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及补偿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8501发布日期:2020-08-07 20:39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及补偿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及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电致发光二极管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通过控制流经oled电流大小,来控制其发光显示。但是随着oled屏幕的使用,亮度会随之衰减,通过实验发现:当屏幕点亮一段时间后中断,再点亮,oled屏幕的亮度会有一次跳变。

亮度作为oled显示产品的核心参数之一,一直受到面板和整机应用的极大关注。由于oled显示屏是自发光器件,不使用背光,亮度由tft及oled器件决定。随着使用发光时间的增加,因驱动电路电性特性的改变(比如阈值电压漂移、压降变化等),以及oled器件自身的老化等因素,亮度会随之下降。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在点屏过程中,亮度的下降有迹可循,但是熄屏后重新点亮屏后,亮度会有一次明显的跳变。此亮度跳变会减少oled屏幕的寿命,同时也对使用者产生非常不好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如何避免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后发生亮度跳变的的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及补偿装置,能够减小甚至消除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后发生亮度跳变的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将一定数量的oled显示屏进行亮度随时间变化的测试,统计所述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后发生亮度跳变的测试数据,得到第一曲线;

s20,确定出所述亮度跳变的测试数据中每次跳变随时间变化的跳变规律,统计拟合出反向补偿的数据和分布曲线,得到第二曲线;

s30,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

s40,检测所述反向补偿的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二次反向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20中,所述跳变规律包括每次跳变产生的时间跨度以及在所述时间跨度内亮度随时间变化的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30中,所述反向补偿的方式包括:通过功耗管理芯片来控制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时的两端电压和电流,来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30具体包括:

s301,通过功耗管理芯片记录所述oled显示屏每次熄屏的时候的电流和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二曲线计算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时的亮度;

s302,根据所述第一曲线计算所述oled显示屏在下次点亮屏幕时亮度的跳变幅度;

s303,根据跳变的幅度、电流与亮度的关系曲线来调整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以减少或消除亮度跳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30中,所述反向补偿的方式还可以包括:通过显示驱动芯片控制所述oled显示屏的像素电路中数据信号的写入、精确控制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打开程度或者增加补偿电路,间接控制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30中,所述反向补偿的方式又可以包括:通过所述oled显示屏的主板cpu实时记录所述oled显示屏每次熄屏时的电流和电压,根据跳变曲线中亮度和电流关系,下次点屏实时调整给屏幕的数据图像,来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补偿装置,用于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所述补偿装置包括:

感测模块,用于oled显示屏处于熄屏并重新点亮屏时,感测所述oled显示屏的亮度随时间变化的跳变规律;

反向补偿模块,用于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反向补偿的结果,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反向补偿模块,来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二次反向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补偿模块通过功耗管理芯片来控制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时的两端电压和电流,来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补偿模块还可以通过显示驱动芯片控制所述oled显示屏的像素电路中数据信号的写入、精确控制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打开程度或者增加补偿电路,间接控制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补偿模块又可以通过所述oled显示屏的主板cpu实时记录所述oled显示屏每次熄屏时的电流和电压,根据跳变曲线中亮度和电流关系,下次点屏实时调整给屏幕的数据图像,来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及补偿装置,通过减小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时流经oled显示屏的电流,能够减小甚至消除oled显示屏发生亮度跳变的的现象,进一步提升o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流程图。

图2a为图1中oled显示屏的亮度随时间变化的测试数据形成的第一曲线图。

图2b为图1中oled显示屏的亮度、时间以及电流变化的测试数据形成的第二曲线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偿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流程图。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s10,将一定数量的oled显示屏进行亮度随时间变化的测试,统计所述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后发生亮度跳变的测试数据,得到第一曲线。

具体地,所述s10还包括:

首先,提供一定数量的oled显示屏,对其进行亮度随时间变化的测试,得到在某一时刻对应的oled显示屏亮度的数据,并统计所述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后发生亮度跳变的测试数据。之后,将这些离散数据作拟合曲线,得到所述oled显示屏的亮度随时间变化的第一曲线,如图2a所示。

其中,所述第一曲线中,横坐标为时间(h),纵坐标为亮度(nits)。在t1时间段内,所述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后发生第一次亮度跳变,测试间断时间δt1为38h。在t2时间段内,所述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后发生第二次亮度跳变,测试间断时间δt2为9h。根据所述第一曲线可知,随着oled屏幕的使用,亮度会随之衰减;当屏幕点亮一段时间后中断,再点亮,oled屏幕的亮度会有一次跳变。

s20,确定出所述亮度跳变的测试数据中每次跳变随时间变化的跳变规律,统计拟合出反向补偿的数据和分布曲线,得到第二曲线。

具体地,所述s20还包括:

首先,根据所述第一曲线,确定出所述亮度跳变的测试数据中每次跳变随时间变化的跳变规律。所述跳变规律包括每次跳变产生的时间跨度以及在所述时间跨度内亮度随时间变化的幅度。之后,统计拟合出反向补偿的数据和分布曲线,得到第二曲线,如图2b所示。

其中,所述第二曲线中,横坐标为时间(h),纵坐标为亮度(cd/m2或nits)。根据所述第二曲线可知,随着oled屏幕的使用,同一电流下亮度会随之衰减;同一时刻下,电流越大,所述oled显示屏的亮度越大。

因此,根据所述第一曲线以及所述第二曲线的规律可知:在点屏的时候,同一电流下亮度会有一个下降的规律曲线。在灭屏后再点屏亮度跳变,只需要根据亮度跳变的多少,适度的减小点屏的电流,这样就可以保持整个屏幕的亮度在整个使用周期内都是均匀变化而不会有跳变的情况。

s30,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

具体地,所述s30还包括以下三种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具体如下:

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其中,可以通过功耗管理芯片(pmic)来控制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时的两端电压(vdd/vss)和电流,来反向补偿亮度跳变。具体包括:首先通过所述功耗管理芯片记录所述oled显示屏每次熄屏的时候的电流和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二曲线计算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时的亮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曲线计算所述oled显示屏在下次点亮屏幕时亮度的跳变幅度;最后,根据跳变的幅度、电流与亮度的关系曲线来调整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以减少或消除亮度跳变。

第二种实施例具体如下:

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其中,还通过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driveric)控制所述oled显示屏的像素电路中数据信号(data)的写入、精确控制开关薄膜晶体管(tft)的打开程度或者增加补偿电路,间接控制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第三种实施例具体如下:

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其中,又可以通过所述oled显示屏的主板cpu(mainboardcpu)实时记录所述oled显示屏每次熄屏时的电流和电压,根据跳变曲线中亮度和电流关系,下次点屏实时调整给屏幕的数据图像,来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s40,检测所述反向补偿的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二次反向补偿。

具体地,所述s40还包括:

首先,检测所述反向补偿的结果并分析。若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还存在亮度跳变消失,则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二次反向补偿,进一步优化补偿效果。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偿装置的模块示意图。其中,所述补偿装置包括:

感测模块,用于oled显示屏处于熄屏并重新点亮屏时,感测所述oled显示屏的亮度随时间变化的跳变规律;

反向补偿模块,用于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反向补偿的结果,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反向补偿模块,来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二次反向补偿。

具体地,所述跳变规律包括每次跳变产生的时间跨度以及在所述时间跨度内亮度随时间变化的幅度。

具体地,所述反向补偿模块还包括以下三种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具体如下:

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其中,可以通过功耗管理芯片(pmic)来控制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时的两端电压(vdd/vss)和电流,来反向补偿亮度跳变。具体包括:首先通过所述功耗管理芯片记录所述oled显示屏每次熄屏的时候的电流和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二曲线计算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时的亮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曲线计算所述oled显示屏在下次点亮屏幕时亮度的跳变幅度;最后,根据跳变的幅度、电流与亮度的关系曲线来调整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以减少或消除亮度跳变。

第二种实施例具体如下:

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其中,还通过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driveric)控制所述oled显示屏的像素电路中数据信号(data)的写入、精确控制开关薄膜晶体管(tft)的打开程度或者增加补偿电路,间接控制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第三种实施例具体如下:

对所述oled显示屏熄屏后重新点亮屏的电流进行反向补偿。其中,又可以通过所述oled显示屏的主板cpu(mainboardcpu)实时记录所述oled显示屏每次熄屏时的电流和电压,根据跳变曲线中亮度和电流关系,下次点屏实时调整给屏幕的数据图像,来反向补偿亮度跳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提供的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及补偿装置,通过减小oled显示屏在熄屏并重新点亮屏时流经oled显示屏的电流,能够减小甚至消除oled显示屏发生亮度跳变的的现象,进一步提升o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改善oled显示屏亮度跳变的方法及补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