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4875发布日期:2021-08-06 12:4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砚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



背景技术:

在上书法课时,使用的毛笔在墨汁瓶里蘸墨的时候,因为手上的力度掌握不好,毛笔伸得太深了,蘸的墨汁多了,需要进行刮墨,但是容易刮得到处都是,不好清理,刮墨时还容易把笔尖刮歪;毛笔伸得太浅了,蘸的墨汁少了,还没写完一个字,墨汁没有了。使用砚台后,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好控制蘸墨的深浅,而且写几个字后,就需要将墨汁瓶里的墨汁倒入砚台,很不方便,还容易将墨汁瓶弄洒,墨汁会洒到课桌或者衣服上,不好清理。

中国专利zl201821934389.7,将砚台本体通过升降机构活动式固定于墨仓内,墨仓内盛放墨汁,砚台本体通过升降机构下降取墨汁并上升至指定高度;墨仓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供升降机构安装的条形槽,升降机构固定于条形槽内,升降机构包括主动升降装置和辅助升降装置,主动升降装置嵌于墨仓内侧壁一侧条形槽内,辅助升降装置嵌于墨仓内侧壁另一侧条形槽内。通过升降机构取墨仓内的墨汁的操作,避免使用者频繁向砚台本体内倾倒墨汁,尤其是初学的小朋友,容易造成墨汁瓶倾洒,不便清理;同时,能够保持砚台中的墨汁深度恒定,不需要人为控制蘸墨的深度,减少控制蘸墨深度的难度,使蘸墨更加的智能与节约,避免了墨汁的浪费。

但其存在使用时盒盖需要手工拿取,取下的盒盖会占用桌面面积的缺陷,使用结束后如不能及时盖上盒盖,墨汁会挥发,影响下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解决了现有砚台使用时盒盖需要手工拿取,取下的盒盖会占用桌面面积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包括主体框架、升降部分、开合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一柱形容器和隔板。

所述柱形容器底面左侧设置为方形,柱形容器底面右侧为半圆形;柱形容器内设置一隔板,隔板上端设置一长方形开口通槽一;柱形容器左侧板上设置一圆形通孔二和圆形通孔三;柱形容器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对称设置一长方形开口通槽三。

所述升降部分包括螺杆电机、连接杆和砚台本体。

两个螺杆电机设置于柱形容器下底板上,螺杆电机的动子上设置一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位于隔板两侧,连接杆另一端设置于砚台本体上。

所述砚台本体为一长方形容器一,长方形容器一侧壁上设置溢流限位孔。

所述开合部分包括活动盖和水平动力装置。

所述活动盖为一薄板,薄板形状与柱形容器底面相适配,薄板下底面左侧等距设置若干个滚轮一;薄板的长度小于柱形容器底面长度。

所述水平动力装置包括一伺服电机一、减速齿轮组、齿条、滑轨和限位压条。

所述滑轨设置于长方形开口通槽三上,滑轨和滚轮一相适配;活动盖下底面设置于齿条上;伺服电机一通过一安装架设置于柱形容器下底板上,伺服电机一转轴与减速齿轮组输入轴啮合,减速齿轮组的两输出轴均与齿条啮合;限位压条为一通管,通管分别设置于柱形容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通管内通过弹簧柱销轴连接若干个滚轮二。

两个通管之间设置一防护顶板。

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锂电池、手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手势传感器设置于圆形通孔二内,锂电池和微处理器设置于柱形容器内。

伺服电机一、螺杆电机、手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间电性连接。

进一步,在柱形容器左侧板设置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上合页连接一活动门。

进一步,增设一微型汲取泵于柱形容器内,同时增设压力传感器于隔板右侧的柱形容器底板上,微型汲取泵、压力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在柱形容器的半圆形侧壁上增设“v”形壶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升降部分、开合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的一体化设置,可实现砚台盒盖的智能开启与关闭,减少墨汁蒸发,有效确保墨汁使用效果;使用时盒盖缩进本体左侧,不占用桌面面积,节约书写空间;外置容器圆弧状侧壁,可显著降低墨汁回收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中:101.柱形容器、102.隔板、103.长方形开口通槽一、104.防护顶板、105.长方形开口通槽三、201.伺服电机一、202.减速齿轮组、203.齿条、204.活动盖、205.滑轨、206.限位压条、207.滚轮二、208.砚台本体、209.溢流限位孔、301.螺杆电机、30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参照附图1-2,一种改进的升降式智能取墨砚台,包括主体框架、升降部分、开合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一柱形容器101和隔板102。

所述柱形容器101底面左侧设置为方形,柱形容器101底面右侧为半圆形;柱形容器101内设置一隔板102,隔板102上端设置一长方形开口通槽一103;柱形容器101左侧板上设置一圆形通孔二和圆形通孔三;柱形容器101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对称设置一长方形开口通槽三105。

所述升降部分包括螺杆电机301、“n”形连接杆302和砚台本体208。

两个螺杆电机301设置于柱形容器101下底板上,螺杆电机301的动子上设置一长方形连接块,长方形连接块上设置两个“n”形连接杆302,“n”形连接杆302两端分别位于隔板两侧,“n”形连接杆302另一端设置于砚台本体208上。

所述砚台本体208为一长方形容器一,长方形容器一侧壁上设置溢流限位孔209。

所述开合部分包括活动盖204和水平动力装置。

所述活动盖204为一薄板,薄板形状与柱形容器101底面相适配,薄板下底面左侧等距设置若干个滚轮一;薄板的长度小于柱形容器101底面长度。

所述水平动力装置包括一伺服电机一201、减速齿轮组202、齿条203、滑轨205和限位压条206。

所述滑轨205设置于长方形开口通槽三105上,滑轨205和滚轮一相适配;活动盖204下底面设置于齿条203上;伺服电机一201通过一安装架设置于柱形容器101下底板上,伺服电机一201转轴与减速齿轮组202输入轴啮合,减速齿轮组202的两输出轴均与齿条203啮合;限位压条206为一“j”形通管,“j”形通管分别设置于柱形容器101左侧板和右侧板上,“j”形通管内通过弹簧柱销轴连接若干个滚轮二207。

两个“j”形通管之间设置一防护顶板104。

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锂电池、手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手势传感器设置于圆形通孔二内,锂电池和微处理器设置于柱形容器101内。

伺服电机一201、螺杆电机301、手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间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预设置:向隔板102右侧注入墨汁。

工作:向手势传感器输入一个取墨信号(即对应手势),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一201和螺杆电机301;伺服电机一201顺时针运转预设圈数,齿条203在减速齿轮组202的作用下左移,活动盖204向左移动,直至长方形连接块的左侧,以不阻碍长方形连接块的上升;此后,螺杆电机301同步逆时针旋转,砚台本体208下降开始注入墨汁,8秒后(可视具体效果调整),螺杆电机301顺时针运转预设圈数,砚台本体208上移至柱形容器101右侧上沿口下方1cm处,方便取墨。

在书写人员结束创作,需盖上砚台盖时,对手势传感器输入结束信号(对应手势),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一201和螺杆电机301;螺杆电机301的动子复位,至长方形连接块降至最低位置;而后,伺服电机一201逆时针运转预设圈数,活动盖204复位。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柱形容器101左侧板设置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上合页连接一活动门,方便检修。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设一微型汲取泵于柱形容器101内,同时增设压力传感器于隔板102右侧的柱形容器101底板上,微型汲取泵、压力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配合瓶装墨汁,实现智能加墨。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柱形容器101的半圆形侧壁上增设“v”形壶口,方便回收墨汁和清洗砚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采用现有技术得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