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1024发布日期:2021-02-26 15:1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0001]
分案说明:本案是申请号为201910032391.8,申请日为2019年01月14日,名称为“显示基板、显示面板”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3]
目前全面屏已成为手机显示屏外观领域的主要方向,其中显示屏内打孔设计为全面屏设计创新方案的重要部分。如图1所示,当在显示屏内打孔时,栅线6和数据线5布局于打孔(空白区11)的周边,故栅线5和数据线6的数量、布线设计直接决定打孔边框(即空白边框区12)的大小。而显示屏内打孔边框直接影响全面屏的感观效果。如何最小化打孔边框,是各显示面板厂着重解决的重要课题。
[0004]
显示面板中,数据线5的数目是栅线6数目的3倍,所以在打孔区域布线中,数据线5布线占用的空间是压缩边框最大的限制因素。现有技术中,常规设计中,数据线5采用与源极、漏极所在层同层布线,栅线6与栅极所在层同层布线。但是该布线方案对布线层利用率待提高,打孔边框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屏占比较高的显示基板。
[0006]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基板,
[0007]
所述显示基板具有沿行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区,所述第一区中设置有多条沿所述行方向排布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中的每条沿列方向延伸;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区包括空白区和环绕所述空白区的空白边框区;
[0008]
具有所述空白区和空白边框区的第一区中,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段和与所述第一信号段电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信号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同层设置;
[0009]
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段和与所述第一信号段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信号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二者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过孔电连接;
[0010]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空白边框区;
[0011]
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段延伸方向相同的直线部分,以及围绕所述空白区的部分区域的曲线部分;其中,
[0012]
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过孔;
[0013]
所述直线部分和所述曲线部分的连接点为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绕线拐点。
[0014]
优选的,贯穿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空白边框区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中,具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与具有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交替设置。
[0015]
优选的,贯穿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空白边框区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中,每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线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6]
优选的,以在所述列方向上贯穿所述空白区中心的直线为对称轴,位于所述空白边框区的所述过孔沿所述对称轴呈镜像对称。
[0017]
优选的,以在所述列方向上贯穿所述空白区中心的直线为对称轴,位于所述空白边框区的所述绕线拐点沿所述对称轴呈镜像对称。
[0018]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段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空白边框区。
[0019]
优选的,对于任一具有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其所述第一信号段与第二连接段的连接位置到所述绕线拐点位置为第一线段;其中,各具有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线段的长度不等。
[0020]
优选的,以在所述列方向上贯穿所述空白区中心的直线为对称轴,距离所述对称轴近的所述第一线段的长度大于距离所述对称轴远的所述第一线段的长度。
[0021]
优选的,所述空白区的形状包括圆形;
[0022]
所述空白边框区的形状包括环形。
[0023]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形状包括弧形;
[0024]
和/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形状包括弧形。
[0025]
优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第二信号线,其沿所述列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沿所述行方向延伸,且各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绝缘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0026]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数据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栅线。
[0027]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触控线。
[0028]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和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其中附图标记为:11、空白区;12、空白边框区;13、显示区;21、第一信号段;22、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3、过孔;4、第二信号线;5、数据线;6、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4]
实施例1:
[0035]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具有沿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区,第一区中设置有多条沿行方向排布的第一信号线;至少部分第一区包括、包括空白区11和空白边框区12。
[0036]
并且,本实施例中,具有空白区11和空白边框区12的第一区中,部分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段21和与第一信号段2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2,第一信号段21与第一连接段22同层设置;部分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段21和与第一信号段21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3,第一信号段21与第二连接段2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二者通过绝缘层上的过孔3电连接。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位于空白边框区12。
[0037]
其中,空白区11指显示基板上不设置显示结构(包括显示器件、驱动器件、信号线)的区域,且该区域通常为为显示装置的其它器件预留的区域,例如可在该区域打孔,安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装置。空白边框区12中主要用于设置原本需要穿过空白区11的信号线。显示基板中的信号线一般沿直线延伸,而空白区11中不能设置信号线,故这些信号线(例如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23)可在空白边框区12改变设置方式,沿空白区11的外围延伸,从而能够绕过空白区11,而不会间断信号的传输。空白边框区12中信号线之间的间距较为紧密,无法设置显示器件。空白区11与空白边框区12共同构成第一区中的非显示区。
[0038]
本实施例中,通过令部分第一信号线的连接段与第一信号段21分层设置,在第一信号段21与连接段之间设置绝缘层,在绝缘层中设置过孔3,令第一信号线的连接段与第一信号段21通过绝缘层的过孔3电连接,利用双层布线结构在保证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间距的情况下,减小第一信号线的连接段的排布所需面积(即空白边框区12的面积),从而提高显示基板的屏占比,提升用户的视觉观看体验。
[0039]
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进行更为清楚地介绍,以下以第一信号线包括数据线为例进行说明。同时,显示基板包括多个第一区,部分第一区中包括空白区11及空白边框区12,本实施例中主要对具有空白区11及空白边框区12的第一区进行改进,故下述第一区均指具有空白区11及空白边框区12的第一区。
[0040]
如图2所示,显示基板的第一区包括空白区11、空白边框区12、和显示区13。其中,空白区11位于第一区的中心,空白边框区12位于空白区11外围;显示区13位于空白边框区12的外围。
[0041]
数据线包括第一信号段21和与第一信号段21连接的连接段,具体的,部分数据线包括第一信号段21和与第一信号段2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2,部分数据线包括第一信号段21和与第一信号段21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3。其中,第一信号段21位于显示区13,连接段(具体可为第一连接段22或者第二连接段23)位于空白边框区12。
[0042]
具体的,如图2所示,显示基板的显示区13中,数据线的第一信号段21为沿显示基板的行方向排布,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且在相邻两条第一信号段21之间,可沿列方向设置多个显示器件。显示基板的空白边框区12中,数据线的连接段为沿显示基板的行方向排布的信号走线,具体形状可为沿空白区11的轮廓延伸的曲线或者折线。
[0043]
其中,空白边框区12中,同一导电层中相邻两条连接段(相邻两条第一连接段22或者相邻两条第二连接段23)之间的距离只要满足绝缘及防静电等条件即可,从而尽量减小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提高显示基板的屏占比。
[0044]
并且,本实施例中,数据线的第二连接段23与第一信号段21分层设置,二者之间通
过绝缘层的过孔3电连接,利用双层布线结构在保证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间距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连接信号段的排布所占面积(即空白边框区12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基板的屏占比,提升用户的视觉观看体验。
[0045]
同样以第一信号线5为数据线为例,为了便于描述将贯穿显示区13和空白边框区12的数据线5中包括第一连接段22的称之为第一数据线,包括第二连接段23的称之为第二数据线。继续参照图2,第二数据线包括电连接、且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3连接的第一信号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其中,第二连接段23包括与第一信号段21延伸方向相同的直线部分,以及环绕空白区11的部分区域的曲线部分。第二连接段23端的直线部分在绝缘层上的覆盖其与第一信号段21连接的过孔3,也即第二数据线的第一信号段21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3与第二连接段23的直线部分连接。第二连接段23的直线部分和曲线部分的连接节点为第二数据线的绕线拐点。
[0046]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数据线的第二连接段23包括直线部分和曲线部分,且直线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信号段21的延伸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数据线的各个位置的线宽相同时,采用第二连接段23的直线部分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3与第一信号段21连接时,二者的接触面积应为过孔3的底面积,而若采用第二连接段23的曲线部分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3与第一信号段21连接时,由于曲线部分具有一定的曲率,其在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则无法完全覆盖过孔3,故导致曲线部分与第一信号段21的接触面积会小于过孔3的底面积,因此将第二连接段23的直线部分与第一信号线段通过绝缘层的过孔3进行连接,可以使得第一信号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良好的连接。而且在公开实施例中,具有第二数据线的绕线拐点位于第二连接段23的直线部分和曲线部分的连接位置,也即在第二连接段23上,而对于显示基板中的第一数据线而言,其绕线拐点则在第一连接段22上,而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设置在不同层,这样一来,各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则具有充足的绕线空间,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各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在绕线时出现短路的问题。
[0047]
在一些示例中,继续参照图2,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交替设置,也即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交替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具有较为充足的绕线空间。进一步的,第一数据线的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数据线的第二连接段23在绝缘层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第一连接段22的曲线部分和第二连接段23的曲线部分在绝缘层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一来,可以缩小布线空闲。
[0048]
在一些示例中,继续参照图2,以在所述列方向上贯穿空白区11中心的直线为对称轴,其中,中心对于不同形状有不同的定义,对于等边多边形而言,中心是指各各边垂线的交点;对于圆形(包括椭圆形)而言中心则是指圆心。例如:当空白区11的形状为圆形时,此时空白区的中心则是该圆形空白区11的圆心,此时对称轴则是指空白区11沿列方向的直径的延长线。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均以空白区11为圆形,以空白区11沿列方向的直径的延长线为对称轴为例。其中,用于将第二数据线的第一信号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连接的各过孔3沿该对称轴呈镜像对称。可以理解的是,用于将第一信号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连接的过孔3位于空白边框区12,也即位于空白边框区12中的过孔3沿空白区11沿列方向的直径的延伸方向呈镜像对称。该种方式便于过孔3的制备,且避免过孔3集中设置在空白边框区12的某一区域,而导致显示基板韧性受到影响。
[0049]
在一些示例中,继续参照图2,以空白区11沿列方向的直径的延长线为对称轴,第
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的绕线拐点沿该对称轴呈镜像对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的绕线拐点位于空白边框区12,也即位于空白边框区12中的绕线拐点沿空白区11沿列方向的直径的延伸方向呈镜像对称。采用该种方式设置绕线拐点,可以使得有限的空白边框区12能够为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提供充足的布线空间。
[0050]
在一些示例中,继续参照图2,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的第一信号段21的部分结构位于空白边框区12,这样一来,可以使得第二数据线的第一信号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的连接位置位于空白边框区12,也即将第一信号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连接的过孔设置在空白边框区12,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显示区11存在较多过孔3而出现显示不良的问题。
[0051]
在一些示例中,继续参照图2,对于任一第二数据线上的第一信号段21与第二连接段23的连接位置(也即过孔对应3的位置)到绕线拐点位置为第一线段;其中,各第二数据线中,至少部分第二数据线的第一线段的长度不等。在一个示例中,以空白区11沿列方向的直径的延长线为对称轴,距离对称轴近的第一线段的长度大于距离对称轴远的第一线段的长度。在一个示例中,对于任意两相邻的第一线段,距离对称轴近的第一线段的长度大于距离对称轴远的第一线段的长度。另外,对于距离对称轴距离相同的第一线段,长度相等。
[0052]
其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空白区11的形状包括圆形,空白边框区12的形状包括环形。进一步,至少部分第一连接段的形状包括弧形,和/或至少部分第二连接段23的形状包括弧形。具体如图2所示,靠近空白区11的连接段的形状可只包括弧形,远离空白区11的连接段的形状可包括弧形和直线,弧形部分的两端为直线部分,直线部分与第一信号段连接。
[0053]
优选的,具有空白区11和空白边框区12的同一第一区中,任意两相邻数据线中,一条数据线包括第一信号段21和第一连接段22;另一条数据线包括第一信号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
[0054]
如图2所示,显示基板的第一区中,第一信号段21和连接段同层设置的数据线(即包括第一连接段22的数据线)与第一信号段21和连接段分层设置的数据线(即包括第二连接段23的数据线)间隔设置。相较于相邻两条数据线的连接段位于同层,本实施例中使相邻两条数据线的连接段分别位于不同层的布线方式,能够最大化地压缩同等数量数据线的布线面积,减小空白边框区12面积,提高显示基板的屏占比。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基板中,相邻数据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当在预设值以上,以避免数据线之间产生静电、耦合等不良现象。
[0055]
优选的,至少一组相邻两条数据线中,第一信号段21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连接段23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0056]
如图2所示,将第一区中的数据线分为多组,每组数据线包括相邻的两条数据线。同一组中的两条数据线分别包括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第一连接段22的中间部分与第二连接段23的中间部分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从而在行方向上将两条数据线在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减少一半,实现对空白边框区12的面积压缩。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连接段22与第二连接段23属于不同数据线,且二者分别连接位于同层设置的两个第一信号段21,故第一连接段22的两端与第二连接段23的两段在基底上的正投影是不可重叠的,以避免两条数据线短接。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段22与第二连接段23位于不同层,二者所在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故而二者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并不会影响显示基板的正常工作。
[0057]
优选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信号线4,具体的,该第二信号线4可为栅线,其与数据线绝缘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数据线的第二连接段23可与栅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即二者可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以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程度。
[0058]
具体的,如图3所示,栅线沿显示基板的列方向排布,沿行方向延伸。在圆形的空白区11周边(即环形的空白边框区12),多条栅线绕空白区11的边缘轮廓延伸,多条数据线的第二连接段23也绕空白区11的边缘轮廓延伸。其中,数据线所在位置相对栅线所在位置更靠近圆形的空白区11,从而避免第二连接段23与栅线产生交叉。
[0059]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显示基板中数据线的数量为栅线数量的三倍。现有技术中,当数据线全部同层设置时,第一连接段22所形成的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至少为栅线所形成的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的三倍。因此,本实施例中,三分之一的数据线设置为双层布线结构,即三分之一的数据线包括第二连接段23,并可使这些第二连接段23与栅线同层设置,从而所形成的显示基板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约为现有技术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的2/3,即可减小约1/3的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明显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0060]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第一信号线还包括触控线。触控线可沿显示基板的行方向排列,沿显示基板的列方向设置。与数据线类似的,本实施例中的触控线可设置为双层布线结构,具体可参考上述的数据线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61]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基板的第一信号线还包括触控线时,显示基板的第一信号线(包括数据线和触控线)的数量大于第二信号线4(栅线)的数量的三倍,此时,对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的压缩效果更明显。
[0062]
实施例2:
[006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实施例1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基板。
[0064]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广告屏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中。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实施例1中提供的显示基板,故相对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空白边框区12的宽度更窄,显示面板整体的屏占比更高,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更好。
[0065]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