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阳极显示屏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5309发布日期:2021-01-12 07:4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阳极显示屏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共阳极显示屏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彩led显示屏采用的led灯是rgb-led灯,其中rgb-led灯中的红光led灯、绿光led灯和蓝光led灯一般采用共阳极接法,即rgb-led灯中的红光led灯、绿光led灯和蓝光led灯的阳极并联在一起,红光led灯、绿光led灯和蓝光led灯的负极则分别连接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并接地,其中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分别控制红光led灯、绿光led灯和蓝光led灯的发光强度;而这种rgb-led灯一般采用单电源供电,会给rgb-led灯中的红光led灯、绿光led灯和蓝光led灯的阳极提供相同的供电电压,该供电电压一般为4.5~5v,这使得红光led灯和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的总电压等于绿光led灯和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的总电压,也等于蓝光led灯和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的总电压,但是由于红光led灯的正向导通电压平均值约为2v,蓝光led灯和绿光led灯的正向导通电压平均值则约为3v,这样导致会导致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的压降更大,使得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的发热大、功耗大,并且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的发热大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阳极显示屏控制电路,其能有效降低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功耗,达到节能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共阳极显示屏控制电路,其包括共阳电源、rgb-led灯以及驱动模块;所述共阳电源具有正极电源输出端vcc、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其中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之间的电压低于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之间的电压;所述rgb-led灯包括红光led灯d1、绿光led灯d2和蓝光led灯d3;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信号输入接口j1、行管m1、行管信号处理模块、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所述信号输入接口j1用于接入外部电路提供的行管控制输入信号和恒流控制输入信号;所述行管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行管控制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以形成行管控制信号h1;所述行管m1的输入端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行管m1的控制端连接行管信号处理模块并接收行管控制信号h1,行管m1的输出端连接红光led灯d1、绿光led灯d2和蓝光led灯d3的阳极;所述行管m1用于根据行管控制信号h1来控制红光led灯d1、绿光led灯d2和蓝光led灯d3的工作与否;所述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恒流控制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以形成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红光led恒流驱动信号、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和蓝绿光led恒流驱动信号;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与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并接收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和红光led恒流驱动信号,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红光led灯d1的阴极;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用于根据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来控制红光led灯d1的工作电流;所述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与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并接收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和蓝绿光led恒流驱动信号,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绿光led灯d2的阴极;所述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用于根据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来控制绿光led灯d2的工作电流;所述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与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并接收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和蓝绿光led恒流驱动信号,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一个输出端连接蓝光led灯d3的阴极;所述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用于根据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来控制蓝光led灯d3的工作电流。

所述行管控制输入信号包括第一行管信号ain、第二行管信号bin和第三行管信号cin;所述行管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行管信号放大电路和行管驱动芯片u4;所述行管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输入接口j1相连,行管信号放大电路用于接收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第一行管信号ain、第二行管信号bin和第三行管信号cin并相应进行放大,以相应输出第一行管放大信号a1、第二行管放大信号b1和第三行管放大信号c1,行管信号放大电路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所述行管驱动芯片u4与行管信号放大电路相连,行管驱动芯片u4用于接收行管信号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第一行管放大信号a1、第二行管放大信号b1和第三行管放大信号c1,并相应输出行管控制信号h1。

所述行管驱动芯片u4的型号为icn2018/sm5366。

所述恒流控制输入信号包括红光led数据信号1rin、绿光led数据信号1gin、蓝光led数据信号1bin、时钟输入信号clkin’、锁存输入信号latin’和使能输入信号oein’;所述恒流信号处理模块包括限流电路、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蓝绿光led信号放大电路;所述限流电路与信号输入接口j1相连,限流电路用于接收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时钟输入信号clkin’、锁存输入信号latin’和使能输入信号oein’,并对时钟输入信号clkin’、锁存输入信号latin’和使能输入信号oein’进行限流处理而相应输出时钟信号clkin、锁存信号latin和使能信号oein;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与限流电路相连,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用于接收限流电路输出的时钟信号clkin,并对时钟信号clkin进行降压处理而相应输出时钟降压信号clkin’’;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与限流电路相连,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用于接收限流电路输出的使能信号oein,并对使能信号oein进行降压处理而相应输出使能降压信号oein’’;所述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输入接口j1、限流电路、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和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且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所述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用于接收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红光led数据信号1rin、限流电路输出的锁存信号latin、第一信号转换电路输出的时钟降压信号clkin’’和第二信号转换电路输出的使能降压信号oein’’,并对红光led数据信号1rin、锁存信号latin、时钟降压信号clkin’’和使能降压信号oein’’进行放大而相应输出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红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r1、红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r1和红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r1;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信号包括红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r1、红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r1和红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r1;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sdi脚、dclk脚、le脚和gclk脚分别接入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红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r1、红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r1和红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r1,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vcc脚和gnd脚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r-ext脚通过电阻rr1连接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out1脚连接红光led灯d1的阴极;所述蓝绿光led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输入接口j1和限流电路相连,且蓝绿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所述蓝绿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用于接收绿光led数据信号1gin、蓝光led数据信号1bin、锁存信号latin、时钟信号clkin和使能信号oein,并对绿光led数据信号1gin、蓝光led数据信号1bin、锁存信号latin、时钟信号clkin和使能信号oein进行放大而相应输出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蓝绿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1、蓝绿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1和蓝绿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1;所述蓝绿光led恒流驱动信号包括蓝绿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1、蓝绿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1和蓝绿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1;所述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sdi脚、dclk脚、le脚和gclk脚分别接入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蓝绿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1、蓝绿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1和蓝绿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1,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vcc脚和gnd脚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r-ext脚通过电阻rg1连接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out1脚连接绿光led灯d2的阴极;所述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sdi脚、dclk脚、le脚和gclk脚分别接入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蓝绿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1、蓝绿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1和蓝绿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1,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vcc脚和gnd脚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r-ext脚通过电阻rb1连接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out1脚连接蓝光led灯d3的阴极。

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以及mos管q1;所述电阻r45的一端和电阻r50的一端连接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和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44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49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连接电阻r46的一端和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46的另一端和电阻r47的一端连接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电阻r4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9的另一端和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48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和电阻r5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7、电阻r78、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81以及mos管q2;所述电阻r76的一端和电阻r79的一端连接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76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栅极和电阻r75的一端,电阻r75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mos管q2的源极连接电阻r78的一端,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77的一端和电阻r82的一端,电阻r77的另一端和电阻r80的一端连接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电阻r8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8的另一端和电阻r81的一端,电阻r81的另一端、电阻r79的另一端和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之间的电压为2.8伏;所述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之间的电压为3.8伏。

所述共阳电源包括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其中第一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低于第二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第一直流电源的输出正极和第二直流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第一直流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第二直流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

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型号均为sm16169s。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共阳电源来供电,而且共阳电源的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之间的电压低于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之间的电压,这样能红光led灯d1和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总的供电电压低于绿光led灯d2和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总的供电电压,也使得红光led灯d1和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总的供电电压低于蓝光led灯d3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总的供电电压,这样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便能有效降低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压降,减少了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功耗和发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共阳电源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rgb-led灯和驱动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共阳极显示屏控制电路,其包括共阳电源、rgb-led灯以及驱动模块。

配合图1所示,所述共阳电源具有正极电源输出端vcc、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其中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之间的电压低于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之间的电压。

配合图2所示,所述rgb-led灯包括红光led灯d1、绿光led灯d2和蓝光led灯d3。

配合图2所示,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信号输入接口j1、行管m1、行管信号处理模块、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型号均为sm16169s;其中所述信号输入接口j1用于接入外部电路提供的行管控制输入信号和恒流控制输入信号;所述行管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行管控制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以形成行管控制信号h1;所述行管m1的输入端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行管m1的控制端连接行管信号处理模块并接收行管控制信号h1,行管m1的输出端连接红光led灯d1、绿光led灯d2和蓝光led灯d3的阳极;所述行管m1用于根据行管控制信号h1来控制红光led灯d1、绿光led灯d2和蓝光led灯d3的工作与否;所述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恒流控制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以形成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红光led恒流驱动信号、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和蓝绿光led恒流驱动信号;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与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并接收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和红光led恒流驱动信号,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红光led灯d1的阴极;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用于根据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来控制红光led灯d1的工作电流;所述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与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并接收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和蓝绿光led恒流驱动信号,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绿光led灯d2的阴极;所述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用于根据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来控制绿光led灯d2的工作电流;所述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与恒流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并接收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和蓝绿光led恒流驱动信号,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一个输出端连接蓝光led灯d3的阴极;所述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用于根据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来控制蓝光led灯d3的工作电流。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共阳电源来供电,而且共阳电源的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之间的电压低于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之间的电压,这样能红光led灯d1和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总的供电电压低于绿光led灯d2和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总的供电电压,也使得红光led灯d1和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总的供电电压低于蓝光led灯d3和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总的供电电压,这样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便能有效降低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压降,减少了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功耗和发热。

具体的,配合图2所示,所述行管控制输入信号包括第一行管信号ain、第二行管信号bin和第三行管信号cin;所述行管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行管信号放大电路和行管驱动芯片u4;行管驱动芯片u4的型号为icn2018/sm5366。配合图2所示,所述行管信号放大电路可采用基于74ls245芯片的放大电路,行管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输入接口j1相连,行管信号放大电路用于接收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第一行管信号ain、第二行管信号bin和第三行管信号cin并相应进行放大,以相应输出第一行管放大信号a1、第二行管放大信号b1和第三行管放大信号c1,行管信号放大电路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所述行管驱动芯片u4与行管信号放大电路相连,行管驱动芯片u4用于接收行管信号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第一行管放大信号a1、第二行管放大信号b1和第三行管放大信号c1,并相应输出行管控制信号h1。

配合图2所示,所述恒流控制输入信号包括红光led数据信号1rin、绿光led数据信号1gin、蓝光led数据信号1bin、时钟输入信号clkin’、锁存输入信号latin’和使能输入信号oein’;所述恒流信号处理模块包括限流电路、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蓝绿光led信号放大电路;所述限流电路与信号输入接口j1相连,限流电路用于接收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时钟输入信号clkin’、锁存输入信号latin’和使能输入信号oein’,并对时钟输入信号clkin’、锁存输入信号latin’和使能输入信号oein’进行限流处理而相应输出时钟信号clkin、锁存信号latin和使能信号oein;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与限流电路相连,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用于接收限流电路输出的时钟信号clkin,并对时钟信号clkin进行降压处理而相应输出时钟降压信号clkin’’;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与限流电路相连,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用于接收限流电路输出的使能信号oein,并对使能信号oein进行降压处理而相应输出使能降压信号oein’’;所述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输入接口j1、限流电路、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和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且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所述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用于接收信号输入接口j1提供的红光led数据信号1rin、限流电路输出的锁存信号latin、第一信号转换电路输出的时钟降压信号clkin’’和第二信号转换电路输出的使能降压信号oein’’,并对红光led数据信号1rin、锁存信号latin、时钟降压信号clkin’’和使能降压信号oein’’进行放大而相应输出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红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r1、红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r1和红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r1;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信号包括红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r1、红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r1和红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r1;所述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sdi脚、dclk脚、le脚和gclk脚分别接入红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r、红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r1、红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r1和红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r1,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vcc脚和gnd脚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r-ext脚通过电阻rr1连接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红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1的out1脚连接红光led灯d1的阴极;所述蓝绿光led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输入接口j1和限流电路相连,且蓝绿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所述蓝绿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用于接收绿光led数据信号1gin、蓝光led数据信号1bin、锁存信号latin、时钟信号clkin和使能信号oein,并对绿光led数据信号1gin、蓝光led数据信号1bin、锁存信号latin、时钟信号clkin和使能信号oein进行放大而相应输出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蓝绿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1、蓝绿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1和蓝绿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1;所述蓝绿光led恒流驱动信号包括蓝绿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1、蓝绿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1和蓝绿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1;所述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sdi脚、dclk脚、le脚和gclk脚分别接入绿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g、蓝绿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1、蓝绿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1和蓝绿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1,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vcc脚和gnd脚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r-ext脚通过电阻rg1连接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绿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2的out1脚连接绿光led灯d2的阴极;所述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sdi脚、dclk脚、le脚和gclk脚分别接入蓝光led恒流控制信号1b、蓝绿光led时钟放大信号clk1、蓝绿光led锁存放大信号lat1和蓝绿光led使能放大信号oe1,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vcc脚和gnd脚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r-ext脚通过电阻rb1连接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蓝光led恒流驱动芯片u3的out1脚连接蓝光led灯d3的阴极。

由于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和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这样通过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和第二信号转动电路对时钟信号clkin和使能信号oein进行降压,能满足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的电压要求,从而避免红光led信号放大电路损坏。配合图2所示,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可包括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以及mos管q1;所述电阻r45的一端和电阻r50的一端连接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和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44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49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连接电阻r46的一端和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46的另一端和电阻r47的一端连接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电阻r4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9的另一端和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48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和电阻r5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配合图2所示,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可包括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7、电阻r78、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81以及mos管q2;所述电阻r76的一端和电阻r79的一端连接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76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栅极和电阻r75的一端,电阻r75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mos管q2的源极连接电阻r78的一端,mos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77的一端和电阻r82的一端,电阻r77的另一端和电阻r80的一端连接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电阻r8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8的另一端和电阻r81的一端,电阻r81的另一端、电阻r79的另一端和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配合图1所示,所述共阳电源包括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其中第一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低于第二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第一直流电源的输出正极和第二直流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正极电源输出端vcc,第一直流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第二直流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其中所述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一负极电源输出端gndr之间的电压可为2.8伏;所述正极电源输出端vcc与第二负极电源输出端gnd之间的电压可为3.8伏。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