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5220发布日期:2020-08-25 19:22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科普抽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设备。



背景技术:

阿基米德螺旋是物理学中一种常见的原理,一般形式为:在圆筒内有一个旋转的螺杆形叶片结构装置,可用于输送液体、粉状或粒状形式的半流体固体,阿基米德螺旋效应在农业和工业方面都用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但是,如此重要的物理原理,在中小学生课堂和实践中都没有相应的实验仪器,因此,为了让中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阿基米德螺旋原理,迫切需要一种相应的科普抽水设备来填补这项空白。

在申请号为cn201611164971.5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机实验仪器,是由底座、副水池、出水口、上置水池、固定支架、阿基米德螺旋装置、防溢水滑道、下置水池、传送水道组成的。阿基米德螺旋装置上具有手柄、中心轴、隔板、圆筒和阿基米德螺旋空心管。下置水池在底座一端,底座的下置水池的相对一侧高出,上面固定上置水池,副水箱固定在底座高出部分的侧面,上置水池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通向副水箱,副水箱底端有一个开口,通过传送水道与下置水池相连接,防溢水滑道为半圆筒形,防溢水滑道固定在上置水池和下置水池之间,阿基米德螺旋装置通过隔板和中心轴固定在固定支架上,中心轴可绕固定支架中心孔旋转。

但是,上述公开的阿基米德螺旋抽水机实验仪器,将转动阿基米德螺旋装置的手柄设置于设备顶端,这样对水池和操作手柄有更多条件限制,比如需要挖深沟或者建一个高平台,增加成本;而且其阿基米德螺旋空心管位于圆筒外围,容易让水四处飞溅,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设备,在螺旋抽水机构的下端位置增加了转盘,能够有效避免设备使用的条件限制,只需要在平地基座上准备一个稍微高于地面的水池即可,使用者可以站在地面上使用该设备,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设备,该设备的抽水螺旋管设置于外圆筒的内部,能够有效防止水的四处飞溅,节约水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设备,包括有水池、支撑架、蓄水槽和螺旋抽水机构,所述蓄水槽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水池上方,所述螺旋抽水机构倾斜设置于水池与蓄水槽之间,且所述螺旋抽水机构能够进行转动;所述螺旋抽水机构的下端设置有转盘,通过所述转盘能够转动所述螺旋抽水机构,从而将水池内的水抽入蓄水槽中,再从蓄水槽流入水池内,形成循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旋抽水机构的下端位置增加了转盘,能够有效避免设备使用的条件限制,只需要在平地基座上准备一个稍微高于地面的水池即可,使用者可以站在地面上使用该设备,方便操作;使用时,在水池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水不溢出水池即可,通过手动转动转盘,使螺旋抽水机构进行转动,将水池中的水抽入蓄水槽中,再从蓄水槽流入水池内,形成循环,方便理解阿基米德螺旋原理。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抽水机构包括有外圆筒和抽水螺旋管,所述外圆筒通过所述支撑架倾斜设置于水池与蓄水槽之间,所述抽水螺旋管设置于外圆筒的内部,所述转盘与抽水螺旋管、外圆筒均连接,通过转动转盘能够带动外圆筒和抽水螺旋管同时进行转动,所述抽水螺旋管的下端伸入水池内,所述抽水螺旋管的上端位于蓄水槽上方。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抽水螺旋管设置于外圆筒的内部,能够有效防止水的四处飞溅,节约水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抽水螺旋管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轴承,所述抽水螺旋管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连接,所述抽水螺旋管的下端通过轴承与水池连接,且所述转盘的一侧与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另一侧与外圆筒固定连接,所述转盘通过轴承带动抽水螺旋管与外圆筒同时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轴承的设置,能够在转动转盘时,通过轴承带动外圆筒和抽水螺旋管同时进行转动,方便抽水。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槽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溢水口。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蓄水槽的水蓄到一定的位置时,就会从溢水口流出,从而落入水池中;通过溢水口的位置设置能够控制蓄水槽的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落下,方便观察。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分别固定于水侧的两侧外壁上,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上部,使支撑架整体形成h形结构,所述螺旋抽水机构的上端连接于支撑杆的中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支撑架的结构设置,能够使该设备的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槽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上,且位于支撑杆的下方。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蓄水槽固定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方便水流落入水池内,且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水池上位于蓄水槽下方的位置还固定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顶部边缘处向上延伸有半包围的挡板,所述接水槽未设有挡板的位置形成水流缺口。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接水槽的设置,能够更好的衔接从蓄水槽落下的水流,通过挡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水流飞溅,使水流引入水流缺口中流下。

进一步地,所述水池上还固定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上设置有缓冲斜面,所述缓冲斜面衔接于接水槽的水流缺口处,倾斜向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缓冲座以及缓冲斜面的设置,能够更好的衔接从水流缺口中流下的水流,将其引入水池中,防止水流飞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旋抽水机构的下端位置增加了转盘,能够有效避免设备使用的条件限制,只需要在平地基座上准备一个稍微高于地面的水池即可,使用者可以站在地面上使用该设备,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阿基米德螺旋抽水设备,包括有水池1、支撑架2、蓄水槽3和螺旋抽水机构4,蓄水槽3通过支撑架2固定于水池1上方,螺旋抽水机构4倾斜设置于水池1与蓄水槽3之间,且螺旋抽水机构4能够进行转动;螺旋抽水机构4的下端设置有转盘5,通过转盘5能够转动螺旋抽水机构4,从而将水池1内的水抽入蓄水槽3中,再从蓄水槽3流入水池1内,形成循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旋抽水机构4的下端位置增加了转盘5,能够有效避免设备使用的条件限制,只需要在平地基座上准备一个稍微高于地面的水池1即可,使用者可以站在地面上使用该设备,方便操作;使用时,在水池1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水不溢出水池1即可,通过手动转动转盘5,使螺旋抽水机构4进行转动,将水池1中的水抽入蓄水槽3中,再从蓄水槽3流入水池1内,形成循环,方便理解阿基米德螺旋原理。

其中,螺旋抽水机构4包括有外圆筒41和抽水螺旋管42,外圆筒41通过支撑架2倾斜设置于水池1与蓄水槽3之间,抽水螺旋管42设置于外圆筒41的内部,转盘5与抽水螺旋管42、外圆筒41均连接,通过转动转盘5能够带动外圆筒41和抽水螺旋管42同时进行转动,抽水螺旋管42的下端伸入水池1内,抽水螺旋管42的上端位于蓄水槽3上方。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抽水螺旋管42设置于外圆筒41的内部,能够有效防止水的四处飞溅,节约水资源。

其中,抽水螺旋管4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轴承6,抽水螺旋管42的上端通过轴承6与支撑架2连接,抽水螺旋管42的下端通过轴承6与水池1连接,且转盘5的一侧与轴承6固定连接,转盘5的另一侧与外圆筒41固定连接,转盘5通过轴承6带动抽水螺旋管42与外圆筒41同时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轴承6的设置,能够在转动转盘5时,通过轴承6带动外圆筒41和抽水螺旋管42同时进行转动,方便抽水。

其中,蓄水槽3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溢水口(图未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蓄水槽3的水蓄到一定的位置时,就会从溢水口(图未示)流出,从而落入水池1中;通过溢水口(图未示)的位置设置能够控制蓄水槽3的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落下,方便观察。

其中,支撑架2包括有第一支撑柱21、第二支撑柱22和支撑杆23,第一支撑柱21与第二支撑柱22分别固定于水侧的两侧外壁上,支撑杆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1与第二支撑柱22的上部,使支撑架2整体形成h形结构,螺旋抽水机构4的上端连接于支撑杆23的中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支撑架2的结构设置,能够使该设备的结构更加稳定。

其中,蓄水槽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柱21与第二支撑柱22上,且位于支撑杆23的下方。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蓄水槽3固定于第一支撑柱21与第二支撑柱22之间,方便水流落入水池1内,且结构稳定。

其中,水池1上位于蓄水槽3下方的位置还固定有接水槽7,接水槽7的顶部边缘处向上延伸有半包围的挡板71,接水槽7未设有挡板71的位置形成水流缺口7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接水槽7的设置,能够更好的衔接从蓄水槽3落下的水流,通过挡板71的设置能够防止水流飞溅,使水流引入水流缺口72中流下。

其中,水池1上还固定有缓冲座8,缓冲座8上设置有缓冲斜面81,缓冲斜面81衔接于接水槽7的水流缺口72处,倾斜向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缓冲座8以及缓冲斜面81的设置,能够更好的衔接从水流缺口72中流下的水流,将其引入水池1中,防止水流飞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旋抽水机构的下端位置增加了转盘,能够有效避免设备使用的条件限制,只需要在平地基座上准备一个稍微高于地面的水池即可,使用者可以站在地面上使用该设备,方便操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