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9276发布日期:2020-10-30 21:3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站的月台系统,尤指一种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



背景技术:

在火车站、捷运站、及高铁车站的月台系统中,为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通常都会在月台对侧的墙面上设有广告灯箱,借以供各商家刊登广告并借此增加收入。

然而,广告灯箱利用灯管照映出灯罩上的内容,因此其光线亮度在穿过灯罩后会大幅减弱,于是容易因为车站内其他光源(例如天花板上的灯具)而导致广告灯箱所投射出的广告内容较不清楚。并且,在现行的做法中,若是要变更所欲投射的广告内容,则必须通过站务人员将广告灯箱上原有的灯罩卸除并换上新的灯罩,这样的不仅浪费人力资源且相当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能降低车站内其他光源的影响而投射出高对比度且清晰的广告内容,并且也不需要通过人力更换即能随时变更所欲投射广告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包含:

一月台,其包含有一乘车侧;

一车辆空间,其邻接于该月台的该乘车侧,且用以供车辆通行或停驻;

一对侧面,该车辆空间位于该对侧面与该乘车侧之间,且该对侧面面向该月台;

一高对比度投影幕,其设于该对侧面上且包含

一基底层,其包含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二面设于该对侧面上;

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其形成于该基底层的该第一面,各该微棱镜吸收结构包含有

一底面,其连接于该基底层的该第一面;

一作用面,其连接于该底面且倾斜延伸;

一反射层,其设于该作用面上;

多个光线吸收粒子,其散布于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中,用以吸收来

自该高对比度投影幕运作环境中的环境光线;

一投影装置,其设于该月台且朝向该高对比度投影幕投射多个光线,该多个光线能照射于该反射层,并能借由该反射层反射至该月台的方向。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的多个底面相互连接,形成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连续排列的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的多个底面之间维持一间隙而露出该基底层,形成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相互间隔排列的结构;该基底层露出于该间隙的部位形成一吸光区。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该多个光线吸收粒子为黑色粒子。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该投影装置位于的水平高度低于该高对比度投影幕的位置;该作用面的一端连接于该底面,另一端朝向远离该底面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各该微棱镜吸收结构的横截面为一三角形结构,且各该微棱镜吸收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入射面,其一端连接于该底面,另一端朝向远离该底面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且连接于该作用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该作用面具有一第一长度;该反射层设置于该作用面的相对上方的位置;该反射层具有一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与该第一长度的比例约为57%~66%。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该基底层为黑色材质。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系统,其中该基底层为无色的透明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由将高对比度投影幕设于对侧面上,并且将投影装置设于月台上朝向高对比度投影幕投射多个光线,借此该多个光线能照射于反射层,并借由反射层反射至月台的方向,形成影像显示于高对比度投影幕上。如此一来,投影装置所投射出的光线不是穿透灯罩而是直接反射至月台,故光线不会减弱,因此显示出的影像清楚。并且,微棱镜吸收结构中散布有光线吸收粒子,利用该多个光线吸收粒子,能有效吸收环境光线,减少环境光线经高对比度投影幕反射至月台,进而提高投影装置所投射的影像的清晰度及对比度,达到高对比度的成效。再者,透过计算机远程控制投影装置所投放出的内容,即不再需要通过人力更换也能随时变更所欲投射广告内容,进而降低人力成本以及发生意外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对比度投影幕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对比度投影幕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对比度投影幕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对比度投影幕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对比度投影设备的月台11系统中包含一月台11、一车辆空间12、一对侧面13、一高对比度投影幕20、及一投影装置30。

月台11包含有一乘车侧。车辆空间12邻接于月台11的乘车侧,且用以供车辆通行或停驻;具体来说车辆空间12及铺设轨道处。车辆空间12位于对侧面13与乘车侧之间,换言之也就是对侧面13设于月台11跨越车辆空间12的对侧。对侧面13面向月台11;对侧面13可以是一墙面,也可以是一广告牌的板面。

请进一步参考图2及图3。高对比度投影幕20设于对侧面13上且包含一基底层21及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22。

基底层21包含相对的一第一面211及一第二面212,第二面212设于对侧面13上。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基底层21可以是无色的透明材质,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颜色的材质,且也可以不透明。

微棱镜吸收结构22形成于基底层21的第一面211。各微棱镜吸收结构22包含有一底面221、一作用面222、一反射层223、及多个光线吸收粒子224,且进一步而言在第一实施例中各微棱镜吸收结构22的横截面可以是一三角形结构,且各微棱镜吸收结构22进一步包含有一入射面225。

底面221连接于基底层21的第一面211,且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22的多个底面221相互连接,形成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22连续排列的结构。

作用面222连接于底面221且倾斜延伸。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作用面222的一端连接于底面221,另一端朝向远离底面221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并且作用面222具有一第一长度l1。换言之,作用面222与水平线之间所形成的一第一倾斜角度θ1,则使作用面222倾斜的斜率为正斜率形式。

反射层223设于作用面222上,且具体来说反射层223系设置于作用面222的相对上方的位置。反射层223具有一第二长度l2,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长度l2与第一长度l1的比例约为57%~66%,并且反射层223可以是一白墨涂料层、珍珠墨涂料层、银墨涂料层或是具高反射率的涂料层。

光线吸收粒子224散布于等微棱镜吸收结构22中,用以吸收来自高对比度投影幕运作环境中的环境光线,(环境光线可以是来自车站的任何光源,例如图2中车站天花板灯具91)。具体来说,微棱镜吸收结构22以混合有光线吸收粒子224材料制成,故各微棱镜吸收结构22内部均分布有光线吸收粒子224。并且,该多个光线吸收粒子224可以是黑色粒子,且具体来说可以是碳粒子;换言之,光线吸收粒子224可由元素碳(c)粒子所构成,由于碳粒子为黑色,能提高吸收来自环境光线的能力,以降低环境光线经该高对比度投影幕20反射至月台11的比例。进一步而言,在第一实施例中各光线吸收粒子224的直径可以是约为1微米到30微米之间,且该多个光线吸收粒子224可以是占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22总体积的0.5~3%。

入射面225的一端连接于底面221,另一端朝向远离底面221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且连接于作用面222。换言之,入射面225与水平线之间所形成的一第二倾斜角度θ2,使该入射面225倾斜斜率为负斜率形式,也就是说入射面225与作用面222之间呈反向倾斜,且该入射面225及作用面222所夹持的角度为第一倾斜角度θ1加上第二倾斜角度θ2的角度和(θ1+θ2)。

综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22在基底层21的第一面211上由上而下依序排列,并且两相邻微棱镜吸收结构22的底面221之间相衔接,前一微棱镜吸收结构22的作用面222与下一微棱镜吸收结构22的入射面225相连接,形成连续排列的结构。

投影装置30设于月台11,且在第一实施例中投影装置30设于月台11与车辆空间12之间的避车缝之中。投影装置30能朝向高对比度投影幕投射多个光线,该多个光线能照射于反射层223,并借由反射层223反射至月台11的方向。具体来说,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作用面222是远离底面221向上倾斜延伸,因此投影装置30须配合设置于水平高度低于高对比度投影幕20的位置,借此才能将光线反射至月台;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投影装置30配合设置于水平高度高于高对比度投影幕20的位置,且作用面222是远离底面221向下倾斜延伸,换言之作用面222的倾斜延伸方向(向上或向下)仅需与投影装置30相配合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若是天花板上的灯具91或是车站内其他方向上的光源亦朝向高对比度投影幕20投射光线时,其所投射的光线会经由入射面225进入微棱镜吸收结构22,而被光线吸收粒子224所吸收,或是经反射层223反射后再经入射面225进入微棱镜吸收结构22,同样可被光线吸收粒子224所吸收。由于光线吸收粒子224能有效吸收环境光线,可降低环境光线对于画质的干扰,相对提高投影装置30所投射的影像的对比程度以及清晰度。由于在车站内的光源大部分都来自于天花板上的灯具,因此较佳地是投影装置30设置于水平高度低于高对比度投影幕20的位置,且作用面222向上倾斜延伸,如此一来则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光源对投影清晰度的影响。

请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别仅在于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22a的多个底面221a之间维持一间隙而露出基底层21a,形成该多个微棱镜吸收结构22a相互间隔排列的结构,且基底层21a露出于间隙的部位形成一吸光区213a;换言之,在基底层21a的第一面211a上也就是一微棱镜吸收结构22a、一吸光区213a、一微棱镜吸收结构22a、一吸光区213a…交替的方式依序排列,并且其亦可成同心圆排列或呈散乱分布形式排列。该多个吸光区213a能吸收环境光线,因此当环境光线直接进入基底层21a后,能有效的被基底层21a所吸收而使反射回环境的光线减少,亦能增加影像的清晰程度。

例如请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别仅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基底层21b是黑色材质。黑色材质所制成的基底层21b吸收环境光线的效果越显著,使得环境光线能有效的黑色材质的基底层21b吸收,更能提高投影装置30b所投射的影像的对比度以及亮度。

借由将高对比度投影幕20设于对侧面13上,并且将投影装置30设于月台11上朝向高对比度投影幕投射多个光线,借此该多个光线能照射于反射层223,并借由反射层223反射至月台11的方向,形成影像显示于高对比度投影幕20上。如此一来,投影装置30所投射出的光线不是穿透灯罩而是直接反射至月台11,故光线不会减弱,因此显示出的影像清楚。并且,微棱镜吸收结构22中散布有光线吸收粒子224,利用该多个光线吸收粒子224,能有效吸收环境光线,减少环境光线经高对比度投影幕反射至月台11,进而提高投影装置30所投射的影像的清晰度及对比度,达到高对比度的成效。再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投影装置30所投放出的内容,即不再需要通过人力更换也能随时变更所欲投射的广告内容,进而降低人力成本以及发生意外的机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