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8512发布日期:2021-04-21 00:5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一种手提电脑式教学装置包括手提电脑及其它附件,使用时临时组装直接放置在桌面上;桌面布线多,操作和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它具有使用时,位于桌面上;静态时隐藏的特点;而且状态转换方便。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手提电脑包括主机和显示屏,显示屏与主机枢接;其特殊之处在于:它还包括桌面板、上开口的底壳、主机升降装置、设在所述主机的底部两侧的支撑枢接座和翻转驱动装置,
5.桌面板上设有贯通厚度的具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
6.主机升降装置包括带减速器的升降电机、设在减速器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二个升降架、与升降架连接的联动杆和设在联动杆上的从动轮;
7.升降架与主机枢接及支撑枢接座枢接,带减速器的升降电机固定在主机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翻转驱动装置固定在主机上,翻转驱动装置驱动显示屏转动;静态时,显示屏与主机扣合,手提电脑位于容置腔内,显示屏的后背面与桌面板的上表面平齐;工作状态,主机从容置腔中伸出,显示屏的显示面与主机有大于或等于90度的夹角;静态向工作状态转换时,主机和显示屏上升,然后显示屏翻转;工作状态向静态转换时,显示屏翻转与主机扣合,主机和显示屏下降。
8.所述的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升降架包括传动杆、设有传动杆后端的后上支撑杆及后下支撑杆、设在前端的前上支撑杆和前下支撑杆,
9.后上支撑杆、后下支撑杆及传动杆的后端同轴枢接,前上支撑杆、前下支撑杆及传动杆的前端同轴枢接;所述从动齿轮和一前下支撑杆通过一联轴器固定连接在一起,后上支撑杆、前上支撑杆与所述主机枢接,后下支撑杆与位于桌面后部的支撑枢接座枢接,所述联动杆两端与联轴器固定连接,联轴器与支撑枢接座枢接。
10.所述的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主机的后部一端设有铰接座、另一端设有中空铰接座,铰接座一端设有轴孔,中空铰接座的一端设有贯通孔、周向壁上设有径向孔;
11.所述显示器上设有轴体,轴体的一设在圆形轴头、另一端设有多棱形连接部;
12.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包括机座、主动齿轮、减速齿轮、从动齿轮和带减速器的翻转电机;机座包括上开口的齿轮腔和设在齿轮腔一侧的电机座;减速器与电机座固定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伸入齿轮腔内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减速齿轮与齿轮腔枢接,并伸出齿轮腔;
13.圆形轴头与铰接座的轴孔转动配合,多棱形连接部经贯通孔伸入中空铰接座内并
与从动齿轮连接,减速齿轮经径向孔与从动齿轮啮合。
14.所述的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手提电脑与容置腔的后壁板之间有间隙;
15.还包括座板、活动盖板、扭簧和合页,合页一页板与活动盖板固定连接、另一页板与座板固定连接,合页的轴穿过扭簧,扭簧一端与活动盖板配合、另一端与座板配合;座板固定在容置腔的后壁板上,静态时,活动盖板的前端与显示器的后端相对;工作状态,活动盖板的前端进入容置腔内,并与显示器的后背面贴合。
16.所述的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间隙两端的容置腔的壁板上设有锁合孔;
17.还包括电子锁,电子锁设在所述活动盖板两端,电子锁与锁合孔锁合。
18.所述的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电子锁包括电磁铁和锁舌组件,
19.锁舌组件包括锁舌、压力弹簧和导向座架,导向座架的两壁板上设有导向孔;
20.锁舌的主动端设有端卡槽、中部设有中卡槽;
21.一卡簧与端卡槽嵌合、穿过设有导向座架内的压力弹簧、另一卡簧与中卡槽嵌合,从动端伸出导向座架;电磁铁驱动锁舌。
22.所述的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桌面板上设有环绕容置腔的环形凹槽;
23.还包括环形红外传感器,环形红外传感器与环形凹槽嵌合。
24.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用时,操作控制装置,手提电脑从容置腔伸出,然后显示屏翻转;使用完毕,显示屏翻转并与主机扣合,然后手提电脑隐藏在容置腔内,使用方便,桌面整洁。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6.图2是图1的a—a视图。
27.图3是图1的b—b视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三。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四。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33.图9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架的立体图。
3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架的主视图。
35.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主机和主机升降装置配合的立体图。
36.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主机和主机升降装置配合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37.图13是本实用新型翻转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38.图14是本实用新型翻转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39.图15是本实用新型活动盖板的立体图。
40.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图。
41.图17是本实用新型锁舌组件立体图。
42.图18是本实用新型锁舌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44.如图1所示,一种带手提电脑的教学装置,手提电脑包括主机1和显示屏2,显示屏1与主机1枢接;它还包括桌面板3、上开口的底壳4、主机升降装置、设在所述主机的底部两侧的支撑枢接座5和翻转驱动装置6,
45.桌面板3上设有贯通厚度的具有上下开口的容置腔31;
46.主机升降装置包括带减速器的升降电机71、设在减速器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72、二个升降架73、与升降架连接的联动杆74和设在联动杆上的从动轮75;
47.支撑枢接座5在主机1的两端分别设有二个,前部一个、后部一个;升降架73与主机1的两侧枢接及支撑枢接座5枢接,带减速器的升降电机71固定在主机1上,主动齿轮72与从动齿轮74啮合;翻转驱动装置6固定在主机1上,翻转驱动装置6驱动显示屏2转动;静态时,显示屏2与主机1扣合,显示屏2的显示面与主机1相对,手提电脑位于容置腔31内,显示屏2的后背面与桌面板3的上表面平齐;工作状态,主机1从容置腔21中伸出,显示屏2的显示面与主机1有大于或等于90度的夹角;静态向工作状态转换时,主机1和显示屏2上升,然后显示屏2翻转;工作状态向静态转换时,显示屏2翻转与主机1扣合,主机1和显示屏2下降。
48.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升降架73包括传动杆731、设有传动杆后端的后上支撑杆732及后下支撑杆733、设在前端的前上支撑杆734和前下支撑杆735,
49.后上支撑杆732、后下支撑杆733及传动杆731的后端同轴枢接,前上支撑杆734、前下支撑杆735及传动杆731的前端同轴枢接;所述从动齿轮75和一前下支撑杆735通过一联轴器76固定连接在一起,后上支撑杆732、前上支撑杆734与所述主机1两侧的后部、前部枢接,后下支撑杆733与位于桌面3后部的支撑枢接座5枢接,所述联动杆74两端与联轴器76固定连接,联轴器76与支撑枢接座5枢接。如图9所示,从动齿轮75和前下支撑杆735逆时针转动,传动杆731向左移动,前上支撑杆734顺时针转动,后上支撑杆732顺时针转动;后下支撑杆733逆时针转动;直至后上支撑杆732和后下支撑杆733在一条直线且与水平面垂直;此时主机1从容置腔31上伸出。
50.所述主机1的后部一端设有铰接座11、另一端设有中空铰接座12,铰接座11一端设有轴孔,中空铰接座12的一端设有贯通孔、周向壁上设有径向孔;
51.所述显示器2上设有轴体21,轴体的一设在圆形轴头211、另一端设有多棱形连接部212;
52.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翻转驱动装置6包括机座61、主动齿轮62、减速齿轮63、从动齿轮64和带减速器的翻转电机65;机座61包括上开口及两端开口的齿轮腔611和设在齿轮腔一侧的电机座612;减速器与电机座612固定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伸入齿轮腔611内与主动齿轮62固定连接,减速齿轮63与齿轮腔611枢接,并伸出齿轮腔611;
53.圆形轴头211与铰接座11的轴孔转动配合,多棱形连接部212经贯通孔伸入中空铰接座12内并与设在中空铰接座12内的从动齿轮64连接,减速齿轮63经径向孔与从动齿轮64
啮合。
5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提电脑与容置腔21的后壁板之间有间隙;
55.还包括座板81、活动盖板82、扭簧(图中未示出)和合页83,合页83一页板与活动盖板82固定连接、另一页板与座板81固定连接,合页83的轴穿过扭簧,扭簧一端与活动盖板82配合、另一端与座板81配合;座板81固定在容置腔31的后壁板上,静态时,活动盖板82的前端与显示器2的后端相对;工作状态,活动盖板82的前端进入容置腔31内,并与显示器的后背面贴合;
5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隙两端的容置腔31的壁板上设有锁合孔;
57.还包括电子锁,电子锁设在所述活动盖板82两端,电子锁与锁合孔锁合;电子锁和翻转驱动装置同步工作;
58.所述电子锁包括电磁铁9和锁舌组件10,
59.如图17、图18所示,锁舌组件10包括锁舌101、压力弹102和导向座架103,导向座架103的两壁板上设有导向孔;
60.锁舌101的主动端设有端卡槽1011、中部设有中卡槽1012;
61.一卡簧104与端卡槽1011嵌合、穿过设有导向座架103内的压力弹簧102、另一卡簧104与中卡槽1012嵌合,从动端伸出导向座架103;电磁铁9驱动锁舌101。
6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桌面板3上设有环绕容置腔31的环形凹槽32;
63.还包括环形红外传感器33,环形红外传感器33与环形凹槽32嵌合;
64.环形红外传感器33的设置,当有异物落在桌面板3时,环形红外传感器33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装置,升降装置或翻转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6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