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辅助机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5419发布日期:2021-02-09 14:4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辅助机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弯辅助机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刚性平面oled显示屏通常是作为平面显示器使用,如将其折弯用作曲面显示,现有技术有在刚性平面oled显示屏背部通过大量的高磁性磁铁吸附到铁后壳等方法强制折弯显示屏实现曲面显示,在将oled显示屏压弯的过程中易造成显示屏玻璃破碎、出现亮线或暗线等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弯辅助机构及显示面板,上述折弯辅助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应用时能够解决刚性显示面板压弯的过程中易造成玻璃盖板破碎、显示时出现亮线或暗线等不良问题,能够降低显示面板的破损率,保证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折弯辅助机构,包括可与弯曲的前框贴合配合的贴合凸面,所述贴合凸面上形成有用于与前框的开口区配合的曲面凸台,所述曲面凸台的弯曲弧度与前框的弯曲弧度相同,且所述曲面凸台的高度与所述前框围成所述开口区的边框的厚度相同。
[0006]
上述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弯辅助机构,包括可与弯曲的前框贴合配合的贴合凸面,贴合凸面上形成有用于与前框的开口区配合的曲面凸台,曲面凸台的弯曲弧度与前框的弯曲弧度相同,且曲面凸台的高度与前框围成开口区的边框的厚度相同。应用上述折弯辅助机构时,前框外部弯曲的表面可与贴合凸面配合贴合,前框的开口区套在曲面凸台周围,使前框定位,防止前框移动,由于曲面凸台的弯曲弧度与前框的弯曲弧度相同,且曲面凸台的高度与前框围成开口区的边框的厚度相同,也就是前框内部的表面与曲面凸台的表面组成一个相同曲面度的曲面;在前框上组装显示面板时,可以将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朝向前框的开口区缓慢放下,通过前框与曲面凸台的配合,在显示面板与前框内部的表面贴合时,显示面板如同贴在一整块前框内部的表面上,不会影响显示面板贴合效果,在重力作用下显示面板自然弯曲朝向前框内部的表面贴合,同时配合向下施加一定的力可以使其与前框内部完全紧密贴合,形成弯曲的显示面板。上述折弯辅助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应用时能够解决刚性显示面板压弯的过程中易造成玻璃盖板破碎、显示时出现亮线或暗线等不良问题,能够降低显示面板的破损率,保证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
[0007]
可选地,所述曲面凸台的表面设置有静电屏蔽层。
[0008]
可选地,所述曲面凸台的表面设置有柔性层。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可与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折弯辅助机构配合的弯曲的前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前框内部且与所述开口区相对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曲弧度与所述前框的弯曲弧度相同。
[0010]
可选地,所述前框两个相对的直边框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块。
[0011]
可选地,所述前框两个相对的曲边框上均匀分布有多对相对的所述导向块。
[0012]
可选地,一对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前框曲边框的中间位置,两对所述导向块分别位于所述前框曲边框的两端位置。
[0013]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开口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压条,每个所述压条的两端与一对相对的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所述压条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侧的曲面弧度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曲弧度相同。
[0014]
可选地,每个所述压条的两端形成有可与所述导向块贴合的断差面。
[0015]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临近所述前框的一侧通过粘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前框上。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弯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法辅助机构的使用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标:
[0023]
1-折弯辅助结构;11-贴合凸面;12-曲面凸台;2-前框;21-限位块;22-导向块;3-显示面板;4-粘接结构;5-压条;51-断差面;a-开口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弯辅助机构,包括可与弯曲的前框贴合配合的贴合凸面11,贴合凸面11上形成有用于与前框的开口区配合的曲面凸台 12,曲面凸台12的弯曲弧度与前框的弯曲弧度相同,且曲面凸台12的高度与前框围成开口区的边框的厚度相同。
[0026]
上述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弯辅助机构,包括可与弯曲的前框贴合配合的贴合凸面11,贴合凸面11上形成有用于与前框的开口区配合的曲面凸台12,曲面凸台12的弯曲弧度与前框的弯曲弧度相同,且曲面凸台12的高度与前框围成开口区的边框的厚度相同。应用上述折弯辅助机构时,如图2和图3所示,前框2外部弯曲的表面可与贴合凸面11配合贴合,前框2的开口区a套在曲面凸台12周围,使前框2定位,防止前框2移动,由于曲面凸台12的弯曲弧度与前框2的弯曲弧度相同,且曲面凸台12的高度与前框2围成开口区a的边框的厚度相同,也就是前框2内部的表面与曲面凸台12的表面组成一个相同曲面度的曲面;在前框2上组装显示面板3时,可以将显示面板3的显示面朝向前框2的开口区a缓慢放下,通过前框2与曲面凸台12的配合,在显示面板3与前框2内部的表面贴合时,显示面板3如同贴在一整块前框2内部的表面上,不会影响显示面板3贴合效果,在重力作用下显示面板3自然弯曲朝向前框2内部的表面贴合,同时配合向下施加一定的力可以使其与前框2内部完全紧密贴
合,形成弯曲的显示面板3。上述折弯辅助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应用时能够解决刚性显示面板压弯的过程中易造成玻璃盖板破碎、显示时出现亮线或暗线等不良问题,能够降低显示面板的破损率,保证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
[0027]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折弯辅助机构上曲面凸台12的表面可以设置有静电屏蔽层,能够避免在显示面板与前框贴合的过程中产生静电破坏显示面板。
[0028]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折弯辅助机构中的曲面凸台12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柔性层,能够保证刚性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与曲面凸台12的表面接触时不受损伤。
[002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包括可与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折弯辅助机构1配合的弯曲的前框2,以及设置于前框2内部且与开口区a相对的显示面板3,显示面板3的弯曲弧度与前框2 的弯曲弧度相同。
[0030]
上述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包括前框2以及设置于前框2内部且与开口区a相对的显示面板3,显示面板3的弯曲弧度与前框2的弯曲弧度相同,前框2与显示面板3组装时可通过上述折弯辅助机构1配合组装,能够解决显示面板压弯的过程中易造成玻璃盖板破碎、显示时出现亮线或暗线等不良问题,能够降低显示面板的破损率,保证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
[0031]
具体地,上述显示面板3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面板。
[003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前框2两个相对的直边框上可以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块21,在使前框2与显示面板3进行组装时,限位块21可以对显示面板3两端进行限位,使显示面板3的显示区边缘与前框2的开口区a边缘对齐,防止显示面板3跑偏遮挡画面。另外限位块21可以作为显示面板3曲面化贴合的定位起点,显示面板3在与前框2组装时,显示面板3的任一侧直边可以与前框2上两个限位块21对齐轻轻放下,使显示面板3的显示区与前框2的开口区a相对。
[003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前框2两个相对的曲边框上均匀分布有多对相对的导向块22,导向块22能够对显示面板3进行贴合导向,防止显示面板3 贴合歪斜。
[0034]
具体地,多个导向块22中,一对导向块22可以位于前框2曲边框的中间位置,两对导向块22分别位于前框2曲边框的两端位置,可以更好的对显示面板3进行贴合导向。
[003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3背离开口区a 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多个压条5,每个压条5的两端与一对相对的导向块22固定连接,压条5与显示面板3相对的一侧的曲面弧度与显示面板3的弯曲弧度相同,压条5能够防止显示面板3反弹,使显示面板3一直保持曲面状态。具体地,利用上述折弯辅助机构1,在显示面板3与前框2组装的过程中,压条5 与导向块22固定完成后,可以移除折弯辅助机构1,如图5所示,完成刚性显示面板3的曲面化,成为完整的曲面显示装置。
[0036]
具体地,导向块22上可以设置有定位螺孔,压条上具有锁附螺孔,导向块22与前框2焊接为一体,压条5可以通过穿过锁附螺孔和定位螺孔的螺钉与导向块22固定连接。
[0037]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每个压条5的两端可以设置有可与导向块22贴合的断差面51,使压条5既能与导向块22上表面贴合又能与显示面板3背部完全贴合,提高压条5的作用效果。
[0038]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3临近前框2的一侧可以通过粘接结构4固定于前框2上。具体地,粘接结构4可以为双面胶,在显示面板3与前框2组装
之前,可以在前框2内侧设置双面胶,使显示面板 3与前框2组装后固定连接于前框2内侧,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效果。
[0039]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