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姿写字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5218发布日期:2021-02-27 01:2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姿写字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正姿写字板。


背景技术:

[0002]
儿童初学硬笔字书写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握笔和书写姿势,不良的书写姿势会影响运笔的灵活性,导致写出来的字体不美观,长期保持不良的书写姿势,将会出现脊柱侧弯、驼背和近视的危险。但是,由于儿童的理解力以及执行力相对较差,只是依靠平时家长和老师对写字姿势进行纠正,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设备可以直接纠正书写姿势。
[0003]
现有技术中的书写姿势矫正器大多为套在笔上的硅胶套,这种矫正器只是纠正手指指尖与笔杆之间的握持关系,并没有纠正手腕腕根处与指尖握笔处之间的位置关系,且手指插在矫正器中写字,会影响写字的手感,当矫正器取下时,往往由于失去束缚,儿童的写字姿势又会变成错误的姿势。因此,人们开始从维持手腕腕根处与指尖握笔处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入手设计技术方案。
[0004]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563292.0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写字手形纠错滑动夹,包括基座,基座的上部设有手指位置挡板,基座上设有书写框,书写框位于手指位置挡板的下方;基座的下部设有手掌斜度挡板滑动轨道,手掌斜度挡板滑动轨道上设有手掌斜度挡板,手掌斜度挡板与手掌斜度挡板滑动轨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该方案中设计了一种可以纠正写字字形的装置,其中书写框限制了写字的范围,手掌斜度挡板用于限制手掌的位置,但是由于手掌斜度板并非固定在该装置上,随着书写的进行,手掌的位置需要沿书写的方向移动,这就要求手掌斜度板要随之移动,这样的操作方式,必然会影响书写效率。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限制手掌位置的写字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1、要解决的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套在笔杆上的矫正器不利于儿童自身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而对于限制手掌移动的操作方式会影响书写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姿写字板。
[0007]
2、技术方案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
一种正姿写字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部设置有书写框,用于限制笔尖的书写范围;所述基板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手腕定位机构,用于手腕定位。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观察区域,所述观察区域用于观察基板下方的书写区域;所述书写框位于观察区域内;所述手腕定位机构位于书写框的下方一侧。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手腕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腕根定位框,用于书写时定位腕根的位置。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手腕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凸包,用于限定腕根部的位置。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书写框为平行四边形,所述书写框的倾斜边与书写框中心至第一腕根定位框中心的连线相平行。
[0014]
进一步的,所述书写框两侧的倾斜边为阶梯状。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手腕定位机构包括手部固定套,用于穿戴至手上,所述手部固定套与基板相连接。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固定套通过活动连接部与基板相连接,所述活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设置在基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手部固定套上。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连接部为魔术贴或子母按扣中的一种,所述手部固定套为腕套或露指手套中的一种。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固定套与基板一体式设置。
[0019]
3、有益效果
[0020]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1]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手腕定位机构可以在书写时定位手腕的位置,使得手腕的腕根处与书写框可以连成一条斜线,书写时手腕部不会拱起,避免儿童书写时出现勾手的不良姿态;
[0022]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透明或半透明的观察区域,便于确认书写的位置;通过设置多个手腕定位机构,便于训练者在练习写字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位置的腕根定位框对手腕部位进行定位,进而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如采用正常书写位置时,应使用第一腕根定位框,此为熟练掌握书写姿势的阶段;采用勾手改正位置时,应使用第二腕根定位框,此为前期纠正勾手姿势的阶段,训练一段时间适应本写字板后,再使用第一腕根定位框进行练习;而设定在强化练习位置的第三腕根定位框,适用于短期强化书写姿势的阶段;
[0023]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腕根定位框,可以在书写时,将手腕的腕根处置于第一腕根定位框中,进而实现对手腕位置的定位,结合第一腕根定位框左上角的用于限制笔尖书写位置的书写框,实现由书写框和第一腕根定位框共同限定出训练者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设置平行四边形的书写框,且将书写框的中心和第一腕根定位框的中心之间的连线设置为与平行四边形的斜边平行的状态,有利于适用不同大小的手,例如对于手掌较大的儿童,其第一腕根定位框的位置不变,但是书写时笔尖位于书写框内部偏上的位置,而手掌较小的儿童,则书写时笔尖位于书写框内部偏下的位置;将平行四边形状的书写框的两条斜边设置成阶梯状,可以辅助儿童沿直线书写文字,书写时以同一层阶梯的竖直边和水平边做参照;
[0024]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基板相连接的手部固定套,便于实现在书写时握笔的手通过手部固定套直接移动基板,而不需要另一只手来推动基板,同时由于手部固定套和基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腕根定位框处,进而能够实现手腕腕根处的准确定位,提高训练者的使用便捷性,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实施例1中单手腕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实施例1中多手腕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实施例3的平面图;
[0028]
图4为实施例3的立体图;
[0029]
图5为实施例5中平行四边形书写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实施例5中阶梯状书写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1、基板;2、书写框;3、第一腕根定位框;4、手部固定套;5、第一连接部;6、第二连接部;7、观察区域;31、第二腕根定位框;32、第三腕根定位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0033]
实施例1
[0034]
参照图1-图2,一种正姿写字板,包括基板1,基板1的上部设置有书写框2,用于限制笔尖的书写范围;基板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手腕定位机构,手腕定位机构的数量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考虑到基板1的大小和实际应用,手腕定位机构的数量取1-3的整数,用于手腕定位,手腕定位机构位于书写框2的下方一侧,可以在左侧,也可以在右侧,这里的“左”、“右”、“上”、“下”均是基于图1中的方位来设定的。本实施例中书写框2为长条形,长和高的尺寸为30mm*15mm,一般儿童写字用的田字格尺寸为10mm*10mm,这里的书写框2的大小设置可以在不移动基板1的条件下,一次性练习书写3个汉字左右,然后移动基板1,避开之前的书写区域,继续书写更多文字,当然该写字板并不局限于书写汉字。由于书写框2的尺寸相对较小,不便于观察书写的位置,因此在基板1上设置一个观察区域7,观察区域7为透明状或半透明状,主要用于观察基板1下方的书写区域。这里手腕定位机构为直径小于30mm的第一腕根定位框3,具体可以为20mm。书写时,腕根部放置在第一腕根定位框3中,笔尖处放置在书写框2中,通过第一腕根定位框3和书写框2之间的位置关系来限定保持手的书写姿势。考虑到儿童手形大小的区别,第一腕根定位框3的尺寸可以小于20mm。这里在基板1上设置时钟状的12个定位点,一般第一腕根定位框3位于时钟的5点钟位置,适用于熟练掌握书写姿势的阶段,书写框2位于时钟的12点钟位置,这种位置关系限定的书写姿势是标准姿势。当手腕定位机构为多个时,可以在4点钟位置设置一个勾手改正用的第二腕根定位框31,此位置适用于前期一般纠正勾手姿势的阶段;在6点钟位置设置一个强化练习用的第三腕根定位框32,适用于短期强化书写姿势的阶段。
[0035]
实施例2
[0036]
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区别点在于手腕定位机构为定位凸包,这里定位凸包可以为半球形的柔性凸包,可采用硅胶或海绵制成,用于书写时抵在腕根一侧,从而对手腕位置进行限定,结合书写框2的位置来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0037]
实施例3
[0038]
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与前两种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区别点在于手腕定位机构为通过活动连接部设置在基板1上的手部固定套4,手部固定套4为腕套或露指手套的一种,其中活动连接部设置在实施例1中的第一腕根定位框3处,这样也能够达到对手腕的位置进行限定的目的,这里的活动连接部包括可以为魔术贴、子母按扣或纽扣及纽扣孔的组合等活动连接构件。其中活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5固定设置在基板1上,第二连接部6固定设置在手部固定套4上,便于将基板1和手部固定套4进行组装和拆卸,从而便于携带和使用。如果活动连接部位魔术贴机构,则第一连接部5可以为毛面或刺面中的一种,第二连接部6为与之配合的另一种魔术贴;当活动连接部为子母按扣
时,其中母扣安装在基板1上,子扣安装在手部固定套4上
[0039]
实施例4
[0040]
本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区别点在于手部固定套4与基板1为一体式设置,两者不可拆卸,二者的结合处位于第一腕根定位框3处,这里可以设置基板1为硬质塑料,而手部固定套4为柔性材质,这样不仅能达到手部佩戴舒适的目的,还能够增强基板1与手部固定套4同步移动的效果,同时由于手部固定套和基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腕根定位框处,进而能够实现手腕腕根处的准确定位,提高训练者的使用便捷性,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41]
实施例5
[0042]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前两种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区别点在于书写框2为平行四边形,且书写框2中心和第一腕根定位框3中心之间的连线与书写框2的倾斜边相平行,这样能够达到适用不同大小的手的效果,例如对于手掌较大的儿童,其第一腕根定位框3的位置不变,但是书写时笔尖位于书写框内部偏上的位置,而手掌较小的儿童,则书写时笔尖位于书写框2内部偏下的位置;在这里,书写框2的两条倾斜边还可以设置成相对应的阶梯状,如图6,每个阶梯的高度为一个田字格的高度,即10mm,且两条倾斜边上的阶梯一一对应,同等高度的阶梯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儿童沿直线书写文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