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98588发布日期:2021-03-27 00:1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与显示面板有关,尤其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2.请参照图1,当传统的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且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具有不同像素密度时,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边界b大多会采用弧边的设计且会有某些紧邻排列的像素px分布于边界b上。
3.然而,由于这些分布于边界b的弧边上的像素px同时横跨具有不同像素密度的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并且常会有独立色点而不易处理,因而导致人眼观看传统的显示面板1时容易察觉边界b的存在。此外,由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具有不同的像素密度,但两者的部分像素却又紧邻排列而无间隔,导致在显示资料运算时亦容易相互干扰而出现错误。
4.因此,现有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问题均亟需进一步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问题。
6.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于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驱动方法用以驱动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具有第一像素密度且第二显示区域具有第二像素密度。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像素密度。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具有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且每一个规则直线型边界包括至少一垂直线段及/或至少一水平线段。该至少一垂直线段与该至少一水平线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相邻两像素的长度。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该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处,沿垂直方向及/或水平方向隔行及/或隔列驱动像素显示;以及(b)在第二显示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及/或水平方向隔行及/或隔列驱动像素显示。
7.于一实施例中,步骤(a)及步骤(b)中的隔行及/或隔列驱动像素显示是指至少要间隔第一显示区域的一行像素及/或一列像素才驱动像素显示。
8.于一实施例中,该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包括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及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且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彼此相连。
9.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均为直线且彼此垂直。
10.于一实施例中,该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还包括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是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彼此相连。
11.于一实施例中,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为直线且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彼此垂直。
12.于一实施例中,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为折线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的一线段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相连且彼此垂直。
13.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为直线且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为折线,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的一线段与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相连且彼此垂直。
14.于一实施例中,该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还包括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是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彼此相连。
15.于一实施例中,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为直线且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的另一线段彼此垂直。
16.于一实施例中,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为折线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的一线段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的另一线段相连且彼此垂直。
17.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均为折线,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的第一线段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的第二线段相连且彼此垂直。
18.于一实施例中,该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还包括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是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彼此相连。
19.于一实施例中,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为直线且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的另一线段彼此垂直。
20.于一实施例中,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为折线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的一线段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的另一线段相连且彼此垂直。
21.于一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域的形状为一多边形。
22.于一实施例中,多边形是由至少一矩形所构成。
23.于一实施例中,多边形为对称的形状。
24.于一实施例中,多边形为不对称的形状。
25.于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
26.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显示面板的不同显示区域分别具有不同像素密度时,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采用规则直线型的边界取代传统的弧边设计,并通过在边界处及具有较低像素密度的显示区域内隔行及/或隔列驱动像素显示的方式有效避免传统的显示面板于不同像素密度的两显示区域交界处所产生的色点、色偏、亮度不均等导致两显示区域无法视觉融合的问题,不仅可大幅提升人眼的视觉感受,亦可避免显示资料运算时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27.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28.图1为传统的显示面板中的具有不同像素密度的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边界采用弧边设计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3a至图3e分别为第二显示区域的形状为一个或多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的不同实施例。图4a至图4c分别为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的不同实施例。
图5a至图5f分别为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至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的不同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s10~s14 步骤1 显示面板3a~3e 显示面板4a~4c 显示面板5a~5f 显示面板da1 第一显示区域da2 第二显示区域b 边界px 像素px1~px2 像素b1~b4 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11~b17 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的线段b21~b27 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的线段b31~b37 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的线段b41~b47 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的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并在附图中说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30.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于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驱动方法用以驱动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具有第一像素密度且第二显示区域具有第二像素密度。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像素密度。
31.请参照图2,图2为此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骤s10~s14:
32.步骤s10:提供显示面板,其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像素密度且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其中每一个规则直线型边界包括至少一垂直线段及/或至少一水平线段,且该至少一垂直线段与该至少一水平线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相邻两像素的长度;
33.步骤s12:在该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处,沿垂直方向及/或水平方向隔行及/或隔列驱动像素显示;以及
34.步骤s14:在第二显示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及/或水平方向隔行及/或隔列驱动像素显示。
35.需说明的是,步骤s12与步骤14所述的「隔行及/或隔列驱动像素显示」是指「至少要间隔具有较高像素密度的第一显示区域的一行像素及/或一列像素才驱动像素显示」,由以避免于该多个规则直线型边界上或相当靠近边界的位置驱动像素显示,但不以此为限。
36.于实际应用中,具有较低像素密度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形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请参照图3a至图3e,图3a至图3e分别为具有较低像素密度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形状为一个或多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的不同实施例。
37.如图3a所示,显示面板3a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一矩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
38.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垂直线段、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水平线段、且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垂直线段。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相邻两像素px1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
39.需说明的是,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是沿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隔行及隔列驱动像素显示。换言之,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至少要间隔具有较高像素密度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一行像素px1及一列像素px1才驱动像素显示,以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
40.如图3b所示,显示面板3b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两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
41.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11、水平线段b12及垂直线段b13;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水平线段;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31、水平线段b32及垂直线段b3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相邻两像素px1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
42.需说明的是,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系沿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隔行及隔列驱动像素显示。换言之,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至少要间隔具有较高像素密度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一行像素px1及一列像素px1才驱动像素显示,以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
43.如图3c所示,显示面板3c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三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
44.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垂直线段;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21、垂直线段b22及水平线段b23;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31、水平线段b32及垂直线段b3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相邻两像素px1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
45.需说明的是,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是沿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隔行及隔列驱动像素显示。换言之,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至少要间隔具有较高像素密度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一行像素px1及一列像素px1才驱动像素显示,以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
46.如图3d所示,显示面板3d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两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及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
47.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11、垂直线段b12及水平线段b13;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21、水平线段b22及垂直线段b23;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31、垂直线段b32及水平线段b33;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41、水平线段b42及垂直线段b4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及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相邻两像素px1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
48.需说明的是,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及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是沿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隔行及隔列驱动像素显示。换言之,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及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至少要间隔具有较高像素密度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一行像素px1及一列像素px1才驱动像素显示,以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
49.如图3e所示,显示面板3e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四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及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
50.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11、垂直线段b12、水平线段b13、垂直线段b14、水平线段b15、垂直线段b16及水平线段b17;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21、水平线段b22、垂直线段b23、水平线段b24、垂直线段b25、水平线段b26及垂直线段b27;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31、垂直线段b32、水平线段b33、垂直线段b34、水平线段b35、垂直线段b36及水平线段b37;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41、水平线段b42、垂直线段b43、水平线段b44、垂直线段b45、水平线段b46及垂直线段b47。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及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相邻两像素px1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
51.需说明的是,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及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驱动方
法是沿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隔行及隔列驱动像素显示。换言之,在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及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处,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da2内,至少要间隔具有较高像素密度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一行像素px1及一列像素px1才驱动像素显示,以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
52.接着,请参照图4a至图4c。图4a至图4c分别为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与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的不同实施例。
53.如图4a所示,显示面板4a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矩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及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垂直线段且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水平线段。
54.如图4b所示,显示面板4b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两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及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垂直线段且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21、垂直线段b22及水平线段b23。
55.如图4c所示,显示面板4c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三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及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11、水平线段b12及垂直线段b13且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21、垂直线段b22及水平线段b23。
56.接着,请参照图5a至图5f。图5a至图5f分别为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至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的不同实施例。
57.如图5a所示,显示面板5a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矩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垂直线段、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水平线段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垂直线段。
58.如图5b所示,显示面板5b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两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垂直线段、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水平线段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31、水平线段b32及垂直线段b33。
59.如图5c所示,显示面板5c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两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
界b1为垂直线段、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21、垂直线段b22及水平线段b23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垂直线段。
60.如图5d所示,显示面板5d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三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垂直线段、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21、垂直线段b22及水平线段b23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31、水平线段b32及垂直线段b33。
61.如图5e所示,显示面板5e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两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11、水平线段b12及垂直线段b13、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21、垂直线段b22及水平线段b23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垂直线段。
62.如图5f所示,显示面板5f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第二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形状为三个矩形所构成的多边形。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及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11、水平线段b12及垂直线段b13、第二规则直线型边界b2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水平线段b21、垂直线段b22及水平线段b23且第三规则直线型边界b3为折线,包括彼此相连的垂直线段b31、水平线段b32及垂直线段b33。
63.至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具有第一规则直线型边界b1至第四规则直线型边界b4的不同实施例则可参照图3d至图3e并依此类推,于此不另行赘述。
64.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显示面板的不同显示区域分别具有不同像素密度时,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采用规则直线型的边界取代传统的弧边设计,并通过在边界处及具有较低像素密度的显示区域内隔行及/或隔列驱动像素显示的方式有效避免传统的显示面板于不同像素密度的两显示区域交界处所产生的色点、色偏、亮度不均等导致两显示区域无法视觉融合的问题,不仅可大幅提升人眼的视觉感受,亦可避免显示资料运算时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