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4124发布日期:2021-03-19 11:0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肌肉注射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肌肉注射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行业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已成为主流趋势,患者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也在日渐增加。同时,在患者身上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已被逐步取代,医学教学方面面临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的问题,由此医学模型成为了医学模拟教学及训练的重要辅助用具。目前,在临床注射教学课程中,由于仿真的注射教学用具的欠缺,粗糙的训练用具仿真效果差,医护学生的训练往往通过在患者身上实践注射过程中获得能力增长,而寻求理性化和人性化的医学训练模式是今后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做到技术熟练,动作准确,需要医学者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而在患者身上练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危险性,那么仿真模型便成了最好的训练工具,而现有的模型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仿真效果差,且无法培训学员对针头位置的把控,不利于注射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包括模拟注射器、连接杆a、手腕支撑杆、连接杆b、手臂托板、装置底座以及手肘放置部;所述模拟注射器通过连接杆a与所述手腕支撑杆相连,所述手腕支撑杆通过连接杆b与所述手臂托板相连,所述手臂托板底部呈一定角度连接在所述装置底座上,在所述装置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手肘放置部。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模拟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管和注射器针头,所述模拟注射器与所述手腕支撑杆呈90度互相垂直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在所述手腕支撑杆两端还连接有手腕固定带,所述手腕固定带为环状,绕手腕一圈,在其上部设置有调节扣。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手腕固定带与所述手腕支撑杆是插拔式连接,所述手腕固定带具有弹性,通过调节扣调节长短。手腕固定带设置有调节扣,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手部固定,固定带具有一定弹性,使得使用者的手腕固定更为舒适,调节扣优选采用日字扣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手臂托板为半弧形板体,使用时将手臂承托其上。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手肘放置部为设置在底座上、处于所述手臂托板与所述装置底座的连接处的后方的凹陷部位,使用时将手肘承托其中。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在所述装置底座的侧边还设置有控制按钮和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杆b与所述手臂托板采用自动调节角度式轴连接,所述手臂托板与所述装置底座采用手动调节角度式轴连接;在所述连接杆b与所述手臂托板的连接轴内设置有微型电动机和角度调节元件,在所述装置底座内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微型电动机和角度调节元件电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按钮和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微型电动机和角度调节元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电连接的电线设置在所述手臂托板的板体内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装置底座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电源为设置在所述装置底座内部的电池供电仓或外接交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主要针对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肌肉注射操作过程期间,应用模拟注射装置来掌握肌肉注射动作(主要是怎样让学生运用腕部力量和甩腕动作)达到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角,迅速刺入肌肉内,深度约为针梗的2/3位置。本装置在使用时分为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模式,通过装置底座上的控制按钮来调节;其中使用主动模式时,微型电动机不启动,由使用者本人将手肘置于手肘放置部、手臂放置于手臂托板上、手穿过手腕支撑杆后手握模拟注射器,手腕转动向下按压完成注射动作,通过手臂托板与装置底座之间已经设置好的固定的角度设置来培养训练使用者的相应姿势的肌肉记忆。当使用被动模式时,使用者本人将手腕、手臂放置完成后,微型电动机自动启动,使用者本人不需要控制手腕动作,由电动机带动手腕完成注射动作。装置底座上的控制按钮可以分为注射姿势角度调节、角度归零、模式选择及开关按钮等。装置可根据需要进行更多功能性按钮的增加及设定。显示屏用于对主动模式及被动模式的角度进行监测显示。

本训练装置的使用,可以减少因肌肉注射动作不到位导致针头与注射部位角度偏差、刺入肌肉放入速度不够,以及刺入肌肉放入针肉梗深度不够等问题。有效完成学员对针头位置的把控,非常有利于注射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肌肉注射训练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中:1-模拟注射器;2-连接杆a;3-调节扣;4-手腕固定带;5-连接杆b;6-手臂托板;7-装置底座;8-手腕支撑杆;9-手肘放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肌肉注射训练装置,包括模拟注射器1、连接杆a2、手腕支撑杆8、连接杆b5、手臂托板6、装置底座7以及手肘放置部9;模拟注射器1通过连接杆a2与手腕支撑杆8相连,手腕支撑杆8通过连接杆b5与手臂托板6相连,手臂托板6底部呈一定角度连接在装置底座7上,在装置底座7的一端设置有手肘放置部9。模拟注射器1包括注射器针管和注射器针头,模拟注射器1与手腕支撑杆8呈90度互相垂直式设置。在手腕支撑杆8两端还连接有手腕固定带4,手腕固定带4为环状,绕手腕一圈,在其上部设置有调节扣3。调节扣3为日字扣。手腕固定带具有弹性,通过调节扣调节长短。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手部固定,固定带具有一定弹性,使得使用者的手腕固定更为舒适。

手臂托板6为半弧形板体,使用时将手臂承托其上。手肘放置部9为设置在底座上、处于手臂托板与装置底座的连接处的后方的凹陷部位,使用时将手肘承托其中。在装置底座7的侧边还设置有控制按钮和显示屏。

连接杆b5与手臂托板6采用自动调节角度式轴连接(角度通过微型电动机带动调节、通过角度调节元件控制,角度调节元件可采用已知的设备,如采用带有自动控制器的锁紧装置或螺纹装置等;适用于被动模式,用于训练注射时的手腕动作),手臂托板6与装置底座7采用手动调节角度式轴连接(角度可在15-90度之间调节,使用前可根据使用者的身材、注射经验等设定好一定的角度,角度设定好后通过锁紧装置或螺纹装置固定,用于训练注射时的手臂角度准确);在连接杆b5与手臂托板6的连接轴内设置有微型电动机和角度调节元件(图中未示出),在装置底座7内设置有电源(图中未示出),电源与微型电动机和角度调节元件电连接;电源与控制按钮和显示屏电连接;控制按钮与微型电动机和角度调节元件电连接。其中电连接的电线设置在手臂托板的板体内部以及设置在装置底座内部。电源为设置在装置底座内部的电池供电仓或外接交流电源。

本装置在使用时分为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模式,通过装置底座上的控制按钮来调节;其中使用主动模式时,微型电动机不启动,由使用者本人将手肘置于手肘放置部、手臂放置于手臂托板上、手穿过手腕支撑杆后手握模拟注射器,手腕转动向下按压完成注射动作,通过手臂托板与装置底座之间已经设置好的固定的角度设置来培养训练使用者的相应姿势的肌肉记忆。当使用被动模式时,使用者本人将手腕、手臂放置完成后,微型电动机自动启动,使用者本人不需要控制手腕动作,由电动机带动手腕完成注射动作。装置底座上的控制按钮可以分为注射姿势角度调节、角度归零、模式选择及开关按钮等。装置可根据需要进行更多功能性按钮的增加及设定。显示屏用于对主动模式及被动模式的角度进行监测显示。

本训练装置的使用,可以减少因肌肉注射动作不到位导致针头与注射部位角度偏差、刺入肌肉放入速度不够,以及刺入肌肉放入针肉梗深度不够等问题。有效完成学员对针头位置的把控,非常有利于注射训练。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