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发光灯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7836发布日期:2020-10-09 18:3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发光灯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发光灯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用来装饰夜景、环境美化或营造节日气氛的灯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特定环境下所使用的灯具不但从外形上具有相应的代表性,而且其装饰效果也要强,例如在圣诞节希望有造型生动和内容丰富的圣诞老人形象、为某产品做广告时希望造型灯可从多层次、全方位展示产品等,但目前我们常见到的这类装饰灯具多是利用千篇一律的灯串简单围出造型的轮廓,造型缺乏应有的质感,这样造型灯内装饰效果就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6524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led灯壳,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其包括顶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顶壁的中部设置有定位环及若干第一导热孔,若干所述第一导热孔位于所述定位环内,所述顶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形成有用于容纳led光源模组的容纳槽;所述顶壁连接有若干用于与所述led光源模组相连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热孔及第三导热孔,所述第二导热孔与所述第三导热孔位置相对设置。上述的led灯壳具有散热效果较好,结构较简单紧凑,成本低的优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led灯壳只能单面发光,难以满足特定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发光灯箱,具有能够实现双面发光且发光均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面发光灯箱,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灯带,所述第一壳体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灯带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壳体内开设有供第一壳体放置的放置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灯带环绕设置在容纳槽的侧壁上,所述容纳槽内且位于灯带的转角位置设置有用于卡紧灯带的卡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采用亚克力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将灯带安装到第一壳体上开设的容纳槽内,然后用卡紧件将灯带卡紧实现定位,再将装有灯带的第一壳体安装到第二壳体的放置槽内,使用时,灯带上的灯体散发光源,由于灯带环绕设置在容纳槽的侧壁上,光源向容纳槽内散发,并照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而使整个灯箱实现双面发光,且发出的光源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带的一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灯体,每个所述灯体均朝向容纳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灯带朝向容纳槽内的一面设置多个灯体,使灯带整体发光均匀,从而使照亮后的灯箱整体发光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带远离灯体的一面与容纳槽的侧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灯带与容纳槽的侧壁相贴合,以便于提高灯带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灯带的平整性,从而提高灯光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带的一端设置有灯线,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供灯线穿过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灯带的一端设置灯线,以便于在第一壳体上开设通槽,以便于对灯带进行供电,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开设通槽,方便了将灯线从第一壳体内牵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供灯线穿过的辅助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壳体上开设辅助槽以便于使灯线能够穿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将第一壳体安装到第二壳体上的过程中灯线发生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紧件为三角条,所述三角条固定设置在容纳槽的底壁上,且位于灯带远离容纳槽侧壁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三角条通过亚克力胶粘接在容纳槽的底壁上,对灯带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方便将灯带卡紧,使灯带不易发生移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壳体上且位于放置槽的底壁上涂抹有粘接剂,所述第一壳体粘结在放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壳体上涂抹粘接剂,将灯带装入第一壳体上后,将第一壳体对准第二壳体的放置槽并插入,粘接剂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粘结后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为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嵌设在第二壳体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壳体的底部的安装槽内嵌设紧固螺母,以便于双面发光灯箱进行安装,安装时将紧固螺母对准指定位置的紧固螺栓,实现对双面发光灯箱的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灯带安装到第一壳体上开设的容纳槽内,然后用卡紧件将灯带卡紧实现定位,再将装有灯带的第一壳体安装到第二壳体的放置槽内,使用时,灯带上的灯体散发光源,由于灯带环绕设置在容纳槽的侧壁上,光源向容纳槽内散发,并照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而使整个灯箱实现双面发光,且发出的光源均匀。

2、本实用新型将三角条通过亚克力胶粘接在容纳槽的底壁上,对灯带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方便将灯带卡紧,使灯带不易发生移位。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壳体的底部的安装槽内嵌设紧固螺母,以便于双面发光灯箱进行安装,安装时将紧固螺母对准指定位置的紧固螺栓,实现对双面发光灯箱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与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11、容纳槽;12、通槽;2、第二壳体;21、放置槽;22、安装槽;23、辅助槽;3、灯带;31、灯体;32、灯线;4、连接件;5、卡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面发光灯箱,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灯带3,第一壳体1内开设有容纳槽11,灯带3设置在容纳槽11内,第二壳体2内开设有供第一壳体1放置的放置槽21,放置槽21的底壁上涂抹有粘接剂,将灯带3装入第一壳体1上后,将第一壳体1对准第二壳体2的放置槽21并插入,粘接剂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粘结后形成一个整体。灯带3环绕设置在容纳槽11的侧壁上,使用时,灯带3上的灯体31散发光源,由于灯带3环绕设置在容纳槽11的侧壁上,光源向容纳槽11内散发,并照亮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从而使整个灯箱实现双面发光,且发出的光源均匀。

如图1、图4所示,第二壳体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22,安装槽22内固定设置有连接件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选用紧固螺母,紧固螺母嵌设在安装槽22内,以便于双面发光灯箱进行安装,安装时将紧固螺母对准指定位置的紧固螺栓,实现对双面发光灯箱的定位。

如图2所示,灯带3的一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灯体31,使灯带3整体发光均匀,每个灯体31均朝向容纳槽11内,灯光均向容纳槽11内散发,从而使照亮后的灯箱整体发光。灯带3远离灯体31的一面与容纳槽11的侧壁相贴合,以便于提高灯带3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灯带3的平整性,从而提高灯光的均匀性。

如图2、图4所示,灯带3的一端设置有灯线32,将灯线32牵引至双面发光灯箱的外部以便于对灯带3进行供电,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供灯线32穿过的通槽12,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供灯线32穿过的辅助槽23,以便于将灯线32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牵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将灯带3安装到第一壳体1的过程中或者是从第一壳体1安装到第二壳体2上的过程中灯线32发生损伤。

如图2、图3所示,容纳槽11内且位于灯带3的转角位置设置有用于卡紧灯带3的卡紧件5,在本实施例中,卡紧件5选用三角条,三角条通过亚克力胶粘接在容纳槽11的底壁上,三角条位于灯带3远离容纳槽11侧壁的一侧,对灯带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方便将灯带3卡紧,使灯带3在安装完成后不易发生移位。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灯带3安装到第一壳体1上开设的容纳槽11内,然后用卡紧件5将灯带3卡紧实现定位,再将装有灯带3的第一壳体1安装到第二壳体2的放置槽21内,使用时,灯带3上的灯体31散发光源,由于灯带3环绕设置在容纳槽11的侧壁上,光源向容纳槽11内散发,并照亮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从而使整个灯箱实现双面发光,且发出的光源均匀。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