性显示面板100出现分辨率降低的现象。而本技术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0,通过设置包括若干第二像素模块31的第二柔性显示层30,在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时,第二像素模块31与第一间隙12对应设置,来自第二像素模块31的光能够透过第一间隙12出射,弥补了第一像素模块11因拉伸造成的分辨率降低现象,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后的分辨率,改善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性能,并且使柔性显示面板100能够弯折、拉伸,实现更多的变形形态,提升用户的体验度。
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模块11及第二像素模块31可以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器件或者液晶显示器件等。
2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相邻的第二像素模块3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32。第一
像素模块11与第二像素模块31的结构大致一致。柔性显示面板100未被拉伸变形时,第二像素模块31与第一像素模块1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间隙12与第二间隙3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像素模块31隐藏于第一像素模块11的下侧,从而不影响第一像素模块11的显示效果。如图2所示,在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时,第二像素模块31相对第一像素模块11移动错位,使第二像素模块31与第一间隙12对应设置,弥补了第一像素模块11因拉伸造成的分辨率降低现象。
24.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像素模块31相对第一像素模块11移动错位,包括第一像素模块11移动而第二像素模块31不移动,从而发生错位的情形;第一像素模块11不移动而第二像素模块31移动,从而发生错位的情形;以及第一像素模块11和第二像素模块31均移动,但是各自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发生错位的情形。
25.可以理解,柔性显示面板100未被拉伸变形时,第一间隙12可以为0,即,相邻第一像素模块11之间可以相互接触。可以理解,柔性显示面板100未被拉伸变形时,第二间隙32可以为0,即,相邻第二像素模块31之间可以相互接触。可以理解,不限制第一像素模块11与第二像素模块31的形状、大小大致一致,例如,第一像素模块11的形状及大小可以与第二像素模块31不同。可以理解,不限制在柔性显示面板100未被拉伸变形时,第二像素模块31与第一像素模块11一一对应设置,例如,在变更实施方式中,可以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在未被拉伸变形时,第二像素模块31相对第一像素模块11错位设置,也即第二像素模块31与第一间隙12对应设置,由于此时第一间隙12还未增大,第二像素模块31不至于影响第一像素模块11的显示效果,而在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的过程中,第一像素模块11沿受力方向移动,第一间隙12在受力方向的尺寸增加,第二像素模块31仍与第一间隙12对应设置,从第二像素模块31出射的光能够透过第一间隙12出射。
26.具体的,第一柔性显示层10还包括第一柔性基底13及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若干第一像素模块11固定并间隔设置于第一柔性基底13上,第一柔性基底13位于第一像素模块11与第二柔性显示层30之间。相邻第一像素模块11之间通过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固定连接,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用于使相邻的第一像素模块11之间建立电性连接。第一柔性基底13用于承载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及第一像素模块11,同时第一柔性基底13能够受力发生形变,以满足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柔性特征。
2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设置为波浪状,如此,在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导致相邻第一像素模块11之间的间距(即第一间隙12)增大时,能够为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提供缓冲的空间,使得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不易被拉断。可以理解,不限制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设置为波浪状,例如,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还可以设置为马蹄状或者折线状等。
28.第一柔性基底13包括连接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部131与多个第一弹性部133,第一像素模块11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31上,第一固定部131用于承载第一像素模块11。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嵌设在第一弹性部133上,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均由透光材质制成。第一弹性部133能够受力发生形变,带动第一固定部131运动,进而使第一像素模块11运动,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具备拉伸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弹性部133由透光材质制成,使第一弹性部133具备透光的性能,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时,来自第二像素模块31的光能够透过第一弹性部133并从第一间隙12出射。并且,嵌设在第一弹性部133上的
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能够不遮挡来自第二像素模块31的光,方便第二像素模块31的光从第一弹性部133出射。
29.可以理解,不限制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由透光材质制成,例如,在变更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的设置位置,使得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不影响从第二像素模块31所出射的光。
30.第二柔性显示层30还包括第二柔性基底33及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若干第二像素模块31固定并间隔设置于第二柔性基底33上,第二像素模块31位于第一柔性基底13与第二柔性基底33之间,相邻第二像素模块31之间通过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固定连接。第二柔性基底33用于承载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及第二像素模块31,同时第二柔性基底33能够被拉伸发生形变,满足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柔性特征。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用于使相邻的第二像素模块31之间建立电性连接。
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设置为波浪状,如此,在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导致相邻第二像素模块31之间的间距增大时,为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提供缓冲的空间,使得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不易被拉断。可以理解,不限制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设置为波浪状,例如,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还可以设置为马蹄状或者折线状等。
32.第二柔性基底33包括连接设置的多个第二固定部331及多个第二弹性部333,第二像素模块31设置于第二固定部331上,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嵌设在第二弹性部333上。第二固定部331用于承载第二像素模块31。第二弹性部333用于使第二柔性基底33能够被拉伸变形带动第二固定部331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像素模块31发生位移。
33.可以理解,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可以不由透光材质制成。
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133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弹性部333的弹性模量,如此,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后,第二像素模块31能够相对第一像素模块11移动错位。
35.可以理解,不限制第一弹性部133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弹性部333的弹性模量,例如,第一弹性部133的弹性模量可以小于第二弹性部333的弹性模量,即满足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后,第二像素模块31能够相对第一像素模块11移动错位即可。
3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333由图案化的方法制备而成,具体的,图案化处理后的第一弹性部133的图案如图4所示,图案化处理后的第二弹性部33的图案如图5所示。如此,对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333进行梯度化设计,使得第一弹性部133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弹性部333的弹性模量。
37.可以理解,图案化处理后的第一弹性部133的图案还可以如图5所示,图案化处理后的第二弹性部33的图案还可以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图4及图5仅仅为示例性的展示了其中两种可行的图案化方式,第一弹性部133或第二弹性部33图案化处理后的图案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图案。
38.可以理解,不限制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333同时由图案化方法制备而成,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133由图案化方法制备而成。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333由图案化方法制备而成。
39.可以理解,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333也可以省略,即第一柔性基底13具有弹性,而第二柔性基底33不具有弹性,并且,使位于第二柔性基底33上的第二像素模块31
对准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后第一间隙12所在的位置设置,如此,在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变形时,第一像素模块11沿受力方向移动,即使第二像素模块31未发生移动,第二像素模块31仍然能够与第一间隙12对应设置,使得从第二像素模块31出射的光能够透过第一间隙12出射。
4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及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由纳米级别多层梯度化处理制成,所述梯度化为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的弹性模量与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的弹性模量不同。
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及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包括至少层叠设置的两层。如图6所示,以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为例,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弹性层151及导电层153,其中,弹性层151为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弹性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或者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等等。导电层153为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的材料至少包括纳米银线、导电银浆或者石墨烯等中的一种。如此,使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即具备拉伸性能,又具备导电性能。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的结构与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的结构类似,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的材料至少包括纳米银线、导电银浆、石墨烯中的一种。可以理解,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及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的材料可以不限于为上述的材料,能够使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及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增强拉伸性能或导电性能的材料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42.可以理解,图6所示的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的结构仅仅为示例性的,弹性层151与导电层153的数量及排列方式等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43.如图3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柔性封装层50,柔性封装层50盖设于第一柔性显示层10背离第二柔性显示层30的一侧。
44.如图7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柔性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感应器210、处理器220以及电源模块230,电源模块230、柔性显示面板100、感应器210及处理器220电性连接。感应器210用于检测第二柔性显示层30相对第一柔性显示层10是否发生错位,处理器220用于在感应器210检测到第二柔性显示层30相对第一柔性显示层10发生错位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层30显示。电源模块230用于为柔性显示面板100提供电力。
45.在实际的应用中,柔性显示装置200可以但不限于为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电子纸或者数码相框等等。
46.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区域201及绕显示区域201设置的非显示区域203,感应器210包括第一感应模块211及第二感应模块213,第一感应模块211设置于非显示区域203,第一感应模块211用于检测第二像素模块31相对第一像素模块11移动错位的错位距离,处理器220用于根据第一感应模块211所检测到的错位距离控制点亮第二柔性显示层30。例如,当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拉伸,第一感应模块211检测到第二像素模块31相对第一像素模块11移动错位的错位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距离时,处理器220控制点亮第二柔性显示层30;当柔性显示面板100恢复为未被拉伸的状态,第一感应模块211检测到第二像素模块31相对第一像素模块11移动错位的错位距离小于设定
距离时,处理器220控制熄灭第二柔性显示层30。如此,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处于拉伸状态时才点亮第二柔性显示层30,能够减少柔性显示装置200的耗电量。
47.如图7及图9所示,第二感应模块213包括光电转换单元及相位差检测单元2131,相位差检测单元2131设置在第二柔性显示层30(如图2所示),光电转换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像素模块11的光信号并生成第一电信号,以及用于接收第二像素模块31的光信号并生成第二电信号,相位差检测单元2131用于检测第一电信号及第二电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处理器220还用于根据相位差调节第二柔性显示层30的显示亮度。例如,当相位差检测单元2131所检测到的相位差处于第一相位差范围时,处理器220调整第二柔性显示层30的显示亮度为第一亮度;当相位差检测单元2131所检测到的相位差处于第二相位差范围时,处理器220调整第二柔性显示层30的显示亮度为第二亮度。如此,能够使第二柔性显示层30所显示的图像与第一柔性显示层10所显示的图像匹配,从而达到更好的显示补偿效果。
4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工艺流程,如下:
49.步骤1、对第二柔性基底33进行梯度化处理及图案化处理;
50.步骤2、通过光罩对第二可拉伸连接线35进行梯度化处理及图案化处理;
51.步骤3、设置第二像素模块31,设置第一感应模块210及第二感应模块220的器件;
52.步骤4、对第一柔性基底13进行梯度化处理及图案化处理;
53.步骤5、通过光罩对第一可拉伸连接线15进行梯度化处理及图案化处理;
54.步骤6、设置第二像素模块31;
55.步骤7、设置柔性封装层50。
56.可以理解上述工艺流程的顺序及方法仅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制备过程不受上述限制。
57.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